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大画集里所以图片:北京名人墓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2:28

                  北京名人墓地

 

北京的地域文化十分丰富,历史名人墓便是独具特色的景观之一。从地理位置来看,历史名人墓主要集中在西郊,其中在香山脚下就长眠着四十余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人物。

香山万安公墓是历史名人墓最多的地方,在苍松翠柏间有一座青砖围砌的小园,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就长眠于此。陵园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玉的烈士全身雕像,昂首挺立,雄视前方,表现出一位革命者的浩然正气。我喜欢李大钊,不是因为他的政治取向,而是仰慕他的人格魅力。他与喜欢女人乳峰的陈独秀是同事,还是同志,但守常先生与赵紝兰女士的夫妻之情不因二人知识、地位的悬殊而稍有改变,令人肃然起敬!其实有的同志在男女关系上还不如实话实说的陈独秀,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还有长眠在这里,近年才被允许刻上名姓的高岗也不在讨论之内。

出陵园向右数十米,有一座墓地,青石的墓表,绿色水刷石的墓碑,显得十分简朴。这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陵墓,他的散文被世人所熟悉和欣赏,其中《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脍炙人口。拒绝领美国面粉、躲空袭被刘文典奚落的也是他。他的长子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中共党员。死于镇反

距该墓不远长眠着现代文学家戴望舒,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一首《雨巷》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声大振。但我最喜欢他的《我用残损的手》那一篇。

由此往西不远,长眠着传奇式的人物———抗日名将马占山,其墓坐西朝东,墓盖为汉白玉雕制而成,墓碑的碑额和碑身两侧刻有精美的齿形雕饰,墓碑上镌刻着鎏金大字。‘九一八事变’后,马将军在东北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但他也像张自忠将军一样,有那么一段与日寇虚与委蛇的历史。

距此不远长眠着清末的八卦掌创始人、武林高手董海川,他技艺精绝,机智过人,许多关于他杀富济贫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他的墓是从东直门外迁来的,为清代制式,丰碑四座,是数百位弟子捐资而建,显得古朴大方。我前几天撰写过关于他的博文。中国另一派武术宗师王芗斋先生的墓地也在万安公墓。

此外画牡丹卖钱的王雪涛、以劈笔丝毛画法著称的刘继卣,表演艺术家梅熹、刘喜奎,二胡宗师蒋风之,爱国民主人士张西曼也长眠于此。

香山的另一处历史名人墓群位于碧云寺西侧。在苍松翠柏环绕的平台上,安葬着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他的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墓地中央用水泥浇铸成巨型梅花,花心中长眠着梅大师及他后来的夫人,墓后岩壁间镶嵌着两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书"梅兰芳之墓"五个端庄秀丽的行书大字。更使人回味无穷。可巧的是距此百尺之内,还长眠着多位京剧界名人,其中有马连良、王小楼、言少朋、周和桐等,同时胡琴圣手梅雨田和徐兰沅也葬于此,生、旦、净、丑又相聚一起,仿佛在为人们演出一台永不消失的好戏。

 由此往北有一坐南朝北、半圆形的水泥宝顶。墓前矗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几个大字,碑前是一张水磨石供桌,四周的山坡上长满了苍松翠柏。1937年7月7日,佟麟阁将军在卢沟桥畔率第二十九军官兵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年仅四十五岁。烈士安葬时各界人士纷纷设香案吊祭,沿街民众肃立哀送。为了纪念他,还将当时北平市阜成门内的一条大街更名为‘佟麟阁路’。  

距烈士墓不远,长眠着另外两位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名人,一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诗人,音韵学家刘半农,其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传唱至今。他的墓为一石砌方台,正面大理石柱上镶嵌着刘先生的巨幅遗像。另一位是著名音乐大师、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其代表作《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被誉为现代音乐经典之作。他的青石墓碑高不到一米,宽不足一米五,五百字的碑文记录着大师为中华民族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刘半农和刘天华是亲哥俩,江苏江阴人,生前友于甚笃,死后墓冢相依,可谓得所。

 

