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无常h在哪集:词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06:45

词语的运用

    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一般考生往往只盯着第I卷的词语题、成语题,而忽视作文“有文采”、“词语生动”的要求。即便是词语题、成语题,尤其是成语题的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再说作文,阅卷表演都认为,词语贫乏,是通病,能达“生动”水平的少之又少。再则,辨别语病也会牵涉到词语运用的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重视词语方面的问题。

    本讲专门谈词语积累、词语选用、词语搭配、词语顺序等问题。

    一、词语的积累

    有同学呀许会认为,我都高三了,哪有时间积累词语,其实,即便是高三任务繁忙,你每天都在听、读、写、说,只要做有心人,便可积累许多词语。

    1.善听。

    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文播、听影视中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语汇的仓库。即使是听唱歌也可以吸纳。这里特别要强调向民众学习各种鲜活的语言,包括中种熟语、俗语。高考已经将熟语、俗语引入试题。如“可望而不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等。

    2.善读。

    善读,就是在阅读中尽可能多地学习、积累语汇。做文学作品阅读题,也可以吸取到有用的语言。读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3.善扩

    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一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二、词语的选用

    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

    1.确切地了解词义

    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之间的微细差别。“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无动于衷”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2.注意词语的色彩

    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之情。“殚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之“是贬义。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中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中的政论语体。“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就属于此类。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子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这样可以使音节整齐对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例如:“互助”和“停用”都是两个单音节的配合;也可说成“互相帮助”和“停止使用”,这是两个双音节配合。如果说成“互相帮”、“停止用”,就不和谐。为什么对偶句,排比句读起来顺口?就是因为其音节配合得好。“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哔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是也。这一点在讲“语言表达”时还会谈到。

    4.慎用文言词语

    在书面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文言词语,可使语言整齐匀称,表达生动有力,如“巾帼不让须眉”、“ 孑立,形影相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诞辰”、“教晦”、“瞻仰”、“拜谒”等还可以增加严肃、庄重的感情色彩。即便是“之乎者也”等,用得好,还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义。

    但是,使用文言词语必须慎重。一般说来可以用白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使用文言词语。不要把文章写成半文半白,更不要为炫耀而滥用。在特定情况下雷要用时,必须了解其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否则会出笑话。如“先生不容赐教,足下不胜感激”中,“足下使用错,因为它是对别人的敬称,这里却用作对自己谦称了。又如“家父”、“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母,如果说成“你的家父”、“你的家母”,显然是用错了。

    5.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严正环境中网友们的词语,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果不管人懂不懂,不管恰当不恰当,照搬照套,至少起不到需要的表达作用。

    三、词语的搭配

    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句子,这些词就成为短语或句子的构成成分,彼此之间就形成一定的关系,如动宾、偏正、并列、主谓等关系。这些关系,实质就是词语之间的意义搭配关系。从结构关系来说,词语的搭配应注意下列问题:

    1.并词关系词语的搭配

    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要注意,表示大小不同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如“报纸”和“杂志”可以并列,“报刊”和“杂志”就不能关弄,因为它在意义上有部分重合。“共青团员”与“高三学生”不能并列,因为它们是交叉关系。“音乐”、“舞蹈”不能与“武术”、“体操”并列,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大概念的包含的几个小概念。

    2.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和中心语搭配,如“灼人的仲夏”就是搭配不当,应说成“灼人的夏日”。又如“我从小出生在教师家庭”,“出生”是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不能用“从小”来修饰,应删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修饰一个中心语时,要特别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如“随着时间与太阳的西斜,海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太阳”和“西斜”可以搭配,“时间”与“西斜”显然不能搭配,应分开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

    3.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说,动宾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运用动宾关系的词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后一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避免出现语病。如“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不能,应该是“履行义务”。

    4.主谓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主谓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主语是陈述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两者之间必须相符,否则搭配不当。如“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政府自己安排和处理”,句中陈述的内容有“安排”、“处理”两项,其中“处理”可以与“问题”搭配、而“安排”则不能与“问题”搭配,应删去“安排”。

    四、词语的顺序

    词语的顺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排列组合听顺序,任何一种语言,其单位的组合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汉语的语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语文学习”和“学习语文”意义就不同,前者指有关语文的学习,后者指学习的对象是语文。语序的排列,主要应注意下列三点:

    (1)多项并列成分的顺序

    并列使用的词语往往属于同一类别,如“桃树、杏树、梨树”都是一种果树,都是名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就问题而言,都是动宾关系的词语。关列关系的词语,有的语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前者,有的则不能,如后者。要注意,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按范围大小排列的,按轻重次序排列的,等等,语序不能错乱,否则会出现病句。

    (2)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

    一般说来,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由远及近,大致是:领属、数量、特点、性质、性别等。如“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辉入你眼帘……”(芳盾《风景谈》)这一句中,中心语“大旗”前有六个定语,按所属、指代、数量、特点、性质的顺序排列,这样的语序是恰当的,如果把“猩红”提前或把“一杆”移后,将如何?

