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txt百度云:一个孤独灵魂的守望——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6:47

此书介绍: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成年人通过这本书也可增进对青少年的理解。它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来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本书主人公霍尔顿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代表。
作者介绍: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小说家。一九一九年出生于纽约城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进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军事学校住读,1936年毕业。1937年去波兰学做火腿,不久回国继续读书,先后进了3所学院,都未毕业。 1942年从军,经一年多专门训练后,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1940年发表处女作,十多年中曾发表短篇小说20多篇。 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此后他隐居新罕布什尔州一乡间小屋中,外筑高墙,离群索居,成为著名的遁世作家。在此后十几年,据说他每天在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斗室中辛勤写作,但迄今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书评:
霍尔顿性格复杂而又矛盾,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热衷谈女人和酒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他的理想是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很多小孩子在麦田里做游戏,他就在那片麦田里守望着,当有小孩子冲向悬崖时,他就把他们拦住,他想守住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不让他们掉进世俗的深渊。
青春期的敏感、好奇、焦躁、不安,发泄、冲动、愤世嫉俗又使他消极反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玩妓女,他不知自己为什么活着。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通过霍尔顿自叙的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一天二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经典语录:
我向上帝发誓。如果我是个钢琴家或者演员或者什么别的,那些傻蛋又觉得我很厉害,我会痛恨这些的。我根本都不想让他们为我鼓掌。人们老是鼓错掌。如果我是个钢琴家,我会在他妈的柜子里弹。说起来还真有点可笑,他弹完之后我都有点为他感到遗憾。我都不觉得他对他自己弹的好不好有什么把握。这不能怪他,我觉得那帮拼命鼓掌的傻蛋才要负些责任——如果他们有机会,就能把所有人都毁掉。
女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提琴什么的,得有个出色的音乐家来演奏才行。
除非他们自己掌控局面,这些高智商的人都不想跟你进行高智商对话。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我一直在脑子里想像很多小孩在麦田地什么的玩游戏。有几千个小孩,没别的—没别的大人,我是说,除我之外。我就站在这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他们不看方向的话,我就得从哪出来把他们抓住。我就整天干这种事。我就当个麦田守望者得了吧。我知道这很疯,但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这很疯。
我觉得我要做的是,我要假装是聋哑人。这样的话我就不用跟别人进行什么破对话了。如果别人想告诉我点事,他们就得写在一张纸上给我……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度过……我要定个规矩,谁都不能在这做什么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
阅读时间: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