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超弗罗斯特芭duo: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一(标准、空间、规矩、终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46:32

41、《标准》

 

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化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没有标准就会导致混乱。对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和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要改变过时的标准。标准的多元化体现社会的进步。制定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标准

 

界定成败的标准不同,感觉也就不同。——李小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毛泽东

人的价值的高低标准是思想标准。——金正日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借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歌德

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或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中学习,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达·芬奇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艾略特

接受责任的能力是衡量人的标准。——史密斯

正如光既暴露了自身,又暴露了周围的黑暗一样,真理既是自身的标准,又是虚假的标准。——斯宾诺莎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俗语

人乃万事万物之尺度,他评判万事万物的是是非非。——佚名

 

姚明当选劳模

(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日前,“中国上海”政府网站对上海市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候选人情况向社会公示,效力于美国NBA的“小巨人”姚明和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分别入围,成为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两位。姚明成为上海市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候选人的消息披露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表示,姚明完全有资格成为全国劳模。他说:“一是姚明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具备成为全国劳模的基本条件;二是爱国敬业,不仅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声誉,而且只要祖国召唤,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回来;三是他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章明基表示,姚明对这件事看得较重,他认为全国劳模的荣誉非常重要,他说这是对自己在海外打球、积极工作的一种认可。

上海市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这次推举全国劳模,上海市突出的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主题,姚明无疑符合这四项标准。2000年,姚明成为NBA历史上首位亚洲状元秀,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凭借自己出色的发挥,帮助中国男篮打入八强,赢得了球迷的尊重,他对中国体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推广普通话

(语言需要一定的标准)

日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仪伟被广电总局相关人士点名批评,称其普通话带四川腔。由于广电总局近日将针对主持人普通话标准推出相关规定,如果刘仪伟普通话再不过关将失去主持资格。刘仪伟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诚恳地表示,目前他正在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老师苦学普通话,“我想努力做到把普通话说好,不要被踢下岗。” 刘仪伟表示,他已经知道国家广电总局的新规定,并且坚决拥护,“我的普通话确实没有达到主持人的标准,例如,我的n和l、s和sh等分不清楚,为此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目前还在北京广播电视学院播音系专门学习普通话,放心吧,我会努力学好普通话,争取做到不下岗。”谈到普通话的问题时,刘仪伟笑说:“你也知道,四川人说普通话是有点恼火,但是不怕,我们四川人只要认真还是能够把普通话说好。”

不要认为这过于苛刻,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很大,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为了沟通方便,增强国家凝聚力,推广普通话十分必要。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制定和推广了普通话方案。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7年经国家标准局审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为部颁标准。

李小双的成功

(成败标准不同感觉也就不同)

“界定成败的标准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也许在别人看来我成功了,但对于我来说还能发挥更好;也许在别人看来我没拿到冠军,但我个人觉得我是成功了,只是这冠军的评定综合了多种因素。”

小双的临场状态多臻佳境,巴塞罗那一战役就是绝妙的佐证。而1995年在日本靖江举行的世锦赛,小双再次为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并夺得个人全能冠军。他是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捧得个人全能冠军的运动员,被世界体操界称为“全能王”。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仍是他在训练场上翻飞的身影。失手落下,再上杠;一跤跌下,再爬起。脑震荡、背椎受损、腰脊间盘突出、外踝韧带断裂……用坚韧与顽强搭起了奔向成功的天梯,小双在队中得了“小铁人”这一雅号。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序幕拉开,而小双那首激动人心的“全能进行曲”也奏至高潮。小双获得了中国体操史上第一块奥运会个人全能金牌,被世界体操界誉为“王中王”。

事业至巅峰,小双愈加地肯定着自己,会当凌绝顶之势被他淡然而纯净的笑容所遮掩,内心深处,已无法细划出成功后的喜悦与失落。

青年人心理成熟的十条标准

(社会的公认标准)

究竟什么是心理成熟?心理成熟的确切标准是什么?每个心理专家都有自己的解释。其中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列举了10项发展任务,可视为青年人心理成熟的标准。不妨对照一下——你的心理成熟吗?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准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富兰克林的道德标准

(人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一生坚持自己制定的道德标准。

第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第二:静默,与人无益者不言,禁琐屑之谈。

第三:秩序,置物有定位,做事有定时。

第四:决断,决定所要做之事,不屈不挠。

第五:俭朴,不费钱,花钱应在与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上。

第六:勤劳,爱惜光阴,应做有用之事,不为无益之事。

第七:诚挚,不做伤人之举,思想公正,说话时心出诚意。

第八:正直,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第九:涵养,不走极端,禁绝怒念。

第十:整洁,起居服饰,务求整洁。

第十一:贞洁,保健康。不损害他人名誉。

第十二:谦逊,学习别人长处,尤其学习伟大人物的优点。

沙漠之狐

(战争中的准则)

埃尔温·隆美尔元帅是二战史中最出色和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之一。他是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为纳粹德国立过显赫战功。隆美尔在非洲对英国人的战役中战果卓著,因而获得“沙漠之狐”的绰号。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丧心病狂的纳粹主义者,相反,他是一个相当正直的人,反对希特勒屠杀平民。在他心中有一个标准,他要忠诚于他的祖国和希特勒,但是他不屠杀无辜的平民。他曾经愤怒地说:“他们一直干着肮脏的集体屠杀平民的勾当!这是明目张胆地断送德国的前途。”1944年6月28日,希特勒召开会议。会议一开始,隆美尔就第一个站了起来,大胆直言战争形势,并提出希望希特勒停止屠杀,为德国的前途考虑。希特勒为之色变,会议被迫终止。三个月后,隆美尔被纳粹秘密杀害,但是他的正直却赢得了全世人的尊重。

机智的回答

(年龄不是标准)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是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龄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对手攻击他的把柄。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是攻击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对此不过哈哈一笑,回敬他:“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

可是年龄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肯尼迪。前总统杜鲁门在一次全国性演讲中向肯尼迪挑战。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极其成熟的人。”肯尼迪反驳说:“如果年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美国将放弃对44岁以下所有人的信任。这种排斥可能阻止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麦迪逊成为起草宪法的先驱、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而这些人的丰功伟绩都是在这个年龄以前做出的。”

多了两个菜

(严格遵守标准)

解放战争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毛主席经常彻夜不熄。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主席日夜操劳,都为他的健康担心。伙房里的同志多次试着给毛泽东提高伙食标准,都被制止了,他说:“每顿饭只吃一个菜!”

这天,食堂管理员想给毛主席增加营养,就多炒了两个菜。管理员虽然很担心毛主席批评,但是还是把饭菜端了进去。

晚饭时间过了,警卫员端着碗筷从大门口走出来了。管理员却只看到一副碗筷。他们走进毛泽东的房间,毛泽东已经开会去了,只见桌上原封原样地放着两个菜。警卫员说:“主席见多了两个菜,就问我是不是来了客人,我说没来客人。主席又问,是不是大家都改善生活,我说不是。主席问,那为什么多了两个菜?我只好实说管理员为照顾您的身体,特意为您做的。主席听后,说:‘我身体很好,告诉管理员不要提高我的伙食标准。'主席原想把多下的两个菜退回去,又怕同志们不满意,说:‘别退了,留着中午、晚上热热吃吧!’”

管理员一边听着,一边说:“毛主席呀,你心里装着全中国,就是想不到自己啊!”

“四不准”

(遵守标准要以身作则)

刘少奇总是尊重并维护党和国家规定的各项制度,并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经常外出考察,调查研究,每次出发前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的“四不准”:

一、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

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

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

四、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刘少奇自己严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员执行这些规定。他每次外出视察,不要地方上招待。有时为了减少住宾馆、招待所的麻烦,就住在火车上,吃一点简单的饭菜。有时地方同志为了表示一下心意,送点土特产给他,他一律退回,实在无法退回的少许食品,就照价付款。

 

在人品的天平上

上帝有一架天平秤,专称人品的重量。上帝在天平的一端放着一个砝码做标准。超过砝码重量的是上品,轻于砝码的,属于下品。

一个穷汉过来,光着身子跳上天平一称,重量大大超过砝码。

上帝称赞说:“好!是上品。”

一个富翁过来,他惟恐自己不够重量,列为下品。便在腰围绕上一条很厚的黄金腰带,蛮有把握地走上天平去称。

谁料富翁这一端翘得很高,大大轻于砝码的重量。

上帝摇摇头,说:“是下品!”

