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生克的救赎经典台词:别人有钱我有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43:07
     每天在和平广场锻炼,看那一群群老太太舞姿蹁跹的潇洒,一对对打太极的人们舒缓的镇静,红男绿女抖空竹时的忘情,以及放风筝老人眼望蓝天的惬意,间或从不知哪一棵树阴下传来那悠扬的双簧管的声音,我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惬意,生活原来如此美好。我在和他们闲谈中得知,他们大都是下岗或者已经退休的工人,他们的家境并不好,工资也就千儿八百一个月,我曾经和几个经常在和平广场锻炼的老人啦过,“你们就不羡慕那些五六千块钱一月的退休干部们,你们就这样心安理得?不想着做点什么补贴一下。”内中一个说,“羡慕什么,别人有钱我有闲,有钱有有钱的幸福,有闲有有闲的自在”。
   
    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别人有钱我有闲,”这话说得多好呀。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社会,主流的幸福观点,就是有钱就有幸福,而有闲也是一种幸福,我心中模模糊糊的似乎有某种认识,但是用一句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真是如醍醐灌顶,似乎找到了一种归属感。是的,别人有钱我有闲体现出的豁达和从容,是我们生活能够色彩斑斓的基础,也是我们不被目前大时代、大生活,特别是奢侈生活方式所裹挟的定力所在,还是我们活出人生质量的“这一个我”原动力。
   
    当下的中国是个追求大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人的价值取向似乎也是朝这大的方面引导,读书要上北大清华,当官要当县处级,工作要能够挣大钱的,房子要大的,地段要好的,上幼儿园要上双语的,小学要上重点的,中学要上名校的,穿衣要穿名牌的,饭馆要上星级的……如此等等,不论个人本领大小,背景有何不同,似乎人人都要有一个气吞山河的大抱负。这些抱负归根结底归为两个字,一个是“权”,一个是“钱”,没有“权”就要有“钱”,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权”,又没有“钱”,那这个人就会被社会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废人”“无能”的人。所以在这种社会主流成功观点和幸福观点的指导下,社会上千军万马都在挤“权”和“钱”这两条独木桥,这个社会怎么可以安宁?我们的同胞生活焉能不累?我们的同胞焉能不身心疲惫?
   
    回想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那时候的物质生活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时的生活的快乐却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那时候,似乎人人脸上都荡漾着一种微笑,心中似乎都流淌着一股甘泉,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老干部解放了,新干部提拔了,知识分子说话随意了,农民吃饱肚子了;二是人们欲望也不大,社会也没有现在这样大的竞争压力,人们的生活过得都很休闲,一部好的电视剧,可以使一个城市都万人空巷,一个广播喇叭下面,就可聚集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听评书的人,三五知己在一起谈诗论文,切磋交流。而现代的人们,在竞争这个现代魔鬼驱使下,在追求被主流社会舆论认可的鞭子的敲打下,人们已经停不下他们的脚步,上班要拼命的去挤公交车,到班上要满负荷的为工作奔忙,下班要打扫一百多平方米的房间的卫生,晚上要充电学习,很怕输在起跑线上,养花钓鱼,休闲读书,散步逛街等个人小生活的情绪被主流大生活碾得粉碎。
   
    都市的人是这样,乡村的人也是这样,在乡村再也找不到一块休闲的绿洲,在过去那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是多种多样的,哪像现在这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金钱这个怪物。生产队的时候,劳动间歇的时候,人们在一起说笑话,下棋。夏日的树底下,人们在走四路顶这种很土的游戏,烈日炎炎的沟旁河边,姑娘们唱着“拾眼眼”的乡歌,孩子们在月光下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现在这种情况很难见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弱病残没有日夜的劳作在田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似乎谁离开谁都能过,就是离开钱不能过。
   
    本来幸福这个百花园,是应该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有各种各样的幸福,也有各种各样的快乐,如今只剩下“权”和“钱”这两朵牡丹,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果这个幸福的百花园里只有牡丹,那这个百花园也太单调了,就像我们中国的版图上只有长江和黄河这两条主流,没有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其他河流湖泊,那是多么的大煞风景的事情呀。我们的社会舆论还是应该提倡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还是应该包容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我们的社会应该又一种宽松的多元化的幸福认同感,营造一种社会舆论,即多种幸福的认同感,让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到,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月有阴晴圆缺,花有五颜六色,人有高矮胖瘦,天上有一轮皎洁的月光普照大地,还要有满头的星星,地上有大海大江的浩瀚,也要沟河湖泊的点缀,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社会的认同,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是幸福的,你大款名流是幸福的,我一个小小老百姓也是幸福的,你前呼后拥当官幸福,我足不出户过小生活享受小日月也是幸福的,你有权可以吆五喝六,我小民可以静养修身,做老板幸福,做一个员工同样也幸福,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要给每一个社会角色以足够的尊重,也就是温家宝总理说的要让每一个公民有尊严的活着。
   
    对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全部寄托在所谓的社会主流认同上,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为主的精神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要有点独立特行的精神。过分的被社会认同的幸福感所左右,就会失去自己,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给与自己的,被社会所左右,你得到的幸福只是一种空壳,没有实际内容。我们的励志教育一直在扼杀这种人的个性,实际上我们中的许多人追求社会的认同感,往往也是被逼出来的,我们说活出个样子给自己看,实际上许多人活出的样子是给别人看,给社会看的,在“要让世界适应你,就有先让自己适应世界”这种人生格言的指引下,削足适履,抑制个性,融入社会主流的认同,最终世界接受你,而你个性的光芒也磨灭殆尽,人生一路好光景你没有来得及欣赏,许多很有意思的小生活和你擦肩而,这终究也是一件憾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生活,最起码你的生活缺少一种“唯我独有”的意蕴,或者说,即使你的生活是社会大众公认的成功人士,有鲜花也有掌声,可是就像评价书法家和字匠区别那样一句话:没有自己的东西,字写的再好也只是字匠,而不是书法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和平广场安详锻炼的老人,“别人有钱我有闲,羡慕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一个有质量的“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