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04:48

                                     临济寺

临济寺临济寺,原称临济院,现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最早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 

正定临济寺

  禅宗为达摩所创,他在少林嵩山虚空了千万年的幽邃古洞里,九年面壁,自静自观,使西天佛法大意和中土文化嫁接,从而开创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待到六祖慧能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形成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教派。临济门庭最盛,成为禅宗主流,且传至东南亚、日本等地,有“儿孙遍天下”之誉。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 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受戒于黄檗希运禅师,行司后来到临济寺作住持。义玄禅师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喝八棒”等设施,接引徒众,门风峭峻,归者云众,遂成一宗,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义玄禅师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毁);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临济寺。唐懿宗赐谥“惠照禅师”,赐此塔为“澄灵塔”。义玄禅师的语录被编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临济寺位于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因之遂得临济之名。  临济宗从宋以后基本上成为禅宗主流,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黄庭坚、苏轼、苏辙等都与临济宗渊源极深,并被列为门人。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时,亦从临济宗肯定自我,威猛精进的禅理中吸取了力量。他曾作《诉衷情》:“莫言普化只颠狂,真解作津梁。蓦然打个筋斗,直跳过义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由此,可以品咂出王安石的人生理想中已经濡染了颇多的禅味。临济宗的影响渗入了社会深层,浸润着人们的生活。  南宋时期(1127-1279),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前来宋朝学习佛法,回国后首创日本佛教临济宗,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  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于战火,仅存残塔。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及临济寺各建筑。今之澄灵塔即为辽金典型样式。  元朝时,住持海云法师主持了重修和扩建。元葛罗禄乃贤所著《河朔访古记》载:“临济寺在真定府城中, 定远门街,飞云楼之东。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 ,极为精细”。元至大二年(1309年),赵孟頫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文,立于寺中。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临济寺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澄灵塔和祖堂及僧房。并新立石碑,由王饼撰记,郭希愈书。至明末清初,寺院再度荒废。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祯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道光十年(1830年),总兵舒通阿出资再度重修 ,并将祖师殿移至大雄宝殿两侧。抗日战争时期,临济寺除澄灵塔外,尚有祖堂三间,东配殿三间。1947年底,这些殿堂都被拆毁,仅存澄灵塔。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后推行无神论,其控制区域内宗教活动受到抑制。直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而后于1984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开放。  1979年5月,日本临济、黄檗两宗联合成立枣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自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团访华,朝拜临济禅师塔,并捐款维修。1985年由日本临济、黄檗两宗法侣资助及当地政府出资,修复“ 澄灵塔”,其后又逐步重建大雄宝殿、祖堂、寺舍等。  1986年5月19日,寺内举行了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佛像开光典礼和诵经法会,有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 百人及当地佛教人士共同参加。开光法会由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法师和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管长筱原大雄长老共同主持。  1988年5月15日,河北省佛教协会在寺内成立,净慧法师任会长。  1990年10月14日,有明法师接任临济寺方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有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洛阳白马寺方丈海法、五台山善财洞监院能修法师等诸山长老及各地教徒300余人参加了有名法师的升座仪式。  二、临济寺主要建筑    临济寺在金(1115—1234)、明(1368-1644)、清(1644-1911)各朝,屡经兴废,各代都曾修建。寺内建有义玄禅师舍利塔,名"澄灵塔"。1985年重行修葺澄灵塔,并增修大殿,在大殿两侧分别修建了法乳堂和传灯堂。传灯堂内供奉由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捐赠的日本临济宗开宗祖明庵荣西禅师、中兴祖南浦绍明和日本黄檗宗开宗祖隐元隆琦三位祖师法相。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澄灵塔通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型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柱。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飞檐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 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修缮,焕然新姿。  1986年重建了澄灵塔、大雄宝殿、法乳堂、供灯堂及传灯堂等建筑。

 台湾临济寺

简介

  