富翁抗议说:“这天平不准!那穷汉什么也没有,我身带万金,怎么重量还不及他呢?”

上帝说:“我这天平不称贫富,专称人品。不说别的,单说那穷汉的骨头就比你重得多。除去黄金,你的骨头轻得几乎没有分量。”

邾君为甲

古时候,有一个国名为邾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将士所穿的战袍,一直用帛为原料。

大臣公息忌向国君建议说:“做战袍还是以丝绳做原料为好,战袍耐用的关键之一在于缝制必须严实。虽然用帛缝制的战袍从外观上看也很严实,但是由于帛本身不大结实,我们只需一半的力气就可以把它撕开。如果我们先把丝绳织成布,再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觉得公息忌的话很有道理,看到改变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战袍的传统并不困难,于是说了一声:“好,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随后国君下令全国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丝绳布做战袍。

公息忌知道国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来,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动手去搓丝绳。有些妒忌他的人就借故到处中伤他说:“公息忌要大家用丝绳布制作战袍,是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擅长制作丝绳的缘故!”

邾君听到以后很不高兴。他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丝绳布的生产,还是按老规矩用帛做战袍。

邾君不注意搓丝绳和提高战袍质量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仅以一些流言蜚语来决定政策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正确,不能以某些人的好恶为标准。

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刘墉)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

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

画家说:“画鬼最容易。”

“为什么呢?”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随便画,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画出来后,谁也不能证明它不像鬼,所以画鬼是很容易的,不费什么神。”

画家的高论证明: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吴裕与公孙穆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公孙穆家里很穷,但是他想进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公孙穆根本出不起这笔钱。

有一次,富商吴裕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做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

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美与丑

古代,有一位叫阳朱的人。阳朱到宋国,投宿在一家客栈里。店主人热情地接待阳朱,并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阳朱发现主人有两位小妾,一位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而另一位却相貌丑陋。偏偏令人不理解的是,店主宠爱丑陋而轻贱漂亮。

阳朱怀着好奇心,想打听个究竟,便询问缘由。

“那个漂亮的自恃美貌却轻视他人,傲气得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觉得丑;这位看似丑陋的却心地善良,待人谦和,知情达理,令我越看越觉漂亮,我一点也不认为她不漂亮。”说到这里,正好漂亮的那位小妾昂首挺胸地走过来。主人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对阳朱说:“瞧这德性,这模样,实在叫人生厌,她哪里知道什么叫美,什么为丑!”

阳朱在店主人的一番启发下,很受教育。他认为,外形固然很重要,品行却是更重要的标准。一个人若貌美再加上品格高尚,那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若相貌不理想而心灵美,也会获得尊重。

对美与丑从来有两条标准:追求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崇尚内在美,是本质的、富有内涵的。

炫耀表面美,恃美自傲是浅薄和丑陋的;自尊自爱、谦逊待人是美的最高境界。表面美是暂时的,内在美是永恒的。

 

标准答案的悲哀

在幼儿园里,扎着小辫子的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微笑着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答案几乎不会相同:太阳、气球、苹果、车轮、盘子,等等。但是,也许几年前的标准答案还是:圆圈。

前些日子,《南方周末》刊登了一幅漫画,一把锤子和一桌子钉子围坐着开会,锤子指手画脚,钉子们垂头丧气。漫画的画外音是:“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把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

不幸的是,有太多的人恰恰就只是一把“锤子”,差不多每一个问题他们都想找到一个标准答案。有了答案,万事简单。就好似嵌钉子用锤子,连想都不用想。这就是标准答案的悲哀。

但凡事找标准答案,遇事“切一刀”的做法并没有绝尘而去。小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一个孩子答雪化了变成春天,结果是被老师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

有差异,世界才有活力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一次路过一集市,看到一个烙饼的姑娘,烙饼手法娴熟,又快又好又美。目睹此景,王羲之不胜惋惜地说:“此女如果学书,定可成为一代宗师,竟专此小技矣!”一位老太太听了,不以为然,对他说:“先生,天下之大,千品万类,六行八道,各有所长,岂能千人一技乎?”

如果烙饼姑娘真像王老前辈所说的那样,去学书法,可能十年八载之后,她会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也许人们对她的称呼将要冠以“才女”之类的雅号,这对烙饼姑娘来讲未尝不是幸事,但是,如果天下的巧手姑娘都一股脑儿地去学书法,这世界将会怎样呢?到时候,我们会不会就觉得这个世界太单调了?

大千世界,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古希腊神话中曾传说普罗克鲁斯泰斯根据自己的标准把人拉长的拉长、锯短的锯短之后,开始觉得非常满意。后来发现人们说话也用同一种声调,走路也是相同的姿势,就连吃饭几乎也是吃同样的东西,他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又辛苦了一番把人们改变成原来的状态,现在好像比原来热闹多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社会需要不同标准,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一刀切”。这样,世界才不会单调,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才会更加生机勃勃。

比尔·盖茨算不算人才

上海人才引进计划曾提出只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按此标准,比尔·盖茨来到上海,上海也不会要,即使他的个人资产达数百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半上海的经济总量。因为他大学没有上完,只相当于一个大专文凭。

林元培在上海设计了杨浦、南浦、徐浦、卢浦4座大桥,但他只是中专毕业,按现在的学历标准,可能也不算人才。

1982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人才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其必然的历史背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标准已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熬白了头发;一些人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不惜弄虚作假。这些现象虽有许多原因,但都与不科学的人才标准有关。

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等人曾对进驻上海的全球500强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它们的人才标准有三个:知识、能力和业绩。我国必须重建人才标准。因为实践一再证明,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人才的标准不应单纯地以学历、职称为依据,而要以能力为本。

42、《空间》

 思路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社会应该给每个人充分发展的空间。净化、开阔心灵的空间。保护好人类的交往空间。相互体谅,给别人让出更多的空间。网络拓展了我们的交往空间。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个人应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艺术需要留给人们想像的空间 

 名言

如果你要创造令人精神舒畅的户内空间的话,那你就得考虑各个物体结构之间那些空着的地方。——贝聿铭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泰戈尔

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恩格斯

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中,我仍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莎士比亚

自命不凡者,脑中被其所知的少数事物所占据,以致没有空间去容纳无数其所不知的事物。

——萧伯纳

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不论你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

——惠特曼

今天倒运的人,也许明天走运,所以一个精明的外交家总会给未来留下空间。——罗曼·罗兰

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时我们面前的生命之路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因为我们不得不寻找空间塞满我们无限的希望。——叔本华

空间和时间的否定,永远是属于时间和空间以内的事情。我们只有节省空间和时间,才能获得空间和时间。——费尔巴哈

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和空间更迷惑我,也没有一样东西比它们少些麻烦我。

——查尔斯·兰姆

宇宙的总体是永恒的,由于在它们之外没有别的空间,使事物能够向那里飞散。——卢克莱修

城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投影。——克里斯塔勒

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恩斯特·卡西尔

正如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一样,它也可以说是一种空间音乐。——威·谢林

保留某种不完善会使事物显得有趣,并使人感觉到还有一点发展的空间。——吉田兼好

对于原始部落的人来说,空间是无法控制的奥秘。对于科技时代的人来说,时间则具有同样的性质。——佚名

 经典素材

地道的微软人

(个性的空间)

