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口径步枪弹药及外军制式弹药点评-环球展望网-军事-知识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5:20
中国小口径步枪弹药及外军制式弹药点评
作者:少年科学画报 来源:新浪网 更新时间:2006-9-25 1249 【字体:小大】

国产5.8毫米子弹
中国生产的小口径步枪弹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小口径步枪弹相比,许多性能指标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它引起了世界轻武器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外的种种猜测。本刊这里转述美国经常为轻武器杂志撰稿的David M Fortier先生对中国生产的小口径步枪弹评述的一篇文章,与广大轻兵器爱好者共享。
中国小口径步枪弹引发国外猜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其军事实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军队正在成为亚太地区一支处于上升时期的值得关注的力量。与以前主要依靠进口或仿制武器不同,中国军队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和自制能力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各种自制海陆空武器不断出现,轻武器当然也不例外。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95式武器系统。解放军的许多部队已装备了该武器系统。
解放军现装备的无托轻武器家族包括突击步枪、缩短型突击步枪、班组自动武器,另外还包括KBU88狙击步枪和QJY88通用机枪。令人最感兴趣的是,解放军的这些武器(包括通用机枪)都使用自己设计生产的5.8mm×42弹。通过配备装有中国自己生产的子弹的国产轻武器,解放军武器生产的自主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展示了其技术特色。而在过去,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及弹药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
中国轻武器及弹药使用概况
从20世纪初开始,德国是中国轻武器及弹药的主要供应者,并在中国派驻武器生产的顾问,直到1937年与日本签定反共产国际条约。其中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是C-96“扫帚柄”手枪,还有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等。美国也曾经是中国武器的供应者,尤其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与日本作战时,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也缴获并装备了大量的日本武器和弹药。
与中国在轻武器、弹药、技术支持方面联系最密切的是前苏联。早在1932年,前苏联便开始向中国供应武器。有一段时间,援助的规模逐渐增大。前苏联不仅向中国提供武器和弹药,还进行技术支持,帮助中国军队进行训练。前苏联的托卡列夫手枪、马卡洛夫手枪(本刊2006年1月号进行了详细报道)、PPSh-41冲锋枪、莫辛-纳甘步枪、AK-47步枪等很快成为中国军队的主要轻武器。然而,在朝鲜战争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尤其在赫鲁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更是降到最低点。
前苏联对中国的武器供应所发挥的作用众人皆知。然而,中国从何时开始进行自己的武器设计却鲜有所闻。自从解放后,中国把武器制造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新的兵工厂不断建立,用于武器研究与制造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起来。1958年起,中国的兵工企业开始更广泛的研究,他们的轻武器制造水平也逐渐提高。中国步枪研制基于其在战斗中对各种轻武器的使用经验,这包括各种战斗步枪弹、6.5mm×51口径三八式步枪、7.62mm×25口径冲锋枪等。还有7.62mm×39中间威力M43枪弹和卡拉什尼可夫步枪。由此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代(63式)和第二代(81式)步枪,它们都配备前苏联的7.62mm×39 M43弹。
虽然7.62mm×39 M43弹是一种有效的中间威力弹,但它也并不完美。其准确性和弹道性能都不尽如人意。当全自动射击时,由于后坐力的冲击,轻型的武器很难控制,尤其对于刚使用该弹的士兵很不适应。而且,这种弹相对较重,钢质弹心的终点效应不好。由于这些原因,前苏联于1974年正式采用了小口径的5.45mm×39 M74弹。
中国小口径弹药的研制
