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挑客:例谈教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若干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27:03

例谈教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若干技巧  

     

   ——编辑眼中的教师论文  

   

 教育部课程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  李 健  

   

论文写作有无技巧?怎么看待一稿多投?  

写论文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创新性、实践性——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案例——教师最宝贵的资源  

选题——写作成功的基础  

生动、鲜活——编辑眼中的好文章  

写 论 文 如 同 呼 吸 一 样 自 然  

   

教师写作论文动机的调查  

爱好、习惯、促进工作  5%  

重要感、荣誉感   15%  

评职晋升   80%  

教师对论文写作的畏难心理  

——提到“论文”就认为专家才能做好的事情  

——提到“写”就是作家的做好的事情  

(把教育论文仅理解为科学性和文学性)  

  几个误区  

——模仿理论文章的写法,不具备优势  

——组合拼凑,不具备连贯性,支离破碎  

——对查阅资料的误解,查阅资料是了解别人的研究情况  

    ——请人代写,找关系等  

        (老生常谈,没有个性)  

什么是教师论文  

   

——它是教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它是教师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也是教师反思与成长的心灵日记  

教师论文是创造性的价值的体现  

(教育论文思想性和真实性)  

   

选题——写作成功的基础  

   

选 题 中 的 大 忌  

   

一 选题太大、太泛  

   如、《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浅谈班主任工作》  

   

二 只谈某学科的细节,不具有普遍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八种证明方法》  

      《并联和串联的区别》  

   

三 纯粹的理论文章  

   如、《新课程与建构理论的关系》  

      《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  

   

四 只有案例没有反思  

   如、《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课》  

   

五 面面具到缺乏新颖性  

   如、《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编辑(读者)欢迎什么样的论文  

   

好的论文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把好的论文定位为:  

鲜活、生动、观点新颖,对教师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我们最欢迎的文章,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 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  

2 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设想  

3 重视大家忽视的普遍现象  

4 视觉独特或具有争鸣性  

5 充满着教育智慧与思想  

6 散文式的论文,生动感人  

   

特点一: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  

   

  时间浪费在哪里  

  ——对“教不完”现象的思考  

   

在新课程实验的听课过程中,常常遇到下课铃声响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在与基层教师交谈时,也听到老师们反映预定教学内容经常教不完。于是,有的老师产生了困惑“是不是活起来的课堂就是这样呢?”“教不完现象是课改中的正常现象吗?”我们知道,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就应该引起我们思考。  

   

教学活动偏离教学主题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高矮》一课时,出示了课本中的情景图,说:“谁能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想好了跟同桌说说。”有一个小女孩这样编:“星期日,小东和小红到公园里玩,……”教师表扬她讲得好,又提问“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来提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有两个小孩子,一个老爷爷,一共有几个人?”“有一辆蓝色的车,又开来一辆红色的车,一共有几辆车?”“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一个黄灯,一共有几个灯?”……这时,教师有点急了“你们看,这三个人谁高谁矮  ?”总算引到主题上了,但这时已用去了17分钟,因此,这堂课就完不成任务了。  

  有一位专家说过“数学课应有数学课的特色,不要纠缠于情景上的细节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我们不可否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但占用的时间太多了,而且局限于少数学生的个性发挥,造成了一些面对全体学生的活动和练习不能得以有效落实,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们不妨再看看教材,《高矮》一课分为四个活动系列“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练一练”,而在“说一说”的后面又注明了“谁高,谁矮?”显然,编者也不想在这个环节中多费时间。因此,这节课我认为在“说一说”的环节时就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问“这三个人当中,谁高谁矮呢?”然后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尊老助残的教育。在学生明确“比较高矮有的可以直接看出,有的需要用比较的”后,让学生感受亲身实践的必要性,从而引出下一个活动“比一比”。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比一比”这个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当数学课上学生的回答偏离数学主题时,我认为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引导,才不会变成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现象。  

