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板焊接:(0821)神木县[中国第一产煤大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56:22

神木县



   神木县一角

神木历史悠久。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始于秦汉,而后或郡或县相沿,从明代称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扰,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曾到此巡边,写下了著名的《留题麟州》和《麟州秋词》

中文名称:神木县电话区号:0912邮政区码:719300人口:总人口37.8万

目录

神木概况
  1. 神木名片
  2. 陕西省第一经济强县
  3. 中国第一产煤大县
  4. 2010中国百强县第44名
  5. 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6. 2010“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
  7. 2010“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
  8. 2010“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
  9. 2010“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县”第4名
  10. 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17名
  11. 2009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县)
  12.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13. 中国首开“全民免费医疗”县
  14. 宋代名将“杨家将”故里
  15. “陕北民歌”源头
  16. 简介
  17. 地理
  18. 气候
  19. 行政区划
  20. 城乡一体化
历史沿革
  1. 建置沿革
自然资源
  1. 交通运输
  2. 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
  1. 简介
  2. 工业经济
  3. 农业经济
  4. 大社保体系
社会事业
  1. 教育事业
  2. 文化体育事业
  3. 卫生计生事业
  4. 科技事业
  5. 社会福利事业
旅游胜迹
  1. 神湖
  2. 二郎山
  3. 龙眼山
  4. 天台山
  5. 高家堡古城
  6. 杨家城
  7. 凯歌楼

神木概况

神木名片

陕西省第一经济强县

中国第一产煤大县

2010中国百强县第44名

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2010“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

2010“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

2010“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

2010“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县”第4名

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17名

2009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县)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中国首开“全民免费医疗”县

宋代名将“杨家将”故里

“陕北民歌”源头

简介

   神木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神木镇,邮政编码719300,电话区号:0912   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地理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31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

气候

  神木地理地貌独特。县境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气温8.5℃、无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黄河流经县境98公里,窟野河、秃尾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县境西北部有46个内陆湖泊,其中神湖(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储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行政区划

