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隋唐开服表:移动互联网迎来投资热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35:49

 

移动互联网迎来投资热潮
欢迎发表评论02011年08月23日08:25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甘晓

 

编者按: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走向高潮。一方面,投资创业扎堆;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大事件频发。针对近日有关移动互联网的诸多活动,本报特意组织了这期专题,以反映移动互联网最新的发展动态。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对于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我们走过、路过,但绝对不能错过。”在8月18日首届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正东说。

    近年来,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微博、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社交、移动音乐等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也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市场:日趋火爆

    追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起源,恐怕要从“移动梦网”开始。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的张跃率团去日本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大头无线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王秦岱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一名“老兵”,他将移动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他说,2005年为起步阶段,当时华友世纪公司成立三年便在纳斯达克上市,可以说是“躺着就把钱赚了”。但2006年起中国移动对服务提供商(SP)行业进行了整顿,行业进入低谷期。近年来,随着3G及移动互联终端的兴起,移动互联网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为31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4起,总投资额为3.18亿美元。201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投资,无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均超过2001年以来历年的情况。预计2011年下半年,这种投资热潮还将持续。

    “去年看的最多的项目是电子商务项目,今年看的最多的则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倪正东说。据他透露,不止一家基金投资的互联网项目达到了20多家。而清科集团未来两三年内,也要将80%的资金投在移动互联网上。

    然而,在市场日趋火爆的形势下,人人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却认为,由于苹果推出App Store广泛占领了市场,以及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可能导致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攫取的价值比例较低,甚至可能低于PC互联网产业。

企业:机会在哪里

    那么,对移动互联网公司而言,在行业中胜出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据陈一舟分析、无线互联网行业中成功的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快。他指出,手机更新周期较快,因此产品更新、推广都要围绕着它转,否则不可能成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比PC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快三倍以上。

    对此,A8音乐集团创始人兼CEO刘晓松则提出了“快而不定,昙花一现”的忠告。红杉资本首席执行官周逵也指出,除了速度快,方向感对移动互联网公司也相当重要,公司需要着力发展选定的方向。作为投资者,他认为公司应当追求前进的“压强”,而不仅仅是“压力”。

    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引下,在过去一年中,红杉资本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中,包括高德软件、思凯、奇虎360、网秦等在内的四家公司都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IPO)。

    刘晓松同时强调,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重视用户体验。 “过去移动互联网是SP营销的时代,现在则是产品时代,而产品的核心就是专注于体验。”

    IDG资本合伙人张震也极力推崇用户体验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前企业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几大互联网巨头上,“其实大部分人买手机并不关注是谁做的,主要是用起来舒服。”

    然而,用户体验要考虑云端、终端及服务因素,同时不能太过简单,还需要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品牌和营销,因此是一个复杂的领域。

    苹果公司为一流的用户体验树立了榜样。刘晓松评价:“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把硬件和软件结合好,用户拿到的不只是软件或硬件,而是全体验。”

    掌握目标用户无疑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做好用户全体验的第一步。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显示,高中学历的手机网民占42.9%,而学生、公司一般职员和个体经营者则是手机网民最集中的几大人群。如何针对这些群体进行用户体验开发显得极为重要。

投资:什么算创新

    投资者如何看待企业的创新,无疑对推动移动互联网投资良性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在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对于这个观点,投资者纷纷表示赞同。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进一步解释说,创新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从计算机到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我国都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大多都具有欧美留学经历,他们为我国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新的理念,目前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些新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我们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创新。”亿阳信通(60028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任志军评价说。因此,目前最适应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创新模式仍是“微创新”。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则认为,对于中国来讲,美国就像一个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

    同时,投资者普遍认为,由于大型公司在组织机构上相对固定,小型公司创新活力更强。

    比如,2005年成立的斯凯公司初期针对手机厂商制作软件,并由这些厂商付费购买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运作后,团队开始尝试把软件送给手机厂商和方案商,在用户使用时再付费。“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斯凯公司首席执行官栾威说:“正是这样的不断创新让斯凯成功在美国上市。”

    但是,大型公司在创新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三家公司被称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座大山”。面对大公司带来的压力,光速创投董事兼总经理宓群认为,摸清大公司的弱点正是创新公司的好机会。

    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为31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4起,总投资额为3.18亿美元。预计2011年下半年,这种投资热潮还将持续。

         《科学时报》 (2011-08-23 B2 金融) 

作者:骑着马儿看经济  发表日期:2011-8-19 13:40:00

回复 

《商界评论》策划:决战到手机里
http://www.caistv.com 2011-08-12 10:04 商界评论—财视网 

  策划:《商界评论》编辑部
  
  主笔:陈志强
  
  执行:张山斯 代永华 丁保祥 张思思 杨晓玲
  
  智慧支持:长城会 艾瑞咨询
  
  欢迎进入手机内的竞技场
  
  小手机内有大乾坤
  
  战线无限延伸,尽情驰骋
  
  画卷足够雄浑,恣意挥洒
  
  无拘无束,唯创新者胜
  
  颠覆传统,游戏规则重写
  
  硝烟正在弥漫,新的王者呼之欲出
  
  
手机内的穿越之旅
  
  文/《商界评论》记者 陈志强
  
  上一个十年互联网风起云涌,下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蓄势待发。
  
  这是今年4月,我在第三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最深的感受。参加这届大会的有3500名嘉宾,而2009年第一届大会的参会人数不过300人,2010年是800人,到了2011年,参会人数已暴增了十倍。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移动互联网疯狂。这个超过200亿元的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创业者、投资人前来掘金,每天都有新鲜的主意转化为应用,到处都是躁动的资本在寻找出口。
  
