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前奏曲4乐谱: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2:13
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古彭万俟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前夕,我在网上发了多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昨天( 2009年8月18日 )上午,一位网友就帖子内容与我进行讨论。我觉得我们之间讨论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社会上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和热点,所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评价历史不能感情用事  

 

    网友:有关抗日战争这一历史课题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有很多争论,你对这些争论都是什么态度呢?  

 

    古彭万俟轩:我个人认为,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结论,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上的。主要是侵略国家日本与受害国家之间的分歧,以中国为主,还有朝鲜、韩国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日本右翼政客始终坚持以下观点:1.日本不是侵略国家,他们也是受害者;2.日本没有在中国搞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虚构的;3.战争的责任在中方,是中方的挑衅致使战争的进一步扩大;4.日本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这些观点都是日本右翼分子反复强调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也有人附和日本关于“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论调。  

 

    二是中国国内。主要围绕国共两党之间的抗日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一共有如下几点:1.国共两党究竟谁在真正抗日,谁在利用抗日谋取私利、借以发展壮大自己;2.抗日战争中的国共摩擦责任在谁?3.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前两点。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点。  

 

    我一直坚持,研究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评价历史绝不能感情意气用事,更不能想当然或先入为主。对待历史必须以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辨和考证,应严格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粉饰历史,更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我赞成研究历史的人都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历史思考诠释,不能同意那种毫无根据地谩骂式的行为出现在历史研究领域。唯心的评价历史是不科学的,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历史最终会恢复它原来面目  

 

    网友:我觉得你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总是站在中国大陆多年来的主流立场上,这与你的个人感情有关系吗?  

 

    古彭万俟轩:站在什么立场上,与个人感情无关。我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在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关于抗日战争,我和一些人的认识的确有差距。我所说的“一些人”包括两部分,一是某些不负责任(也可以说别有用心)的学者专家,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读者。其实,这些网友和读者,大多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来他们看到的都是某些研究专家和学者对毛泽东、对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对抗美援朝的妖魔化,由于这些东西看得太多,所以影响也太深。  

 

    有一位作家朋友,她正准备写一部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我们两人的观点就大不一样。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到底谁在真正的抗日,他们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我们之间的观点就截然不同。当然,按照她的观点来写,属于现在“主流精英”思路,可能很好出版,也会引起轰动效应和“好评”。但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最终还会恢复它原来的面目。我曾经提醒她,如果你故意这样写咱们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是无意的,你将后悔终生,而且无法用忏悔来改变你所造成的影响。  

 

    不能否认国民党抗战功绩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是不抗日的吗?  

 

    古彭万俟轩:不,我从来没有否认国民党抗战的功绩。从“九一八”之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日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活动基本都是集中在正面战场上,比如卢沟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长沙、常德、衡阳、腾冲等地。这些战斗或战役都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的杀伤,大大迟滞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步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功不可没,任何贬低或抹杀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尊重事实的。  

 

    但是,我们必须把国民党、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坚决抗日的人与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内少数动摇派、投降派加以区分。值得提出的是,动摇派、投降派虽然是少数人,却是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保守的,是有局限的,而且也是消极的。我这里所说的少数人,为首的就是国民党军事委员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所以我的结论是:国民党的绝大多数人是抗日的,但蒋介石的抗日是有条件的。  

 

    蒋介石的抗战是消极的  

 

    网友:我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你能具体谈谈吗?  