   

收集学生学习信息方式单一  

   

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跳绳》一课中,有一个“画一画”的活动。有个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格子图(如右)涂色,并写出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并整理写出学生口答的算式,如1+8=9,8+1=9,9-1=8,9-8=1等。整个过程,教师用“谁还有不同的涂法和算式”作为引导语让学生回答,一共提问了15个学生,还没把学生的全部做法整理出来(因为有的学生没能写出4个算式,教师只好让其他学生补充),但这时已经下课了,原定的“试一试”“练一练”只好取消了。    

本节课教不完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方式单一,整个过程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我们知道,这道题体现了新教材当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有9种涂法和36个算式,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来说,显然很浪费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取“并联”方式,而不要用“串联”方式。即当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做得对不对,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故称为“并联”,而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称为“串联”。实践证明,“并联”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能达到省时高效、多方位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好地尝试,如我市洪濑中心小学新基础实验班的 潘月娥 老师。在她的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能够自动到黑板上写算式,而且学生还学会分析判断,只有自己的做法跟黑板上的做法不一样才到上面写,这样学生必须有一个选择判断的思维过程,又可避免做法重复现象。当然,要培养学生具有这种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做尝试。  

   

创设情境简单重复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统计》一课时,按照“创设情景-组织调查-拓展应用-总结延伸”的流程进行教学,在第三个环节里组织学生四次观看动画片《生日快乐》。片断如下:  

师谈话:“动物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他的许多朋友前来祝贺。”组织学生第一次观看动画片《生日快乐》,然后提出问题“各种动物来了几只?”由于学生是无意识地观看,只能凭记忆说出几种动物,但各种动物具体来了几只,学生回答不出来。  

教师第二次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这次学生虽然有意识地观看,但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录方法,难以记录清楚。于是,有学生提议再看一遍。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第三次播放,观看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汇报可以用打钩、画星、数数等方法记录。教师第四次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记录,得出统计结果。  

在原设计的“练习巩固、拓展应用”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四次观看动画片,前后时间用了20分钟。笔者认为,执教者在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目标意识不够强,创设情境重复是导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观看动画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经历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统计能力的目的。当学生在第一次播放后难以记录数据时,就应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有效地收集整理数据?”。然后第二次播放动画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边观察边记录,这样就可节省下两次播放动画片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交流的时间。另外,这是“练习巩固”环节,从课堂的动静结合角度和关注学生全体方面来看,这时最好让每个学生安静地观看动画,自己动手记录,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练习。  

总之,引起教不完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如有的教师把练习题当例题教;有的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放得开收不起,等等。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做到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不该浪费的时间一秒也不要浪费。因此,对于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教学实验少走弯路,取得成功。  

   

   

特点二: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设想  

   

独 智 : 在教育的培养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对此,爱因斯坦说过:“所谓的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之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发展独立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萧伯纳甚至这样说:“难得有人在一年会思考二三次以上,我则因为一星期思考一二次而驰名国际文坛。” 以思维、自学为主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或许不是应试的“佼佼者”,但他们具有超常的自学能力和独创能力,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力”。  

   

笔者主张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和独创能力,把“独智”作为教育的至高境界。“独智教育”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弘扬创新,主张教育人性化、个性化;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把自学尝试、思考讨论留给学生,以教师的“导”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想为核心任务,造就独创型的时代新人。“独智教育”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由练习来实现。  

   

自主学习环节通常用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自学、自主地自学,在自主学习中尝试、感悟。在未感悟之前忙于细碎分析,往往事倍功半。先用一定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带着问题自学,学后有所感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断进行启发、诱导和激励,如果指导得法,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和体验。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用简短的语言精讲,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得到明确的结论,澄清模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时,要为学生提出自学的目的、要求。在自学环节中,应指导学生浏览、通读和精读的方法,学会寻找工具书,学会记录、提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中碰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难,自学的效果和理解的程度,并予以指导。  