  这让我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冲动和渴望,如果给我一台时光机,只需要将时针拨回到15年前——1996年,就会惊奇地发现,如今风光无限、拥趸无数的苹果正处于破产边缘;6年前——2005年,21岁的扎克伯格刚刚从哈佛退学,他的Facebook才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3年前——2008年,一位叫梅森的年轻人正在苦闷,他的理想落空——既没成为摇滚音乐家,也没有成为网络世界的明星。不过梅森并没有放弃,他很快又创办了一家新的网站,这个新的网站名叫Groupon。
  
  互联网曾经是生产财富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领地,现在这阵产业旋风已经刮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创业者的投入与资本的热捧与十年前并无两样,只不过现在舞台交给了移动互联网的后起之秀们。这个舞台充满了足够多的成功机遇,既可以孕育新生代一飞冲天的梦想,也为行业老兵开启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全文】
  
  入口之争:手机操作系统
  
  你去买一台智能手机时,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采用的是什么系统,因为你所有的应用,无论是游戏、办公抑或娱乐都建基于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iOS这四款主流平台上。这就像PC时代,你是采用Windows,还是用Linux,抑或是苹果系统。
  
  PC时代,Windows最终一统天下近20年,一款应用或服务如果不能在它上面运行,几乎就自动放弃了90%以上的市场。那么智能手机时代呢?虽然群雄割据,但是Android却早已显露霸王之象,它让死守Symbian的传统霸主诺基亚跌下神坛,让奄奄一息的摩托罗拉绝处逢生,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38.9%的份额,手机出货量近7000万部,而且增势强劲。
  
  如果说Google因Android系统超越了微软,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头把交椅,那么谁能抢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先发优势呢?毫无疑问,得Android者得天下,各种基于Android的优化和开发,层出不穷。在硬件领域,魅族借助Android强势崛起,并已经通过本地化Android建立了一个半封闭的魅族生态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也蠢蠢欲动。但如果要寻找一家真正能占住Android本地化入口的企业,点心无疑是最强悍的竞争者。首先,它不会像魅族一样,有门户之见;其次,点心还获得了谷歌和一系列硬件厂商的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6款移动终端几十万人在使用点心操作系统了。
  
  因为它对应用开发者的开放姿态,对硬件厂商的平台合作关系,可预见的未来,它会成为众多智能手机的合作伙伴。而且近200人的团队规模让它远超其他对手,抢占了先机。因此,要想了解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从点心开始,从操作系统入手,最好不过。
  
  第1站:点心 北京海龙大厦
  
  我的旅程,就从点心开始。
  
  点心公司的地址在中关村著名的IT卖场海龙大厦,这里每天卖出的手机不计其数。根据IDC的调研,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共销售出1.01亿部,超越了PC电脑9210万台的出货量。到2014年,中国有一半的手机用户使用的都将是智能手机。在海龙大厦的卖场里,看着手机柜台前攒动的人头,没有人会怀疑这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
  
  不只是本地化
  
  如果不是一个智能手机爱好者,点心这个名字一定会让你觉得十分陌生,但它的故事并不少。2011年3月,它刚刚获得了金沙江创投千万美元级的投资;5月,作为创新工场第一个孵化出来的独立运作公司,点心搬离工场,正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战略高地:LBS平台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何只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一次朋友聚会?首先我们可以用大众点评网搜索附近最好的餐馆,然后在Google地图上把餐馆信息分享给朋友们,他们可以通过Google导航找到最短的抵达路线。在聚餐过程中还能通过图钉分享聚餐时大快朵颐的照片,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网进行签到,把这些信息分享到微博上,自动加入一个地理位置。也许第二天,就会有人因为我们的微博来这家餐馆消费。
  
  正如短信、QQ、微博革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一样,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在LBS平台上,有太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吃穿住行玩”的生活服务信息、兴趣爱好分享的社交平台,甚至是网络游戏,任何创意与LBS相加都将会诞生一项令人激动的新服务。
  
  如果你错过了微博,那就要抓住LBS。因为,这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价值的战场。百度、盛大、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因此相继涌入,人人、街旁、嘀咕等新兴者也顺势而起。移动互联网的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跟上Social(社交)、Local(本地)、Mobile(移动)的趋势,LBS则是SoLoMo趋势下,最重要的发现。
  
  通过LBS平台,商家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在现实世界精准地对接起来。但在这一干参与者中,新浪的微领地,做的是签到与微博平台的整合,街旁、玩转四方做的是Foursquare的中国移植,而百度、盛大、腾讯则不过是在玩复制的把戏。
  
  因此,如果从它们中间找一个最有意义的代表,无疑就是大众点评网了。这家2003年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站,已经积累了100多万合作商家、4200万用户和2000多万条评论,据此,它退可以扼守要塞,深耕互联网,进可以攻城略地,称霸LBS。
  