任何走进雷德蒙微软公司总部的人都难免惊异,这里18000多名员工办公室里的陈设和住宅房子的款式,居然没有重样。尽管“穿着自由”已是微软人的举世闻名的特征,但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仍会有出乎意料的感觉:一个地道的微软人,看上去活像一个邋邋遢遢的嬉皮士,用形形色色的服装把自己包裹起来。牛仔裤、T恤衫、毛衣、衬衣、羽绒衣。尺寸不合身材,衣料不合季节。夏天可能穿棉袄,冬天可能穿短裤,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质地精良但却皱皱巴巴,价格昂贵但却绝不显山露水。他们好像什么都可以穿,就是不肯穿西服打领带,这叫不少西服革履的来访者不免觉得自己“很傻”。尽管人们全都知道这是一个造就成千上万科学家和百万富翁的地方,但在一群微软人中间,没有人能分辨出,哪个人的口袋里装着多少世界级的荣誉,哪个人的口袋里装着多少钱。

服装的选择与人的智力并无直接关系,但智慧的弘扬必定要求个性的发展。“开放、自由和不拘泥于形式是微软研究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实也是他们追求个性空间的表现。

中科院院士的观点

(探索外层空间)

王希季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卫星总设计师,卫星返回技术学科带头人,是最先提出以空间站系统为目标、以载人飞船起步发展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议的专家之一。

他认为,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探测、研究和认识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增加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球;二是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改善、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是扩大人类在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间。其中对发展空间技术驱动力最强的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空间有三类资源可以开发,一是信息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能源资源。其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空间信息产业也发展到很大的规模,电视、通信、遥感、导航定位等都属信息领域。

新世纪,人类对空间的依赖将达到现在对石油、电力等类似的依赖程度。比如远程教育系统、通信、因特网都是依靠空间技术来实现的。因为空间没有国界,卫星可以到处转,空间产业的发展受技术以外的因素制约相对较少。

新世纪人类不仅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还要开发更新的资源。因为海洋资源没有开发多少,空间资源也没有开发多少,二十一世纪是向海洋、向空间进军的世纪。

登月

(人类活动空间的延伸)

人类登临的第一个天体是月亮,飞向月亮并登月成功的第一艘宇宙飞船是阿波罗11号。登上月面的第一批宇航员,是阿波罗11号3人乘务组中的2人,他们是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第一个把脚踩在月面上的是阿姆斯特朗。

登月舱在月面停稳之后,阿姆斯特朗先是小心翼翼地爬过通向舱外的狭窄“隧道”。在5米高的隧道口小平台上,为了稳定一下情绪,他待了几分钟,随后转过身来顺着扶梯往下走,为了适应谁都没有体验过的月亮引力,他用了“漫长”的3分钟走完了9级扶梯。阿姆斯特朗先是疑虑重重地把左脚伸向月面,接着鼓足勇气把右脚也踏上。他站在月面上说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了一大步。”人类的活动空间从此向着外太空扩展。

电脑化空间

(空间概念的改变)

1982年的某一天,威廉?吉布森,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美裔科幻作家,在温哥华的一条娱乐街上闲逛。街道两旁有许多电子游艺厅,看到厅里的孩子们在电子屏幕前聚精会神地打游戏机的情景,吉布森的脑子里浮现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从他们高度紧张的姿势中,我能体会到这些孩子有多么入迷。似乎存在某种循环:光子由屏幕激射而出,进入孩子们的眼睛,神经元在他们的体内游荡,而电子则在游戏中到处运动。这些孩子显然相信游戏机所投射的空间的存在。”

这一景象在吉布森脑子里盘桓不去。他不懂计算机,也没怎么玩过电子游戏——但他见过许多计算机迷和游戏狂。他发现,几乎所有沉溺于计算机游戏的人最后都不能自拔,把想像的游戏空间视作真实的存在。“他们开始相信,屏幕之中另有一个真实空间,这一空间人们看不到,但知道它就在那里。”

吉布森把这一空间命名为“电脑化空间”,并把它作为他的小说的背景。在这些小说中,电脑化空间是一个由电脑生成的空间,故事人物只要插上插头即可进入,有时甚至在他们的脑中植入插座,以便接通电极。当他们到达电脑化空间后,能够看见巨大的三维信息库。电脑化空间就是电子数据所居住的那个飘忽不定的空间。

电脑化空间的出现,使人类的时空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心理实验

(人际交往的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实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空间距离和彼此的亲密程度有关。一般说来,45厘米以内是贴心朋友、恋人、夫妻之间的亲密区;45~120厘米是亲属、朋友之间的个人区,这种距离下可以讨论个人问题;120~360厘米是社交区,与同事通常保持这种距离。大于360厘米是公共区,适于演讲、开会。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对的空间)

在牛顿经典物理学中,时空是绝对的、不变的,物体在绝对不变的时空中运动。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假如我们与光保持同步运动,那么我们会感到光是不动的,时间是停止的。假如我们以超光速运动,那么我们会感到时间在倒退,光在退行。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我们会感到时间减慢,空间缩短。所以,科学幻想小说中才有乘宇宙飞船在太空高速飞行,在宇宙遨游,回来会产生天上才几天,地上已几年的说法。太阳的空间尺度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大小按百年周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发现它一年缩小了1314公里,但它又会膨胀,这就是太阳的脉动。地球的空间范围也在变化,体积在增大,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在拉大。地球自转的时间也在变化,40亿年前一天只有8小时,9亿年前一天是18小时,现在一天是24小时。时空确实是相对的。

解读小白球的财富

(开拓个人的发展空间)

基姆?瑞德是美国人,以前一直从事沉船寻宝工作,直到他遇到那只高尔夫球,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正在打球的人由于动作失误将球击入湖水中,于是他脑子里灵光一现,仿佛看到了一个机会。他穿好潜水衣,带上工具跳进湖中。你猜他看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全是高尔夫球,有成千上万只,这些球几乎全和新的差不多,全都是因为球手们失误打到湖中的。他回到岸上后,和球场经理商定以十美分一只的价格打捞并卖给球场,仅一天的时间他就捞了两千多只,收入相当于他干一周工作的薪水。后来,他干脆每天把捞出的球带回家清洗干净,重新喷漆,然后按新球的半价出售。再后来,其他不少潜水员也看中这一发财方式,纷纷下水捞球,瑞德就干脆只负责收购旧球了,每只八美分,每天都能收到8至10万只。到现在,他的旧高尔夫球回收利用一年的总收入已达800多万美元了。

要想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

从建筑专业的大学生到歌唱家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享誉歌坛的朱逢博大学时代读的是建筑专业,从没想过要当歌唱家。她是济南人,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学土木建筑。有一次在一个劳动工地上,她的演唱引起了上海歌舞团的注意,从此离开学校当上了专业的歌唱演员。20世纪70年代初她为芭蕾舞剧《白毛女》伴唱,使她声名鹊起。

她说:“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也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一边画画、一边哼歌的大学生而已。”大学5年级,她被上海歌剧院挑中时,还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到底看中了自己哪一点。也许正是她独特的个性令她得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很快便脱颖而出,与李谷一并称为“南朱北李”。从一个学建筑的大学生到歌唱家,朱逢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白头叶猴的悲剧

(还动物一个生存的空间)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分布在广西崇左、扶绥、龙州和宁明县的喀斯特山区,对维护石山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白头叶猴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据“广西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广西现有白头叶猴约600只,属高濒危物种,其濒危状况比国宝大熊猫严重。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灵长类动物大会上,白头叶猴被确定为最濒危、最需保护的灵长类。

不仅是白头叶猴,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人类的空间所蚕食,地球上大约有11046种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由大致每天1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物种。

人类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史,野生动物是生态文明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却遭受灭绝的危险。看到园区的动物们,我们祈祷,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能拥有生存的空间。我们自认是地球的主人,而忘记了这个地球上的空间不仅是属于人类的,它也属于动物、植物和其他一切地球上的生物。

 意林故事

万花筒里的世界

布莱克有一个玻璃柜,里面收藏了许多小东西,有田黄、鸡血印石、花卉浮雕、有水晶玻璃、玉雕的小动物等,其中最珍贵就是两个万花筒。

可以说,不论是3岁大的小孩,或80岁的老人,几乎对万花筒都有兴趣。所以在美国,玩具店里有便宜的纸制万花筒,博物馆商店里有较讲究的万花筒,古董店里更有价值千元的珍品。万花筒可以是哄小孩子的玩具,买给女朋友的礼物,也可以是把玩兼收藏的宝贝。

布莱克更是常常从那窄小的观景窗,看里面无穷的天地,向上下左右搜寻,试着找那天地的尽头,只是弄不懂,不过三片玻璃组成的小东西,竟然能不断地折射,成为无限的画面,难道我们在现实中所见的无限穹苍、浩瀚宇宙,也不过是在上天制成的一管万花筒中所虚幻变化出来的——看似无垠,实则有限的世界?