与前苏联一样,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注意到小口径步枪弹的速度优势,于是在1970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建议研制一种初速大、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终点效应好的轻型高速弹。根据这个指示精神,197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在北京召开了轻武器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称713会议),会议制订了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弹和步枪系统的规划,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
具体内容包括:
1 口径:约6mm;
2 初速:约1000m/s;
3 有效射程:400m;
4 威力:终点效应和穿透力应超过7.62mm×39 56式弹在600m内的性能,在600m距离上能穿透3mm厚的A3钢板;
5 准确性:连发时准确性应超过7.62mm 63式自动步枪;
6 武器的设计必须简单,人机工效好,易于制造,使用方便,适于我军作战;
7 步枪的重量不超过3.17kg;
8 弹的设计需考虑特殊用途弹,如穿甲弹、曳光弹、燃烧弹等;
9 400m的弹道高度不应超过0.4m。
10 膛压:≤3200kg/cm2;
根据“713会议”提出的初步战术技术论证指标,确定7家参加论证研制的单位,并在1971年开始进入军用小口径步枪论证阶段。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搞群众运动。于是在各大军区和省军区的领导下组成8个会战组:浙江会战组、安徽会战组、江苏会战组、广州兰州军区会战组、北京军区会战组、沈阳军区会战组、重庆地区会战组(一组和二组)、973厂和942厂会战组。实施两个“三结合”:研究所、工厂、部队三结合;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三结合。因此,中国军用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是轻武器科研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涉及单位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参加口径、火药、枪械论证的单位有27个工厂、3个研究所、2所院校、1个训练基地和有关部队,参加人数100多人,论证工作历时8年,于1978年结束。
选择口径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步枪的战术技术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离内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保证自动步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减轻武器系统质量和提高携弹量,同时也要考虑制造的工艺性。最初设计的口径有5种不同的选择,即5.6mm、5.8mm、5.81mm、5.98mm、6mm。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火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种配方方案。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四川会战组开始论证的口径是5.6mm和5.81mm。经过多次计算与试验,从基本性能和工艺性考虑认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东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苏等会战组论证的口径是5.8mm、5.98mm和6mm。
197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自动步枪科研工作会,简称“7210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科研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重视理论分析、工作不严谨等等。会议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提高产品性能,设立若干专题进行技术攻关。新枪口径的选择由四川地区会战组负责;减小新枪抽壳阻力的研究由东北地区会战组负责;新枪弹最佳弹形的选择由940厂和华东工程学院 (即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新枪的膛线形状及导程的研究由930、376、9336厂和华东工程学院负责;新枪枪弹合理药室容积的选择由861、977厂负责;变化枪膛结构尺寸、降低膛压、提高初速的研究由972厂负责。
经过进一步的测算,5.6mm口径很快被淘汰。接下来,5.98mm口径也被淘汰。1974年4月,四川地区会战组提出“关于自动步枪口径的选择”案报告,初步认为5.81mm口径比较好(5.81口径中的81取自八一建军节之意)。1974年4月又召开科研工作会(简称“744会议”)。在1974年4月的“744会议”上,共有7种弹在考虑之列,见表一。
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5.81mm口径的政治含义,继续进行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采用5.8mm口径为军用步枪制式口径。至此,历时7年多的口径论证工作全面结束,随后转入5.8mm口径枪弹和枪的方案论证及研制阶段。

国产5.8×42弹药