临济寺,在台湾佛寺的建筑特色,几乎已成为唯一一座仿南北朝形式,仍保存良好之木构造佛寺……  [1] 临济寺全名为「临济护国禅寺」,在北淡线火车圆山站旁,傍圆山山麓而建。走近寺旁的小巷内,有一块由台北文献撰立的『大砥石沿革记略』埤上写道 「本寺圆山大砥石有二一存贝冢,西南一在南麓,原日本陆军墓地,前者于民国七年为日人由地下约五公尺掘出者,后者为台北市役所,即市政府为整理地而掘出者,观其古朴壮丽皆为我先民在二千至四千年前所制古物,抑为当时佛家所重视,就现代而言,尤为考古学上之宝贵资料。」  圆山贝冢的发现,实为印证佛陀之「因缘观』及『宇宙观』的证物之一。在大砥石埤旁的山门上,对偈曰:「广种心田莫虚受生来佛性,细研戒律要能持立下因缘。」步入山门回首仰望,苍劲有力的筽法写道:「回头是岸」四字,其下对偈相当有趣,有如绕口令:  心含净土净土含心  心净土净心土原同净  佛念众生众生念佛  佛如生如佛生本一如  临济寺虽为禅宗道场,但从诗偈中当可明了中「禅净双修」、「禅净不分」之说,其来有自也。  由于大雄宝殿无檐柱,为能达到出檐深之效果,故以密集之木材为檐做两层武之伸出以承受出檐之重量,在隅角更做四十五度放射性之出挑,如此不仅合乎力学原理造成深远之出管,且密集之檐构成了令人感动之图案。就在右侧屋檐下挂着一个古意盎然的钟和钟槌,乃是日本明治四十三年所铸,其上镂雕佛菩萨数尊,斑驳的铭赞三句一行,依稀可辨,铭曰:  巍巍星岳 朝辉夕岚 灵气所锺  成此剑潭 游赏设庵 公余来去  诗赋禅谈 一声幽盘 万里镇南  我公为攻 德洽台土 众继遗志  受创梵宇 钟门先成 镂甍雕柱  画栋高耸 鴓鸟翔舞 洪钟新挂  声通十方 音响所及 不坏金刚  驱除尘劳 灭绝四相 万里蒙慈  恩德无量  镇南山临济护国禅寺住持  玄秀钦撰  可见当时其寺落成之日,必是巍峨辉煌,而雄伟美奂能出其右者,亦寥寥可数。  正殿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上有「慈悲为怀」匾额一块,右侧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其上有「现寿者相」匾;左侧是「地藏王菩萨」其上匾写着「戒寿并尊」字样。殿内窗明几净,实而不华,庄严之心由中凝起。殿中红柱复有两诗偈道:  律禅净教并弘愿如斯行  如斯群生普被  喜舍慈悲具足心无量寿  无量宝相自严  大雄宝殿前有新盖山门一座,当来下生弥勒佛正喜孜孜她笑脸迎人,绕至背后有一立姿韦陀护法,双手合十有一杵横舙其中,庄严肃穆,全身漆金,新式的山门的琉璃瓦和大雄宝殿的黑瓦,相当突兀不协调,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r  继续沿阶而上,有一木造之小亭,其上供奉的是悠雅坐姿的圣观自在菩萨,全身上下由粗石雕刻而成,虽谈不上精致采丽,却是古朴有致,浑然天成。背后有书写在大理石上的赞文,其筽法似行草,筽者眼拙,有些字体看是不懂,赞文曰:  宏损圣教五德能仁  于微尘里而传法福  慈航尘运是渡  ………………  邀无赞九莲华  发尘刹见身  潮音开法灵  峭嶙崎  此小亭依石岩而凿,全部皆由木料搭建,木橡已有腐毁之象,岩上所刻之「南无阿弥陀佛」字样,也而野藤满布,更形显露沧悔桑田。  临济寺的木式建筑,创建于民国前三年,原为日本佛教徒静修之地,距今约有八十年的历史,虽末被内政部列为古迹而加以保护,若光用年代来衡量寺龄,当然不属古迹,但是,临济寺这座仿南北朝形式的木构佛寺,除了在台北是唯一的以外,就是在全省论规模与匠心,也是名列前茅。也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一个有力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地把她列入文化资产而加以保护,不该任由其颓废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