读书开阔人的心胸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间,譬如一间屋子,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这间屋子精心挑选书籍。

不过,把书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并不等于拥有了这些书。拥有一本书的真正意思是:阅读它,通过阅读使书的内涵进入自己的精神和心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他有一个比屋子更好的放书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空间。

而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装下一点点东西,我们会感觉到这样的心灵很贫乏,当贫乏到什么也装不下的程度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样的人是没有心灵的;比起来,我们当然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丰富的心灵,在这样的心灵里面,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悠久浩瀚。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曾经在书信里说:“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冯至在著名的《十四行集》里,把这句话改成了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支公养仙鹤

支公非常喜欢仙鹤。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鹤长久为伴,那该多好啊!一位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对小仙鹤。支公高兴极了,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对待仙鹤,细心照料它们的起居,跟它们说话。时间久了,支公和仙鹤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时光飞逝,仙鹤的羽毛很快长齐了,它们天天扑棱着翅膀,想飞到属于它们的遥远的地方去。支公舍不得仙鹤离开,于是用剪刀把仙鹤的翅膀剪短了。

这下子仙鹤真的没有办法飞起来了。它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欢叫起舞了,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生气,连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极了,告诉自己说:“既然仙鹤有直上云霄,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强行把它们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观赏呢?”

支公从此更加精心地饲养两只仙鹤,让它们的翅膀很快又长齐了。于是支公就带着仙鹤来到野外,把它们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对它们说:“仙鹤啊,快飞吧,到远方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去吧!”仙鹤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鸣叫着在支公头上盘旋了几圈,好像在感谢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遥远的天边飞去了。

真正爱惜有才能的人,就应该给他们施展身手的空间,不要把他们限定在狭隘的小圈子里面。

心的空间

1936年,英国汤普森急救中心住进了一位好莱坞影星。这位影星是好莱坞最胖的演员之一,在英国演出时突发心肌衰竭。抢救人员用了世界上最好的药物和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仍然回天乏术。临终前,这位演员自言自语说:“无论你的身体如何庞大,生命所需要的也仅仅是一颗心脏。如果我们意识到,以人类占有的空间与宇宙的浩瀚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渺乎其小;以人类生存的时间与宇宙的永恒相比,不过是电光石火,一瞬即逝,过多的东西对自己已如鸡肋,何苦还要筋疲力尽地去追逐呢?如果我们已经尽了所能,要得到所希望的东西就要破坏已经拥有的,那么何苦让烦恼和悔恨来占据我们的人生?”

 应用与创新

精神的小屋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天生辽阔

旅人自大西北归,摄回三大堆照片。

我拿起其中的一帧。古老的天地间,方方正正一座土砌的围墙。

“这是什么遗迹?”

“这是当地的民宅。”

民宅?只见围墙,房子在哪里?

旅人解释说,那围墙其实很高,只不过在蓝天底下看不出来。那房子很矮很小,只是从围墙一角的半高处斜出一片屋顶,垒起一截矮墙算数。从这个角度拍过去,房子正好被围墙遮没,严格讲那不是房子,那只是围墙的一部分。

他又特意让我看另一帧。男女老幼,均紫红脸膛,黑亮眼眸,围坐于一炕,那么紧,那么挤。他说,这就是那房子里面的景象了。

心下奇怪,又不是在繁华都市,为争取几个平方米的住房面积煞费苦心。天地那么大,他们为何不将居室弄得稍稍地宽敞一些?

旅人说,他们稀罕什么宽敞!在走来走去都辽阔无边的地方,人和人紧挨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温暖、亲密、安全,不是吗?

看起来,我们是想用尽量大的空间来抵挡外面的拥挤,他们是想用尽量小的空间来隔绝外面的空旷。

只可惜,受尽逼仄的我们,把个人空间拓展得再大也还是不免逼仄,要不怎么常常需要宣泄,需要透气,需要放飞心情呢?

而天生辽阔的他们,又偏偏浪费了那辽阔。世世代代,他们只需要那么小一点点就足够了。(摘自莫小米《天生辽阔》)

开阔心灵的空间

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凡心灵空间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

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地球,我们生存的空间

新千年伊始,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大自然再次警示人们:我们的生存空间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以决心和切实的行动去捍卫我们生存的空间。

在云南丽江古城,有一位倒生活废水的纳西族老人,老人并没有把污水倒在家门口的清清溪水中,而是拎着沉沉的水桶走了四五百米,倒在了专门的污水池里。

在丽江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人和大自然本是兄弟,但后来贪婪的人类污染河流、乱砍滥伐、滥杀野兽,冒犯了大自然,结果兄弟成了仇人。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洪水横流、百病丛生,人类在惊恐无奈中只好祈求神灵来调解。后来,人类与大自然这两兄弟约法三章:人类可以适当开垦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过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适当狩猎一些野兽,但不可过多;人类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劈山炸石。在此前提下,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又重新和好。这个传说告诉人们,只有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家园才会燃起绿色的希望。

当沙尘暴、洪水、水土流失、绿色锐减、沙漠推进……世纪之交生态危机的警钟时时在耳边响起时,无论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共同生存于这个蓝色星球,都有义务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43、《规矩》

思路

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矩。要自觉地遵守规矩。规矩保证社会正常运行。遵守规矩是高素质的体现。经济活动需要遵守规矩。规矩面前,人人平等。遵守规矩的企业才能稳固发展。没有规矩,会造成混乱。规矩需要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

 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规矩备具,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不背于规矩。——《五灯会元》

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绝不会赋予美。——塞·约翰逊

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丁尼生

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布莱克

一个普通人,只能做出规规矩矩的东西,只有非凡的天才才能驾驭创作。——雨果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葛洪

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

——邓小平

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邓小平

 经典素材

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的启示

(经济发展需要尊重制度)

2005年5月11日,台湾地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说,谈到大陆和台湾的经济状况时,宋先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台湾,经济飞速发展有共同的经验,主要是三点: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尊重制度。其中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制度其实就是一种规矩,这种规矩决定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英国人排队

(遵守规矩是高素质的体现)

英国最有名的公德可能首推排队,甚至可以说凡有英国人在的地方,就有排队的现象(在欧洲另一国家,挪威,一市之长也排队)。据说英国人排队和守规矩的习惯,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训练的,因为他们全面领会了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的谆谆教导:“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造反也不忘守规矩

(遵守规矩是高素质的体现)

德国人是个极端遵守法律和纪律的民族。游客在柏林参观夏洛特王宫时,会听到下面真实的故事:1918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德共的前身)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时,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就是无一人越过草地去进行两侧的进攻。原因何在?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4个字:“禁止穿行”。即使是在革命造反的时候也不忘“守法”!这个故事,深刻地道出了德国人的民族性。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固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责,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

加州州长不在公共场合吸烟

(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美国做访问时,曾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作过观察。他发现,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行队,而是只排一行队,前面的人依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

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有抽大雪茄的嗜好,可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他无权在办公室“过把瘾”(万一有人进去谈事私人办公室也就成了公共领域),最后被逼得在州政府的草地上支起帐篷,钻到里面才能吞云吐雾。唉,这州长当得真规矩!

