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事体大,唯有吃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1:56

兹事体大,唯有吃饭

21世纪网 赵莹 2011-10-14 11:10:28   核心提示:饭桌上的社交,才是一等一正经事,所有非正式,但很重要的消息都会在这流传。

以前几日看《纽约时报》采访一个华裔二代移民的工程师,辞职办了自己的烤面包房,因为色香味俱佳,吸引了众多纽约的食客饕餮族。医生、律师、工程师,是无论以何种身份、基础来美国的华裔移民们,最喜欢让第二代从事的职业。可是这个工程师G却说,他喜欢人们闻着刚出炉的他家面包的那种满足神情。这种认可度,是他以前在公司敲一辈子的程序代码都换不来的。可见,从中国城的美食美宴开始,中国人最能俘获世界的,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胃。

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兹事体大,唯有吃饭。据说当年李鸿章来美国访问时候,带的厨子比其他的各种助理加起来都要多。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饭局依然每天在活色生香地演绎着。在我回到故土的这一个月里,又一次被“民以食为天”的气氛感染,但有的时候,又免不了为不谙饭局文化而感到局促。

听说饭局,从席间的座次、菜肴的搭配、敬酒的礼仪,每一道步骤都有内在豪华的规矩,条分缕析起来,可以让头脑并不简单,但是神经颇为大条的美国人晕头转向。也可以说,能在饭局中游刃有余的生存者,才能在中国的社交圈生活。所以秦汉时有鸿门宴,南唐时有流传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所以几乎现在每个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人,都会饶有兴趣地问我关于该怎么吃饭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析,则可以分解成点菜的学问,座次的安排,喝酒的俚语,正事到底该怎么谈,以及最后的善后事宜等等章节。

2011年的中国,与一直以来一样,在大多数人眼里,上班时间的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一定是华灯初上时,各个饭馆酒肆里的饭局。因为我发现,约在办公室开会,往往会约不成,好久不见的朋友或者仅仅是初识的同行客户,大家都喜欢订好饭桌,酒酣耳热以后开始谈事。因此,另外一个好玩的现象,就是所有的人吃完饭都会开发票,因为这本来就是公私结合的“饭会”。

饭桌面上的社交,才是一等一的正经事,所有非正式,但很重要的消息都会在这样的场面到处流传。其实哪怕是出国日久的华人,在我们心底,也是觉得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是每年最重要的场子,必须要赶。而配合着更加辛辣刺激八卦的朋友聚会,也多在觥筹交错、饕餮大餐中进行。与此可以相较高下的全民运动,在中国,似乎只有打麻将了。但是后者又没有吃饭来得惬意舒适,并且各地规则不同,爱好程度也大相径庭,还是不如吃饭这一招来得老少咸宜,大小通吃。

所以,我的回国之旅,是在对各种饭局的神往中开始,并在增加了若干斤肥肉之后,重温了中国式饭局的流程和特点:点菜一定要多;上菜一定要快;饭中一定要敬酒;喝完酒以后应该要派烟,然后才可以谈正事,之前必须沿着正事,从国际局势,到生活习惯,从天气异常,到子女教育,天南地北,狂侃一通。如果酒量不胜,对于自己关键信息的分享程度,就决定了这顿饭吃下来,交情的深浅程度。比如,我就碰到初次见面,就被人问到薪水问题的尴尬场面,要知道这个问题,在美国这么多年,已经从来没人问过我了,哪怕是旁敲侧击。反倒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对于这个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于国籍身份之类的问题,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好奇。闺蜜只是关切地说,在美国一定很辛苦吧,你的脸色这么差!

吃到后来,为了避免满脑肥肠,影响思维,我就尽量保证在家吃饭,并且只吃家常的鸡汤泡饭佐脆瓜。那种爽口暖心,让我觉得,吃饭这件事情,真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与谁一起吃。任何事情变成一种工作常态,总是会有让人觉得疲惫的时候!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zNMTQzXzM3MTYzNQ.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