在小口径枪弹论证的同时,十几个枪厂根据不同口径进行了多方案的小口径自动步枪设计。起初,5.8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5个方案,6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4个方案。到1974车,在浙江省丽水军分区驻972厂军代室的主持下,8个会战组所研制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由于弹和枪技术均不成熟,根本就不能试验,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能服从上级的安排,于是只做了少量试验就告结束。
到了1978年,正式决定中国小口径自动步枪采用5.8mm口径,于是在1978年11月15日开始正式启动中国第一代5.8mm小口径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此时,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不再采用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科研,只集中几个有技术实力的单位进行5.8mm自动步枪和弹的研制。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枪和弹紧密配合采用多方案、多途径的技术攻关,到1987年,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这就是中国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和步枪弹。
QBZ87步枪主要是基于中国的7.62mm×39口径81式步枪研制的,曾少量试制并配发部队试用,但部队意见不如理想,于是在1989年开始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此项研制工作的成果就是95式班用枪族、QJY88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
中国87式步枪弹
然而,中国军队却对5.8mm×42口径弹情有独钟,它的性能比56式7.62mm×39弹更出色,而且,这种弹需要有更高级的武器平台进行发射。于是配用于最新的95式枪族(QBZ95,Q指重量轻,B指步枪,Z指自动)。

国产5.8毫米子弹与7.62毫米弹对比
95式枪族包括3.22kg导气式无托步枪,它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机头有三个闭锁突笋,枪管长46.2cm,可安装光学瞄准镜和榴弹发射器;还包括班组自动武器,重3.9kg,枪管长55.6cm,采用75发弹鼓供弹;该枪族另包括一种缩短性的突击步枪(QBZ95B),枪管长大约为30.5cm(这种枪的枪管长度未经证实)。
95式枪族配用标准的5.8mm×42口径87式步枪弹,这种弹乍看起来会使人想起稍小一点的俄罗斯5.45mm×39弹。5.8mm×42弹的斜肩与5.45mm×39弹相似,但弹壳口部明显缩短。虽然使用直臂式弹壳如5.56mm×45弹有利于射弹的准确性,但具有斜肩的弹壳更利于供弹和退壳,因此,军用自动武器更倾向于使用斜肩式弹壳。87式步枪弹弹壳由钢制造,长42.2mm,表面涂装褐色油漆,以免腐蚀。而且,该弹采用采用结实的弹壳底缘和伯丹底火,弹总长为58mm。
中国87式步枪弹采用重4.1g直径为.236的全被甲弹头,弹头总长24.2mm,具有1.46g的穿甲弹心。当使用枪管长46.2cm的95式突击步枪发射时,枪口初速为929.6m/s;枪管长55.6cm的95式班组自动武器发射时,枪口初速为969.9m/s;而使用短枪管的QBZ95B步枪发射时,枪口初速为789.7m/s。
与7.62mm×39 56式弹相比,87式步枪弹大大减轻,同样的情况下,士兵的携弹量增加25%。例如,假如一个士兵可携带200发7.62mm×39弹,当携带5.8mm×42弹时,配装250发弹而不会感到有任何压力。当战争中大批量运输时,其优势更加明显。而且,与7.62mm×39 56式弹相比,87式步枪弹的可控性显著提高,其后坐冲量减少约30%,从而步枪无论是全自动发射还是半自动发射,都更容易控制。另外,射击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中国军队在使用95式步枪在300m距离上试射时,87式步枪弹的平均射弹散布为15.5cm,这比AKM步枪在100m距离上发射7.62mm×39弹的效果还要好。在600m距离上,95式步枪发射87式弹的射弹散布为39.6cm,其准确性相当令人满意,比7.62mm×39口径步枪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比M16A2步枪发射M855弹的准确性也要好。

华约制式7.62×39口径弹药
在穿透性方面,87式步枪弹也有显著提高,比7.62mm×39弹和5.56mm×45 M855弹的穿透性更好。当使用95式班组自动武器在700m的距离上发射时,87式步枪弹每次都可穿透3.5mm的硬质钢板。与此相比,当使用FNC步枪发射SS109弹时,22次只有16次可以穿透如此厚的钢板。更令人信服的是,在310m的距离上发射22次87式步枪弹,每次都能穿透10mm厚的硬质钢板。而SS109弹在此条件下根本不能穿透如此厚的钢板。
制造5.8mm×42 87式步枪弹比7.62mm×39弹更能节省原材料。每生产1亿发这种子弹,可节省大约500吨铜,500吨铅,150吨发射剂。而且,87式弹的制造成本也比M855弹大大降低。在战争时期,所有这些是很重要的。
总结起来,中国的87步枪弹与56式7.62mm弹相比有如下优点:
增加单兵弹药携带量