新西兰总理赔不是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在新西兰,小事例可见大精神。1999年,在一次为慈善机构募捐的活动中,时任“反对党”领袖的海伦?克拉克,在一幅小小的油画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只想这会让这幅普通的油画增值。还真是的,经过她在背面接连题签两次的画最后竟以2000元新币被一阔佬买去。有人开玩笑说,克拉克当时的名字就值1000元。不过,克拉克本人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签名费”,这些钱当天就被慈善机构悉数拿去。没想到的是,3年后当了总理而且民众支持率一直很高的克拉克,却要为此事严肃认真地向公众道歉。这是为什么?关键原因是“签名权”。在新西兰这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里,油画像书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只有作者本人有权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大名,否则就是侵权、欺骗,是不诚实的行为,哪怕是善意的都不允许。电台、电视台的“铁嘴”主持人和各个媒体的“挑刺”记者,对堂堂总理一点都不讲情面,有些用词用语在咱们看来都有些过分。在人家的意识里,总理不是“大家长”而是他们的“大管家”,既然是管家,出了问题要向大家伙儿赔个不是自然没的说。这叫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绝不在高速路上下车的日本人

(遵守规矩是高素质的体现)

日本人遵守规矩的水平非同一般。有一次,一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开车上了高速公路,正碰上堵车,大家都把车停下等着。这时,孩子开始内急,但也得忍着,因为日本法律规定,司机和乘客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下车,即使前面堵车,你也必须在车里等待。这就是说,孩子不能下来小解。万般无奈,母亲拿了一个塑料袋,让孩子把尿撒到里面,然后,开车带回自己家。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有的认为法律的制定应更人性化,好让普通老百姓有回旋的余地;有的认为孩子的母亲这样做很好,是遵纪守法的典范。但竟然没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应该下车撒尿。实际上,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以饱含温柔慈爱的声音对奶声奶气的孩子进行了一番适时的规矩意识教育,至于具体说了什么就要试试读者的想像力了。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遵守规矩企业才能稳固发展)

规矩通常以规章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兴衰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违反规章制度而为,终究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巴林银行的倒闭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巴林银行成立于1763年,被称为英国银行界的泰斗,享有“女王的银行”之美誉。1995年2月27日,国际银行界传出一条举世震惊的消息:有着232年光辉灿烂历史,曾一度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巴林银行因过度炒卖金融衍生品而宣布倒闭。全球愕然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悲剧?

造成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是该行新加坡分行交易员尼克?利森在做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时违反了规章制度,出现了14亿美元的损失,几乎是整个巴林银行资本的两倍。

1995年1月,利森认定日本股市和利率将会上升,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他即开始大量买进日经指数的“买入”期货和日本利率的“卖出”期货。结果满盘皆输。

把巴林银行破产原因归罪于尼克?利森。从表象上看来,这是对的,但从深层次分析,根本原因则在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松散,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所致。

孟子的权变

(有时候不能死守规矩)

《孟子》有这样的记载: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欤?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授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授,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权也。

虽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原则存在,但嫂子落水快淹死时,必须拉她、救她,这是“权”(变通),否则,见死不救,就是豺狼。

这说明规矩是死的,规矩总有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采取权变的态度,不能死守规矩。

 意林故事

庙为什么荒废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怎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快,所以才不整理庙务。”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香客才不多。”丙和尚说。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

“都因我礼佛虔诚,所以菩萨才会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个庙的荒废,既不是和尚不虔诚,也不是和尚不勤快,更不是和尚不敬,而是他们没有规矩。

河水与河岸的对话

河水对河岸咆哮:“你像两堵墙立在我的身边,阻挡我随意流淌,限制我的发展……”

河岸严肃而认真地回答:“正是由于我的存在,淙淙河流才能汇聚成滔滔巨流!”

河水不听劝告,冲毁堤岸,漫野横流……渐渐消失了。

这个故事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闯红灯,等红灯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马路的时候闯了红灯,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然后就跟他分手了。后来这位留学生回国内又找了一位女朋友,还是过马路遇到了红灯,他记得上次的教训停了下来,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结果国内的这位女友也和他分了手。

虽然是个笑话,留学生奇怪的经历却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

包拯守规不徇私

北宋时期的开明知府包拯,不徇私情,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可能大家都知道:包拯是由嫂子抚养长大的,当嫂子来向他为自己的孩子求情的时候,包拯却断然拒绝了,他说:如果我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包拯根据法律制度,大义灭亲,一心为民,怪不得人们称他为“包青天”。

抢水果与抢王位

从前,一个乡下瞎眼老奶奶给小孙子们发糖果,她担心他们一下子抢光,就叫他们排好队,挨着个儿来领,可是甜丝丝的糖果实在太诱人了,孩子们趁瞎眼老奶奶不留神,一窝蜂冲上来。

商朝的王子王孙们也是这样。当初他们的祖宗汤担心王族发生内乱,规定好兄弟传位的制度,本来也好好的,可是王位比糖果还引诱人,这些王子、王孙比老奶奶的小孩子还不守规矩,只要有了机会,就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动手抢国王的宝座。

于是周朝的创始人为了避免后代再抢王位,便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继承王位的规矩: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规矩代代相传,所以周代政治比较辉煌。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说:周代的制度真是文明啊,我跟从周朝。

孔子在周代政治思想基础上创建了一套比较成系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讲究的是礼。礼的核心是不同的社会阶级遵守不同的行为规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别亲疏,殊贵贱,每个人因为遵守不同的规则而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社会也因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故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成文法的国家,发达的规则成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楷模。

 应用与创新

艺术也要守规矩

人们说到规矩,一般要把艺术排除不论,似乎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讲规矩,但是艺术绝不能讲规矩。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推陈出新。在艺术上,“中规中矩”这样的评价恰恰不是赞扬而是贬损。艺术家最害怕的大概是别人说他守规矩吧。

然而,规矩终究是不可能摆脱的。真正不朽的艺术品,不是全然无视前人的规矩,而是把规矩烂熟于心了,再有所发挥、创造,乃至反叛。无论如何,首先前人的规矩已经成为艺术家的精神底蕴,然后才能“不守规矩”。

王羲之的字可以说是书法史上一大创变。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曾经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多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书法的规矩烂熟于心。

比如杜甫的七律,首创拗体。然而杜甫自己从不讳言“转益多师”。

还有我国齐白石的画,西班牙毕加索的画,无不是有了深厚的规矩基础才有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

今天,流溢于街头的各种流行艺术的一个弊端就是缺乏文化底蕴、精神深度。因为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大多是没有接受过传统艺术的规规矩矩的教育、浸濡。所以,他们的作品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范李之死”唤起法规意识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曾经以“范李之死”为题,报道了一个孤老太太为儿子不明不白之死而申冤告状,从黑发告到白发的故事,看后令人动容。

18年前,重庆青工范李与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后范李被“请”到当地派出所接受讯问,哪知这一去就不复返,好端端的一条汉子不明不白地成了一具僵尸。范李之母李裕芬坚持认为儿子是被公安人员刑讯逼供、折磨致死的,而当地公安机关称范李是服毒自杀的。李裕芬这位孤老太太“为了讨个公道”,18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向有关部门上访告状。

根据电视台报道所提供的材料综合分析,可以推断范李被当地派出所刑讯逼供的可能性极大,当然由于时间过久,当年证据收集存在缺憾等,要从法律意义上判定这一“悬案”的真相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过从程序的视角看,这一“悬案”明显存在若干疑点。比如,有关部门曾先后数次对“范李之死”的死因进行复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具体负责下法医鉴定结论的居然还是当初为范李之死作鉴定的那位法医,这显然有悖于程序正义理念的要求。

我们无意深究“范李之死”的真相,而是想从这一“悬案”引申出有关司法实践中程序正义理念的严重缺失这一反思性话题。“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自初民社会至现代文明社会,恣意的阴影始终与人类形影相随。正是在与恣意永无休止的较量过程中,人类才逐步体悟到:与其笃信人性的神话,不如青睐制度的价值;与其盲目推崇虚幻的道德教条,不如选择现实的规章制度。于是,程序——这种理性的制度设计,成为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界碑。

