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图片:乌孜别克族:亦商亦牧农相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5:18
努尔加玛丽•买买提(维吾尔族)/撰文 金海/摄影   【链接: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数居住在伊宁、塔城、喀什、叶城、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乌孜别克族人口为12370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乌孜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兼通汉、维吾尔、哈萨克语言及文字。      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美丽富饶、牧草茂盛的新疆,以散居为主。1987年7月,在木垒大南沟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民族乡,在大南沟生活的乌孜别克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乌孜别克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历经几百年沧桑岁月和勤奋开拓,仍保留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婉转,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形式,民间说唱也十分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黑眉毛的姑娘》、《埃尔帕米希》、《古鲁黑拉·苏里唐》等最为流行。有歌必有舞,乌孜别克族舞蹈优美轻快而富于变化,舞姿舒展,展示浓郁西域风情的《阿衣江》、《乌帕尔》、《他纳瓦尔》、《哈拉增》等民间舞蹈最为流传。乌孜别克族的许多歌手同时又是音乐家、作曲家、表演家和舞蹈家。舞蹈家兼编导莎拉买提·阿里木,她表演热情奔放,舒展大方,欢腾轻快,感情真挚细腻,旋律刚健有力,极具南疆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30多年来共创作100多个舞蹈作品,在全国和自治区文艺汇演中屡次获奖,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喜爱。

  乌孜别克族民间文学,保存了古老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在谚语、格言、传说、故事、民歌和叙事长诗中,善于用比喻来明辨是非,阐明事理,用叙事诗、“柔巴依”(短诗)、“穆赛代诗”(短诗的另一种)、“帕而且”(片断诗)来抒发热爱祖国、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歌颂真诚的友谊,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道德。神话有“熊力士”、“英雄拜戴勒”、“科里契卡拉”等。

  乌孜别克族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图案艺术上,织丝业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极为精致。服饰上的刺绣精美、图案多变、色彩艳丽,男女戴各式各样绣花多样的小帽,妇女有时在小花帽外加头巾,戴的首饰样式繁多,显得潇洒而精神。

  习俗生活及饮食文化与穆斯林大致相同,但在很多方面仍保留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保留了从先民继承来的习俗,注重礼节,热情好客,主食面、米为主,喜爱奶茶。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尊奉《古兰经》。通婚范围主要局限于本民族内部,也可以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族人通婚,他们和其他穆斯林同胞一样欢度“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春季的《苏麦莱克》仪式时,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歌舞娱乐活动,预祝风调雨顺、人畜两旺。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有“赛马”、“摔跤”、“叼羊”、“击木”等。马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备受乌孜别克族人民的喜爱。  在历史的长河中,乌孜别克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建设着祖国的边疆。他们豁达干练,精于商业的先辈们,来往于丝绸路上,回响天山南北,搭起一座座商业贸易和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乌孜别克族大多数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城市居民。少数居住在农牧区,从事农业和牧业,亦或农牧兼营。他们真诚而朴实、坦率而从容,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戎守边疆,书写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努尔加玛丽·买买提为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调研员、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助理。)  家庭晚餐  制作传统食品  割礼后的舞会   新疆木垒县大南沟乡克里木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