    (3)多项状语的排列

    多项状语的顺序大致是:原因、目的或条件,时间或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对象或性质等。如“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他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接领回来……”

本句“送进”前有三个状语,按时间、方式、对象的顺序排列。颠倒就成了病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语序上也可以有所变动。

    五、练习及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计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        ,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②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于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        

    ③2002年12月27日,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        不休。

    ④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A.推求    歉疚    争论    艳羡

    B.推敲    歉疚    争执    仰慕

    C.推敲    内疚    争执    艳羡

    D.推求    内疚    争论    仰慕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        

    ②你呀,还不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③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用        

    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        有些拥挤。

    A.效力    即时    反映    不免

    B.效应    及时    反映    不免

    C.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

    D.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赵本山出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赵本山及其小品,在文艺理论界就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而县至今也没有达成        

    ②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西的袜子和做好事不求回报的        影响了整个中国。

    ③从地缘角度看,欧洲与中东的距离比美国要近得多,欧洲国家中东的战火        到自家门口。

    A.共识    事例    涉及                      B.共鸣    事例    波及

    C.共识    事迹    波及                      D.共鸣    事迹    涉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书写潦草、文面混乱,老师要求他        誊写。

    ②这双鞋她穿着正        

    ③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查研究。

    A.重新    合适    及                          B.从新   合适    以及

    C.重新    适合    以及                      D.从新   适合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②由于对小说主人公张大民这一类人的生活十分        ,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③问题虽        不能解决,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学校里的空气多么纷扰,我的心境终是平静的。

    A.理念    熟识    一度    尽管

    B.理想    熟识    一直    不管

    C.理想    熟悉    一度    尽管

    D.理念    熟悉    一直    不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医生治疗,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伤病,终于会走了。

    B.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C.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般的光辉。

    D.近两年,学校投入很大财力购置了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一些教学设备,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7.依次填放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事情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情况就大发议论,        显得太主观了。

    ②明年,从春种到秋收,县农业技术推广丫的专家们要        在咱们村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他那种痛苦的样子,真让人看了        

    A.不免    始终    心酸                      B.未免    一直    辛酸

    C.未免    一直    心酸                      D.不免    始终    辛酸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记者昨日从高市环保局了解到,在2002—2003年冬季采暖期内,郑州讪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天数仅占到58%,比去年同期整整低了10个百分点,穷原竟委,都是燃煤锅炉造成的。

    B.个别足球队员的道德素质实在差,踢进一个球,就高傲得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对球迷们更是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儿。

    C.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还心有余悸,老怕被人揭发受处分。等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贪得无厌了。

    D.评论一篇作品总是头目眼于思想性、政治性和社会效果等方面,本来无懈可击,但如果认为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运用技巧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位年轻的副教授韦编三绝,仅仅是近五年撰定的专著,就达一非六十万字。

    B.这场春雨之后,地里的竹笋齐刷刷地冒出来一大片,栩栩如生,鲜嫩无比。

    C.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D.“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不知何处是归宿。

    B.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C.儿子考试作弊爱处分,父亲得知后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今后不再犯,仍然是我的好儿子。”

    D.有人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无疑是抱残守缺。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11.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教师陈华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C.她收到一封法国来信,可上面的邮票却不胫而走,不知被谁撕去了。

    D.伊拉克长期遭受美国制裁,人民生活异常困难,最近又遭军事打击,真是祸起萧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打击假冒伪劣,开展维权反欺诈活动,将是工商管理部门新一年的重要工作;同时推进诚信建设,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警告说,地球现在已被工业技术带来的污染破坏了,春天变得死一般的寂静。数十年后的今天,卡逊的警告言犹在耳。

    C.那些曾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坛人物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D.人的志向、情趣千头万绪,幻想用一个模式克隆出“神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既违背教育规律,又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

    B.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C.随着经济环境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D.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的这份家业。

    附:答案及简析

    1.A(①“推求”是根据已知因素探索道理、意图,更合语境;②句中有“内心深处”,故用“歉疚”;③“争论”是争辩,“争执”是各执己见,不相让;④“艳羡”是十分羡慕,“仰慕”有敬仰之意)

    2.D(“效应”指的是一种现象,对发生的某种情况的反应,“即时”指这一时刻,马上;“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

    3.C

    4.B(“重新”表重头另行开始,“从新”有从头做起之意。“适合”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合适”是形容词。“以及”前可停顿:“及”则不能)

    5.D

    6.D(A“会”就为“能”,B“与”应为“向”, C项“而”应删去)

    7.C(“不免”免不了,“未免”有意是“实在不能不说是……。”“始终”,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侧重于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辛酸”侧重“辛”)

    8.A

    9.C(“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10.D(“噤若寒蝉”,形容不作声,“上行下效”是贬义,C项词义过重)

    11.B

    12.D(应是“千差万别”)