“程序”通常是泛指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而预先设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通俗地讲,程序就是“循规蹈矩”中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离开程序的引导和规制,人类的处境将异常尴尬甚至无法想像。

没有规矩,正义无从说起。

44、《终点》

思路

人生的奋斗没有终点。终点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起点之美在于充满希望和未知,终点之美在于满载收获与回忆。人生的每一刻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到达终点要经过艰苦的跋涉。无论希望与否,终点总会到来。终点也可能就是原来的起点。应该使终点成为最辉煌的一刻。 

 名言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李素丽

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生活是一辆永无终点的公共车,当你买票上车后,很难说你会遇见什么样的旅伴。

——爱默生

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什么位置,都不能看作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目标奋进的起点。——魏书生

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能得到满足。像爱情一样,诗、哲学、科学的真正精神恰恰就是不断的追求,永远站在起跑线上。——赵鑫珊

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羞愧,这是第一阶段,待到终点,他也要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羞愧。

—— 尼采

我的祖国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他们是要我来冲过终点的。——艾哈瓦里

人总是要生存、要进步的,人类必将走向更伟大、更广阔、更丰满的生活。对于这一真理丧失信心才是真正的死亡。要知道伟大的终点来得很慢,因为时间是漫长的。——杜波依斯

探索者从希望开始。希望是探索者一直到达终点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的阶梯。——达宁

法律的终点便是暴政的起点。——洛克

每一个终点就是一个起点,当玛雅人神秘消失的时候,这个奇特的玛雅在后世人心中刻下烙印。——斯蒂芬斯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训

像旅人那样走向目的地;世界是客栈,死亡是旅行的终点。——约·德莱顿

起点处有许多人,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终点。——佚名

名牌对于愚者来说,已大功告成,是终点;对于智者来说,才刚刚开始,是暂时领先。——佚名

路再长也有终点,夜再长也有尽头。——民谚

 经典素材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成功没有终点)

俞敏洪曾被媒体评价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成功永远是人的一种心态而不是做事本身;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学会“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具体来说,待人应该像水一般随和,而做事如同爬山,目标永远是山顶,要努力一步一步地去爬,达到成功。在努力的过程中,奋斗的心态就是一种成功,而人的一生中,成功是永远没有终点的。

不想再当总统

(到达终点也就不再有发展空间)

柯立芝总统任期快要结束时,他发表了有名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

一位记者并不甘心,总觉得话里有话,于是老是缠住他不放,请他解释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毕竟,当总统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苦于纠缠不休,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那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

陆幼青和他的“死亡日记”

(生命终点的闪光)

37岁的陆幼青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当过教师、记者、公司经理等。1994年被诊断出患了胃癌,做过两次手术与“化疗”、“放疗”,但病情仍每况愈下,最近医生预言其生命将不过100天。陆幼青见过许多濒死的病人,强烈的求生欲使他们丧失理智,倾家荡产,最后无一不是命赴黄泉。因此他彻悟了,既然人固有一死,何不坦然面对,堂堂的人岂能让“死神”夺去尊严?于是,他选择了另一种方法,决定放弃治疗,用切身的体验,忠实地记下自己最后时刻的生理、心理变化,以一个辞世者的视角,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同时,给妻子与家人一份安慰,给10岁的女儿留一份独特的礼物。从2000年8月8日起,他的“死亡日记”在“榕树下”网站开始发表,此后他以每天最少几百字最多2000字的速度敲着电脑写作。在日记中,他谈读书,谈游历,谈饮食,谈奥运,谈自己即将奔赴的死亡。前不久,他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蔓延到脖颈间的肿瘤长到网球大小,呼吸也十分困难,每天要用麻醉剂镇痛。但他却是这样描写着自己:“近来身体情况愈发地糟糕,脖子上的网球变成了奥运会的铅球,胸前也是一大片大瘤小瘤,且溃破,弄得我整天没情绪,没干爽的感觉……想必是癌细胞到了青春期了吧?”——优美的文笔,如此平静洒脱的心语,使许多人感喟万端,也对他敬佩万分。

碑文的奥秘

(生命的终点,人生的总结)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有一位相当著名的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大了,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获得了长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之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度过了4年,终于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不朽是什么

(人生终点的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人常常也如芸芸众生一样,默默无闻地耕耘,悄无声息地死去,直到有一天,他的伟大之处被世人所理解,才会褪尽时间的尘埃,走进神圣的殿堂。

法国数学家伽罗瓦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在中学时代就创立了代数理论,三次向法兰西科学院递交了研究报告,两次被丢失,一次被科学院研判为完全不能理解。21岁的他与人决斗而死。直到他死后14年,人们才从他弟弟保存的80页数学手稿中发现他是一位数学天才,他解决了多年不能解决的“用根式解代数方程可能性的判断问题”。手稿为近代数学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群和域。特别是他第三次向法兰西科学院递交的论文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为近代数学、力学、物理学的发展,甚至对20世纪结构主义哲学的诞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惋惜他的英年早逝,却又无法使时间倒转。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阿贝尔身上。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皇家公园至今耸立着椭圆函数论的创始人阿贝尔的纪念碑。他的脚下踩着两个被打倒的雕像,一个象征着“死亡”,另一个象征着“忘却”。这位在27岁韶华之年被肺结核吞噬了生命的数学家,生前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了他的价值,这座纪念碑表明了世人内心的一种忏悔。

                             历史是公正的

                         (生命结束光环还在)

1815年,滑铁卢大战几天后,拿破仑被再次流放。这次他被远远地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5年后的1821年在岛上孤独地死去。

然而,“失败反而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仑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更为高大”。雨果的话在今天的滑铁卢得到了确切的印证,在铁狮峰下的拿破仑纪念馆旁边、进入滑铁卢镇的入口处,这个矮个将军的铜像傲然耸立在一座高高的圆柱形基座上。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国皇帝,身着戎装,身体略微侧斜,两臂交叉抱胸,两眼直视前方。那神态潇洒自信,俨然一副目空一切的胜利者姿态。

而对比利时人来说,把一个失败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是需要非凡气度的。这样做,不只是对拿破仑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在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整个欧洲人的心中,拿破仑虽有其残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将军、真正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虽然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可是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气概以及他的影响远远地压倒了他的对手,从而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跑不到终点的小说

(善始善终是最重要的)

写小说的朋友说,写长篇小说,最兴奋是还没下笔之前,最痛苦是开头,最享受是写到中场的时候,最意兴阑珊是差不多写到结局的时候。还没下笔之前,脑海里有很多想要说的话,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和特别的人物,那个时候,自以为即将要倡导普遍的人类之爱,为此制定了计划,所以很兴奋。

真的要下笔的时候,却苦恼万分,开头那一万字,往往写好又不满意,不断地改,因为万一开头写得不好,就没心思写后面的故事了。写到中场,开始进入状态,完全投入小说的角色里,挥洒自如。那个过程,是一种人生享受。整个小说写了三分之二,只余三分之一,这个时候,作家忽然意兴阑珊,因为他已经知道结局,他的精力在中场时也差不多用尽了,这时有点气力不继。运动员看到终点就兴奋,拼尽全力冲过去,作家是怪物,看到终点就觉得人生没意义,懒得跑过去。

写小说的过程,也像恋爱,找到目标时最兴奋,开头患得患失,到了中场,情到浓时,那是最快乐的。年深日久,激情过去了,不免有点意兴阑珊,这个时候,已不是很多人能够跑到终点。

0.01秒的启示

(拼搏的态度是坚持到最后的终点)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领先的是美国泳坛名将马特?比昂迪,他已经把其他选手抛在身后,正向终点冲刺。

到终点了,比昂迪从水中抬出头来,举起双手,想第一个庆祝自己的胜利。但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成绩是一个叫安东尼?内斯蒂的苏里南选手以0.01秒的优势战胜了比昂迪,获得了男子100米蝶泳的冠军!在比赛之前,根本没人注意过这个来自苏里南的选手,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

