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到双流航空港:梦参老和尚:金刚经解读10-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1:10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解读10-08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在金刚经上讲五眼圆明,大概分成五类吧!

这个是说见,眼是能见,但是见非是眼。见非是眼,见是什么?是它的明了,明了为心,心明了,明了为见;这个见是知见的见,不是看见的见,就是智慧明照。这五眼一切人都有,一切人都有五眼,迷了一半,五眼就不具足了,迷了。同时咱们众生不能自见,自己见不到自己的见。佛说众生把这个迷心(就是咱们现在这个心)除掉,迷心除掉,除掉了迷心五眼就明了,告诉我们怎么除迷心。你修行,念念的修行波罗蜜,就是修波罗蜜法;念念修行波罗蜜的时候,你渐渐就把迷就除脱,除一部分见一部分。见分别是非,如何是善,如何是恶,要分别是非。我们现在的这个肉眼,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肉眼碍非通;肉眼要是能够达到的,通了,那就把肉眼障碍除掉了。但是我们这肉眼是碍非通,不是通达的,隔一张纸,隔一个事物,我们都见不到了;通达没障碍,除迷心。这个就是肉眼。像我们走路你得假光明,不然你分不清,但是我们分正道和邪道,就是正知正见、邪知邪见。在金刚经讲正知正见得观诸法空义,这叫正知正见。不要见相,相是假的,相是无常的、是变化的、是虚妄的,这样来认识它;这样来认识它就除掉那个迷,这是肉眼的作用。但是人类一般的能够除迷的很不容易,他在迷的当中趣向于迷,他趣向迷而不是趣向悟的。

我们的肉眼因为学习了开了智慧,这时候你才知道,知道什么?因佛的教导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虽然没见道,但是因为学没证道了,这个没见道就是没证道;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就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现在一切众生在迷的当中,你发起大悲心,怜悯众生的苦难,让他们都能够成佛,但是这种眼叫天眼。肉眼是障碍的,天眼是通达的。肉眼是碍非通,障碍通不到;天眼是通非碍,翻过来了。这样使一切众生不要再痴迷,愚痴心不生,这就能生慧眼。慧眼看一切俗谛诸法,以智慧的明了,明了什么?不要生贪恋,不要生愚痴,要生光明心,这有智慧眼。例如我们现在我们还没有证得,但是我们依着经依着佛的教导,我们具足慧眼分辨邪正,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我们应当走什么道,不应再走痴迷的道,不要执着,在任何相上都不要执着。慧眼能够这样子,俗谛了解就能进入,进入什么?进入法眼,这正是金刚经所要讲的法眼了真空,知道诸法的真空的含义,第四眼就是法眼。第五眼就是佛眼,把一切细惑都除掉。就像起信论讲的一念不觉生三细,业相动了,一动就叫业,心念一动叫业相;一动就不停了,它要转,第二个是转相;转相的时候还没有境界,要自现境界叫现相,业、转、现三相,极细的,这是惑业极细的。如来把这个除掉了,细惑永远都除掉了,这叫佛眼,佛眼是圆明的,佛眼圆照一切。

因为佛要利益众生、随顺众生,如来有肉眼,这是随顺众生的眼;如来要度天人,如来也有天眼;如来教授一切菩萨、教授一切大众,如来有智慧眼;如来知道这一切法都是虚妄的,随缘而建立的,如来是进入真谛的,是法眼但观真,是进入中谛的;佛眼是五眼圆明,第五个就叫佛眼。所以佛要用佛眼观众生,以佛眼观众生的话,知道众生一切坏习性幻化的,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因此凡夫眼一有点障碍什么也见不着了;天眼能见着凡夫障碍外的事,他天上人间都能了解;二乘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二乘眼就是天眼,有慧,有慧眼,他能够见三千大千世界;佛眼才能照一切。