    13.D

正确使用成语

    差不多从恢复高考起,到目前为止,几乎年年有成语题。这是因为汉语中成语数量特别大,一个高中毕业生拥有多少成语,能否正确使用,确实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还因为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虽然高考年年考成语,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这就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成语的一般特点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

    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如“纷至沓来”是“纷至”与“沓来”的并列,“至”与“来”的意思相近,“沓”与“纷”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将“沓”写成“踏”。“待人接物”是“待人”与“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这个成语是指与人相处,而不是其他意思。又如“言简意赅”是“言简”和“意赅”的并列,“言”和“意”相对,“赅”的意思也与“简”相对,指全、完备。

    三、试题的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我们不妨先罗列一下近5年来考过的成语:1999年:殚精竭虑(考过多次)、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考过多次);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近5年所考过的这20个成语,不论在各种媒上,还是人们的口头,甚至中学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来说,它同考汉字读音、书写、实词、虚词使用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它着重考常用成语的使用,并不是说试题就没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怎么会本项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较低的呢?

    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

    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要是考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的第4题,所选的4个加点成语全是常用成语。A项“汗牛充栋”中,“汗牛”是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整个成语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C是是刊物广告用语。“洗心革面”也可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是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用得不恰当。D项的“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意;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为常见。D项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解说得“头头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显然不对了。B项所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其中“淋漓”指酣畅、尽情;“尽致”,达到极点,无以复加。用“淋漓尽致”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含义并结合语境作恰当使用,是命题者考虑的主要问题。

    2.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如上题4句涉及刻苦学习、反对迷信、文学刊物质量,以及电脑、互联网,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这种情况近年来几乎年年如此。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会场外摆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这是2001年全国卷第4题。成语用得恰当与否暂且不说,单说这4句话。它涉及抢险队员不怕艰苦的精神,对人的作风态度、销售鲜花盆景,以及乔迁新居等,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样具有观赏的针对性。

    四、典型题分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4题。所选的4个成语都是常用成语,4句话的内容涉及如何对待各种现代观念、造假者的丑恶、机关作风、汽车市场等,现实性很强。从什么角度来考查成语使用的呢?先来作一点具体分析。“光怪陆离”的意思是“光彩奇异,色泽繁杂,形容奇形怪状,各式各样”。它没有明显褒贬色彩,用来修饰“现代观念”,不论这些“现代观念”对错,也不论东方西方的,只要是形形式式、各种各样的,就可以使用,可见A项恰当。B项“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本句用来形容“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的垃圾食品厂,显然不恰当。C句“有口皆碑”通常的意思是人人称赞,但这个成语使用有两个条件: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应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点,可见C项不恰当。D句“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本句表达的意思是几家汽车大厂还没有开始行动,当然就说不上“停止行动”,可见D项也不恰当。这样看来,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正确使用。

    五、解题的技巧

    辨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有两个条件:一是对成语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二是对句子含意即具体语境的正确分析。从解题的角度说,更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拿上文例2“安步当车”等4个成语来说。A项说队员们是去“抢险”的,虽然汽车无法行走,但他还是“赶到”了大坝前。据此可知“安步当车”用得不当,因为“安步”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步行。C项说“摊前”人多,盆景供不应求,可见与“车水马龙”关系不大。“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D项说的是“宽敞明亮”的“新居”要增挂一幅油画,用“蓬荜生辉”显然不当,因为“蓬荜”是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B项“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还同该句意思吻合。这样看来,准确地解句意,把握语境是主要的解题技巧。

    2003年成语题的D项是这样的:“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本项有许多考生看不出错误而误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会作语境分析。明明说老王家的“收藏”是他的“宝贝”,怎解用“如数家珍”呢?因为“如数”是就像叙说的意思。即使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应看出“如数”的意思呀!

   六、练习与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萨达姆政权,又能控制中东石油,可谓一箭双雕。

    D.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B.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今天的半决赛中,欧洲两支足坛劲旅把各自的风格特点表现得炉火纯青,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黑帮团伙从境外购置了一批枪支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加嚣张了。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混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人听闻。

    D.美国在为何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或不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我们这个小山城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才子,但比起京、沪等地的作家来,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B.青年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勇往直前。

    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

    D.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下岗工人着想,你就会同情他们的境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

    答案

    1.B(A项“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的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受。C项“集思广益”使用范围不当,不能用于互相讨论。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与“明争暗斗”相配合是不恰当的)

    2.C(“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B(“见仁见智”,描对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纯熟,而不能用来形容风格)

    4.A(“如虎添翼”可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B项“心有余悸”用于事后,不能用于“贪污之初”;C项应用“骇人听闻”;D项“含糊其辞”指表达的清楚不明确,该用“闪烁其辞”)

    5.D(A项该用“相形见绌”;B项该用“犹豫不决”,以与“勇往直前”相对;C项“上行下效”是贬义)

正确使用实词

    本讲选说一点词语选用的有关问题。

    正确使用词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正确选用词语。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怎样选用词语呢?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