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慢镜头的回放,可以看出,在冲向终点的一刹那,比昂迪并没有再次保持蝶泳状态,仅是依靠自己身体的惯性,滑到了终点,而几乎就在这同一时刻,来自苏里南的选手内斯蒂始终保持蝶泳的最佳姿势冲向终点,以致他差点把头撞到了前面的墙壁。正因为这样,他在最后关键时刻,超过了比昂迪,第一个到达了终点,成了最大冷门。他是自1960年苏里南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位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也是在游泳比赛中第一个获得冠军的黑人选手,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之为“0.01秒的奇迹”。奇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是否应该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接近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松下来,而是要继续保持先前的状态,坚持到最后的终点,这样才能保证你最终获得成功。

玛雅人的死亡观

(终点是个中转站)

人终有一死,生生死死乃是自然法则。然而对待生死却是个哲学问题,玛雅人把死亡看作人生的避风港,可以再度扬帆起航。或者说,他们并不以为死亡即是一个人的终点,死亡是中转站,是走完这段旅程再搭乘另一趟班车的过程。于是,他们为中转的人生过客提供许多“服务”。他们悉心包裹尸体,给死者嘴里塞满玉米,以免死者在等候下趟班车时挨饿。有时还往死者嘴中填塞玉石,玉石是玛雅人珍贵的物品,差不多可以说“很值钱”,以免死者受穷,买不起车票。墓穴里还要放上偶像,保佑死者一路平安。至于死者的身份证件也很重要,一定要齐全。好比说,生前是位工匠,那么应当放上石斧以证明其职业和技能;生前是位祭司,就放上书籍图谱;生前是法师,就放些魔石;生前是猎人、渔夫,就放弓矢钩叉……因为死者在来世还需要他那些装备。

吉哈里布锁定奥运金牌目标

(奋斗没有终点)

在2003年巴黎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加里卜为摩洛哥夺得了40年来的第一项马拉松赛金牌,但加里卜不会就此停止前进,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力争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马拉松的金牌。从1994年起,加里卜便开始接受长跑训练,那年他22岁。一个个世界冠军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以此为动力,在日常的训练中加里卜便把这些冠军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也常常在心里自问,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一名世界冠军。工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刻苦训练再加上自身的优势使加里卜进步很快,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他便一举夺得男子一万米长跑的冠军。这之后,加里卜在继续他一万米训练的同时,逐步尝试向更长距离的比赛项目——男子马拉松方面的努力,2002年加里卜在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为他夺得2003年巴黎田径世界锦标赛奠定了基础。人生的奋斗目标没有终点,加里卜正在向他下一个目标——夺得雅典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称号冲刺。

两手空空

(死亡是人生必然而惟一的终点)

当亚历山大过世时,他告诉他的首相说:“当你扛着我的身体经过市街时,请将我的手放在棺材的外面。”他们都感到很疑惑,说:“为什么呢?从来没有人听过有这样的事,也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他说:“但是你们一定要这样做。”他们问:“为什么?”

亚历山大说:“好让人们可以看到我也是两手空空地走了。我工作很努力,我很努力奋斗,但是在我的舌头上惟一的滋味就是什么都没有。我两手空空的,我要人们看到亚历山大死的时候是全然的失败!”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是戴高乐的第三个女儿安娜是个痴呆儿,他们夫妇小心翼翼地保护她,总怕自己死在她之前,那这个可怜的孩子可怎么办呀。安娜在20岁时患肺炎死去,她被安葬在宁静的科龙贝教堂公墓。戴高乐在他女儿的墓前默哀了一阵以后,握着妻子的手说:“唉,现在她跟别人一样了……”

看到这种故事心里难免为生命感叹: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进入终点,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这种感叹,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或者准确地说,不过多地计较身在何处,重要的是更善待自己,生活得更快乐。

临死的人与刚出生的婴儿

(面对终点让人更明白人生的意义)

有人在医院做过以下两个调查。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对家人会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或“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另一组调查在妇产科进行。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起来抚摸三次,每次十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

两组调查说明:人从一来到这个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爱,可惜的是许多人在临告别世界时才意识到这一点。人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明白贯穿其中的主线,别干出舍本求末的傻事。面对死亡这一极限状态时,人生的意义才呈现得清晰无比。

 意林故事

欢乐墓园

林俊文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三年前妻子为了抢救一个即将被汽车撞到的孩子,不幸当场身亡。他安稳的生活顿时被撕成了碎片,整个人都凝固在悲凄的绝望之中。林俊文的状况,让他的家人感到非常焦急,大家劝他做一次长途旅行。20多个小时后,飞机载他到了罗马尼亚,他参观了罗马尼亚萨本塔地区的“欢乐墓园”。

他走到一个墓碑前,上面的碑文引起了林俊文的兴趣,原来这是一个船员写给他妻子的:“亲爱的,我再也不用远航了,躺在你身边真幸福!比睡在甲板上舒服多了。就算现在我的卧室和你的睡房还要隔一堵墙。”林俊文看罢,不由得心头一颤。

接下来的情形,更是让林俊文大开眼界——

一位拳击手在他的墓碑上写道:“不管数多少点数,我反正不起来了。”

一位母亲为其14岁的“打工仔”儿子写的是:“收工!”

林俊文又朝前走了几步,在拐角的一处墓碑上,他发现有这样一篇铭文:“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上。”啊!行走在另一个世界,多么富有哲理!林俊文觉得这个钟表匠真有意思,而且肯定是个技术精湛的钟表匠。

林俊文明白了。当他走出“欢乐墓园”时,他感到自己的心里如释重负!

人生的轨迹和终点

从纽约回国期间,和一些老同学老朋友见了面。言谈之间,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送孩子到国外留学最合适?”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和人生终点有关。到国外留学,这个选择是很个人化的决定,如果非要我回答老同学老朋友问的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取决于一个人把其终点站设在什么地方。如果留学是为了了解西方社会和深造而最终是要回中国发展,不如在中国上完大学再出国留学,至少这样,孩子有些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感情,大学基础也比较扎实。如果留学目的是为了最终在国外定居,则不如越早去国外越好,无论从语言和文化的适应上都可能相对容易,但幼小或不成熟的身心必须独自承受外界甚至自己的变化。如果尚不知道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一种时尚或逃避,那么就随着感觉或潮流走吧,不要追问时机的合适与否,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生命会有终点。

一个广告说:“生命就是一次度假。”我很欣赏广告的看法。生命就是到人间来旅行一趟。我告诫自己,钱财名利都不能阻止生命终点的到来,尽力尽能就行了。用轻松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和收获,就像度假一般。生命趣味的本身是最过瘾的。不去追求虚无缥缈,踏踏实实过好眼前的日子,因为我实在无法预防或阻止生命的终点,那是上帝掌管的事情。

黑带的含义

一位武林高手跪在武学宗师的面前,接受得来不易的黑带。这个徒弟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在武林终于出人头地。“在授予你黑带之前,你必须接受一个考验。”武学宗师说。“我准备好了。”徒弟答道,以为可能是最后一个回合的练拳。“你必须回答最基本的问题:黑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我习武的结束,”徒弟答道,“是我辛苦练功应该得到的奖励。”武学宗师等待着他再说些什么,显然他不满意徒弟的回答。最后他开口了,“你还没有到拿黑带的时候,一年以后再来。”

一年以后,徒弟再度跪在宗师的面前,黑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本门武学中最杰出和最高荣誉的象征。”徒弟说。武学宗师等啊等,过了好几分钟,徒弟还是不说话,显然他很不满意,最后说,“你仍然没有到拿黑带的时候,一年以后再来。”

一年以后,徒弟又跪在宗师的面前,师傅又问:“黑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黑带代表开始——代表无休止的磨炼、奋斗和追求更高标准的里程的起点。”“好,你已经可以接收黑带开始奋斗了。”