  西汉时,县境秃尾河上游,置白土县,秃尾河下游置圁阴、圁阳、鸿门县,疆域无考。   北周在今解家堡一带置归真郡、隋置银城县,疆界难稽。   唐、宋两代在窟野河流域置麟州(今杨家城),领属新秦(在今杨家城)、连谷(在今黄羊城)、银城(在今解家堡一带)3县,疆域不详。   元朝,在窟野河流域置神木县,大体上南至太和寨一带,北至黄羊城一带。   明洪武年间,在窟野河流域仍置神木县,境域北止边墙(即明长城),南至黄河,东与府谷刘家大寨交界,西至佳州之高家堡水洞川。   清朝,在边墙以南置神木县,据道光《神木县志》载:东至丘家寨与府谷刘家大寨连界,西至高家堡(原属佳州)以西双谋梁与榆林县水涨上村连界,南至黄河岸张家川,北至五卢口边墙与郡王旗伙盘地连界;东北至永兴堡暗门沟与府谷万家墩连界;东南至彩林与府谷锗壤连界;西南至屈家南沟与佳州(即今佳县)谢家沟连界,西北至高家堡暗门与蒙古五胜旗(即今内蒙古乌审旗)、扎萨克台吉旗(即内蒙古扎萨克旗,现并入伊金霍洛旗)伙盘地连接。东西距170里,南北距150里,面积约15000余平方里。   上述伙盘地实际是神木县的边外属地,行政归本县管辖,地租归蒙古各有关旗收取。经过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八年(1743)两次初步定界,最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确定蒙陕界线,“自活鸡兔沟南畔以南已垦之地归陕西各县分管”。此后本县北部境域,东至牛川东南之大榆树粱,与府谷边外属地交界;北至活鸡兔沟南畔,与内蒙东胜管辖地交界;东北至内蒙郡王旗双儿庙迤东偏北石圪台地,与内蒙东胜县境交界。以上划归神木县分管的边外属地东西距150里,南北距140里,面积为21000余平方里。   到民国初年,蒙人南下到边墙附近各地设局收租,引起沿边之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6县人民的不满。于是联名呈请陕西省政府勿令绥远长官设局收租。陕西省长刘某委派贾永德、巫岚峰为划界委员,从民国八年(1919)九月二十二日到民国九年(1920)五月四日,历时227天,到沿边6县实地考查,后经陕西省政府呈报国民政府内务部,经国务会议研究,认为无详晰图册,不足以资参考,从缓施行。后陕西沿边6县将所需材料补报,未见国民政府答复。后来事实上神木县北界仍维持光绪二十九年(1903)确定的蒙陕界线。   通岗浪原为蒙古乌审旗辖地,距神木县城西北240里。清光绪年间乌审旗蒙人群起排外,仇杀汉人,将神木籍商民驱逐回县,并将房屋烧毁,货物抢劫一空。经边商吕万有等人控诉于神木理事厅和榆林府道各官署,转报督抚派人查实,会同蒙人代表查办,结果将通岗浪南北长100余里,东西宽约10多里的地域,赔给边商抵偿损失,此后这1000多平方里的土地,便成为边商的“独立王国”。民国初,边商从长计议,呈请并准予归本县管辖。至1949年,通岗浪全部划归内蒙古伊克昭盟(参见附录)。   1933年以后随着神府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色政权的建立,原神木县的石窑以南地区,府谷县的武家庄以南至沙峁头地区,与佳县界牌以上谢家沟以南地区连成一片,成为革命根据地与游击区域。抗日战争期间改为神府县(县政府设在温家川,贺家川。1949年初,迁至高家堡),与北部国民党统治区的神木县同时存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神木县管属境域随时势有所变易。1947年神木县城解放后,神府县与神木县仍同时存在。1948年将原属神府县马镇区的白云乡划归府谷民;1949年曾一度将榆林县的安崖底区和双山区,划归当时的神府县(县政府迁至高家堡)。1950年神府县并入神木县,在此前后,又将安崖底区与双山区划归榆林县。将榆林的大保当划归神木县。至此本县全境疆域:北至石圪台与内蒙伊旗交界;南至界牌与佳县交界;东至栏杆堡公社的新寨子与府谷县交界;西至大保当公社营盘壕与榆林县交界;东南以黄河与山西兴县、临县为界;西南以秃尾河与榆林县、佳县为界。   1958年至1961年,神木县与府谷县合并,境域为神、府两县境域的全部。1961年又将两县分设,境域各依1950年旧界,至今未变   神木县辖15个镇、4个乡: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镇大保当镇马镇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解家堡乡

城乡一体化

     

大柳塔一角

新千年以来,神木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搬迁到县城或工业发达的乡镇,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神木县政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按照“一体两翼、一河两川、重点村组”梯次推进的思路,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七个一体化”。高起点建设第一二新村等城市新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继续完善县城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大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重点镇的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带动能力。到2013年,使县城人口达到25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80%。建设秃尾河川和风沙草滩区蔬菜畜牧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中南部丘陵区小杂粮基地,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双百帮扶工程,通过名誉村官、企业家返乡任职等形式,推动村企联谊,深化帮扶活动。

历史沿革

  相传麟州故城(今名杨家城)东有三株古松,唐代所植,粗两三人合抱,枝柯相连,人称神奇,便以神木为名。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于县南设言阳、言阴二县,属西河郡;于西北秃尾河上游东岸设白土县,属上郡。东汉末三县废。北魏于县南设石城县,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移治石龟镇并更名银城县,隋大业末年废。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复设银城县,八年于今县北黄羊城增设连谷县,属胂州;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于县北增设新秦县,七年分新秦县增设铁麟县,十二年新秦兼为麟州治,十四年废州和新秦、铁麟二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设新秦县并兼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郡为麟州治。五代后周州、县移治小堡。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州、县又移治吴儿堡,五年再移治杨家城;政和四年(1114年)省银城、连谷二县入新秦县。金皇统八年(1148年)废州、县,正大三年(1226年)于今县南花石崖北升弥川寨设弥川县,末年于今县南太和寨升太和寨设太和县,属葭州蒙古初于神木寨(即今址)置云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州始设神木县并省太和县入,属葭州,省弥川县入葭州。神木县故治在今县东巽山。清《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明正统八年(1443年)徙今址。清属榆林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于今贺家川镇设陕甘宁边区神府县。1949年属榆林分区。1950年省神府县入神木县,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府谷县入神木县,1961年析出复设府谷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建置沿革