 

    古彭万俟轩:具体地说,在抗日问题上蒋介石有他的底线,即只要不触及他的根本统治利益,他就不会和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这一点,是有事实依据的。一直存在争论的东北三省沦陷责任问题,有人说是张学良自作主张干的,有人说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撤退的,至今没有公论。但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丢掉一个济南就被蒋介石借故不抗日杀掉了,而张学良丢掉东北三省不仅没有丢掉性命,而且还一直当着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直到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才把张学良关起来。这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放弃抗日、丢掉东北三省的张学良政治和仕途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兵谏抗日却不仅让他丢了官,而且还失去了终身自由。  

 

    不少人可能已经了解到,东北沦陷后,成千上万东北流亡学生多次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政府抗日。但是,作为执掌兵权的委员长蒋介石究竟做了些什么呢?东北三省在日寇铁蹄蹂躏下度过六年,蒋介石最多只发表了几次空洞的宣言,没有一次实质性的行动。蒋介石认为日本人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他也就安心地任凭日本人在东北横行霸道,他逍遥自在地在南京做他的“皇帝”,“收复国土”只能是千百万草民的无助呐喊。  

 

    东北三省丢失之后,日本人步步进逼,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这时的蒋介石仍然没有动心,因为日本人距离他的首府南京还远着呢。面对日本人的猖狂挑衅,他不为所动,任凭宋哲元的大刀队血溅卢沟桥。其实,当时如果倾全国之力在北京城下与日寇决一死战,日本人后来也不会肆无忌惮、得寸进尺,继续蚕食中国。  

 

    为了说明蒋介石是否真心抗日的问题,我这里引用一份半个世纪之前的材料。  

 

    大家可能都知道,抗战初期有个韩复渠,是个出名的贪生怕死鬼和投降派,因为不抗战丢掉济南被蒋介石枪毙了。其实这里面有些内幕大家可能不知情。  

 

    梁漱溟 先生在他的《忆往谈旧录》长篇回忆中,有一节《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专门就此做了介绍: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所谓“山东问题”,几乎成为一个谜。“山东问题”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当时掌山东军政大权的韩复榘。要了解“山东问题”,必先了解韩复榘。  

 

    我当时在山东搞乡村工作,为推动抗日自卫,曾参加许多有关活动,因此在此期间与韩有频繁接触。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我在南京,听到华北局势恶化,随即赶回山东,探明韩复榘对抗日态度。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先后与韩谈话多次。据我了解,韩复渠最早是拒绝敌人胁迫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有意在华北利用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三人当他们的傀儡,搞“五省三市自治”,与南京国民政府分离。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几度乘飞机到济南,胁迫韩同赴平津开会,韩始终拒绝未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我到济南,韩复榘给蒋介石写了一信,要我顺便带去庐山。信内大致说韩部下将领在庐山受训的,要求尽快回来,以做好应战准备。 七月三十日 韩复榘应蒋介石之召去南京, 八月二日下午四时 由南京回到济南省政府。我问他去南京的情况,他说,去南京之前,他于七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一连两个电报,要求蒋各路同时出击,蒋回电说,他自有主张,自有办法。待三十日到南京向蒋请示机宜,蒋还是不谈什么。临走时蒋向我说:“我的意思,你完全明白。”韩无可奈何地告诉我:“我哪里明白他的意思呢?我是糊里糊涂去南京,又糊里糊涂回济南的。我看蒋介石并无抗日决心。”  

 

    蒋本人对日本在卢沟桥点起战火之后,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又不与韩复渠讲明,使韩不得要领。此后韩对抗日态度发生变化,而且放弃济南,除了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外,可以肯定与蒋介石的态度有关系。  

 

    从梁漱溟 先生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至少是消极的。 梁漱溟 先生是当事人,他的回忆是可靠的,也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蒋介石的抗战“底线”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浴血抗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古彭万俟轩:蒋介石的退让和纵容并没有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人就攻占了平津, 8月13日 又在吴淞口登陆进攻上海。可以说,淞沪会战是蒋介石开始抗战的转折点。这次,蒋介石急眼了,因为上海距离南京只有200多公里,日本鬼子奔他的老巢来了。直到这时,他才调集大批军队在上海地区与日本决一死战。但是,战机已失,士气大挫,结果最终以10:1的伤亡代价丢掉了上海。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接着就是南京失守,就是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蒋介石无奈,仓皇中把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这时他之所以开始抗战,是切实感到日本人不是跟他闹着玩的,而是要消灭他。所以南京失守后,他又下了在徐州与日本人会战的决心。  