  更重要的是,借助LBS,大众点评网的盈利模式框架已经清晰地浮现出来,仅此一点,它至少已把其他LBS平台抛下了不止一两个身位。
  
  第2站:大众点评网 上海易园创意园
  
  第二站的大众点评网是这一系列采访中,唯一一家北京之外的企业。除了前面提到的种种意义,大众点评网还是第一批“Web2.0”网站中仅存的硕果之一。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大众点评网一样过得很好,但有了移动互联网,一切都变得更有意思了。
  
  LBS的探索
  
  大众点评网的办公楼静静地隐藏在安化路上一个林荫茂盛的创意园里。这儿正好是地铁2、3、4号线的交汇处,星罗棋布地林立着各色大大小小的餐馆。每天都会有人根据大众点评网上的推荐信息,推开其中某家餐馆的大门,然后根据网友的推荐,点上几道最受欢迎的招牌菜。她还会把用餐的感受写在大众点评网上,“珍珠米酒很好喝,甜甜的,环境也很清静……”几天后,也许就会有人循着她的点评走进这家清静的小餐馆,点的第一个菜就是珍珠米酒。【全文】
  
  开阔之地:手机浏览器
  
  在PC桌面上,浏览器始终是人们接入互联网的第一选择,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买卖商品都必须在浏览器上完成。
  
  延伸到手机上,浏览器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在PC电脑上的使命——控制移动互联网的通道。最初几年,浏览器就像是一道天堑,谁控制了它,谁就掌握了手机上网生杀予夺的大权。UC、Opera Mini最早踏入这一领域,也因此各自分得一块颇具分量的疆土。
  
  但这个不过手掌大小的屏幕,似乎是一个更惨烈的战场。百度和腾讯相继发布手机浏览器,苹果、Google和诺基亚则凭借平台优势,通过集成的浏览器后来居上。
  
  事实上,即便能从如此多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也不意味着获得了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和PC上发生的事情相反,手机浏览器的地位起了微妙的变化,比如,进入微博,一个选择是浏览器,另一个则是应用程序,你选哪一个?
  
  大量涌入的应用程序把浏览器这个天堑踩成了一片畅通无阻的平原。通过应用程序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更快更轻松更便捷,甚至更有趣。浏览器曾经拓土开疆,一家独大,如今各种应用商店笑傲江湖,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要选择一个企业来见证这场关于移动互联网控制权的争夺战,UC是再合适不过的样本了。百度、腾讯涉足手机浏览器不过是再多划一个城池,苹果、Google则不过是在制造进入壁垒。唯有UC,它并不依附于任一巨头,它是开拓者,更是启蒙者,很多人正是通过UC浏览器才学会用手机上网的。
  
  UC的每一步,都是在丈量手机浏览器过去的距离、未来的方向。
  
  第3站:UC优视 北京维亚大厦
  
  对UC优视而言,享受了移动互联网的甜蜜之后,也开始品尝烦恼了。
  
  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用户市场,借着抢先布局的优势,UC优视是手机浏览领域最大的受益者。但新的竞争,并不仅仅来源于其他手机浏览器。
  
  先发优势
  
  “我希望全世界一半的人都使用UC浏览器,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的6%。”UC优视CEO俞永福曾略带自嘲地宣称。从2004年出发,UC浏览器的用户已经从400万扩充到了如今的两亿,照此计算,俞永福算得上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位大佬。【全文】
  
  骑兵暗道:手机通讯录
  
  回忆一下你注册开心网或人人网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寻找已经注册了开心或者人人的朋友,把他们添加到你的好友名单当中;后来,你还会邀请你其他的朋友来开心或人人;再后来,你每接触一个新的社交应用,都可以导入开心网上的好友关系,立即摆脱“孤家寡人”的局面;如今,也许你不再经常登录开心网,但上面的好友名单,却成了你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如果把手机比作开心网这样的社交平台,那么手机通讯录就是你天然的好友名单。当各种手机社交工具为了留住用户,绞尽脑汁地为你匹配好友时,手机通讯录就静悄悄地躺在手机里。能进入手机通讯录名单的,都是你最熟悉的朋友,你和他们有着天然的社交需求。这就是一个现成的社交关系网,也是一条一直被忽视的秘密通道。
  
  不妨想象下,如果你安装了一个新的通讯应用,一登录就发现认识的朋友们全都在上面,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失去联系很久的老朋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个应用程序,你还可以马上和他们免费“Say Hi”,而只要接入移动互联网,你就能随时随地保持和他们的联系。
  
  在国外,Kik是这类应用中的佼佼者;到了国内,小米科技旗下的米聊成了最有特色的代表。米聊亦是最早的开拓者,之后,腾讯仓促推出微信、盛大跟风抛出有你、阿里巴巴玩票开启了群群,豪门子弟比普通人家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更惹人的身份,但依然未能盖过米聊的风头。推出刚刚半年,米聊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三百万人,手机通讯录的潜力令人侧目,米聊的号召力更令人瞠目。
  
  以手机通讯录为起点,米聊的实名社交平台正在一点点显露端倪,结合上小米旗下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和即将生产的小米手机,这个平台还只是小米狂想中的一小部分,一个更大的帝国正浮现出来。要探寻手机通讯录的潜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米聊。
  