所以我们凡夫现在我们是从理论上、从文字上理解,人人都具足真空,人人都具足佛性,就是根本上都具足真空理、都具足佛性。二乘人证得的超过人天的空,人天所见的空不究竟,二乘他断了烦恼了、断了见思惑了,他见到空理,他住在空理上,他不能够随缘发大心利益众生。法眼,有了法眼就利益众生,虽然是凡夫境界,他有法眼的分证,这是后得智。虽然是人人本具足佛性,没有后得智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二乘人没证得法眼,菩萨法眼没究竟,究竟就成佛了。咱们在讲华严经十地菩萨每一地不同,地地不同,前地不知后地事,就是那个见没有圆明,就这个含义。如来在这个地方跟须菩提说五眼,五眼就分如何是凡夫界、如何是二乘境界、如何是菩萨境界、如何是佛的境界,这只是标个名,完了就说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跟你说这个五眼意思你怎么想的,问他于意云何,你如何观察、如何思惟,你怎么认识的,认识一切法。如恒河中所有沙,恒河的沙,如来说是沙否,佛说它是沙不是沙?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说,佛也随顺世间,恒河沙就是沙;其实不是沙,这是佛随缘义。

佛又说于意云何,一恒河中所有的沙,把这一恒河所有的沙,一沙一恒河,这个恒河多不多?那无穷无尽了。于意云何,把这个恒河沙都说成是沙,你认为佛世界如是,你得这样认识佛世界。佛世界无穷无尽,不可知数的佛世界,多不多,宁为多否?把一个恒河的沙子,一沙一世界,一恒河把恒河所有沙子一个沙变成一恒河,那恒河好多沙子变成就好多恒河,再把这些恒河的沙集中起来说佛世界,佛世界无量,佛世界如是;宁为多否,多不多?一个佛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咱们上月星,有一千亿月星,现在我们的飞船上月星,飞了好几天了,还有七万多公里,还得一夜吧!一天一夜的飞。就咱们这个地球,咱们这个地球的月亮,咱们这个地球到月亮去,这才是一个小世界。一世界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千个,就是小世界,小世界数到一千个是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数到一千个是大千世界,大、中、小三千世界。如是的推算,佛跟须菩提说这样的佛世界多不多?佛世界如是,一个恒河沙的沙变成都是恒河,再把这些个恒河沙的沙一沙一佛世界,宁为多否,多不多?须菩提答覆甚多,当然很多了;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的众生,把一恒河沙,一沙一个恒河世界,再把这个恒河世界,所有的恒河世界,一沙一世界,这么多佛国土,每个佛国土拥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每一个众生有好多心?若干种心。佛说这么多数字显示什么?显示众生的心。我们可以想想观照一下,观照什么?观照我们个人的心,你这个心一天起好多念头,就是好多想法随时在变,随便你怎么变;如来悉知,佛能知道这么多众生的心。如来怎么认识的呢?诸心皆为非心,不是真心,真心只有一个,遍的。佛说非心是名为心,这是光说真。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所以者何,为什么佛说这样心都能知道?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义心即非心,心不是心,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心妄,虚妄,不可得。过去心已灭,过去心已经过去了,没有了。未来的心,未来的心还没生,也不可得。现在心该有吧?现在心不住,前念、后念,前念走了,后念又来了,相续不断的。什么呢?虚妄、分别,全是假的,虚妄、分别。虚妄、分别能得到什么?俱不可得。过去的已经灭掉了,没有了。未来的还没来,还没生起,也没得了。那现在的心呢?念念不住,念念消失了。心如是,身亦如是,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心不可得是虚妄,前念的虚妄心。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要找过去心在什么地方,你去找去吧!你找不到的。未来的心,那还没来,你找啥?你也找不到的。现在的心你把握不住,早晨的心,现在是晚上了,念念不停。这样你怎么认识?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三心了不可得,心无所在。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这个道理你懂了、明白了,开悟了,就是得大智慧了。假使有人(假设的)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假使有这么一个人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金银、玛瑙、珍珠、珍宝七宝来拿它供养给大家、给别人,这个人的供养功德大不大,得福多否?他得的福报大不大、多不多。须菩提答覆如是,世尊,这个人以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得福甚多,这个人得的福德很大,供养多,得的福德大。