 

    蒋介石最早的算盘是放弃东北三省,以保中华民国的生存。等到日本人入关攻占北平天津后,他的如意算盘是以黄河为界,只要日军不过黄河,他就不准备与日本人真干。这也是韩复渠丢掉济南、放日本人过黄河被蒋介石枪毙的主要原因。南京失守后,蒋介石企图以皖南山区作为屏障,拦截日本人进攻武汉。济南失陷后,蒋介石又企图把日本人拦在徐州以北。结果他的如意算盘次次打错,卢沟桥事变过去还不到一周年,1938年的 5月19日 徐州就沦陷了。  

 

    徐州沦陷后,日本人并没有停止进攻,随即攻占了开封,接着举兵西进,准备攻占郑州,南下直取武汉。为保卫武汉,赌红眼的蒋介石竟出损招,在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上炸堤放水,说是“淹死日本人”。结果日本人没淹死多少,1000多万老百姓却大受其害,几十个县过水受灾,成为黄泛区。黄河炸堤放水成为近代战争史上的一桩丑闻,百万无辜死亡的老百姓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的牺牲品。日本人西进受阻,改变路线从大别山借道进攻武汉,很快就兵临城下。以后的形势急转直下,武汉失守,蒋介石又实行焦土政策,策划了丧尽天良的“长沙大火”。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是真的不能再退了,因为再退就没有地方了。到这个时候,他才决心指挥军队与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随后发生的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其目的就是保住山城重庆。包括蒋介石派孙立人率部远征,也是出于保护重庆这一目的。有些人喜欢谈论国民党军队的腾冲战役,说国军抗战如何英勇,如何壮烈,其实大家打开中国地图就明白了,日本人之所以占领缅甸、印度,其实最终还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日本人的目的是攻占重庆,消灭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既然从东面再也打不进去,就只好从西南方向开辟第二通道,抄蒋介石的后路。蒋介石并不傻,其他的都能让,现在是实在不能让了。再让他的“老窝”都没了,所以他要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蒋介石与日本人秘密谈判  

 

    网友:有证据表明蒋介石与日本人存在某种联系吗?  

 

    古彭万俟轩: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基本上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蒋介石的抗日有一个底线,只要不触及这个底线,他就不会真心抗日。通过已经揭秘的档案我们知道,从东北沦陷开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始终没有间断与日本人的秘密谈判,日本人也始终没有间断对蒋介石政府的诱降。直到汪精卫叛变投敌组建南京伪政府,日本人才认为蒋介石已经失去诱降价值,所以停止谈判,大举进兵“两湖两广”,企图以合围之势,消灭重庆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判断,如果汪精卫不叛变投敌当汉奸,日本人对蒋介石的诱降就不会停止,国民党和日本人的秘密谈判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蒋介石能否变成汪精卫第二也是很难说的。  

 

    1940年,蒋介石在同日本人的谈判中曾答应过日本政府,只要日本人不再进攻,国民党政府准备承认日本人在 1937年7月7日 之前的在华利益。也就是说,国民政府放弃华北以及东北三省(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包括察哈尔、热河、内蒙古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区)的领土主权。这都是有档案可查的,但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坚持说蒋介石是抗日英雄。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按照蒋介石的既定政策,中国的领土现在至少要减少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那个高昂的“鸡头”就会永远消失不见了。  

 

    国民党军队没有打进攻战  

 

    网友:怎么去看待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功绩呢?  