  第4站:小米科技 北京卷石大厦
  
  如果不能拨打电话,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找到某位朋友?短信、QQ、MSN甚至微博都会成为我们的备选方案。现在,这一系列名字中又可以加入一个新的软件——米聊。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们和小米科技的副总裁黄江吉已经有过一次远程交流。不是通过电话,而是通过米聊。
  
  在米聊的广播墙上,我的一位同事发布了一条关于米聊BUG的留言。没想到的是,这条留言很快“招来”了负责产品的黄江吉,他详细地询问了BUG的情况以及更多用户体验。后来我才知道,从CEO雷军到副总裁黄江吉,每一位高管都是米聊的客服。
  
  为了了解用户,黄江吉甚至每过几天就会加一个新的米聊用户,聊上好一阵,这是一个认真到可爱的团队。这就是我要探寻的第四站,小米科技。【全文】
  
  丛林地带:手机网游
  
  如果要票选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业务,得票最高的一定会是网络游戏。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超过300亿元,盛大游戏、巨人网络、完美时空等游戏公司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可预见的是,这个数字依然在强势增长。
  
  但当把屏幕缩小到手机上时,就显得有些惨淡了,2010年手机网游市场规模仅为3亿元左右。
  
  近百倍的差距,是否意味着一个更具潜力的市场等待挖掘?
  
  2010年上线的60多款手机网游产品中,月度营收过百万的寥寥无几,近半产品在短短数月时间甚至开发中途便宣告夭折。
  
  那么,手机网游只是一个幻想出来的金矿?
  
  这个领域就如同一片未知的丛林,传说中埋下了秘密的宝藏,但谁也不清楚深入其中会遇到怎样的险境和结局,而那些已经扎入其中的企业,也因为密林的遮掩显得朦胧不清。因此,要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手机网游企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后还是在一个业内朋友的推荐下选中了掌上明珠。它成立于2003年,那一年正是PC网游爆发式增长的元年,同样是那一年,很多人连手机都还没见过,更别提手机网游了,掌上明珠算是一个拓荒者。它也是手机网游企业中最早盈利的企业,在手机网游尚未成熟的2007年,它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每年营收过千万。
  
  传统网游与手机网游,一热一冷两个市场,掌上明珠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只是没有想到,手机网游的春天迟迟未来。从抢跑人到坚守者,掌上明珠的故事足以告诉我们,手机网游的现在和未来。
  
  第5站:掌上明珠 正通时代创意中心
  
  今年7月11日,正好是掌上明珠成立八周年的日子。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机应用提供商,到如今最知名的手机网游公司,掌上明珠是移动互联网内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业老兵。
  
  在Android手机的好几个应用商店里,《明珠三国》始终占据着游戏下载榜的前列,它每天过万的在线人数已经超过了不少PC上的网络游戏。
  
  与整个行业的惨淡比起来,掌上明珠的日子显然好过得多。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我第五站旅行的意义。

 

经济走廊:移动支付
  
  今天,你在淘宝上淘一件衣服,在当当或卓越上买本书,或在京东上买个数码产品,流程走下来,最后的环节总会停在“支付页面”。10年恍然而过,属于新浪和百度的门户和搜索时代已经远去,属于盛大、巨人等游戏企业的娱乐时代也已黯然,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商业凶猛和交易频仍的时代。
  
  那么,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移动互联网又在经历怎样的演变?
  
  过去的手机,是信息沟通、娱乐休闲的工具,现在则正在向交易工具演变。在日本,50%的手机用户都有手机支付的习惯;在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突破了9亿,即使假设只有12%的渗透率,这也是一个用户规模过亿的市场。
  
  不断丰富的移动内容则为手机支付奠定了交易基础,随时随地的特征则让手机支付可以与人一一对应。所以,要将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个潜藏金矿变现,移动支付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经济走廊。而这块引来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觊觎的业务,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淘金圣地。
  
  与背靠4亿腾讯活跃用户的财付通、拥有5亿多注册用户的支付宝相比,易宝支付是这条经济走廊里最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和交易量又比其他第三方平台更大。显然,易宝支付带来的热潮正在持续发酵。
  
  选择这样一个导游带我们参观这条经济走廊再合适不过了。
  
  第6站:易宝支付 北京万通中心
  
  最后一站我选择了一家电子支付企业,如果说手机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移动支付就是将移动互联网上大量资源变现的出口。
  
  选择易宝支付的原因很简单,它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支付平台,但与支付宝、财付通不同的是,易宝身后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可以依靠,它是一家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易宝支付的在手机支付上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方向。【全文】
  
结局猜想: 手机将成为终极终端
  
  文/魏武挥,IT评论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从词汇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艰难的跨越
  
  对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但移动互联网并非如此,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商运行着制式完全不同的3G网络。这三股势力又各有各的长处,不取得运营商的支持,就很难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立足。如果能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那就事半功倍。
  
  另外,接入网络,总是要一样设备来接入的。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种设备。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平板电脑几乎就是iPad的市场,开发者无需考虑太多的设备适配性问题。但对于前者,这几乎成了开发者的一场噩梦:你得不断地在各种屏幕制式的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去调试你的应用。这和做网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相对而言,一个建站者,几乎很少考虑用户究竟是什么系统什么浏览器,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来测试网页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而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测试调试这块上的投入,远远比做传统互联网的来得高。【全文】
  
移动互联网会革了谁的命?
  