   

 独立思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用的时间最多。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恰当的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在认识上进行自我调节的需要,这种需要的产生就是对学生起推动作用的最实际的动力。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讨论,能引起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使其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在活跃的思维中常常也萌发出创新的灵感。在思考、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认真加以引导和诱发,特别要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当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就学生回答的问题,认识模糊的问题,理解不深的问题,有独立思考的问题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和归纳。独立思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用的时间最多,是以教师的问题为主线。因此设计多少问题,设计哪些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的价值直接影响思考、讨论的效率,设计问题必须突出“巧”而“精”的原则。在讨论、思考中,教师必须激发合作的兴趣,打破合作的障碍,教给合作的方法。  

   

自由练习通常用于课堂结束之前。在教学接近尾声时,不必忙于小结,先组织学生自由练习。自由练习有利于学生再现学习的内容,起到巩固、应用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和辅导,留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双边活动就不能真正协调起来,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自由练习。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练习应有一定的弹性,可设计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创造练习,照顾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  

   

“独智教育”重思维、重能力,但不等于忽视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主张自由学习、自由思考,但不等于放任自流;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不等于培养“怪才”和“偏才”。另外,在实施中不能机械地将各环节分离、脱节,在自主学习中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在独立思考中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在自由练习中必须有教师的辅导。  

   

特点三:重视大家忽视的普遍现象  

   

小组合作是“课中休息”吗? 

在一堂课40—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如果只是“唱独角戏”,恐怕师生双方都会感到疲惫,小组学习似乎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学生可以躲在“避风港”里优哉游哉,教师也可以在“课中休息”里享受片刻闲暇。当然,教师在“课中休息”并不是闭目养神或者听起了休闲音乐,他们往往是抓紧时间开始埋头批改学生作业,暂时从课堂场景中游离出来。教师们争分夺秒地工作,这样的敬业精神本无可厚非,然而,放弃对小组活动进行监控的教师很快就会发现,这片刻松懈所引发的问题将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去处理。下面这名教师的经历就是一个明证。  

   

现在是上午第四节课,说实话,我已经有点累了,看到讲桌上还放着一堆没有及时批改的作业,想着下午还得发给学生,真让人心力交瘁。幸好,下面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我可得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  

在黑板上列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自己赶紧坐在讲桌旁,拿起学生的作业“奋笔疾书”。批了几本,突然觉得学生们讨论的声音有些嘈杂,“小声点儿,别吵着其他班”,我提醒了一句,不过视线还是没有离开那些作业本。又看了好几本,我发觉学生的声音更大了,突然一架纸飞机落到了讲桌上,这也太不像话了!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举着纸飞机,大声问道:“这是谁干的?”刚才还人声鼎沸的教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胆小的学生吓得埋头装着看课本,胆大的望着我一脸无辜的表情。“谁知道这个纸飞机的来历?”我又追问了一句,仍然没有人应答。估计不会有人承认,也不会有人检举,我决订不再浪费时间,“看来是个不明飞行物。等下课,我们再好好调查研究罢。”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教室里比较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解。我也就言归正传:“好,下面请小组发言人汇报一下刚才的讨论。”这句话仿佛捅了马蜂窝,平静的课堂又慌乱起来:有的学生赶紧看看黑板,又赶忙翻书;有的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做发言人;有的急得四处打听“刚才说什么了?”……叫了两组汇报,都是干巴巴地几句,显然是临时拼凑的成果。我刚下去的火又被激了起来,“讨论时都干什么去了?”我气哼哼地问,仍然没有人应答。这次可不能善罢甘休,我不再说话,用眼光逼视着学生……下课的铃声打破了教室里僵持着的沉默。  

收拾起讲桌上的作业本,我回到办公室,准备接着干,这才发现在课堂上没批改多少,心里更是窝火,脸色肯定也跟着难看起来。同事见我不对劲,关切地问:“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我把经过叙述一番,有人说“这帮学生真不象话!”替我抱不平,有人劝慰我用不着与学生斗气浪费时间,有人挺疑惑地问:“哪儿飞来这么个儿纸飞机呢?”“肯定是学生不讨论问题,把时间都用来叠飞机、扔飞机了呗!”马上就有人问:“他们在你眼皮底下叠飞机,你居然没发现?”我也纳闷:“是啊!要早发现了,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时间。”课没上完,作业也没改几本,真是欲速则不达!  

