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茶”武夷山大红袍--世上最贵的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5:49
“国茶”武夷山大红袍--世上最贵的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茶中圣品”,被誉为“岩茶之王”,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关于大红袍的由来有许多传说,“红袍加身”的故事最广为流传:古时天心寺和尚用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关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六棵大红袍母树也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这六棵生长于峭壁上的大红袍茶树已经有350余年的历史。大红袍母树因常年细小甘泉及藓类有机物滋养而天赋不凡,品质优异。冲至九泡仍不失真味。6株母树年产不足500克,因其稀有而价值连城,成为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历朝历代都是上贡君王的贡茶。清朝史载:大红袍年贡八两。乾隆皇帝称其为最好的贡茶。

   武夷茶早在唐代就以“晚甘候”著称于世,宋代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咏茶诗》:“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明了武夷茶在宋代就已成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畔创设皇家焙茶局(御茶园),武夷茶单独入贡,名声日渐扩大,武夷山成为元、明两代皇家贡茶中心。至明代万历年间,崇安(今为福建省武夷山)皇家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的四分之一。十六世纪,武夷山创制了乌龙茶与红茶,成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茶早在十六世纪就走向世界,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成为英国皇室饮品,当时的欧洲人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代名词。
  历代名家对武夷茶极致推崇,显示出武夷茶的王者地位。清代袁枚认为:“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冲开白色者为最佳”。因为对武夷茶的钟爱,袁枚甚至将自己家乡名茶龙井也排在武夷茶之后。清代蒋叔南在游记中写道:“武夷产茶,名闻全球……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台湾现代学者连横在他所编修的《雅堂文集》“茗谈”一文中提到:“台人品茶,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武夷山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时充沛,烟笼雾罩,气象万千,形成了特有的茶树生长环境,加上被清代梁章炬叹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独特制作工艺,使武夷茶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市);2006年,武夷星茶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
  位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经过科研攻关,20世纪80年代初,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经专家鉴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征特性。2002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745—2002),并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2006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决定留养停采母树大红袍,对其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目前,武夷山可供制作大红袍的茶园基地面积已达四万多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已形成规模的武夷山大红袍,它的质量和母树是一样的。
  2007年10月10日,20克最后一次从350年母树大红袍茶树上采制的茶叶正式由武夷山市赠送给国家博物馆珍藏,成为该馆收藏的首份现代茶叶。武夷山市政府与母树大红袍承制企业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将绝版母树大红袍入藏故宫博物院,从此不再用大红袍母树生产制作茶叶,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从来没有一种茶叶像大红袍这样奇缺高贵,如果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产量,现在大红袍只能成为“此曲只能天上有”的无价之宝。

       2005年4月在武夷山进行大红袍节时期,大红袍的价格被拍到了20.8万元/20克,相当于520万元/斤。在另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19.8万元/20克的天价,相当于495万元/斤。     相较其他名茶而言:安徽蝙蝠洞六安瓜片拍出过46万元/斤,西湖龙井18棵御茶树所产茶叶拍出过72.8万元/斤,四川蒙顶春茶拍出过98万元/斤,武夷山大红袍绝对是"世上最贵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