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z复活的f爱奇艺:豇豆事件八大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03:15
近一段时间来,海南的“豇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由此方方面面又会来一次反省反思。可是,当我们以为万事大吉之后,另一桩类似事件又会冷不丁冒出来,再一次成为焦点,以致循环往复。类似的事件为何层出不穷,无日无之呢?我们该如何反思,该如何采取有力对策以致斩草除根呢?
其实,从早期的假烟、假酒到后来的假药、假车牌,从食品添加剂到变质食品,从毒奶粉到三聚氰胺,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假冒伪劣毒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不是改革开放的直接结果,也与我们的意图完全相悖。但就像打开窗户会放进来苍蝇一样,这是难以避免的。不过,如果我们在打开窗户的同时也装上了纱窗,苍蝇就不会那么络绎不绝,让人应接不暇了。
如今炸开了锅的海南“豇豆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例。为什么?因为存在下述八大定律。只要约束条件不改变,这些定律就会大显神通,假毒事件就会层出不穷,陆续有来。
定律一:人性是贪婪的。
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哲学难题。重要的是,以人性是善还是恶为前提,对于社会管理与政府政策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汉民族的传统是崇尚性善论。没错,出生之际,年幼之时,白纸一张,什么人都不会有恶。但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之后,人往往就没有年幼那样善了。因此,错不在《三字经》,错也不在中国古典传统对人初之性的认定,而在于我们对人之初的理解。经验表明,人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原因很简单,资源有限,每个人要保障自己,就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此,以假设人性是贪婪的为前提,我们就会完善各种制度机制,让人们在规矩法度内行动。如果没有规矩,哪来的方圆呢?
定律二:道德底线是空的。
除了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外,有许许多多的事务是要靠人之为人的德性来支撑和保障的。这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也是人类繁衍存续的基础。如果全靠法律法规来维持,这样的社会也是不可能存续的。因此,人伦礼义、社会公德、职业操守等道德诉求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要求。如果人没有道德底线,一切皆可为,一切都不在话下,这样的社会就陷入了恐怖的境地。
定律三:事前监管是靠不住的。
事前监管范围广,对象多。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要勘验、检查,这样的社会还能存在吗?不过,对我们而言,事后抽查也做得不够。如果建章立制,规范监管部门的职责,使检查、抽查制度化、常态化,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也会对不法行为产生有威慑力的约束。
定律四:地方政府总是想捂的。
由于事关仕途,事关地方利益,一旦出事,地方政府总是想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从源头上找原因,从制度体制上找方法,以为过去了就过去了。“鸵鸟政策”、报喜不报忧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政治基础。
定律五:事情发生总是大面积的。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断绝假冒伪劣,又由于地方政府贪图地方利益甚至贪赃枉法而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了睁眼闭眼的保护性态度,以致假冒伪劣成行成市,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参与人数之多,组织之完善,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因此,一旦事发,就会是难以收拾的,影响面广,危害深远。
定律六:处罚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
社会经济转型期,法律法规是不太健全的。这给处罚留下了运作空间。即使有规矩,出于各种考虑,执法人员也难以照章行事,往往是高举的拳头轻轻放下。我们有法下留情、法外开恩的传统,也有体谅民穷而不重罚的心境。但是,这些老套已不合时宜了。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商品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直接结果就是体恤作恶,放纵犯罪,结果是正义得不到伸张,合法权利得不到保护。
定律七:举一反三是不可能的。
由于社会事务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又由于政府管理条块分割,部门主义、地方主义大行其道,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纠缠着无数的私利,政府管理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举一反三是不可能的。
定律八:循环往复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存在上述诸多便利条件,假冒伪劣毒就有了肥沃的土壤。隔几天来一小次,隔几个月来一大次是极为正常的。
尽管上面总结了八大定律,但严格说来,“豇豆事件”源于四个主要方面:道德教育失败、政府管理失效、制度体制失缺与惩罚处置失当。因此,从这四个方面下手,让八大定律失去存在的土壤,我们才会走进一片新天地,过上没有假冒伪劣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