   

为什么这位教师会面临“欲速则不达”的尴尬?其实,问题就出在她放弃了对课堂的监控,游离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外,结果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并处理,等到问题凸显后,再想介入干预,却是大势已去,难于扭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都表明,在课堂管理中“预防是最好的良药”。  

   

然而,遗憾的是,在课堂上,许多教师与上面这位教师一样,通常都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想办法处理,虽然有时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其效果终究不如防患于未然的好。科宁在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时进一步指出,要实现防患于未然,教师必须做到“明察秋毫”,即教师要注意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不漏下任何一个“信号”。观察离不开眼睛,能够有效管理课堂的教师经常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所以,当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仍然不能松懈,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有效防范课堂纪律问题,还能保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特点四:具有争鸣性的话题  

   

汉字与椭圆的微妙联系  

         及其对写字教育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放眼大自然,不禁会为造化之神奇而叹为观止。的确,无数艺术大师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来进行创造的,书法当然也不例外。《书  

谱》言:“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可见,自然界的存在和书法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微妙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联系。  


    椭圆是大自然中极其朴素而又极具美感的图形,我们完全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到完整的或是局部的椭圆,或是有着某种程度接近和相通。还有许多与椭圆有着某种契合的图形。椭圆不像直线那样平铺直叙,也不像正圆形那样单薄呆板,它是一个完全源于自然的,几乎保存着原始状态的图形;它由许多不同弧度、不同弹性的弧线组成,是一个美丽且隽永耐看的图形,绝非是一览无余的图形。  

   

选择椭圆来辅助写字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的,也是有着充足科学理论依据的:在研究中发现,将决定汉字的外围轮廓的关键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形状是接近椭圆的,练字者只需掌握汉字的这些关键点,就能很好的把握汉字的大小、轮廓、形状和结构。因此,采用椭圆辅助写字能轻松突破的三大难关:  

   

第一、轻松把握字的整体。许多人在写字时没有一种整体意识,写了上一笔不知下一笔写在什么地方。在方格中写字时又漫无边际,写字者有的将方格填得满满的,使得字看起来显得水泄不通、结构松散,毫无美感可言;有的力求写在正中,写出的字却往往东倒西歪、参差不齐、大小不一。采用椭圆辅助能让写字者轻松把握字的整体。因为字的整体是由外部轮廓决定的,写字者只要把握住了外围的轮廓,就能把握住字的形状、重心和大小,而只有把握住了形状、重心和大小,才能将字写得紧凑得体、和谐大方。用椭圆辅助抓住了这个书法结体的关键因素,从字的外部轮廓  

入手,让练字者从整体上去把握,从而写出漂亮的字来。  

   

第二,轻松把握字的分布。没有椭圆的辅助,写字者需要同时考虑字的大小、形状、结构,每一笔的位置和上下左右的照应,以及笔画间的长短、曲直、疏密、比例等许多因素,把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采用椭圆辅助为练字者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练字者只需掌握椭圆与汉字的关系,而不需要为字的大小、形状发愁,也不需要为点画的位置犯难,这样就降  

低了难度。这种通过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方法,能让练字者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领悟分布的规律。  

   