DBP87弹质量仅为7.62mm弹重量的3/4,因此在同等负荷条件下,DBP87弹的携弹量比56式普通弹可增加约25%。采用DBP87弹不仅可增加单兵弹药携带量,而且可提高单兵火力的持续能力。另外,由于DBP87普通弹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同样的运输工具时,后勤运输量可比7.62mm普通弹成倍提高,有利于后勤供应;
弹药后坐冲量减小
小口径弹药的另一个优点是后坐冲量小。一般口径越小,弹头越轻,武器的后坐冲量就越小。DBP87弹的后坐冲量与56式弹的后坐冲量相比约降低了30%。另外,DBP87弹R50值比56式弹R50值小1/3。弹药后坐冲量减小,使武器操作和使用容易,有利于提高点射命中率。
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增大
众所周知,小口径枪弹具有独特的杀伤威力,其原因在于枪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而这又主要取决于命中目标时弹头的飞行速度、弹头进人肌肉组织后的翻滚和(或)变形。弹头飞行速度越高,侵彻力越大。试验证明,DBP87弹在100m射击距离上对普通钢板的侵彻深度为8~10mm,而56式弹只能贯穿6~8mm厚的普通钢板;对近距离的肥皂块进行模拟人体肌肉组织射击,56式弹出口比87式5.8mm枪弹小40%左右。所有这些都说明了DBP87弹比56式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大,致伤效果显著。另外,DBP87弹初速高达960m/s,所以其弹道低伸性好。例如对人脑目标的直射距离,DBP87弹为400m,而56式弹为300m,这也提高了射击效果。
节省原材料
步/机枪弹在战时的需求量大,生产常以亿计,如果每发弹药节约1g金属,1亿发就可节约100吨;按每发节约1分钱计算,1亿发就可节约100万元。以DBP87弹与56式弹相比,1亿发可节约铜和铅各约500吨,节约发射药近150吨。同时,向战区输送以每台汽车载重量2.5吨计算,1亿发弹可少用车辆450台次。由此可见,以DBP87弹代替56式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87式步枪弹与其他小口径枪弹的对比
DBP87弹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小口径枪弹。这里对DBP87 5.8mm弹、1956年式7.62mm弹、北约SS109 5.56mm步枪弹和俄罗斯7N6 5.45mm步枪弹的性能进行一番对比。

北约SS109 5.56毫米制式枪弹
首先,DBP87弹在初速上高于SS109弹和7N6弹。增加弹头初速,能增大弹头的飞行距离,使弹道更加低伸;减少外界条件对弹头飞行的影响;增大弹头的杀伤力和对目标的贯穿能力。
其次,DBP87普通弹在直射距离上优于SS109弹和7N6弹。由表中可看出,DBP87弹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故配用DBP87弹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外弹道的直射距离,使其直射距离分别达到375m和680m,比SS109弹远25m。直射距离大可使武器更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具体表现在:(1)对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射击时,不变更表尺分划就可进行连续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2)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效果。
第三,DBP87弹在同等距离内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均优于SS109弹和7N6弹。侵彻力和杀伤威力与弹头的长径比(弹头的长度与口径之比)、断面比能(弹头的瞬时动能与其最大横截面面积之比)有关,长径比、断面比能大,对目标的侵彻力就相对高。DBP87弹、SS109弹和7N6弹的弹头长径比分别是4.3:1、4.1:1和4.6:1,通过对600m距离上2mm厚的冷轧钢板加松木板构成的复合目标射击试验对比,DBP87弹侵入木板的深度达到140mm,比7N6弹深24mm,比SS109弹深54mm;另外,长径比大的弹头在击中目标时,飞行稳定性更容易被破坏,翻滚力矩增大,极易造成弹头翻滚,扩大目标创伤面。
目前,美国由于发动伊拉克战争,5.56mm×45小口径弹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得不向国外公司订购。中国的87式弹特别适用于现代自动武器,而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其使用的便宜的组件也适于在资源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应急生产。其弹道性能和终点效应也不比5.56mm×45 M855弹逊色。对于美国部队来说,目前使用的M855弹是最好的弹药。但是,也许87式步枪弹是其最好的选择。现在也许人们更加明白为什么中国不遗余力发展87式步枪弹,而不使用5.56mm×45弹或5.45mm×39弹的原因。中国军队在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后认为国外的这些枪弹都不能满足需求。
除了87式步枪弹,中国军队还采用了至少一种(也许是两种)5.8mm×42弹。其中一种用于QJY88式机枪,据称其有效射程为1000m。据有关媒体称,中国的KBU88式狙击步枪采用了一种专用的枪弹,射程800m,但至今未被证实。也许更多的秘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揭开!