  县境四、五千年以前,已有人类定居。经普查,在窟野河、秃尾河两河流域,有数处仰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夏,县境属雍州地,为熏育占据。   商,为龙方地。   西周,族占据。   春秋战国,县境为白狄故地(一说为林胡族地)。   秦,为上郡北境,又改属九原郡,称为新秦。   汉,元朔二年(前127),置五原郡。元狩三年(前120)又置朔方,称新秦中。后又在秃尾河下游置圁阳、圁阴①、鸿门②三县,属西河郡;秃尾河上游置白土县,属上郡。   三国、西晋,为羌胡占据。   东晋十六国,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夏政权属地。   南北朝,先为北魏地,置石城县(今解家堡一带),后改名为银城县,属上郡;后为西魏地;再后为北周地。置归真郡(今解家堡一带)。   隋,置银城县(今解家堡一带),属雕阴郡。   唐,开元十二年(724)置麟州(治所在今杨家城)、天宝元年(742)改为新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麟州,领属新秦(今杨家城)、连谷(今黄羊城)、银城(今解家堡一带)3县③。   五代时,县境先后属唐、晋、汉地域,仍置麟州。   周、北汉,仍置麟州,与府州、胜州自立,随情势委依于周汉两大政权之间。   宋,仍置麟州,属于河东路,领新秦、连谷、银城3县。   乾德五年(967)升麟州为建宁军,后又复还旧制。   端拱二年(989)又改麟州为镇西军。   政和四年(1114)废银城、连谷两县,并入新秦县。   辽、金、夏为镇西军,后撤销镇西军,改为神木寨(仍在今杨家城,因城外有松树3株故名),先后被金、夏占有。   元置云州于神木寨。   至元六年(1269),废州为神木县,以葭州领属的太和县(金建,在今太和寨)并入。   明洪武六年(1373),改神木县为神木堡,属榆林卫,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神木县,属葭州。   隆庆间,置东路神木道于神木,管辖葭州及神木、府谷、吴堡3县。   清雍于正九年(1731)神木道改为延绥府道,移驻绥德,神木县属于葭州,后属榆林府。   民国神木县属于榆林道(后改为榆林专署)。   1936年4月15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统辖神木县城以南及府谷县、佳县、榆林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37年1月,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同年10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与国民党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42年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   1947年6月高家堡解放后,神府县政府迁至高家堡。   1947年9月神木县城解放,国民党神木县政府瓦解,新的神木县政府成立,与高家堡神府县政府并存。   1950年神府县、神木县合为神木县、治神木城。   1958年神木、府谷两县合并为神木县,县治在神木城,原府谷县城改为府谷镇。   1961年神木县又分为神木、府谷两县,同属榆林专区。[1]

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交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神木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交通带动战略,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彻底改变了神木的交通状况,府店、杨陈、榆神、神佳、神盘、新店及陕蒙高速公路等七条出境公路沟通了与周边旗县的联系,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公路“黑色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4340多公里。包神、神朔、神延铁路的相继开通,形成了1.32亿吨的年运输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神木成为陕北的铁路交通枢纽,在2009年11月20日左右开通运营的榆神高速公路,成功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榆神高速将成为陕北的新一条运煤大动脉建成。

