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法治疗慢性肾炎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8:50
祛风法治疗慢性肾炎初探(发布日期: 2007年06月30日  访问次数:6960  责任编辑:zhangyh)【论坛评论】【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 关闭 】
 19 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诊断标准认为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分为 :肺肾气虚 ;脾肾阳虚 ;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标实有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等。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医家在重视本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邪实如瘀血、湿热、热毒的研究 ,特别是风邪这一邪实颇受重视,使用祛风法治疗慢性肾炎日趋深化。疏风宣肺法适用于风邪侵袭人体或诱发的慢性肾炎,相当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如慢性肾炎因呼吸道或皮肤感染诱发。肺为水之上源 ,主一身之表 ,与皮毛相合 ,今风邪或湿毒侵犯肺卫肌表,肺失宣发肃降 ,不能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故可见眼睑浮肿 ,甚则延及全身 ,小便不利 ,恶寒发热 ,肢节酸楚 ,此为风水证。偏风热者,常伴咽喉肿痛 ,发热咳嗽 ,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滑数 ,治宜疏风清热 ,宣肺利水 ,方用越婢加术汤加板兰根、杏仁、连翘、桔梗、浮萍;偏风寒者 ,常伴恶寒无汗 ,咳喘 ,舌苔薄白 ,脉浮滑或浮紧 ,治宜疏风散寒 ,宣肺利水,方用麻黄汤加五皮饮、桑白皮、荆芥、防风、白芷 ;偏湿毒者 ,伴皮肤痘疹、疮痍甚发溃烂 ,小便黄少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浮滑或浮数,治宜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苦参、土茯苓、蝉衣。

  祛风固表法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 ,正气不足,极易因疲劳、感染等刺激而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出现血尿、蛋白尿及水肿 ,甚至因此进入尿毒症期。这符合中医“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对慢性肾炎的病情平稳期或缓解期 ,可因肺脾肾三脏俱虚 ,卫外乏源肌表空虚 ,易疲劳、感染诱发。治宜祛风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合防己黄芪汤以防止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而稳定病情。

  祛风胜湿法慢性肾炎常见水湿为患如眼睑、面部及下肢水肿 ,肢体肿胀 ,中医认为“风能胜湿”,近年来祛风胜湿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特别是用于消除慢性肾炎蛋白尿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今由雷公藤制成的雷公藤多甙在消除蛋白尿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副作用方面有明显疗效。实验研究也证实雷公藤对微小病变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炎、抗肾抗体性肾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祛风活血法有些慢性肾炎 ,特别是隐匿型肾炎、慢性肾炎普通型及IgA肾炎病程冗长 ,肾活检时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生增厚,有免疫复合物、补体、免疫球蛋白沉积 ,肾小球动脉硬化 ,血管内凝血 ,内皮细胞、系膜增生及血液流变学提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升高,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升高等皆属于中医“血瘀”范围。平时可无明显症状 ,常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时,出现面部及下肢轻微水肿 ,伴轻中度蛋白尿、血尿 ,兼咳喘或皮疹如疱疹、风疹、荨麻疹等 ,此乃久病入络 ,又因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水道,风水相搏 ,风邪滞留经络成瘀 ,血不利则病水 ,水停血瘀 ,瘀水互结互化。治宜祛风活血 ,化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荆芥、防风、杏仁、桑白皮 ,有皮肤骚痒者加地肤子、白藓皮 ,事实上风药除有祛风之外 ,也有活血化瘀之功,如荆芥“下瘀血” ;白芷“破宿血” ;羌活“通畅血脉”等 ,近来不少人用风药来治疗肾炎蛋白尿取得很大成功。

(源自:医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