第三,让字变得漂亮起来。你在写字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非常专注认真写的字,结构非常到位的字,看上去却依旧缺乏美感。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其一是写出的形状不美观,其二是线条不流美。解决了形状和线条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赋予字以生命力,才能让字变得美观、漂亮。通过诸多经典字例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当字的形状接近椭圆(特别是宽与高的比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椭圆)时是极其美观的。例如:著名书法大师启功的字的长宽比例绝大多数都接近黄金椭圆(2:3或3:5),所以他的字雅俗共赏,孺妇皆知。其次,通过椭圆的辅助让练字者不必为结体而发愁,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注重书法的线条美。同时,由刚柔相济的线条构成的椭圆能给练字者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练字者对线条美能作更深入的理解。椭圆辅助为你解决了形状和线条两方面的障碍,让  

流美、潇洒的字从你的笔下流溢出来。  

   

特点五:充满着教育智慧与思想  

   

陀螺的舞蹈  

我是一位村小的音 乐 老师,学校地处偏僻,由于设备缺乏,经常为如何上好艺术课而苦恼。与往常一样,这一天,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很多孩子一看到我,立即慌慌张张地往课桌里塞着什么。一个小玩意儿却调皮地“钻”过小主人的“左挡右堵”,骨碌碌地滚到了我的脚边,捡起来一看,不禁笑了,一块小小的橡皮上插着一根小钢钉——多可爱的小陀螺!随手在讲台上转了一下,陀螺舞姿翩翩。这一下,孩子们乌溜溜的眼睛一下子充满了神采,兴奋极了。“老师,我也有的!”“老师,我转的还要快还要漂亮!”才一眨眼工夫,每个课桌上都转动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土制”陀螺,“嘿、嘿、嘿”,孩子们吆喝着,我穿梭在其间,竟有些心酸。当那些城市的孩子玩着商场里买来的精致的陀螺,我们这些村小的农村娃正在用自己小小的心“制作”着“粗糙”的陀螺——能说这是失落吗?不,不是,童心的快乐从来没有雅俗之分,相对于繁华似锦,简简单单的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种美,甚至它还孕育着一个创新的契机——我可以让这个契机发挥到极至吗?  

“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做的陀螺会转吗?”  

他们面面相觑着,我说,这是一种“惯性”在起作用。当我们给了陀螺一个旋转的力,因为惯性,它就能旋转起来。  

小小的孩子崇拜地望着我,我不禁笑了。“只要你们现在好好学习,这大千世界的知识可奇妙了!来,我们现在做个小游戏,想看陀螺究竟怎样舞蹈的吗?”  

“想!”  

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让他们给陀螺尖蘸上彩色墨水,在纸上旋转。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图案。  

教室沸腾了,每个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旋转着陀螺。一个个奇妙的图案出现了。  

大致出现了以上这三种各具变化的图案。  

我把“跳”这三种类型舞蹈的陀螺“请”上讲台,请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它们跳的舞是不同的?  

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三个陀螺的区别。图1的陀螺头都很粗,如水彩笔套、钢笔套等等;图2的显然小了一点,如铅笔、小细木条等;图3就是细细的圆珠笔芯了。也就是说:陀螺头越来越小造成了其舞姿的“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苦思冥想。  

我告诉他们,这是因为陀螺头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越小,其形成的摆动角越大,稳定性就越差,反之稳定性就越好。这里蕴涵着很多物理知识,到高中你们就能学到了。  

“物理!多么奇妙!”“我喜欢物理!”孩子兴奋地喳喳嚷着。   

接下来,我们蘸着各色水彩墨水,创作想象画。大大小小的陀螺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着,交换着……有的孩子“旋”出了美丽的“太阳”,还有的孩子“转”出了草原……  

这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课,一节让每个孩子都积极投入、“群情兴奋”的艺术课。它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艺术却在艺术课上无精打采?为什么面对梵高的《向日葵》,我们感动不已,孩子们却淡漠不屑——我们可曾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可曾走进我们的生命?  