福德什么样子?有现相吗?没有,不是实的,是虚的。若福德有实,真正的福德有实实在在有福德可得,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了。福德也无,你享受福德也无福德,福德也无,是因为这样的如来说福德多。这段经文的意思,佛总显一个问题,不要执着,福德也不要执着,福德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得用三句,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没有实实在在的福德,假名而已。因为金刚经是显的无相无得,所以佛说的一切法皆无相皆无得。

须菩提在前头问佛,一切众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诉他无住。福德即非福德是不住福德,这是不住的意思,福德实际上没有,假名。这是说的福德,身外的。身内的呢?说到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你怎么样认识佛的?怎么看佛?是不是以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见印度现相那个老比丘以为是佛,你是不是这样看法,是在色身上见佛,见佛现在这个化身。须菩提这时候已经开悟了,深入证得了。否也,世尊;须菩提说我不是这样看的,世尊,不是以色身见如来。如果见如来的话,不应以具足色身见,色身是幻化的。须菩提自己又解说,何以故,为什么我不以色身见如来呢?如来教授我们的,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个色身不是的,不是具足的色身。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就这个意思。这样的才真正具足色身,为啥呢?法身随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否也,世尊,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见佛。为什么我这样说?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没有个诸相具足,也没有诸相,还说什么具足不具足,这才是真实的诸相具足。

假使很简单的说,就是不执着,教我们什么都不要执着,连佛身都不执着,那还执着一切众生什么?这个含义是不要用色相看人。咱们经常听世间说看人的本质,不要看人的现象,本质是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人,要观察一个人要看他本质,我问他,我说你对你的部属、对你的眷属,你怎么样认识他们?那个世间相的都是随缘义,就是虚妄的、不实的。就让我们一切无着,连佛的相好都不执着,三千大千供养的福德都不执着,那还有什么可执着的?没有可执着的;换句话说,全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还留恋什么呢?还放不下什么呢?

这不是一句话,这含义非常深,现实的情况。现实什么情况?每个人都要达到死亡的阶段,每个人都要死,不管你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最后还是得死。在没死之前的变化,任何人都是这样子,从你生下来小孩子变成老了,最后消失了。消失了吗?那个消失是现相,你没消失。什么没消失呢?业还没消失。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有所度众生,你可不能这样看。明明的佛说法有说四十九年,或者说五十年,这是事实。佛问须菩提,你对我有所说法吗?你怎么样看?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在说法利益众生。佛成道之后说法四十九年,一般说五十年,实际上说法四十九年。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认为我在这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如果你认为我有所说法,那是谤佛的,不是赞叹。那佛说法没有?说了,无说,说即无说。说法是现相,不是本质;是随缘,不是佛性。这样说就没明了我说法的含义,不能解我所说,对我说的话没有明白、没有理解。怎么样才算理解呢?说法者无法可说。说什么?没有可说的,是名说法。

前头说一切相一切好,佛的色身具不可得、也不可见。有人疑惑了,色身是不可见,那佛你如何能说法?没有色身,说法是色身说的法。因此佛才对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如来有所说法,为什么?若有言说,说佛有言说是谤毁佛的,不是赞叹。在这个说法问题上佛反覆的说,让你不要执着。要执着了佛有法可说,说法度人的,那就像什么似的?一个人坐船过河了,把那船还背着。这个大家都懂,也不可能;但是拿它比喻说法,也不可能。佛说了就没有说,度完了众生,没有众生可度。佛的色相没有,何来的说法?说法是佛的化身说。身体都没有,又怎么能说法?前头把身体遣除了,显什么义?佛已经达到法性空。有佛的色相,又有佛的说法,那怎么达到法空?那就不空了。在圆融教义里头空三障、不空三障,那属于随缘里头的不空三障的。什么意思?一切无着,不要执着,佛也没有色身,也没有法可说,佛也没来过人间,没有能说法的佛,也没有所说的法。