5.45×39mm步枪弹
根据前苏联解密的资料,早在1939年苏联的枪械弹药专家就己经在研究减小口径的枪弹和相应的半自动卡宾枪了,但由于战争的爆发,苏联需要人力物力生产现成的武器弹药,因此这项工作在战争期间被终止。受1960年代由美国掀起的小口径步枪热潮影响,苏联又重新开始了小口径枪弹的研究工作。大概在1967年,苏联人在M43弹的缩口弹壳上装配5.56mm的弹头进行试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确定了设计小口径弹药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上级领导不愿意采用西方国家的口径,因此就采取了更小口径的5.45mm。1974年,这种小口径新弹被苏军采用,当苏联采用这种新弹及新枪(AK-74)后一直瞒着西方,直到1978年才公开新枪新弹,而西方国家在1979后期才获得这种弹药的样品。除前苏联外,原华约一些国家的军队也使用这种枪弹。
标准的5.45步枪弹名为7N6,弹头结构非常特殊,由黄铜被甲、铅套和钢心组成。弹头的弧形半径很大,为口径的11倍(M193为5.2倍,SS109为9.03倍),以改善弹形,减小飞行阻力。7N6的弹头长细比也较大,达4.66倍口径(M193为3.44倍,SS109为4.14倍),能增大弹头质量系数,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7N6与M193和SS109相比,虽然口径最小、重量最小,但存速存能较大,钢心的长细比也比较大,这对侵彻有利。试验结果表明,在600m距离可侵入木板深度116mm,比SS109深26%,在800m距离可侵入木板深度27mm,比SS109式浅53%。因此,该弹作为有效射程为600m 的机枪弹和有效射程为400m的步枪弹是合适的。被甲尖部内留有5mm的空腔,弹头击中目标后,因受到阻力急剧减速,由于铅套和钢心的惯性作用而二次前冲,当遇到骨骼时,铅套有可能冲破被甲而形成开花弹;此时,弹头质心前移,在目标内更易失稳而翻滚,使弹头动能大量释放给目标而增大对目标的杀伤力。该空腔还可使弹头质心后移,从而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经过阿富汗战场上证实,7N6的杀伤力很大,因此有人认为是一种变相的达姆弹。
另外7N6的弹壳瓶形也比较大,这是因为口径小而又需较大的装药量,以满足有足够的枪口动能的要求。7N6采用无凸缘涂漆钢弹壳,可降低成本。在弹壳与弹头连接处涂有红色漆条。底火为一般黄铜伯丹式。弹壳的外形尺寸与M43弹很接近。采用装填密度较大的双基扁球钝化装药,以减慢装药在初期燃烧阶段的燃速而控制最大膛压不致太高。由于弹头轻,枪口冲量较小,有利于提高武器射击稳定性和减小武器质量。其枪口的冲量比M1943式、M193式和SS109式分别减小27%,13%和9%。
性能数据
口径----5.45mm
全弹长----56.5mm
全弹质量----10.75g
弹头类别----普通弹
弹头结构----尖头、锥底、铅套、钢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5.59mm
弹头长----25.07mm
弹头质量----3.44g
弹头被甲材料----覆铜钢
弹心长----15.13mm
弹心重1.2g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长----39.5mm
底缘直径----10mm
弹壳材料----涂漆钢
发射药----双基扁球药
发射药量----1.45g
底火类型----伯丹式
初速----900m/s
枪口动能----1383J
5.56mm SS109步枪弹
1967年美国陆军决定换装M16A1式5.56mm步枪/M193式枪弹系统,撤装1957年列装的M14式步枪及其7.62mm枪弹。1969年驻欧美军也装备了M16A1式5.56mm步枪,只是班用轻机枪/弹系统仍留用7.62mm口径。美国这一行动促使欧洲一些公司掀起了小口径热。在此情况下,比利时FN公司开始改进M193式枪弹,并使改进弹的外形尺寸、成本与M193式相当。而且该公司研制成功一种用钢/铅复合结构的新弹头,明显提高了远距离的侵彻力,但其杀伤性能比M193式稍降低。弹头质量稍有加大,以利于加大有效射程和提高侵彻力。比利时5.56mm×45新弹在1977~1979年北约选型中获胜,1980年10月被定为北约小口径制式枪弹。比利时将该弹定型为SS109式,美国装备时,型号定为M855式。
1981年后,FN公司又对SS109式枪弹的铅心形状和发射药成分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发射药可减小对枪管的烧蚀和低温条件下燃速的下降,提高弹头的侵彻力。现生产该弹的国家有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法国、以色列、英国、美国等。