并非只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某些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关注生活,逐渐在生活点滴中形成一种充满兴趣的探究生命气息的韵致,一种理解和思考某个事物的渴望——这是需要从小熏陶的美好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陀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身边的孩子,看到了心灵与心灵架起的彩虹,看到了艺术独有的芬芳。  

陀螺在舞蹈,陀螺正在童心上舞蹈——让我们为它的优美舞姿喝彩吧!  

特点六:散文式的论文,生动感人   

给我阳光吧,我会灿烂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  

这让我想起了班里的学生刘晓妹。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开学以来的首次单词默写,晓妹错得特别多,几乎什么都不会。我没有批评她,只是特别留意了一下:一个沉默的女孩,总趴在桌子上,下了课也安安静静。  

第二次单词默写,晓妹的成绩依然如故,只比上次多写对了一个。我给她写了评语:“别着急,慢慢来!你的书写很认真!”  

转眼教师节到了,桌上悄然出现了第一份礼物,说实话,我怎么也没想到是刘晓妹送的。捧着那小小的贺卡,我的心被触动了:这个孩子,一定是我那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作业评语,触动了她幼小的心灵!  

在当天的作业本上,我给她写道:“晓妹,谢谢你为我送了美丽的礼物,你想象不到它带给了老师怎样的惊喜!你是个懂事、可爱的孩子,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期待你的成绩越来越好。”再次走进教室,发现晓妹坐得特别端正,脸上挂着一个孩子天真灿烂的微笑。那节课,她好几次举起手来回答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晓妹的英语依然不好,但整个人却大变样了——快乐了许多,开朗了许多。一次下课后,她特意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你今天是不是不舒服?我看你好像很疲倦……”我像个朋友一样和她交谈了起来:“你不知道,我今天已经上了五节课了,我都累得不行了……”看得出来,这份朋友式的亲密让她快乐而自豪,说再见时,她像只小鹿一样蹦跳着离去。  

陆续地,我又在她的作业中写到:“我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但我更喜欢不断进步的学生,就像你一样。”“很喜欢你活泼、快乐的样子。”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那是生命的阳光。就让鲜花和小草同样享有阳光吧,不要因为学习成绩一时上不去而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力!我们应该首先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个个都健康、快乐、向上,然后才希望他们成绩优异。不是吗?给他们阳光吧,只有沐浴着阳光,他们才能健康成长。给他们爱吧,请相信爱是所向无敌的,爱是创造奇迹的课程!  

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创新性和实践性  

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撰写教学论文的热情十分高涨,优秀论文大量涌现。但是,有的老师教学论文写得不少,质量高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教学写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创新性和实践性。

是否具有新意,是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论文的创新性,首先表现在选题的创新上。  

论文要创新,前提是知道别人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深度。  

教学论文的根本价值在于来自教学实践,并能对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  

提高论文的实践性,要注重平时的实践积累。  

听 别的 老师的课也是极好的实践积累。  

教师写作论文与发表的  

成长历程  

忙碌、懒惰  

灵感静悄悄的流失  

无从下手  

言不达意  

补充润色  

成功的喜悦(获小奖 内刊发表)  

形成个性、风格、得心应手  

成熟创新的论文 专著  

研究型 创新型教师  

记录案例  

案例+反思  

精彩案例 理性反思  

案例——教师最宝贵的资源  

教师与案例写作  

        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一)、促进内化理论  

     (二)、促进自我反思  

     (三)、提高教研实效  

     什么是教育案例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理解,  

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  

再加上作者的看法。  

     教育案例的特性  

     典型性  价值性  客观性  

     教育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内在结构----五个要素  

     主题、背景、结果、细节、评析  

     案例的外在结构----三大部分  

     案例背景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学习案例知识  

     注意收集素材  

     从教学实践中收集  

     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收集  

     从研讨活动中收集  

     掌握写作技巧  

     1、确定主题要注意:  

      主题紧扣案例  

      定题具有新意  

      顺应时代发展  

     2、介绍事件要注意:  