须菩提问佛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诉须菩提这样来降伏其心。二乘人不发大心,知见不正,都是邪道邪见;又执着佛有色身、有佛身、有法可说,佛称为邪见。佛是遣灭一切生灭法,有相、有说法属于生灭心,告诉我们一切皆是假安立的,假设安立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自性空,空中没有一相、没有一法,这是建立真空绝相义。在我们华严经里三义的真空绝相,一切言说都是无相无为,专讲性空义,不讲随缘义,从这个理论上大家认识到的。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否?须菩提在这个问题上说:照佛你这样说,未来世的众生听说金刚经了,还能起信心吗?佛就答覆他,佛言,须菩提,哪有众生?当来众生,颇有众生,哪来当来的颇有众生?佛言没有众生,彼非众生,那不是没众生界了吗?随缘吧!非不众生,别把众生当成真实的,真实的没有众生,随缘又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前生,前一个众生,众生众生者,你所说的假名的众生不是众生,众生即非众生,所以如来说非众生。因为怕众生落到断灭空,那不什么都没有?非不众生,随缘而安立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又产生问号了,众生是这样子,那佛你证得的佛果不是也没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那佛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没这么回事?众生可以这样说,那佛你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什么也没有,没得到,无所得。须菩提还有执着众生法界、佛法界都是真实的,十法界都是真实的,那就错了。所以佛对须菩提说,佛言如是如是,你说的对,众生即无所有,佛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所得,什么都没有证,无说无证。所以佛说如是如是,你说的对,佛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没有能证的人,也没有所证的法,就是这样子,如是如是。

以下重覆一下,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一点得的都没有,什么也没有得,空的,真空绝相,这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什么法叫菩提,也没有何法叫众生,遣除,一切无着。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这总答覆须菩提了。是法是什么法?无得无证,无得的法佛与众生平等平等,没有高下,没有什么圣人、凡夫,这才叫真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这个样子的,没有我、人、众生,也没有无寿者相,一切法不是相续的,可以把这寿者相解释为相续义,寿者是相续不断,没有,一切法都如是,这样来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不执着一切善法。所以社会上一般的做点好事到处宣扬是善人了,做的善事多了是大善人,全是假名。修一切善法,做好事还是存在的,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一切无着,作恶的得不到,得修善法。佛法落于断灭,而这样说修什么?你还得修善法才能达到这个真空绝相。

佛利益众生时候说法非常难,难到什么地方呢?你说有,众生执着有;说无,众生执着断灭空,所以反反覆覆就是让众生无执着。发菩提心,说菩提法,上至诸佛,下至一切有情,哪管一个蚂蚁、一个蚊虫,就是从佛到一切昆虫,他们都具足佛种性,他们都具足一切智智。佛是修成了,众生是没有修,众生的法身叫素法身,没有功德相,没有作用,具足而已。所以说平等,上至诸佛,下至有情,平等,没有高下。什么呢?佛性,菩提性,菩提性没有分佛和众生,平等平等。但是你得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离开,没有四相执着就是佛,执着四相的就是众生,不执着四相了就是佛。修一切善法则得菩提,这个得得即无得,善法即非善法,总目的是不要执着。假使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离,修一切善法,得不到佛的究竟解脱。但是你修一切善法使它无染还得无着,不要执着,就是你对一切所有境界相、所有一切相不为它动摇,不动摇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不为它动摇,不执着。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不贪,不执着,没有爱,也没有舍。但是常行大悲,这就方便,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是利生的方便善法;但是随顺众生,不舍众生,都得让他欢喜、领受、幸福。

以下就讲善法,所言善法者,什么是善法?如来说即非善法,含义是不立,一立了众生就执着,去众生执着的,说善恶不让你执着善恶,就是这个含义。说人不要执着人,说畜生不要执着畜生,人也会变畜生,畜生也会变为人。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须弥山,一个小世界一个须弥山,三千大千世界里头拿这个须弥山形容,形容什么?七宝,有像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那么多的七宝,有人持用布施,有人拿这么多七宝布施。拿这个功德来比,比什么?比喻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比喻咱们现在金刚经。很少四句,就是四句话,它的功德,受持、读诵、给人解说的功德,比前头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功德还要大。这一分功德比供养七宝的百千万亿分功德,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功德大了。为什么?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像须弥山是有相的,有相就有量,有数量。无相的,般若波罗蜜经是智慧,这是无相法门,无相法门就没有量、没有相。