  文/《商界评论》记者 张山斯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又使人沮丧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正颠覆着旧有的商业逻辑,时间与用户的积累本身并不一定成为优势,应用模式与体验模式的日新月异,在持续变化、快速轮回地带给用户体验快感的同时,似乎并不会尊重努力积累者的苦劳与付出。
  
  互联网的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过去十几年的商业格局。冲破了PC枷锁,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更加凶猛,这是一场更加残酷的革命。
  
  革命者的本钱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一直在关注一个涉及企业存在意义的话题,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被关注的话题。
  
  小米科技的米聊团队,非常明确地对我们声称:“米聊从来没有考虑过商业模式,未来三年之内也不会考虑商业模式,这也是我们的投资人明确的指示。”

 

作者:骑着马儿看经济 回复日期:2011-08-19 13:44:18 
回复 

全时:移植的阳谋
http://www.caistv.com 2011-08-17 09:50 商界评论—财视网 
  文/《商界评论》记者 陈志强
  
  在外资企业领先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威慑下,很多本土企业不战自败,自动退避三舍。但如果稳住身形,细心观察,就能从外企庞大的躯壳下寻找到生存空间,甚至能从外企水土不服的市场反应中找到反攻契机,那么也许就能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技术比较成熟的家电业里,这样的代表不胜枚举,比如格力电器、海尔电器和格兰仕。而如果要从个性化比较强的服务行业中寻找一个代表,以远程会议为突破口的全时则是典型的样本。解读全时,就等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突破外企封锁线的成长路径。
  
  挑战巨头
  
  远程会议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欧美国家早已成熟,WebEx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7%。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巨头,却在中国市场遭到了本土企业的强力挑战。
  
  在北京一幢名叫鹏寰国际的大楼里,我们见到了这家挑战者,全时的创始人陈学军。从这栋大楼可以清晰地看到联想集团的总部,2009年柳传志出山的时候,就用全时的远程会议系统开了一个长达8小时的网络会议。再往南边一点,还能望到神州数码广场和百度大厦。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少不了虎视眈眈的国际大佬,但这个市场偏偏给他们提供了挑战巨头的机会。
  
  从eBay到雅虎,从百思买到家得宝,国际巨头败走中国的故事实在太多。在中国市场,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早就流行过了,但当WebEx带着成熟的远程会议系统进入中国后才发现,这个市场比想象中的更难。
  
  西方人的会议频次高,但参会人数一般较少,也没有视频交流的要求。WebEx可以将所有数据交换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但中国的互联网质量做不到这点。中国人的会议特征与之截然相反,成百上千人的会议是常态,并且有大量的视频内容,使用习惯也让WebEx一时难以接受。
  
  电视剧《亮剑》里,日本军官山本一木在分析中国战场时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提供了极大的战略纵深,即使进攻者占领了全部城市和铁路沿线,中国军队依然可以在远离城市和铁路沿线地区继续战斗。
  
  作为这段话的最好注脚,当WebEx还在为如何打开中国市场头痛时,全时已经成了300多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合作伙伴,在证券、医药等行业的占有率也超过了50%。全时的技术不比WebEx领先,资金实力和人力上更是无法和刚被思科收购的WebEx相比。当WebEx的机动部队正陷在中国市场的泥泞中举步维艰时,全时却凭借对本土用户消费习惯和市场环境的熟悉,如鱼得水。
  
  本土化改造
  
  本土化是每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巨头必须完成的入门考试,涉及产品、服务、市场策略以及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造。全时身上曾有过不少WebEx的影子,但在将远程会议系统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全时的自主技术平台和竞争优势也逐渐形成。
  
  互联网质量是WebEx网络会议的最大限制,中国的带宽承受不了上千人同时参与和大量的视频宣讲。一张网不行就用三张网,全时把虚拟会议室搭建在了固话网络和专属网络上,而不是VIOP(网络电话)技术上。借助电话网络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讯,通过企业专属网络进行视频交流和文档演示、共享,最后把运营商的公共通信网络作为备用网,确保整个会议过程中语音、视频和文件数据的同步传输。依靠这套被称为MMP的产品,以及更密集的中国本土服务器分布,全时成功叩响了本土市场的大门。
  
  另外,中国用户也不接受WebEx的自助式服务,他们往往会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全时为此建立了一个近百人的呼叫中心,当客户举行大规模的会议时,还会有一批工程师到实地提供技术支持。全时甚至还得为客户的不同分支机构生成独立的账单,这些服务在WebEx都是不能想象的。
  在美国学习时,陈学军曾参观过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这家公司成立三年时间就从172万美元的收益做到了4.7亿美元。给陈学军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家公司竟然有207个战略,因为他服务了207个公司。在庞大的市场里你不可能为每一家服务客户量身制定战略,但全时确实体会到了灵活决策带来的好处。
  
  在竞标GE中国的远程会议系统过程中,GE对全时的竞标方案列出了50多条缺陷。拿到这张写满意见的拒签单,陈学军决定让公司所有的研发力量都投入到这些缺陷的解决上。一年之后,全时用完善后方案拿下了这个订单,至今GE中国是全时最大的客户之一。在标准化的平台上,全时的垂直行业服务、具体业务解决方案,甚至个性化服务还在不断涌现。
  