      目的明确  情景完整  取舍恰当  

     3、进行分析要注意:  

      理论实际紧密结合  

      分析务必实事求是  

      要有独到的见解  

  教育案例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题不鲜明  

              定题过于随意  

《“两件宝”教学案例》、《“买文具”教学案例》、  

《小哥哥会回来的》、《纸的故事》

主题涣散  

主题鲜明的题目  

《“导之有方”方能“导之有效”》、  

《跳出语文教语文》、《在疑处悟成长》  

这些题目让人一看题目就有看正文的欲望。  

2、结构不合理。  

写成教学设计  写成教学实录  重记录轻分析  

3、选材面过窄  

教育案例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除了对一节课的案例研究  

还可以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研究:  

对一次活动的研究   一件事的案例研究  

一种现象的研究     一个人的案例研究  

4、缺乏典型性  

5、描述与分析脱节  

对“如何写好教育案例”的几点建议  

1、把案例写作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  

2、把案例写作与自我反思结合起来  

3、把案例写作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  

4、把案例写作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  

案例写作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可能还是一种新生  

事物,但它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新宠”。  

愿老师们抓住课改这一机遇,以案例写作当作自己专  

业成长的助推器,使自己能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投 稿 中 的 “陷 阱”  

发表论文心切,上当受骗  

目前,常见的几种不规范的操作  

1 泛滥的评奖活动  

  高奖项研究员      证书费 评审费  

2 低质量的论文集  

  国家级理论文献    征订样书协助发行  

3 无中生有的香港期刊  

  “统一刊号”       润色修改费 版面费  

4 正规期刊收取版面费  

  增刊               “有偿新闻”  

赢利性    诱惑性  

低质量    来者不拒  

投 稿 中 的 技 巧( 细 节)  

1 给文章取一个精致的标题  

抓住文章精华,表现出创新的地方,适当加工润色,人性化。  

切忌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2文本要规范  

排版简洁明了  

使用电子稿邮件发送  

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  

留下邮编与地址,方便寄稿费和样刊。邮箱与电话,方便编辑及时联系,如初审的告知,文章的核对。切忌写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优秀的无关的内容。  

可参考以下简洁的格式:  

汉字与椭圆的微妙联系  

教育部课程中心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李 健  

文本内容〈略〉  

                     联系方式:010—87426142  zazhili@ncct.gov.cn  

地址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100816)  

3 找到适合你的报刊杂志,甚至是栏目  

综合性的?学科性的?某个领域的?  

直接寄到栏目效率会更高。可否一稿多投?   

题 外 话 :功 夫 在 文 章外  

文章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创新能力,选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体现一个教师的思想和情感,能写好文章的人通常是有思想的人,情感丰富的人;  

文章体现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消极忧伤的人也许能写好艺术作品,但很难写好教育论文。写好教育论文需要激情和智慧,只有“有心人”才会具有这样一颗好奇心和敏锐感。

快乐是平凡的感动  

外在动力能产生快乐,但因欲望的无止境性,这样的快乐定是稍纵即逝的。理想能产生快乐,这是未来的憧憬的心切体验,但它只存在于人的虚幻之中。  

快乐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动,能感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这种快乐是持久而真实的,平凡的感动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自己是否存在  

时间一天一天的无声的消失,我也很难觉察到它真正的变化,都市里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更替,只能看到钟表在规则的移动。我在工作在生活也在思考,这是潜意识和本能的支配,我很难感受到自己的真正存在。我有很多追求又说不出来,期望一种生活又很难描绘。  

“一种聚精会神的心不在焉,一种有所追求的无所事事,如同幽灵游荡在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  

   成 功 属 于 “ 有心 人 ”  

因反思而成长,因反思而快乐.

一个难忘的故事,一个典型的事件,一个闪光的策略,一个遗憾的细节……

对精彩案例的冷静思考,从教学行为到理论升华,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成长的必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