    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还有其他要注意的问题,以后还会说到。

    下面再来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

    一、试题的特点

    高考语文试卷几乎是每年必有实词运用的试题,其试题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三点:

    1.着重考常用实词的运用

    现代汉语实词数量巨大,高考着重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常用词语中,从词性来说,又着重考查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偶然兼及其他词类。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3题。被选6个词语,全是常用动词。“窜改”只是改动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可见句①只能选用“篡改”。“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有除掉的意思,现在用于去疾病、邪祟方面,只能用“祛除”。“溶解”指物质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句③只能用“融解”。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位                         赞叹

    D.聚集                   品位                         赞扬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其难易度与例1相仿佛。

    2.着重考查近义词语的辨别

    例1中的3组是近义词语,已作分析。例2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典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的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这是2002年全国春季招生试卷的第3题。备选的6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限定”与“限制”、“抨击”与“批评”、“生僻”和“生冷”都是近义词语。“限定”和“限制”都有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的意思,但“限定”要有数量等方面的规定,与“八股文”的要求更一致;“批评”与“抨击”基本意思相近,但“批评”是指出缺点或错误,“抨击”是用批评来攻击,词义更重,感情色彩更强烈,与文段中的“严厉”更协调一致;“生僻”与“冷僻”都有不常见的意思,但“生僻”侧重于不熟悉,“冷僻”更强调不常见,依据“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当用“冷僻”。可见本题答案是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这是2003年全国卷的第3题,备选词语都是最常用的近义词语,与上题不同的是实词、虚词(关联词语)融合于一题。“莅临”和“亲临”都有到的意思,而“亲临”更强调亲自到,可见句①应选“亲临”。“计划”和“规划”是近义词语,但“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批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而“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根据句②的意思,当用“规划”。“不是/而是”是否定与肯定的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达的是既肯定前者,又进一步肯定后者。依据句③的意思,当选用后者,可见本题答案为C。

    三、解题的技巧

    本讲一开始讲的怎样选用词语的原则,其实就是解这类试题的技巧。不过上文主要以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辨析它们之间的微细差别的角度说的,这里从注意语境的角度来说明,解词语运用题,都应重视语境分析。这里所说的语境,主要是指试题所给的文段或各个文句。离开了对具体语境的分析、很难有对词语的正确选用。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       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         ,一天内攀登了500米高的山岭,又下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      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A.延续                   考察                         进行

    B.沿用                   考察                         提供

    C.沿用                   考查                         提供

    D.延续                   考查                         进行

    这是1997年全国卷的第5题。这3组6个词语的意思是能辨别的,怎样选用?因为句①有“萌芽”、“诞生”直到“现在”,不是说将来的事,所以最恰当的是“沿用”,而选用包含“继续下去”意思的“延用”便不够恰当。句②说的是观察、调查之意,而不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所以应选“考察”。“进行咨询”、“提供咨询”,孤立地说,都可用,但是句③中有“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选用“提供”更恰当,因为“进行咨询”重点讲“向别人”而“提供咨询”重点讲“为别人”。这样看来B项最恰当。如果不是这样具体分析语境、本题就会答错。

    四、练习与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          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       ,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        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

    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C.规则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合                         中止

    C.敬赠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合                         终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老先生溘然长逝,直到今天,我才勉强把心里想说的话陆续理清楚,然后点点滴滴        到纸上。

    ②据此间报纸         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漫步。

    ③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的          ,作品题材、内容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的听众喜闻乐见。

    A.写                      宣称                         启事

    B.渗                       宣称                         启示

    C.写                      披露                         启示

    D.渗                      披露                         启事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         

    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          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③小张待人是          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得罪人。

    A.反映                   估量                         忠厚

    B.反应                   估量                         忠厚

    C.反应                   估计                         宽厚

    D.反映                   估计                         宽厚

 

    答案

    1.B(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2.B(准则、言论、行为等依据的原则;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规定,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3.C(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4.D(句①用“点点滴滴”而用“渗”;“披露”,发表、发布,“宣称”,用语言文字公开地表示、声称;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在报上、墙上刊登或张贴的文字,“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5.D(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估量,书而语,更郑重;句中对植树人数作推断,应用“估计”。忠厚,忠实厚道,形容性情,宽厚,宽大厚道,特指待人)

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因为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成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所以在“正确使用词语”的各讲中,都要稍稍展开一点,说一点相关的道理。本讲先说“词语的积累”。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备用单位。汉语以词汇量丰富而著称于世。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表达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因此要注重积累词语。

    积累词语首先要善听。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的词汇库。

    其次要善读。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制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词语可供学习、积累,而且能为我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老师。此外可以多读一些近期的报刊,了解一些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词语和新用法。高三学生手中都有《语文读本》。这一套读本中有大量优秀的我们未读过的作品,而且多数作品前都规定:“掌握下列词语”。即使只把这儿“读本”中规定的几百个词语掌握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再次要善看。一般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小型汉成语词典。它本来是供我们查找的。换个角度说,为了积累词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条目索引”,每天看10条,已掌握的就放过去,掌握不好的(使用频率低的除外),再翻看一下正文。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成语拥有量也会大大地丰富起来。

