股市底背离是什么意思:失落的60岁还是新的起跑线? 企业老总的N种退休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4:08

失落的60岁还是新的起跑线? 企业老总的N种退休生活

www.stockstar.com 2010-9-14 3:34:00 刘琼 第一财经日报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跨年冲刺,聚焦年报预增股[字体: ]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年过花甲,退休之后做什么?这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可能没那么难回答,颐养天年、打打太极、修身养性等是大多数中国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状态。

但是那些曾居庙堂之高,执掌过成百上千亿资产的央企老总们呢?他们退出领导岗位后,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是会甘于寂寞,远离尘嚣;还是会恋恋红尘,重出江湖?

失落的60岁

今年8月,国资委正式宣布62岁的李国瑞退休,接替者为51岁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总裁孟凤朝。李国瑞只是每年数位曾在商场叱咤风云,而因“超龄”的原因离开阵地的央企老总之一。

虽然此前每年也有央企老总退休,但新老更替风起云涌始于2004年,当年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由此,中央和地方国资委拉开对大型国企人事调整的序幕。

2004年60岁的长虹电器董事长倪润峰,63岁的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周德强,62岁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张立贵,62岁的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赵希正等十几位央企老总都因“超龄”原因告别工作岗位。

“这种改革是适应央企发展需要的,强调60岁退休是国家出于央企新旧交替、培养接班人的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曾表示要在3年内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适应中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

不过对于这种到年龄就一刀切的退休方式也有人质疑认为,相比起民营企业的老总,央企老总们的抽身而退,或许也有些许的无奈和失落,毕竟60岁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来说,还不是年老力衰的时候。

对于他们的失落感,上述人士认为,任何一个长期工作的人退休之后都会有失落感,不仅仅是退休的央企负责人。这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他们应该可以像其他人那样逐渐适应,“这就像一杯沸腾的开水变凉一样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也应该有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不然就像快速行驶的列车,突然停下,会有翻车的危险。”

不可名状的失落感不只体现在工作节奏骤然停止上,可能还体现在薪酬上,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改革前有的企业一年几百亿元的利润,但负责人一年的薪酬只有八九万元,这样的薪酬与积蓄很难保证退休后不为经济问题担忧。

从1995年红塔集团的褚时健退休前被判处无期徒刑,到2005年三九集团的赵新先退休前落马,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让少数央企的负责人在退休前铤而走险。

“不过现在,央企负责人在位时的薪酬和退休后的保障比改革前有很大的改善。”据上述人士透露,在2004年改革之后,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按照行业类型、规模大小、业绩情况等来确定。李荣融曾透露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达到60万元左右。

这样的薪酬,虽然跟外企和民企的负责人相比还有差距,但是跟央企此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不过,上述人士也认为,由于央企改革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一些相对年轻的央企负责人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薪酬水平相对较高,退休生活会有保障;而此前退休的央企负责人,或者是在刚刚改革后不久就退休的央企负责人可能在薪酬激励上享受到的实惠就比较少。

不过正在进行的央企改革,对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机制有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在中长期激励机制上,有规定央企负责人在任期内每年只能拿到一部分奖金,而另一部分只能在任期结束之后,在考核过业绩、经济等状况后得到。

美世大中华区人力资本业务总咨询师郑伟也表示:“这样能更好地激励央企负责人在任期内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央企董事会制度的改革可以避免不被制约的权力寻租等短期行为的发生,也避免退休前狠捞一把的‘59岁’现象。”

“老骥伏枥”

在央企的董事会改革中,退休的央企老总也继续发挥着余热。老骥伏枥的现象在央企退休的负责人中也不鲜见。随着央企的改革,一些央企负责人退休后被先安排为其他央企的外部董事,有的退休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后被再重新任用。

近期国资委上报担任“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外部董事长一职的,就是2006年正式辞掉宝钢股份600019)董事长、宝钢集团董事长职务的中国钢铁业“铁娘子”谢企华。

此前也有多位央企负责人,通过这种方式重回商场。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原董事长苗耕书退休后成为中国铁通集团的外部董事,一年后,64岁的苗耕书被任命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哈药集团原董事长刘存周2004年底退休,2005年底被聘为中国医药600056)集团总公司改制后的外部董事,2007年,62岁的刘存周担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由央企退休到担任外部董事、董事长,是国资委深化董事会试点工作的新举措。”上述人士认为,这些业界领军人物的能力再度受到认可,也标志着老帅重新纳入和融入央企人事调整的进程。比如,刘存周有在医药界浸淫30年的丰富经验,国资委是看中了这点,希望借其做大做强国药工业板块。

按照国资委原来的计划,2010年将在全部央企建立起规范而完整的董事会架构,把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委前身)企业司司长、担任过14家企业董事的管维立曾表示,国资委在外部董事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考虑,一般选择老企业家,希望这些有商业直觉的长者,不用看内部人脸色,同时由国资委委派,具有较高独立性。

据统计,国资委从央企和国企众多退休下来的领导中,已经聘请了50余名担任央企的外部董事,6位担任了外部董事长。

“央企的退休负责人很多,但是成为外部董事的只是一部分。”上述人士也表示,这也是经过考察资历、身体状况、能力和此前的业绩表现来挑选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决策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老帅。

我有我生活

一位做过央企人力资源咨询工作的人士总结,央企老总退休有5种去处,第一种是退休后,在央企董事会改革中,去另外一些企业做外部董事;第二种是在原来的企业做参谋顾问,帮助指导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工作;第三种是走向社会,被其他的外资、民企聘去工作;第四种是安心写写传记,或是参与行业协会的工作;第五种就是“裸退”,退休后安享晚年,不再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比如,秦晓就致力于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今年8月23日,63岁的秦晓正式卸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而此前一周,作为兼职教授的他还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问题的“思想启蒙”。

而在3年前,秦晓就参与了在香港正式注册的博源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在这个聚集了一群学术界和商界精英的地方,他开始“致力于研究当代中国问题”,解读中国近3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度结构和国际环境变迁,同时探讨未来30年中国的走向和路径,想必今后在中国政经、社会问题的探讨上,能听到他更多的声音。

谢企华在从宝钢功成身退的几年间,众多的头衔显示她肩上的社会工作并没有比以前少。这些头衔包括中国贸易促进会冶金分会的会长、世界可持续发展理事会的理事、三个主攻管理和经济的博士生导师等。

对于央企高管这样的人才,外企和民企自然也是孜孜以求。谢企华离开宝钢后不久,渣打银行邀请她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以推进本土化,淡马锡也聘她做顾问。2006年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原总裁沈海祥退休后,也在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聘任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退休后的央企负责人,一方面可能组织上会有安排,另一方面也会尊重本人的选择。选择怎样的退休生活,还跟退休的老总本人的性格、想法、身体状况等相关。”上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

一位央企即将退休的老总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作为相关专业方面的专家,他也考虑退休后可以去企业做做咨询、讲讲课什么的。不过他表示,只会用30%~40%的时间做这些事情,退休后更多时间将会去享受曾因工作繁忙而忽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