须弥山经上讲二百二十四万里,周围都是铁围山,铁围山高一百二十二万里,所以称为妙高峰,这是形容拿这个比喻,拿有相形容无相的功德,就是你做有相的功德做好多、好高、好大,都没有无相的功德大。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没有相,没有形相,因此拿这个形容词形容的,例如我们断贪瞋痴,你断贪瞋痴有形相吗?没有形相的。得到戒定慧,戒定慧有形相吗?没有形相。这叫无相法门,拿有相的比无相的不能为比。不管你有形相大还是小,总有个形相吧?无形相的永远超过有相的,大里头还有大、大里头还有大,无穷无尽。

须弥山称妙高峰,我那么样想,幻想,这是我的想法。我说现在我们上月球,上天,看过须弥山没有?为什么没发觉未发明须弥山?须弥山的南边是南瞻部洲、北面北俱卢洲、西面西牛货洲、东面东胜身洲,月球是绕须弥山转的,日月两球昼夜都不断围须弥山转的,那日球对着更远了。现在我们人类的发明,有些人以这个问题来问,跟现在社会上所发现的须弥山、无量星球、银河系,这个科学家都发明了,日球对人类距离很远很远的,都说探月球,没人探日球,找那近的,这是最近的。佛经上所说的,跟现在世间相所印证的,有时候现在人类的智慧还没达到,还不能够把它表白,神话小说破灭了,什么月球里头吴刚,毛主席诗词吴刚捧出桂花酒,哪有个吴刚?人家传说月球里头有一棵树,还有一个兔子,还一个嫦娥,有吗?神话。

佛跟我们讲这都是执着,众生幻想,众生业力成就的,现在我们一切无着,告诉我们什么?空的、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我们有时候想想我们自己,观想时候,修行时候,我们还用我们最根本的贪瞋痴,我们说三毒,贪瞋痴每样具足一千,三千大千世界各具一千,也拿须弥山形容,形容我们的贪瞋痴,七宝可以,如须弥山叫做七宝布施供养功德。我们假使要断我们的贪瞋痴也像这样这么多,断贪瞋痴得戒定慧,那个功德、那个福德有量吗?无量的。有边际吗?没有边际的。所以你一念断贪,这七宝对你什么用处都没有,你能做什么呢?

我在美国跟一个科学家辩论,他问我,他说:这个人类都是为财产堕落。我说:不一定吧?他说:老和尚,你说以什么堕落?我说:假使不吃饭行不行?肚子饿了他会造业的了,他想吃饱,他什么业都可以造,粮食是第一,比七宝贵重得多。大家想想,如果没有饮食了、没有粮食了,七宝有什么用?我跟你讲个故事,河南发大水灾,黄河发灾,逃难的人一个人带着金银珠宝,一个人带着一口袋的馒头,俩人躲在一棵树上,带馒头的人饿了,从口袋拿一个馒头吃;拿七宝的人看到他口袋里的馒头,没办法,说我拿我的金子,一块黄金换你一个馒头;那人想着发财了就跟他换了。他饿了就跟他换。换换的,水不退,他把馒头都换成金子了,等到他肚子饿了,想跟上头的人换回来,那人不跟他换了,吃的没什么了,馒头也吃的没什么了。拿一口袋馒头的饿死了,拿一口袋金子的人换了馒头吃了,那个没饿死,底下那个人饿死了。那他下来了,他又把他那口袋珠宝又背起走了,拿馒头的人饿死了。

我听这故事我想到愚痴,人的愚痴,七宝有用?馒头有用?在那个时候七宝没用处了。世界上没有七宝可以,要没有粮食了人还能生存吗?这是智慧的判断。所以佛告诉我们,凡是有相的、有形色的一定要消失,虚空不会消失的,随便你怎么变,虚空不会变的。虚空就形容比喻我们的佛性,不管你起贪瞋痴,你修戒定慧,还是这个佛性。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