矿产资源

  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   煤炭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和北部,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且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环保煤和气化用煤,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地下储煤量高达1000多万吨。神木煤田勘探范围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8层,单层最大厚度12.02米。煤层近似水平,断层稀少,顶底板稳定,瓦斯含量极小,埋藏浅,不少地区的覆盖仅4至5米,部分地区大面积裸露地面,易于露天开采。神木县煤田范围包括大柳塔、孙家岔、店塔、麻家塔、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神木、解家堡、高家堡等11个乡镇。神府东胜煤田成煤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煤田面积为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以上,相当于70个大同矿区、 160个抚顺矿区,神府东胜煤田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煤田之一。   岩盐 神木岩盐是榆林盐田的边缘,是榆林盐田的一部分。榆林盐田是距今五亿三千万年,深埋地下两千五百米的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6%。岩盐的潜在价值就达33.2 万亿元,是青海察尔汗盐湖的2.2倍。   石英砂 主要分布在麻家塔、神木镇一带,工业探明储量达436万吨,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7%以上,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开采,可制做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等,是本县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资源。   天然气 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含气区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及锦界一带,气田北接内蒙古乌审旗的苏里格气田(中国最大的气田),西接榆林含气区,储量可观。   石油 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一带,与天然气含气区分布基本一致。   铁矿 全县有66个矿点,多为窝状埋藏,在孙家岔镇刘石畔村有一处为层状埋藏,厚达l米。主要有磷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三种,平均含铁量为30%,最高达60%,为本县生铁冶炼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条件。   石灰石 主要分布在栏杆堡、麻家塔等地,储量较大,可制造电石、碱、漂白粉、水泥、石灰、石材等。

经济发展

简介

     

神木县城

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神木逐渐成为西部投资的热土。从“八五”到“十五”的15年里,神木境内各种投资高达300多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5%,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亿元,跻身于西部百强县行列。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1.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28元。成为陕西省第一个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的县。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7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9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23元。在第九届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居全国第59位,西部第5位。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神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重心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7%,企业总数发展到1700多户,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   在工业经济上,贯彻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重点发展六园八区六大产业。构筑形成了煤----兰炭----电石---聚氯乙烯、煤---煤焦油---成品油、煤---煤气---电(金属镁、还原铁)三条产业链,不仅将煤炭吃干榨净,还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成为煤炭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   实施了一体两翼城镇群发展战略,即以县城为主体,沿榆神、神大公路线构建大保当、锦界、县城、店塔、大柳塔城镇体系。在这一框架内,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载能五大产业,形成榆神大公路沿线能源化工产业带;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四大工业园区。目前,全县累计实施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1个,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588亿元。2007年,神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283.22亿元,是1978年工业生产总值的3000倍还多。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新建大保当、石窑店工业园区,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好红柳林、柠条塔、张家峁、石窑店等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电一体化二期、煤制甲醇二期等项目,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吨级煤化工、千万重量箱玻璃和500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

农业经济

  神木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千百年来,神木的农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神木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推进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果业大县的转变,全县农业走上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林业、红枣业 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和重点流域治理工程,严格实行封山禁牧,林业发展迅速。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1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4.7万亩,形成了四条绿色林带(黄河沿岸红枣林带、中部大扁杏林带、古长城沿线常绿林带、陕蒙边界防护林带)、六条绿色通道(榆神公路、神盘公路、锦大公路、神马公路、五陈公路、神万公路)和县城东西两山(各宽2.5公里,长10公里)绿化工程。集中投入建设精品工程,建成了马场万亩常绿林、卧虎塞长城林、高仁里峁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形成了生态建设骨干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8%,林草覆盖率达到46.3%。到201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左右,林草覆盖率达到60%左右。   我县黄河沿岸地区是全国几个红枣适生区之一,红枣栽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放宽政策,激活机制,全县红枣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黄河沿岸地区区域性主导产业。目前红枣经济林已达18万亩。红枣品种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枣农收入明显增加,沿黄乡镇枣农的经营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福茂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红枣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加工各类鲜枣1000吨,年产烘干枣、紫晶枣、多味枣、菊花枣系列产品600吨。   畜牧业 我县地处暖温带草原向中温带草原过渡地带,是优质牧草适生区和发展食草型畜牧业的理想地带。目前,全县拥有天然草场300多万亩,人工种草160万亩,引进了青贮玉米、高丹草、柴花苜蓿、猎人何等一批优良草种,饲草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畜牧业发展加快,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2004年,全县大畜存栏 4.5万头,当年出栏7900头;羊子存栏62.5万只,当年出栏33.2万只;生猪存栏7.7万头,当年出栏8.8万头;家禽存栏62万只,当年出栏 5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水产品200吨,奶产品1.25万吨,羊绒11万公斤、羊毛1300吨。先后引进了布尔、萨福克、陶赛特、白绒山羊等优良羊子品种和利木赞、西门塔尔、红安格斯、黑白花、短角牛等优良肉牛、奶牛品种,推进了牛羊良种化进程。2004年,已建成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场 44个,肉类加工项目三个,正在建设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4个(酵素茵微生物综合加工、无毛绒肠衣加工、牛羊肉屠宰加工、民乐饲料加工),并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6%以上。