在香山南麓的金山陵园还长眠着西部歌王王洛宾,其墓背靠青山,远眺京城,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和墓表,设计得古朴而典雅。墓表上镌刻着六百余字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墓志铭》,记录着老人家坎坷的一生。在墓碑背面刻有老人家手书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乐谱,字迹刚毅而洒脱。 老人家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歌曲,以其隽永的情思、优美的旋律,风靡神州半个多世纪,被誉为华人音乐的经典之作。他的家在建国门内,早就不存在了。墓地的钱也是几经周折才筹措到的,北京房子和墓地都贵,外地人一般是体会不到的。

 

香山福田公墓还葬有一代女皇李进。还有一个屁民比她名气也不小,就是手刃数个上海警察的刀客 杨 佳!这两座墓都不让公墓管理者省心。女皇的墓怕被屁民砸了;刀客的墓又怕悼念者聚众生事。此外,在香山脚下还安葬着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戊戌变法的主导者梁启超,北洋军阀时期内阁总理、著名慈善家熊希龄,及另一位北洋总理张绍曾。 近现代史上名噪一时的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吴佩孚、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大军阀张宗昌等。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有十三个埋在昌平,号称十三陵。其实,在香山,还有一座金山陵。那里埋葬的是倒霉的景泰帝。他把被瓦剌放回的亲哥哥皇帝软禁起来,后来被腐败的奸臣搞了个‘夺门之变’,把他推翻,连累清廉的于谦也送了性命。亲哥哥皇帝复辟后,就把他毒死了。然后装模作样的把他的灵柩往明朝在昌平的皇陵抬。事先跟抬杠的伙计说好了,让他们假装抬不动。这样就一拨一拨地换人抬梓宫,也留下了‘一拨子,二拨子’的地名。抬到当今的回龙观时,抬杠的声称灵柩里发出响动,棺木变得异常沉重,不如往回抬,这就有了回龙观的地名。灵柩后被葬到了香山脚下,今天人们还可以在那儿看到被围在军事禁区里的金山陵。另一个倒霉的明朝皇帝,就是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据说隐身于各地寺庙几十年,老年云游至京,死在香山(一说在西三环),早年卧佛寺路口有一碑,上书《天下大禅师之墓》,怕是得到明朝官方默许的。今不存。

在方圆只有几平方公里的香山景区里会集着如此之多的历史名人,这在全国也实属少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地域文化的雄厚。

    2009年3月13日,凤凰台主持人何亮亮先生在他主持的一档节目中讲,在给高岗重新树起的墓碑上,写得是“高岗同志之墓”。我听后立即给我53年前的一位老师打电话,这位老师叫李耀荣。他原是西北农林学院的一名大学生,1947年投奔延安到军政大学学习,1951年当了高岗的警卫长,不久也成为高岗和前妻杨芝芳生的大女儿——高凤琴的丈夫。高岗出了事后,他和妻子被高岗的部下原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杨嘉瑞少将保护隐藏到关中某县,爱人失去工作,自己当起了初中物理教员,文革中坐了六年监狱,后失掉饭碗,饥寒交迫,夫妻俩带着四个孩子苦苦挣扎。直到1994年生活仍很贫困,无奈去找当年高岗的下级、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贺敬年,贺寄给他人民币一万元。直到1995年,中央军委按上校正团级干部给了他一些待遇,至今每月也只有生活费2900元。他今年已经82岁,老伴高凤琴已死,仍住在关中某县的一个角落,孤苦伶仃地生活着。——这些简单情况有的是我半年以前才知道的,有的是3月13日打电话才弄清楚的。我对这位老人及其家属表示无限同情。      据李耀荣老先生说,高岗不仅对革命有巨大贡献,为人侠义慷慨,对周围的同志极好。我问了他许多问题,他有的没有回答,有的回答极其简单,但有一条讲得很清楚,便是高岗的死因。      有一本书叫《羊的门》,说高岗是被周恩来、康生逼死的,他们唆使人打断高岗两根肋条,打掉牙齿,逼他自杀。李老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有人说高岗曾拿枪自杀,高岗的性格是不会自杀的,李老说也没有这回事。有人说是吃安眠药死的,李老说“这也是胡扯淡”,高岗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失去自由,生活上还享受国家副主席的待遇,还有十个警卫,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有警卫警戒和保护,他身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安眠药。他也不可能吃安眠药自杀,这也是一种流传而已。      我一再问他,高岗到底是怎样死的。再三恳求下他才说,那天政务院财经委开会,他和两个警卫坐车护送,会完接回家中,高岗大骂一些人,他和家人都在跟前,半小时左右,就突然不明不白的死了。我问是不是有突发病症,他予以否认。我问当时主持会的是谁,他说是陈云。      我们从下边的附文中也可以看到1959年毛主席也曾对高岗的死因提出疑问。这样看来,高岗也许被他杀。为什么有人要他死呢?那当然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出于仇恨。可怜一代英豪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世界了。      我说他是一代英豪,并非说他没有错误。但看来不存在“高饶反党联盟”,也不存在什么“彭高习反党集团”,那都是为了陷害他或其他人编造出的谎言。政治啊,你太可怕了!      李老给我比较详细地谈了墓碑的故事,我说:“现在叫高岗同志了,就好了,可能要平反吧。”他说他是等不上了。他告诉我,当年高岗死了,突如其来,家人没有思想准备,埋高岗的时候他还是中共党员,所以当时墓碑上就有同志二字。那块墓碑是个梯形,上大下小,名字在下面刻着,上边空了好大一块,类似武则天的“无字碑”,意思是叫后人评论吧。我说,你认识赵家梁吗?他说:“怎么不认识?他是高岗的秘书”。我说他写了一本书,叫《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是不是当年的墓碑被红卫兵或什么人打掉了,你看叫半截墓碑。他说不会吧,我们家人曾经在墓前拜祭。      高岗的前妻杨芝芳,也是位老革命,解放后在西安工作,是位育儿专家。她给高岗生了三个孩子,一女两男。李老的妻子最大,下边的两个弟弟,一个叫高杰,原在咸阳陕西纺织器材厂任工程师;一个叫高鼎,原在天津教书,现在都已病故。高杰夫人是前苏联人,为高杰生了两个男孩,现在母子都回归莫斯科定居。高岗的后妻叫李力群,也是一位老革命,为高岗生了一女两男。李力群文革中在教育部工作,因高岗问题也吃尽苦头。现在是八十九岁的老人,还在为为高岗的平反奔波着。      我劝李老好好的活着,一定要看到历史给高岗的公正评价。他说他可能看不到了,但我相信他会看到的。公道自在人民心里。