SS109式枪弹的设计基本保持美国M193式5.56mm枪弹的全部优点,但弹头结构有特色,能显著提高远距离的存速能力和侵彻性能。弹头为尖头、锥底、钢/铅心复合结构、铜被甲;弹壳为无凸缘式、瓶形;底火为伯丹式;装药为双基扁球药。它与美国M193式弹的区别是:1.增大弹头弧形半径(M193式为33.1mm,SS109式为50.2mm),以改善弹形;增加弹头长度(M193式为18.8mm,SS109式为23mm),以增加弹头质量系数及提高存速能力;减短线膛缠距(由305mm缩短为178mm),以提高飞行稳定性。2.采用钢/铅心复合结构弹心,将0.66g硬钢心直接放入弹头壳内弧形部,柱状铅心放在后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加工、装配比钢心/铅套结构简单;弹头的钢心所在位置不嵌入膛线,可减轻对枪管的磨损;重心位置后移,赤道转动惯量减小,有利提高飞行稳定性;兼顾侵彻和杀伤的双重作用,命中目标时,由于钢心不易镦粗,且受铅心的惯性力作用而被加速,所以比M193式的铅心弹头侵彻效果好。该弹除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和穿甲弹等弹种。80年代初期,美国奥林公司研制的M855式5.56mm枪弹,即是美国化的SS109式枪弹,其弹心采用了淬硬钢材料,侵彻能力大大高于美国M193式5.5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全弹长----57.3mm
全弹质量----12.44g
弹头结构----尖头、锥底、被甲、钢/铅心
弹头直径----5.66mm
弹头长----23mm
弹头质量----4.0g
弹头被甲材料----覆铜钢
钢心质量----0.663g
钢心直径----4.64mm
钢心长度----7.9mm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最大直径----9.55mm
弹壳长----44.7mm
底缘直径----9.6mm
弹壳质量(含底火)7.0g
发射药----双基扁球药
发射药量----1.67g
底火类型----伯丹式
初速----946m/s
枪口动能----1700J
平均最大膛压----380MPa
M193式5.56mm步枪弹
M193式5.56×45mm枪弹又称阿玛莱特0.223枪弹或雷明顿0.223特种枪弹,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小口径步枪弹。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7~8mm(主要是7.2mm)口径的枪弹一直居统治地位。50年代初期, 北约宣布以7.62mm作为制式武器口径后,美国陆军仍在继续寻求更有效的步枪/枪弹系统。1957年,雷明顿公司在0.222民用枪弹基础上研制成功5.56mm枪弹,并配用于AR-15 5.56mm步枪(后定型为M16式)上。60年代初, 该弹在越南战场上试用。1964年,美国陆军宣布以此弹作为制式弹,正式定型为M193式。自1969年起,M193式枪弹开始全面装备美国陆军部队。 目前,除美国外,生产这种枪弹的国家还有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以色列、葡萄牙、新加坡、南非和西班牙等。
M193式5.56mm枪弹属常规结构。弹头为尖头、锥底、铅心,全黄铜被甲;弹壳为瓶形、无凸缘式。该弹与7.62mm北约制式弹相比,除有效射程为400m外,全弹质量减小52%,全弹体积减小48%,后坐冲量减小50%,初速提高17%,飞行时间缩短,弹道低伸。由于弹头轻、初速高,该弹侵入目标后容易翻滚、变形或破碎,使穿透目标后的出口面积增大,提高了弹头的杀伤效果。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全弹长----57.3mm
全弹质量----12g
弹头结构----尖头、铅心、锥底、全被甲
弹头直径----5.66mm
弹头长----18.8mm
弹头质量----3.56g
弹头被甲材料----覆铜钢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最大直径----9.50mm
弹壳长----44.45mm
底缘直径----9.50mm
弹壳材料----黄铜或钢
发射药----WC844或WC846双基扁球药
发射药量----1.56g
底火类型----FA-41博克塞式(内装FA - 956标准击发药)或伯丹式
初速----975m/s
枪口动能----1798J
平均最大膛压----38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