    此外,还要善于扩展。扩展,是听、读、看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你可以这样来扩展。

    一是词义联想。就是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联想。譬如“看”,可以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察、盯、注视、凝视、审视、端详、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瞟、瞥、瞄、扫视;可以联想到窥、窥视、窥探、偷看等。譬如赢利,可能联想到盈利、营利、亏本、折本等。

    二是词面联想。汉字的构词力特别强,由一个字可以生成许多词语。譬如“眷”,可以联想到眷属、亲眷、眷顾、眷恋、眷念、眷注、眷眷等;又如“苦”,可以联想到苦熬、苦功、苦果、苦海、苦寒、苦尽甘来、苦口婆心、苦心孤诣等。

    三是引申联想。引申联想主要就多义词语来说的,就是从一个词的基本义引申,联想到它的其他意义。譬如由“操纵”想到支配、控制;又如由“心胸”想到内心深处,想到胸怀,气量,想到志气、抱负等。

    积累是为了使用,使用又可以增强积累、增进理解。

    下面再来谈正确使用虚词。

    一、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二、试题特点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

    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

    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C.尽管          而         却         虽然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这是1998年全国卷的试题。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所供选择的关联词全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其答案为A。考关联词语的运用,本质上是考查对句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它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样,讲故事、作报告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据此就大致可以选出答案来。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使用有问题,因为根据语意没有转折关系,C项的错误也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子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在存在矛盾关系。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该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题,主要考查使用虚词的能力。题中的“再”、“尽管”、“进而”是常用虚词,“得以”是助动词。“尽管”是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以用表示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B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可见B项是答案所在。A项的“再”是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进而”表示进一步行动,而D项“进而”后面的分句只是表示结果,故使用不恰当,应改用“从而”。“得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否定式,故C项使用不恰当。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

    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这是1996年的一道试题。“何况”、“况且”、“而且”三个都是连词,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递进的意思。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况”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甭提”,两件事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举一层理由,从说话人来看,后一层更重要,更充分。“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而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一层。依据句①所说,用“何况”最恰当,句②“况且”“而且”都可用,用“况且”更恰当,句③所说,用“而且”更恰当。综合起来看,D项是答案。

    不过,从考生答题来说,是没有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如此的理性分析。一般对语言敏感的学生是可以凭直觉判断的。

    三、典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他比你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5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本题备选的6个副词都是常用的,它们构成三组,各组之间差别细微。“一再”和“再三”在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如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句①就是这样,用“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动荡”也只是对“中美关系的陈述,所以只能用“一再”。

    “稍微”和“多少”意思也差不多,即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的两者有时也可互换使用,如”他比你稍微(多少)高一点;但它们用法上有区别。“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个限制,另外,“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

    “常常”和“往往”意思差不多,有时也可互换使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一是“往往”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所以句③只有用“常常”。

    2.下列各句方括前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搏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乓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可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用在定语后面,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修饰和领属关系。解答本题主要靠语感。句①显然不能加“的”,可排除A,D两项。②句中“它们”作“存在”的定语,“存在”前必须加“的”,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C项中无②,可排除。③句“你[    ]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句④显然是应该加“的”,不加“的”意思不明确。

    四、解题的技巧

    正确使用虚词的解题技巧,在上列各例分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五、练习和答案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

    ③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2.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都得到几十里以外去挑。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          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以至        以致        甚至

    C.甚至        以至        以致        D.以致        甚至        以致

    3.依次填入下列各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即使有百般神力也          下台的厄运。

             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

    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          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        不管        虽然

    B.不免        尽管        固然

    C.难免        尽管        固然

    D.难免        不管        虽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讲演,深受学生欢迎。

    5.下列各句中的“从而”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B.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国家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南美劲旅,从而获得七战七胜的成绩。

    D.现在国有资产中既有国家直接投资形成部分,又有地方,部门投资形成的部分,从而使现有国有资产的划分出现了很大困难。

    答案:

    1.A(“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越发”)。

    2.C(“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以致”多表法不好的结果;“以至”用在下一句话的开头,表示结果)。

    3.C(“难免”表客观不易避免。“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尽管”表让步;“虽然”用在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固然”,连词,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4.D(D项“被”是多余的,应删去,因为“应邀”就包含着被动的意思)。

    5.B(“从而“是连词,表示结果和目的。一般来说,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B句“从而”前后不构成这样的关系。应该删去“从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命题的特点。

    主要有两个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_______________。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三、典型题分析

    1.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一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2001年全国卷的第26题。本题有明显的综合性。从修辞上看,兼有比喻和拟人;从句式上说,(1)要求运用假设复句,(2)是先用判断句子再作扩展;从表达上说,分号前后构成正反对照。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构成正确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审题,在弄清要求,从而满足要求。