      哪位网友若能知道高岗问题的原委,和现在审查高岗问题的结论,请告诉读者吧。因为人民关心这个问题。

    再转一篇:北京的西山,景佳色秀,巍峨壮观;她横迤在华北大平原的尽头,被古人称之为“太行山第八径”。峰峦叠嶂的西山,既有灵泉古刹、奇岩异洞,更有着众多的园林别墅、名人墓葬,像辽代的公主坟、金章宗西山八院、明代的景泰陵、清代的王爷坟等等。

    西山以其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风姿韵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游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民国人物墓及刻石是研究我国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现在,就笔者掌握的材料,向读者作一介绍。

    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雄伟壮丽的碧云寺最早是由耶律楚材裔孙耶律阿利吉舍宅开山而建,历经元明清三代屡有修葺。该寺座西朝东,分三路,中轴线自山门至寺顶六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布局严谨,寺后的金刚宝座塔尤为宏大。清乾隆帝称赞碧云寺“以闳丽著称,而境亦殊胜,岩壑高下,台殿因依,竹树参差,泉流经络,学人潇洒安禅殆无有逾于此也。”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病逝后,曾厝灵香山碧云寺四年多,1929年南京中山陵落成,同年5月移孙中山灵柩去南京安葬,金刚宝座塔即成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据记载,孙中山灵柩是在1925年4月2日上午开始移向碧云寺。当时有三十万民众步送灵车出西直门,下午四时半,孙中山的灵柩安厝于碧云寺石龛。以后孙中山灵柩又被从碧云寺运到前门火车站,送去南京安葬,他的衣冠即留葬石龛中,并封闭东西两头券门,成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冢前有胡汉民隶书“总理衣冠冢”石碑一方,冢外有孙科所制的铜门。冢前的殿堂辟为总理纪念堂。    1955年人民政府重修碧云寺,纪念堂门上悬挂起宋庆龄亲题的“孙中山纪念堂”红地金字匾额。新塑的孙中山先生半身石膏像安置在堂内,两侧墙上刻写着孙中山临终《致苏联遗书》的巨型大理石金字壁碑,苏联政府赠送的玻璃钢棺停放在堂内北侧。堂侧厢房辟为介绍先生生平的展览室。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整个陵园占地二千多平方米,是1983年兴建的。陵园进口处是李大钊的全身汉白玉雕像,新建的墓碑上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该碑文由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陵园正面的大厅是纪念馆,两侧为接待室。新墓碑横长四米,高二米。三十年代埋入地下的墓碑现陈列在纪念馆内,该碑由刘半农撰写碑文。