一棵死树能孕育多少生命

虽然一棵老树的“去世”会使人很伤感,但这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或许人们还不知道一棵死树能为很多植物和动物提供食物及避难所,同时这些植物与动物又渐渐地将树分解,使其变为泥土重新被植物所利用。白蚁、甲虫及另外一些靠树木为生的昆虫是死树的第一批“入侵者”,因为它们能以粗糙的树皮为食。树生昆虫使老树变得很松软,吸引了更多的昆虫前来觅食,如蚂蚁、跳虫、野猪身上的臭虫、苍蝇等。

但是在所有寄居树木的生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分解者却是真菌与细菌。真菌是一种不含叶绿素的植物,必须从其他植物中获取营养。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树木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条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细菌通过将碳素不断地转移到土壤和空气中,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真菌、细菌、昆虫及一些动物能依赖这棵死去的橡树生活很多年。最终这棵橡树开始支离破碎,碎末混入泥土,形成腐殖质。这种类型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宜新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当人们漫步森林时,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躺在地上的树及大树干,看上去它们可能毫无生机,但也许就在它们下面,是树木释放其营养的地方,也是萌发新生命的地方。

生命珍贵正在于它有终点

生命是个一次性的不可逆的有终点的过程,像马拉松长跑一样,无论路程多长,你总会撞到终点的红线,然后倒下。生命的珍贵也正在这里。如果谁能活两次或者永生不死,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珍惜此生了,他会把所有该做的事都推到明天。壮行者在赤日炎炎的大沙漠中发现水壶里的水仅剩下少半壶时,他会视滴水如琼浆。我们在电视里都见过这种场面:敌人发现了地下交通员的电台,开着警车呼啸而来,这时交通员要做的是,抓紧时间把情报发出去并销毁密码。这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画面,警车象征死神,大概不会有一个交通员在听到警车声后仍然悠闲地去趟厕所,出来点起一枝烟,再慢腾腾地开始发报。终点是一个警诫,就像十字路口绿灯变红灯前,先是一闪一闪的,有司机形象地说:“那就是让你快点!快点!快点!”

再长的人生也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像一个装满水的大桶,一滴一滴向外滴水,总有滴完的时候,终点总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彭祖活800岁仍难逃一死。当想到这一点时,相信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做需要做的事,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终点的意义

一天,狮王二十八世宣布要举行婚礼,邀请所有动物都去参加庆典。乌龟心里想,既然狮王二十八世邀请所有的动物都去参加庆典,我是动物,我也应该去!它上路了。在路上它碰见别的动物,他们先是发愣,然后嘲笑乌龟说:“你呀你,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婚礼马上要举行了,可你爬得这么慢,你能赶上吗?别说狮王的婚宴,恐怕小狮王都出生,长大了,要举行婚礼时你也未必赶得到啊。”但是乌龟执意前行。

许多年后,乌龟终于到达了狮王的洞口,显然,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早办完了。但是,乌龟看见狮洞到处张灯结彩,各类动物应有尽有,别的动物告诉他:“今天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如果乌龟听了别的动物的规劝回头,他又怎能看到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呢?

再看看日本的金栗志藏。 1912 年,日本选手金栗志藏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体力不支中途昏倒,放弃比赛。 1966 年, 76 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来到当时退出比赛的地点,稳步向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走去,终于完成了当年的未竟之功。至此,他的马拉松成绩为 54 年 8 个月 6 天 8 小时 32 分 20 秒。面对着向他表示祝贺的瑞典记者,金栗志藏意味深长地说:“尽管我比对手落后了半个多世纪,但我最后还是抵达了终点。”

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所谓学会死亡,即指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应该从观念上去体验死,去沉思死,去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长足的发展,建构出一个健康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价值。学会死亡,以及我们对“死”的沉思,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生命的可贵与脆弱,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生命中的每一时段都充满内容,都能留下不容磨灭的印迹。所以,“死”的存在不是使“生”毫无意义,而是愈加凸显“生”的价值。

在现代人生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要避免产生“活得没有意思”的空白感,要意识到人的生命不是“一”,而是“三”;不仅有自然的生理生命,还有社会人生的“内涵生命”,更有可至无限存在的“超越生命”。当我们不仅仅关注自我短暂的生理生命,而更加注重由不同人生事件组构而成的“内涵生命”时,我们就能够直面人生的挑战,去品尝更多的人生滋味,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并非名、利、权、美色等等,它们都是过眼烟云;而事业、亲情、友情,尤其是崭新的创造,才真正具有永恒和无限的价值。一个人要获得幸福且成功的人生,就必须由“死”观“生”,又由“生”观“死”,在浓厚的死亡意识中凝聚着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懈创造的人生动力。当我们有朝一日躺到地下拥抱死神之际,我们能心地坦然:那美好的人生目标或许并未实现,但我们努力了,奋斗了,发展了,我们无悔于人生!

   应用与创新

终点之美

看赛跑,有人喜欢在起点附近,而我偏爱在终点处观看,欣赏比赛时被人忽略的终点之美。运动员在跑道上,每一步都是一种不同姿态的美,在即将到达终点之时,更是别具风韵:他们有节奏地调节呼吸,准备进入最后拼搏阶段,那神情,那体态,真的非常潇洒。当运动员进入冲刺时刻,他们将这种潇洒发挥到了极致。到了终点之后,优胜者露出喜悦、胜利的笑容,而其他运动员也不气馁,毕竟他们曾经拼搏过了——那场面真的好美!

人生的终点可以说只有一个,也可以说有多个,结果往往意味着新的开始。一个文坛青年的稿子被许多报社、杂志社录用,使他一举成名;在寒风中卖橘子的个体户赚了大钱,首先进入小康;一个平凡的士兵,虽死犹生……人生就是在这一个个终点的转换中逐步走向辉煌的。

一个人的终点虽美,但起点却不一定完美。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会摔跟头;刚学会唱歌时会走调;刚学英语时会找不到正确的发音;甚至于在步入社会时难以适应——总之,谁也保证不了我们在起步后会落伍,失败直至淘汰。

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终点之美却只属于前进路上的拼搏者。为了享受终点之美,让我们努力拼搏吧,终点之美属于每一个勇于拼搏的人。

终点也是起点

终点也是起点,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万物生长,悄无声息,生命从它诞生起就开始默默地等待着下一个轮回。试想,没有燕子的飞去,哪有燕子的飞来?没有杨柳的枯萎,哪有它的再次吐芽?没有桃花的凋谢,哪能感受到它含苞欲放时的那份羞涩与娇媚?……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枯萎与繁茂,凋谢与盛开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是那样的密不可分。当你看到片片枯叶如黄蝶纷纷扬扬的飘向大地的时候,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正是枯叶的腐败才孕育了嫩叶的新生吗?

终点也是起点,是人生历程的不变规律。杨振宁教授曾用一个圆描述他的人生轨迹,说清华园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生命的传承一晃便是上亿年,生生不息,环环相扣,仿佛永远也没有终点,所以哲人说,我们要在一个生命中死去才能进入另一个生命中。

一位哲人说得好,起点和终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千里之遥,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了成绩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不过是在生命的圆形轨道上画圈而已,没有永恒的终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想到挫折和失败是不会长久的,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一(标准、空间、规矩、终点) 哲理感悟话题-终点: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四(素质、责任、承诺、反思的话题作文) 哲理感悟话题-规矩:话题作文素材 哲理感悟话题--规矩: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三(极限、奋斗、命运、成功))1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三(极限、奋斗、命运、成功))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10(距离、美、缺陷、角度)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一(生命、财富、希望、家)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二(幸福、等待、适应、压力)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四(机遇、健康、平凡、理想)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五(成长、尝试、自立、个性)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六(挫折、实践、成熟、珍惜)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三(时间、价值、信念、谦虚)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一(生命、财富、希望、家)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五(善良、毅力、品味、读) 哲理感悟话题-标准: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二十五(挫折与痛苦、曲与直、难和易、人与自然)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二十五(挫折与痛苦、曲与直、难和易、人与自然) 哲理感悟话题-空间:话题作文素材 自然与社会话题作文素材精选 自然与社会话题-环境:话题作文素材 自然与社会话题-和平:话题作文素材 自然与社会话题-和谐:话题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