 

    古彭万俟轩:我的结论是,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功绩是巨大的,不然无法解释如何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官兵死在抗日战场上。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和国民党军队的总司令蒋介石,他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他的军队抗日是消极的,也是被动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打的每一次战役都是领土保卫战,我曾查阅抗战史的全过程,国民党军队甚至没有打过一次进攻战,一直都是被动的防守和退却。大家可以认真查看,8年抗战,哪一场进攻战斗是国民党军队打的呢?在卢沟桥事变中,在淞沪会战中,在徐州会战中,在武汉保卫战中,在常德保卫战中,在衡阳保卫战中,在腾冲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确打得英勇顽强,打得悲壮惨烈,但是,他们都是为了保卫领土而战,没有为收复领土而战,惨烈尽管惨烈,悲壮尽管悲壮,却令人憋气和失望。  

 

    历史惊人的相似,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900年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别无二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政策。不同的是,南宋借着这一投降政策得以苟延残喘,而蒋介石却差点连“老窝”都給端了。如果不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占区牵制日军的大部兵力,恐怕抗战的历史都要改写。  

 

    共产党在敌占区发展壮大  

 

    网友:不少人认为抗日战争客观上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正是借日本人与国民党军队拼杀的空当发展壮大起来的。  

 

    古彭万俟轩: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违反历史事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范围都在敌后,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国民党军队战败撤退后丢给日本人的。也就是说,八年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占区发展壮大起来的,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没有从国民党占据的区域里抢过一寸土地。新四军所在的位置在皖南地区,这里是抗日前沿的拉锯地带,有国民党的军队存在。所以蒋介石多次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说穿了就是要把新四军全部赶到日本人的敌占区,严禁新四军在他们驻守的地区活动。后来的“皖南事变”就是新四军在撤退途中发生的。  

 

    “苏联帮助中共”是误解  

 

    网友:有人说,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帮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忙,把东北的地盘全部交给了共产党和八路军,而且移交了大批武器装备。  

 

    古彭万俟轩:这完全是误解。有人以为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他们就一定会帮助中国共产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苏联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直都是有外交关系的,苏联的政策是希望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在此国策基础上,苏联是不会冒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关系破裂的风险,明确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当然,我不否认苏联共产党有同情中国共产党的某些因素,但仅仅是同情而已。得罪国民党政府不符合苏联利益,他们是非常明智的,国家利益是底线,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超越。苏联红军攻占东北后,除了将大量机械装备运回苏联外,其他的都如数交给了国民政府。  

 

    据已经解密的档案记载,苏联出兵前夕,蒋介石派蒋经国、宋子文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国民党政府在斯大林的压力下屈服,以外蒙古的独立和苏联在远东的利益(中长铁路租用、租用太平洋出海口旅大港等)换取东北的领土和战利品。当时国民党势力比共产党大得多,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能否取得政权始终表示怀疑,所以极力劝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直到1949年春天,国共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斯大林还坚持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不同意推翻国民党政权。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他们一直保持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直到南京解放,苏联的大使馆还陪国民党政府一起搬到广州。这也是此后多年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蒋介石是抗战的最大受益者  

 

    网友:究竟谁是抗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呢?  

 

    古彭万俟轩: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军队号称八百万,其实这些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伪军就地改编的,这些被改编的伪军至少有150万人。各地游击队和土匪性质的组织为享受抗战成果,也积极向国民政府靠拢,大都在抗战后摇身一变成了“国军”。档案资料还表明,抗战结束后,至少有20万日军编入国民党部队,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蒋介石与共产党打内战的本钱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日本人留下的。说共产党依靠抗战发展壮大有一定道理,但抗战后得到的实际利益,国民党要比共产党大得多。  

 

    蒋介石的目的是“消灭中共”  

 

    网友:到底是谁限制谁的发展呢?  

 

    古彭万俟轩:抗战胜利时,蒋介石的部队基本上都在大西南内地。抗战胜利后,为抢占有利军事地位,蒋介石一面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一面命令国民党部队火速开进,并命各地驻守日军和伪军一律接受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改编,不得向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缴械投降。由于他的大部分部队都在大西南,所以他才要求与毛泽东谈判,企图实施缓兵之计,以利调兵遣将打内战。在谈判的日子里,蒋介石通过各种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向东北和各大战场运输军队数百万人。准备工作刚一结束,和平协定就被撕毁,内战也就随之开始了,究竟是谁在抗战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