    李大钊是在1927年4月28日被张学良的父亲杀害的,鉴于当时的情况,他的灵柩在宣武门外妙光阁浙寺停放了六年。直到1933年4月23日,才由地下党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他生前友好发起为李大钊公葬。

    李大钊墓地旧址在万安公墓的西南角,那里挖开的穴坑已经恢复原貌。墓碑前的一片空地上种植了花草并新树起小石碑,碑文为:“此处为李大钊烈士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公葬地址原貌,灵柩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移葬李大钊烈士陵园”。

    梁启超墓

    在西山卧佛寺南面的寿安山麓,有一处占地十余亩的墓冢,这里长眠着梁启超先生和他的夫人李氏。墓呈长方形,榫形墓碑高2.8米,宽1.7米,正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背面为民国二十年十月,梁思成等子女名单。墓右侧尚存碑亭一座,松柏环绕。

    梁启超1929年病逝于协和医院。他一生虽著述宏丰,亦身居高官,然家资不厚,死后归葬多为友人相助,墓的规模均小。后又由其儿媳林徽音设计,重加扩建,成为现在的样子。据介绍,当年承包建墓的石厂老板,因仰慕梁公声誉,仅收了一半工钱。

    张绍曾墓

    张绍曾墓与梁启超基隔沟相望。张绍曾,字敬舆,河北大城县人。1923年1月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后因直系倒黎,张遂请假不再参与政事,蛰居津门,每以看电影、读佛经、练拳术消遣。1928年3月21日晚,赴直隶督署总参议赵瑶蕴之宴途中,遇刺身亡。

    张墓西部为墓区,墓冢前为青石牌坊,额书“故国务总理张上将军之墓”,两侧柱联为:“故垒怆辽东,化鹤莫栖华表柱;玄堂开寺左,归神长护大乘门。”均为周肇祥题。张墓东部是祠堂,三开间绿琉璃瓦顶祠堂保存仍完好无损,祠堂前面为两汉白玉石华表。

    张绍曾是死后八年才葬在这里的,其墓是碧云寺一带民国墓中较大的一座。

    文学家韦素园墓

    提起韦素园,人们会自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忆韦素园君》一文,的确,韦素园堪称鲁迅的挚友。

    韦素园因患肺结核病去世,时年仅三十岁,其墓碑为鲁迅先生所书:“君以一九又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弟丛芜,友静农、霁野立表,鲁迅书”。韦素园墓在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这是他生前选定的。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在北京西郊温泉村南显龙山之阳,这是当年参加滦州起义死里逃生的冯玉祥将军于1937年4月建成的。

    纪念园座北朝南,各建筑顺山势依次排列。最前面是石质纪念坊,门额框柱上均有冯玉祥题刻:正面额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上联“此日园林簇锦绣”,下联“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额为“努力革命”,上联“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下联“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园内南端原有纪念堂,堂北有经亨颐撰并书“滦州起义纪略”方碑一座,可惜现已无存。

    目前园内最前面是一座纪念碑,方首石座,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阴题为“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碑首上镌青天白日徽和云朵纹。再后为八棱形石幢,束腰部位八面均有题词:正面为秦德纯题字,依次为赵登禹题“杀身成仁”;陈继淹题“革命遗迹”;刘汝明题“永召来兹”;邓哲熙题字;张自忠题“英灵宛在”;闻承烈题“国民先觉”;冯治安题“碧血千秋”。幢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背面为韩复榘撰书“辛亥滦州革命先

    烈衣冠冢铭”。衣冠冢之后,为宽广约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就山石镌刻隶书摩崖题字,内容为节录“《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