  市场再下沉
  
  避开最顶端的大型企业,不断签下世界500强企业的过程中,全时增长的天花板也在接近,2010年全时营收1.8亿元,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该从何处寻找成长的新动力?和大多数公司一样,全时把新的目标转向了庞大的中小企业市场。
  
  要打开中小客户市场比攻克500强客户难多了,全时曾经把对大客户的营销方式直接复制到中小客户上,但遭到了市场无情的拒绝。全时此时才体会到WebEx初进中国市场时的困境,要改掉优秀的习惯并不容易。
  
  在过去,全时的会议系统是按分钟向客户收费的,大客户也很接受。但全时最初签下的一千多家中小客户几乎没有使用这套会议系统,他们觉得按分钟收费太贵了。如果向这些中小企业降低资费标准,大客户的利益又该如何平衡呢?
  
  但是,被全时认为通话质量不高的VOIP技术却在中小企业市场需求不小。因为这种技术成本低,在价格面前中小客户愿意牺牲一部分产品质量。就像通话质量、网络信号都只是刚刚及格的小灵通曾大受欢迎。面对中小客户的主动要求,全时该重拾VOIP技术吗?
  
  在全时会议室的一块小黑板上至今还保留着当时设计的种种收费方案,在无数次讨论后,全时改变了按分钟收费的方式,中小客户每月花500元就可以使用全时的统一会议系统,最多可以支持15个人无限次的开会。因为是包月,所以中小客户都尽可能多的使用远程会议,当使用习惯培养起来后,他们自然会来租用更多的虚拟会议室或账号来接入更多的人。
  
  同时,VOIP在中小客户市场的流行则给全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通过更便宜的VOIP技术迅速打开和培育市场。在全时最新的“云会议”中,语音、视频、数据都通过网络语音实现,带宽紧张时又可以切换到电话语音上,保证会议质量,同时省下不少的通讯费。
  
  如果把全时的MMP比作手机,VOIP技术就是全时打开中小客户市场的小灵通,虽然通话质量比统一会议差,但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正重重地叩响中小客户的大门。后来者想从全时手中抢夺客户的成本实在太高,并且中小客户们可以随时把手中的小灵通升级为手机,通过云会议,全时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无缝的切换方案。
  
  [编辑 陈建光]

作者:骑着马儿看经济 回复日期:2011-08-17 09:06:57 
回复 

82岁摩托罗拉兴衰史:“大哥大”的谢幕
  2011-08-17 03:07:00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  
  
  “昨天(15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代巨头谢幕。”
  
  8月16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小米手机发布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以“摩托罗拉”作为开场白。
  
  美国当地时间8月15日,“82岁”的摩托罗拉移动宣布被“13岁”的谷歌收购。这家创办于上世纪30年代的手机鼻祖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手机市场上风光一时无二,却最终被创建于1998年的谷歌所收购。
  
  事实上,在摩托罗拉被收购之前,手机王朝的更迭已不断上演,一度的强势竞争者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法国阿尔卡特、瑞典爱立信早已先后“消失”,另一曾经的霸主——芬兰的诺基亚依然迷失在移动互联的森林里,和摩托罗拉一样押宝Android的索尼爱立信则命运难料。
  
  传统大佬终将老去。《华尔街日报》分析,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凸显了技术领域力量制衡的长期转移,从老牌制造公司向更年轻、更灵活的“标准制定者”转移。
  
  “大哥大”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摩托罗拉移动的兴衰起伏。
  
  摩托罗拉迄今已有82年历史。1928年,加尔文(Galvin)家族成立了加尔文制造公司,这家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电源转换器。1930年,公司名称变更为摩托罗拉,1943年上市。加尔文家族三代人相继掌管摩托罗拉,直至2004年加尔文家族的最后一位高管出局。
  
  作为全球手机鼻祖,摩托罗拉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机,第一款智能手机,全球第一个无线路由器,以及著名的铱星计划等。 1973年,摩托罗拉的马丁·库伯(Martin Cooper)发明了第一款手机,最初型号为DynaTAC。1984年,这款手机开始投入商用,被称为“砖头”机或“大哥大”。
  
  在手机还被称作“大哥大”的时代,摩托罗拉就是“大哥大”的代名词。30年前它在中国的出现,不但造就了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大哥大”一词,更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重要道具之一。
  
  1989年,摩托罗拉推出MicroTAC,这是一款第一个键盘隐藏在塑料翻盖之下的手机。据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的数据,1994年,摩托罗拉以32.5%的份额在全球手机市场独占鳌头,当时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为21%。
  
  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危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建成了首个数字无线通讯网络,而摩托罗拉由模拟网向数字技术的转型非常缓慢。2000年,摩托罗拉的手机市场份额降到13%,诺基亚则增加至31%,之后数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5%左右。
  
  2003年,一款超薄经典机型,令摩托罗拉卷土重来。那一年,摩托罗拉经典机型刀锋RAZR问世,刀锋V3更是创造了7500万台的销售神话。超薄纤细的身影,不仅有效拉动了摩托罗拉的财报收入,也让其迅速击败了三星、LG,并得以向诺基亚的霸主地位发起冲击。2006年的冬天,摩托罗拉销售了6570万部手机,当时,其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3.3%。那一年,甚至有预测机构认为,摩托罗拉将很快超越芬兰巨头诺基亚重返世界第一。
  