大社保体系

  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神木县从2008年起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涉及群众看病、上学、住房、出行、就业等方方面面。每年投入12亿左右的财政支出。   神木县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是:   一是教育优先工程。从2008年起,神木县全面实行城乡12年免费教育,彻底实现教育“零收费”,2009年全县投放免费教育的费用达3.65亿元,从小学到高中,学费、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全免,在校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5元的午餐费。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县慈善协会给予每人最高每学期5000元的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同时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将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使全县普职比逐步达到1:1。   二是医疗健康工程。经过1年多的调研论证,从2009年起,神木县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免费医   

全民免费医疗

疗”,并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措施。这实际上是一种“基本医疗高标准的保障制度”,以县级定点医院住院病人为例,400元起付线以下部分由患者自付,超过部分按管理办法全免,每人每年报销封顶为30万元。县财政以每年约1.5亿元的投入,让城乡居民摆脱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这一政策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   三是公共文化工程。建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接入宽带互联网;进一步强化乡镇文化站的作用。   四是扩大就业工程。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适用技术培训;建设神木县I类人力资源市场,在锦界、大柳塔建设乡镇人力资源市场。   五是社会保障工程。试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保健金标准、扩大覆盖面,70岁以上为360元/年,80岁以上提高到600元/年,90岁以上提高到1000元/年。   六是住房安居工程。计划2009年内完成500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任务,廉租房货币补贴2000户,逐步解决城市无房户的住房困难,实现“居者有其屋”。   

晚霞中的神木县城建设工地

七是扶贫济困工程。切实使真正贫困者享受到低保,并同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自然增长机制。   八是公共交通工程。修建完善油(水泥)路,实现5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   九是“幸福人居”工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城乡脏、乱、差问题,建设垃圾掩埋场;高度关注居民饮用水安全,完成引水工程,加大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力度。   十是“平安神木”工程。狠抓安全生产,特别注重抓好以煤矿、道路交通为重点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组建矿山救护队。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我县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科教兴神”战略,全县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县共有高中4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初级中学26所,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27所,乡镇完全小学72所,农村初级小学215所。另有民办小学19所。全县在校学生9.5万人,其中高中1.7万人,初中3.3万人,小学4.5万人,教职工4910人。教学设施按普及实验教学标准配备,布点小学达到省颁二类标准,中心小学以上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建成微机室65个,计算机3214台,语音室18个950座,4所学校安装了校长办公系统、8所学校装备了闭路电视双控系统,先后成立了教育电视台、教育中心。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2%,高中入学率达到85%,高考本科升学人数突破1392人。1998年实现“两基”达标。1996年建成的职教中心,1999年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标准。目前拥有12个常设专业和7个骨干专业,在校生达到36班2460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和技术骨干。2003年,神木县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和幼儿教育先进县。

文化体育事业

  神木县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先后新建了神府革命纪念馆、文化广播电视大楼、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维修了凯歌楼,恢复了乡镇文化站和电影放映队。鼓励创办各类文化协会和社团组织,组建了书法协会、棋院、老年体协等20多个文化社团组织,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生活。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电入网户达到3.5万户。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竟技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9月我县成功地举办了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同年,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县。