    本题的答案举例:(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你曙光就在前头。(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

    2.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7题。它兼考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题目要求考生在规定的语境中拟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并且与所给出的语句组成排比格式,还要注意前后呼应,确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第一条横线上要写出比喻句"五十年像……",并在第二条线上作扩展,且要用"有……也有……"的格式,难点就在于考生是否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有没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力。第三条横线上填写的语句要与第一、二条横线填写的语句相呼应,还要构成排比。

    答案举例: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曲: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25题。这道题把修辞和仿写结合在一起考,主要考修辞的比喻。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都要合理贴切。

    答案举例:春天是大自然的一本画册:/轻风细雨是导言,/飞禽走兽是线条,/花红草绿是春天的色彩。

    这是一名考生写的答案,获满分。有考生写了这样的答案:社会是人生的一部乐章:/奋斗是主旋律,/挫折是休止符,/成功、喜悦是乐章的最强音。这个答案首句与下文无领属关系,故扣2分,还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高考是人生的驿站:/理想是灯火,/奋斗是钥匙,/成绩是驿站的通行证。因其各项都不符合要求而得0分。

    四、练习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 、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3.在以下各句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6分)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______。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4.将下列句子改写为一个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使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4分)

    (1)表现"喜悦"心情。

    (2)表现"忧愁"心情。

    7.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两副元宵节对联的上联,请参照示例,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复。

    示例:上联   飞龙舞凤成夜色    击鼓踏歌皆春声

    (1)一路笙歌春似海

    (2)银花焰吐长春景

    8.写出下列句子的对句

    (1)闻鸡起舞

    (2)读书千古事

    9.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与前句在句式、修辞上保持一致。

    (1)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2)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选择新的喻体,并使全段语句连贯。

    青春是一首歌,她扣动我们的心弦。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

    我是一朵白云,

    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我是一棵绿树,

    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12.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5分)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1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内容要前后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连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1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语句。要求文意衔接,修辞方法与画     的语句一致。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平淡的,农民的生活很辛苦。每天早晨,父亲一阵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锹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夏天,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

     附:答案及简析

    1.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

    2.举例: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  (前有"春日",后有"隆冬",故①②应填"仲夏"、"深秋"之类;③处应说书籍对人的作用)

    3.(1)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2)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3)乘风破浪,勇做大有可为的弄潮儿。(填下的句子应是前后对照的)

    4.答案举例: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而更喜欢富有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5.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对于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6.(1)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2)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以上是举例)

    7.(1)千家灯火夜如昼 (2)火树光腾不夜城(举例,合要求即可)

    8.(1)跃马争春     (2)修身百年功(举例)

    9.各人可以根据自己对"承诺"的理解作答,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1)可以说"承诺是……",(2)(要用比喻)

    10.略    11.略

    12.示例:我是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河床/潺潺地流淌,/向前,向前……/我坚信/前方有我的大家园。

    1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朵朵五彩的鲜花;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1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要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15.父亲以豆大的汗珠滋润着禾苗,父亲上山植草种树,为大山准备锦绣新衣。(举例)

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的试题,近几年大多是指虚词、实词、成语分题考的。过去有把实词、虚词放在一题内考的。如1995年全国卷第3题: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了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    逐步    化装                      B.迟疑    逐渐    化妆

    C.迟疑    逐渐    化装                      D.犹豫    逐步    化妆

    也有把一般词语和成语放在一起考的,如1998年全国卷第3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这两道题都是着眼于近义词语的比较,并结合语境来选用的。前一题的答案是A,后一题的答案是C。但这里所说的“综合练习”,固然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但更指增加实词、虚词、成语使用的练习,以弥补前三讲练习题数量的不足。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李政道教授列举的另一个艺术与科学统一的         例子就是屈原的《天问》。因为《天问》是基于几何的分析,应用精确的推理,并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成的宇宙论文。

    ②有些人片面理解“减负”工作,认为“减负”就是大量减少作业        取消作业。

    ③三峡水库工程修建完工后,整个长江下游地区       很大。

    ④张老师在国外学习期间,    节省下来的经营购买了一批英文原版图书,供大家使用。

    A.突出    和    受益   

    B.杰出    或    受益   

    C.突出    或    收益   

    D.杰出    和    收益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年无敌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        ,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变。

    ③这场比赛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他们接受教训,        ,争取胜利。

    A.宁愿    变换     卷土重来

    B.宁愿    变换     重振旗鼓

    C.宁可    变幻     重振旗鼓

    D.宁可    变幻     卷土重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        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    甄别     周游                     B.曲解    甄别     漫游

    C.误解    鉴别     漫游                     D.曲解    鉴别     周游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夏秋之交,长江水位        涨了上来。

    ②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社会生活的那些岁月,我们民族的精神道德受到了严重的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