  2007年上半年开始,靠吃老本的摩托罗拉手机开始了惊人坠落,市场份额从2006年年底的23%下降到2007年底的9%左右,市场第二的排名也落入三星之手。2008年10月,摩托罗拉宣布全面使用安卓(Android)平台的计划,裁员数千人。当年底,摩托罗拉手机市场份额不足7%。
  
  手机王朝的更迭
  
  
  陷入颓势的摩托罗拉孤注一掷,押宝智能手机。2010年年中,摩托罗拉在阔别刀锋之后,终于又迎来一个重量级机型——Droid,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了10万部。
  
  2011年1月,摩托罗拉被分拆为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和摩托罗拉移动。摩托罗拉宣布推出首款基于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以期与苹果的iPad竞争。2011年7月28日,摩托罗拉推迟新产品的发布直到9月。
  
  不过,摩托罗拉移动最终的表现还算不错,第二财季其实现收入33亿美元,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达到了440万部的预期。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第二财季,摩托罗拉移动的市场份额为2.9%;手机平均售价从229美元下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陈华)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
  2011-08-12 14:12:18 来源: 新营销(广州) 有3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

  24/7华尔街是一个让CEO们胆寒的网站,这个著名的“乌鸦嘴”每年都会制作一份即将消失的品牌名单,上了这个名单的品牌大都会如其所料,它曾经准确预言了T-Mobile的消亡,而在今年的名单上,一些著名的品牌如MySpace、诺基亚、萨博等赫然在列。这些品牌曾叱咤一时,曾被无数经营管理者视为偶像,为何时过境迁之后陷入困境?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在品牌,而在于战略。与其说是品牌的消亡,还不如说是企业的垮掉,因为即便企业陷入困境之后这些品牌被出售,它们依然有着相当的号召力,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美誉度上,仍旧是全球同行业的翘楚。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没有让品牌内涵发生改变,旧工业时代的品牌法则也没有过时,可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的瓶颈中。24/7华尔街这份名单给这些巨人敲响了警钟。在这份名单中,既有因为坚持旧商业模式而将被淘汰的品牌,也有因战略经常变化而丢掉市场的品牌,更有因不适应经济形势变化而衰落的品牌,它们沉沦的理由无外乎两个:要么是企业肌体里潜伏的致命性疾病突然发作,要么是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与适应能力是应对日趋复杂经济环境的关键。如果以MySpace、诺基亚、萨博为典型案例解读它们即将消亡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它们的共性:坚持旧的商业模式,拒绝变化。事实上,这几乎是所有品牌即将消亡的主要原因。
  
  旧商业模式
  
  “1美元现象”正在美国传媒界蔓延,继去年《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音响大亨之后,老牌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也被标价1美元待售。陷入困境的不仅这两本老牌杂志,还包括《财富》和《福布斯》。据美国网站AdvertisingAge统计,1999年上半年,三家杂志有6193页广告,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缩减到2204页,广告页数下降了64%。广告减少似乎是其业务下滑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纸质媒体的商业模式在数字时代失去了竞争力。传媒大亨、新闻集团创办人默多克曾撰文分析传统媒体的出路:“主要依靠广告的旧商业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这种现实不会改变,即使是在经济繁荣期。在新的商业模式中,我们将向用户收取网站新闻的费用。”旧的商业模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互联网对传统报刊的冲击远比人们想象得快速、激烈,无论默多克如何努力求新求变,仍旧挽回不了其媒体帝国不断走下坡路的颓势。近两年,焦头烂额的默多克关闭了旗下诸多报刊,最近的一起是关闭爆发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传统媒体走向衰亡是因为旧商业模式走进了死胡同,可为何默多克投资的社交网站Myspace也遭遇失败呢?
  
  Myspace是默多克向互联网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2005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Myspace之后,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每个月有高达100万美国人离Myspace而去。迫不得已,默多克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它。看起来,默多克并购Myspace是为了迎合数字时代而做出的战略布局,但他并没有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反而试图用旧的商业模式运营Mspace。从它与Google签署3亿美元合作协议的那一天开始,就与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告别了。尽管Google为Myspace带来了不菲的广告收入,但也带来无数影响体验的恶俗广告。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户,一切牺牲用户价值的行为都是自杀,尤其是对社交网络来说,用户体验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错误的举动遭到了无数用户反对,然而默多克一意孤行,给了Facebook超越的机会。快速更新的技术、变化莫测的用户行为加大了社交网站的运营风险,任何一个短视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益,就像织围巾一样,围巾可以织得很大,可一旦有人拆开线头,轻而易举地就前功尽弃,Myspace的用户“大逃亡”即是如此。默多克买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但不代表了他拥抱了新的商业模式,他不过是把传统媒体的那套做法移植到了互联网上而已。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让市场竞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的每一步决策都极具风险,对习惯了免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来说,收费是一个敏感词。默多克刚一收购Myspace就急急忙忙“收费”,破坏了它赖以生存的根基—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Facebook、Twitter大获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拒绝变化
  