卫生计生事业

  神木县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县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3个,县属医疗单位3个,县级医院12所,乡镇卫生院19所,村级卫生室590户,覆盖率达到66.2%。县医院设施完备,设备先进,配有CT、彩超、血球计数仪等先进诊断仪器,年住院病人3000多人次,门诊病人8万余人次,初步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2005年开工土迁建的县医院,占地52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床位350张,总投资6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地区一流的县级医院。计划生育工作在1998年实现“三为主”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综合服务工作水平。建立“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实行“定点分娩”制度,开展“三非”、“五假”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了“凭一证办多证”、“房(业)主负责制”、“流出流入共管制”等项工作制度,近几年累计清查流动人口12万人次,成年流动人口的持证率达到94.7%,验证率达到91.2%。2004年末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神木县于2000年4月建成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同年,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科技事业

  近年来,我县加强了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点推广农林牧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生态建设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到2004年末,全县共组织实施科研项目两项,推广实用新技术47项,引进农畜良种36种,同时推进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的受益机制的引进、推广。目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增加,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

  神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县上建立福利院,拥有床位300余张,共收养了80位孤寡老人和遗弃儿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4年底,共有17675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农村8000人,城市8275人,定供1400人,全县共发放低保金672万元。

编辑本段旅游胜迹

  神木地形多变,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窑洞,大枣,陕北民歌是其象征。北部是沙漠草滩地貌,长城横贯其中。境内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游胜迹有

神湖

  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

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风情,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   

二郎山

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由于二郎山的山势雄奇秀丽,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一方胜境。

龙眼山

  龙眼山位于神木县东侧,高峰耸立。从山左看似卧地欲起、引颈长啸的骆驼,从山右看却又像天外游龙汲水后长吟于塞外,长龙舞动,腹部透天。龙头有二石孔如眼,每当早晨红日从东方升起,光透二洞,直射城头,犹如龙眼放光,甚为壮观,名曰“龙眼透日”,这便是龙眼山得名的由来。沿小径入龙眼登龙脊高处,举目眺望,城川景物尽收眼底。云川十咏中对龙眼山诗云:“瞳朦晓日上晴空,一统山河两界中,到此神龙主放眼,内看全汉外全蒙。”   山顶有祖师庙、极乐寺、鲁班庙等。祖师庙是道庙,祀真武祖师,主宰北方,建于明万历年间。近年几经修复,使其复原。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初八有庙会。极乐寺在祖师庙后,建于康熙年间,毁于自燃,现残留碑石多块,可供参考。极乐寺是一座十方庙,过去殿堂、僧房、斋院俱备,不仅广纳云游释子,而且可举办盛大的佛事活动。鲁班庙在祖师庙东,旧址在县城南关,80年代末,由建筑行业集资迁建于此。内祀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西殿有我国“纸圣”蔡伦的塑像。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窟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葺,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   

高家堡古城

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瞭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瞭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卷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嘹望台和南门已破坏。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城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代名将,北拒契丹,称雄一方。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凯歌楼

  凯歌楼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张)

参考资料
  • 1

    陕西省人民政府网  

扩展阅读:
  • 1

    神木县新闻网 http://www.sxsm.com.cn/

  • 2

    陕西神木:“全国百强县”的民生清单 http://www.sn.xinhuanet.com/2009-12/27/content_18607809.htm

  • 3

    《半月谈》解读民生改革:“神木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11/26/content_12542937.htm

开放分类:
地理陕西农业行政县域
我来完善 “神木县”相关词条:
榆林榆阳区南郑县志丹县韩城黄陵县府谷县子长县甘泉县临潼区清涧县靖边县定边县吴堡县榆林 榆阳区 南郑县 志丹县 韩城 黄陵县 府谷县 子长县 甘泉县 临潼区 清涧县 靖边县 定边县 吴堡县 延川县 安塞县 白礼昌 阿里山 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