    A.逐渐    摧残    徜徉

    B.逐渐    摧折    徘徊

    C.逐步    摧折    徜徉

    D.逐步    摧残    徘徊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

    ②最近上演的表现当代戒毒工作中的电视剧《红处方》,        了众多的观众。

    ③天山最高峰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闪射出        的白光。

    A.限制     感染     剧烈

    B.限制     感化     强烈

    C.制约     感染     强烈

    D.制约     感化     剧烈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前不久,前江地区山洪        ,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毁,交通瘫痪。

    ②张教授把分散在各处的资料卡片         在一起,加以分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③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明确指出,对于乱收费的现象,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这种现象。

    A.爆发    收集     禁止

    B.暴发    收集     制止

    C.爆发    搜集     制止

    D.暴发    搜集     禁止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何        住呈强蔓延的腐败之风,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②按理说,谁有本事,谁对国家的贡献大,谁就应该得到高收入的        

    ③十年过去了,这里的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情况并无多大        

    A.遏止    回报    变异

    B.遏制    回报    变易

    C.遏制    汇报    变异

    D.遏止    汇报    变易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我校成绩较为理想,        与上届持平

    ②去       不去北京?我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

    ③今天在书店       发现了我寻找近半年的《悲惨世界》,真是喜出望外。

    A.大致    还是    偶然

    B.大致    或者    偶然

    C.大概    还是    偶尔

    D.大概    或者    偶尔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   

    A.咱们厂所需要的原料早已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也比前两年的要多。

    D.天黑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出门还是带把雨伞。

    10.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内因特网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不少业内人士因为在政策中得到的支持不够,做起来缩手缩脚。

    B.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C.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和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终身学习将成为时代潮流。

    D.自从教育部的“减负”通知下达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生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不只要解决其进修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建立流动的优化的人事制度。

    B.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发展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C.小客厅收拾得干净利落,连挂画的钉子都像含着笑。

    D.只要把改革开放比着一部激越的交响曲,“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才成了最强音。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为训,重要的是承认并改正错误。

    B.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C.“苏宁公司”以销售空调起家,过去默默无闻,其董事长也没有什么知名度。人们对苏宁公司刮目相看,是近几年的事。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师范大学新建的图书馆正对着学校大门,看上去典雅庄严,气宇轩昂。

    B.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C.古今中外,仅凭优越的先天条件,不下苦功而终成大事者寥若晨星,相反,以勤补拙而获得成功的却大有人在。

    D.这次医疗故事给患者及其实属带来了无可非议的痛苦,所有医护人员应作出深刻的反省。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有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B.会议开始比较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才使大家发言积极起来。

    C.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在一条小巷不期而遇,又是拥抱又是问好,别提多高兴了。

    15.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问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遇到问题 及时请教别人。

    B.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了一句心里话:“我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全是自找的。”

    C.地质勘探队员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答   

    1.B(杰出,突出的人、事,也可用于作品;突出,超出一般。和,表并列;或,表选择;收益,生产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得到好处。用,表示动作凭借的工具、方法、手段;“把”带的名词是后面动词的宾语)

    2.C(宁可,权衡两方面利害得失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与其”或下文“也不”、“不可”呼应,所以选“宁可”。“变幻”意谓不规则地改变。卷土重来,有贬义)

    3.A(误解,理解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甄别,审查辨别或考核鉴定;鉴别,鉴别真假好坏。周游,游遍;漫游,随意游玩)

    4.A(逐步,一步一步地;逐渐,渐渐。摧残,使政治、经济、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摧折、折断、挫折。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某一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5.C(限制,约束或规定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感染,受到传染或语言,行动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思想或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剧烈,猛烈,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或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6.B(暴发,突然发作;爆发,强调其规模、影响更大,有爆炸性。收集,把分散的集中起来;搜集,搜寻并集中起来。禁止,不许可;制止,强迫使停止,不许继续行动。

    7.B(遏制,制止;遏止:用力阻止。回报,报答;汇报,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变易,改变,变化;变异,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点、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8.A(大致,大约或大体上;大概,大致的情况,不十分明确或有可能。还是,用在疑问性质的句子中表示选择;或者,用在陈述句中表示选择。偶然,与“必然”相对;偶尔,有时)

    9.B(A项不用“被”也有被存放之意;C项不加“的”意思明确;D项因果关系明确,可不用“所以”。B项去掉“与”意思变了)

    10.B(A项“在…………中”应改为“在…………上”;C项“对”应改为“把”;D项应改为“并且”,因为“并且”表同时或先后进行,“而且”表递进)

    11.D(“只要…………才”应改为“如果……就”)

    12.C(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连篇累牍”有贬义;“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13.C(气宇轩昂,形容人的气度不凡;粉墨登场,含贬义;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责议论的)

       14.D(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抛砖引玉,自谦之词;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15.D(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起以前的痛苦;不以为然,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

附录(近义词语辨析举例)

[涵养  修养]“涵养”着重指在受到冒犯时能宽容大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修养”指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有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欢迎  迎接]“欢迎”指很高兴地接待,也可指乐意接受。“迎接”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是抽象事物,如迎接考验等。从程度比较,具有特别隆重,特别欢欣的心情的接待,用“欢迎”;如一般的用“迎接”。

