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3:20
返回家有儿女
  • [家有儿女]
  • 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
  • 发表于:2011-10-16 10:04
  •   
  • 点击:2960
  •   
  • 回复:3
  •   
  • 回复
  • 收藏
#thread_10942637_div {border:1px solid #369;width:300px;height:150px;background:#e2ecf5;z-index:1000;position:absolute;display:none;} #thread_10942637_div h4 {height:20px;background:#369;color:#fff;padding:5px 0 0 5px;} #thread_10942637_div p {padding:12px 0 0 30px;} #thread_10942637_close{float: right;margin-right: 10px;}

关闭

作者:smallpest

头  衔:高级写手 只看楼主

发送消息

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应试教育的痛苦。“80后”为主的年轻家长争着互相倾吐这些纠结。
一直坚持让儿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成长,从来没逼他上过不愿意上的兴趣班,但今年暑假,这位民主的妈妈觉得“问题严重了”,因为儿子马上要读小学,可老师说如果孩子没学到1000个汉字,入学第一年会很辛苦,她开始怀疑之前的快乐教育是否害了儿子。
快乐学习不等于不学习
所有的儿童专家都在建议家长,要留出空间给孩子自由发展,让他们快乐成长,但当理想遭遇现实,家长们又措手不及,再寻找一个教育孩子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没有一个通用的办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孩子是智慧,不是方法。家长需要随时调整自己,不断变化教育方式和风格。朱教授说,强迫孩子不快乐地学习,是最不可取的。不是不要学,最重要的是如何学。
对孩子打还是不打?
一位爸爸则提出让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在美国,每个孩子上学的第一课,老师就说如果父母打你,马上拨911。但在中国,“棍棒底下出孝子”,那现在我们到底能不能打呢?”美国孟菲斯大学薛烨教授告诉家长一个研究结果,在既有权威又有商量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比生活在绝对权威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下成就要大很多。
专家认为,屁股不能乱打,要打得有爱心。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对,而是家长看不出孩子哪儿不对,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但事后让你最难过的是,打了他,他还是爱你。家长要在适合的时候做适合的事,在最关键的时候绝不手软。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
家长如果真要教训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第三、隐蔽原则
“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胡适的母亲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从不在人前打孩子。
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