  诺基亚的没落让人痛心。这个来自芬兰的手机制造商一向以品质过硬出名,但在移动互联网加速普及的今天,它的过硬品质并不能成为消费者买单的理由。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形容诺基亚的:有一天“爱疯”(iPhone)认识了诺基亚,“爱疯”说我音质好,诺基亚说我扛摔;“爱疯”说我游戏好玩、画面好,诺基亚还是说我扛摔;“爱疯”说我上网爽,诺基亚仍说我扛摔;“爱疯”说我触屏效果好,诺基亚还是那句话:我扛摔;“爱疯”终于生气了,把自己摔在了地上,坏了,诺基亚开心地说:坏了吧?我扛摔。
  
  移动互联网让手机变成了一个可以扩展无限应用程序的终端,语音品质是否完美,电池是否耐用,在消费者眼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丰富的APP应用就像魔盒一样,牢牢地吸引了他们好奇的目光。在“爱疯”上,用户可以像电脑一样浏览网页,可以玩微博,可以上开心网,甚至能用手机购物,更为关键的是苹果的开放性平台激活了软件开发者的激情,软件开发者能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创造应用软件,上传APP store供用户下载,一旦用户付费,苹果将和开发者分成。这样一来,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是以卖硬件赚钱,现在是硬件、软件都赚钱,而且软件不用苹果自己开发。相较于销售硬件的一次性收入,软件带来的收入是源源不断的,而且几乎是零成本。这一模式既照顾了消费者需求,又能让软件开发者受益,而且让利润得到了无限延展,堪称为完美的“三赢模式”。在这样的模式面前,老旧的以“卖硬件”为核心的诺基亚模式自然不堪一击。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苹果和Google Android两个阵营,在这两个阵营之外的手机制造商,看起来就像一个边缘者。摩托罗亚曾经有过类似诺基亚的遭遇。为了掌握核心技术,摩托罗拉曾推出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但软件开发者不愿意在它的平台上浪费精力,最终它摔了跟头。幸运的是,它及时调整了方向,投向了Android的怀抱,才慢慢有了起色。诺基亚不是摩托罗拉,这个来自北欧的品牌一贯以强硬著称。它一路上推出过三个版本的手机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塞班系统,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MeeGo,微软的Windows Phone。诺基亚在技术上的投入超过40亿元美元,其中仅在塞班系统上就高达14亿美元,但高投入的产品却令人难以想象的差:塞班系统的编码量竟然与计算机上的WindowsXP相近,严重阻碍了第三方的软件开发。耗费巨资开发的MeeGo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只应用在一款手机上,软件开发者对它毫无兴趣。转投微软之后,诺基亚不仅没能收复失地,而且市场份额下滑得更快。兜了一个大圈子,诺基亚束手无策了。
  
  为什么不拥抱Android呢?诺基亚CEO埃洛普的逻辑是:所有Android产品外观和功能都很相似,如果不能差异化就会引发价格战,诺基亚很容易成为Android众多OEM厂商中的一员。说白了,诺基亚拒绝Android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独立、主动和差异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决定将自己排除在主流阵营之外。开放、共享、多赢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重要特征,诺基亚并不是不明白,它只是不愿意随大流,让自己变成没有特色的大路货。特立独行是北欧人典型的性格特征,诺基亚越来越边缘化,与这样的企业文化不无关系。另一个北欧品牌萨博陷入低谷,也是如此。
  
  在过去的十年里,平均每卖一辆萨博车要亏5100美元。经多年亏损之后,萨博面临着被出售的命运。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瑞典品牌一直以技术过硬著称,它在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有过许多创新性发明,比如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发动机直接点火技术等。为何技术过硬的萨博不能被市场接受呢?
  
  还是要回到根本的问题上来:技术过硬不是一个得到消费者认同的充分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就像诺基亚“扛摔”一样。为了应对北欧的冰雪环境,萨博非常注重安全、可靠与节能,这并非坏事,但如果忽视车的美观与舒适度,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比如它每一款车都要在瑞典进行麋鹿躲避、碰撞测试,坚持使用大而沉重的方向盘。这就塑造了一个北欧硬汉形象,然而这一形象让它定位尴尬:既不是大众流行车,又不是舒适豪华车,而是一款受到技术迷追捧的小众车。技术上的苛刻让它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售价与豪华车接近,但在车的空间与舒适度上却与豪华轿车有一定的距离。定位的模糊导致了它难以被市场接受,但根本的原因是它过于强调个性而忽视了目标购买者在技术之外的需求。2010年,萨博的全球销量只有3万多辆,彻底沦为一个末流品牌。
  
  
  从诺基亚和萨博的遭遇来看,坚持独立个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变成了边缘化、小众化。拒绝变化,拒绝为市场而变,就会将自己推向主流市场之外,销量下滑在所难免。百年品牌可口可乐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每年都要根据市场变化对品牌进行相应的调整,诺基亚、萨博如果能像可口可乐一样积极拥抱新的变化,也许命运不会如此悲惨。
  
  (注:美国财经网站24/7WallSt评出的2012年将消失的十大品牌:诺基亚、Soap Opera Digest娱乐杂志、Myspace、Kellogg's Corn Pops爆米花品牌、索尼爱立信手机、西尔斯超市、美国服饰公司、萨博汽车、索尼影业、A&W餐厅)
  
  (本文来源:新营销 作者:刘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