[回答  答复]“回答”指对一般问题的回话。“答复”用于比较严肃场合。“回答”多指口头的,“答复”可指口头,也可指书面的。

[会晤  会面]“会晤”指会面,用于比较郑重的场面,“会面”适用范围广,亲戚朋友间的一般见面均可用。

[几乎  简直]“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将近于,如:几乎折磨死;“简直”强调语气比“几乎”强,带夸张语气,强调相差极微小或几乎相同,非常接近,如:简直是受骗了。

[矫正  改正  纠正]“矫正”的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坚苦  艰苦]“坚苦”指能够忍受,能够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讲究  讲求]“讲究”重在重视,“讲求”重在追求。

[激烈  强烈  猛烈  剧烈]“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搏斗等;“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猛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适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客观事物,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

[精华  精粹]“精华”指事物最精美的部分,比“精粹”更精美些,“精粹”含有去粗存精的事物,多指导单一的事物,如:文章很精粹。

[眷恋  眷念]“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截止(zhǐ)截至(zhì)]“截止”(到一定时期)停止。如:报名已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

[界限  界线]“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象。“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意义较具体。

[精密  严密  周密]“精密”指准确精细,常形容仪器,机械、语言、测量、计算等。“严密”指客观事物间结合得毫无空隙,也指人们做事毫无疏漏,也形容组织,逻辑,结构等,又形容防卫性的行为,如封锁、防守、注视等。“周密”着重指处处照顾到,没有遗漏,不疏忽大意,常形容人的行为,如计划、部署、安排等。

[局部  部分]“局部”多指形势、战局、文章等的一部分。“部分”着重于全部的一部分,常用于物品、工具、任务、工作等。“局部”与“全局”相对,“部分”与“全部”相对。

[及时  即时]“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交待  交代]“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请把问题交待清楚。“交代”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

[开辟  开拓]“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常说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它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

[夸耀  夸奖]“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恳切  殷切]“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

[领会  领悟]“领会”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心情”等。“领悟”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含义、道理等。

[拉笼  笼络]它们都是贬义词,“拉笼”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到;“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笼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

[乱用  滥用]“滥用”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类似  相似]“类似”仅是情况,形态等的大致相像。“相似”则是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程度比“类似”更像。

[连续  陆续]“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陆续”则指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接不均衡。

[屡次  一再]“屡次”强调动作或活动的次数多。“一再”语气比“屡次”重,它强调动作或活动的重复,反复,不一定有明显的次数。

[利害  厉害]“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可利害;天热得利害。“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

[陌生  生疏]“陌生”的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指的可能是见过的,但长期不接触了,如业务生疏。

[名气  名声  名望]“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体。“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名望”褒义词,书面语。

[渺小  微小]“渺小”指精神、思想、力量等。“微小”着重于形体、数量,常形容具体事物,也形容作用、数量等抽象事物。

[捏造  伪造  假造]“捏造”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仿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

[凝视  注视]“凝视”多指较长时间地全神贯注,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多指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人或物的某一点上,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

[年纪  年龄]“年龄”指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比“年纪”大,它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而“年纪”则一般只用人。

[偶尔  偶然]“偶尔”也作“偶而”,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它还有形容词用法。

[讴歌  歌颂]“讴歌”指赞美。“歌颂”指颂扬功德。

[培育  培养  培植]“培育”多用于生物,尤其是幼小生物;也用于人。“培养”多用于人,常指培养人才、崇高思想、优良品德、良好习惯;也用于万物。“培植”多用于植物;也还指权势地位,含贬义。如:培植私人权势。

[盘算  打算  计算]“盘算”一般用于事情发生前;“计算”可用于事情发生后,也可用于事情发生前,含有“预先计划”的意思。“打算”多指行动的方法或将办的事加以考虑。

[品味  品位]“品味”是动词,是品尝,欣赏的意思。“品位”是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对艺术品等或人的行为的评价。

[破除  解除  废除]“破除”指打破,除掉原来被人特别重视的信仰或蒙蔽人们的不合理的不好的东西。“解除”的对象常是精神压力,思想顾虑或束缚人身心的东西,多是抽象的事物。“废除”对象多是制度、法令、规章等不合理的或无用的东西。

[气魄  气概]“气概”指豪迈态度,如英雄气概,“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办事魄力。

[切实  确实]“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强制  强迫]“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强制”的施动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强迫”除“强制”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强迫”除组织、集体外,也可以是个人。

[启用、起用]“起用”多指退职,免职等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缺乏  缺少]“缺乏”强调少或没有,消极色彩浓。它可带抽象事物作宾语,如勇气、经验等;又可带集体概念作宾语,如书籍,布匹,人员,弹药等;还可带行为动词作宾语,如:调查,观察。“缺少”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指没有,宾语是具体名词,如教师,用品等。

[轻率  草率]“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

[清净  清静]“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启事  启示]“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