    循级向上,就是耸立于山颠的纪念塔,塔高12.2米,八角七层,白石砌成,顶部为鎏金铜塔刹,塔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冯玉祥题。第二面(以顺时针方向排列)是邹鲁撰并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铭”;第三面至五面,原准备等蒋介石、孙科、李烈钧的碑铭文寄到即补刻,后不知何故未刻,至今空白;六面为居正撰并书“滦州烈士纪念塔碑记并铭”;第七面为冯玉祥撰并书“滦州起义诸先烈纪念塔铭”;第八面为于右任书“辛亥滦州革命死难诸烈士纪念塔铭”。1937年5月26日上午10时,在纪念园为滦州起义死难烈士举行了国葬典礼。当时从西直门至温泉大道上,先由工务局派人用黄土填垫。沿途军警戒备森严。典礼由鹿钟麟、石敬亭主持,庄严隆重,参加致祭者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全国一律下半旗志哀。

    1981年适逢辛亥革命70周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特拨款对纪念园进行了全面修复。如今,这座象征烈士们坚贞不屈精神的纪念塔更加挺拔俊秀,巍然屹立在显龙山上。

    抗日将领佟麟阁墓

    佟麟阁墓位于香山正黄旗村的南山坡上,近年已由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整。

    佟麟阁将军是二十九军副军长,也是七七抗战的直接指挥者,当时坐守军部于南宛,后来在日寇飞机轰炸时不幸牺牲。将军的遗体运回北平,日军四处搜寻,是一位和尚将灵柩藏匿了八年,一九四五年各界人士集于中山公园为佟将军举行追悼会前,灵柩才被献出。

    佟麟阁墓占地十余平方米,墓前新立一碑,上刻“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一八九二年——一九三七年。一九七九年十月立。”

    祁耿寰墓地

    在碧云寺以北的青松翠柏丛中,有一座规模不大、尚存墓碑的墓冢,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参军祁耿寰墓地。祁氏葬此,大概是要时时相伴孙中山衣冠冢吧!祁墓由于地处山峰上,人迹罕到,所以至今仍鲜为人知,然而,更值得题及的是,祁墓碑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碑刻:“祁烈士耿寰之墓,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于右任题”。于先生的书法向以笔简形美,仪态万千,苍劲园妙著称,据笔者所知,在北京西郊地区保留有于先生碑刻者仅三处,即祁碑、前面所介绍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和后面将介绍的孙岳陵园。因此,祁碑实属难得,殊为珍贵,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妥加保护。

    祁耿寰生平事迹,笔者限于资料,仅从《辛亥革命回忆录》得知,祁氏枪法极好,曾受嘉奖;在陪同孙中山先生接见桂系军阀莫荣新(时任广东督军)时,巧妙地要莫氏拨经费给大元帅府,莫含糊地点头想推拖,祁抓住不放,立即派员去取,莫只得解囊。

    路友于烈士墓

    1927年4月28日,和李大钊同志一起殉难的二十位烈士当中,有杨景山、谭祖尧等共产党员,也有路友于、邓文辉等国民党员。

    路友于是山东诸城人,青年时代参加中华革命党活动,后转入国民党。1924年3月,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在北京翠花胡同8号成立,李大钊任执行委员,路友于任候补执委兼秘书。在李大钊领导下,路友于勤奋工作,为国共两党合作做出了贡献。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北京疯狂镇压革命群众,4月6日,路友于和李大钊等三十多位同志在苏联大使馆被捕,遂慷慨就义。

    路友于殉难后,由其亲友安葬在西山四平台。后因多年变迁。墓道被毁,石碑也下落不明,再后墓地被驻军所占。1983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将路友于遗骨迁葬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重新撰写了碑文,对他革命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墓

    梅兰芳墓在碧云寺以东的万花山上,这里松柏蓊郁,环境清幽,山窝里的满井,井水终年丰满而不溢。梅墓地中间是碎石路,两旁为松树墙,墓座前有直通平地的阶梯。墓台正中是一长方形坟冢,四周砌成一个梅花形台墓,宽12米,进深7米。墓台后镶嵌着一块二米高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梅先生生前友好许姬传先生手书的“梅兰芳之墓”五个鎏金大字。据了解,梅墓是近年由文化部投资重修,梅先生的儿子梅葆琛参与了设计。

    梅兰芳先生生前为什么偏偏选中此地?我们从遥遥相对的大“梅”字石刻上不难找出答案来。梅先生对香山是有感情的,曾多次来此小住,1922年4月,他即住在香山雨香馆别墅。一天,梅先生约几位好友登山游春。他们一边观赏景色,一边谈今论古,不知不觉登上了栖月山庄后面的蛤蟆山。这里山高峰险,游人罕至,梅先生触景生情,即兴在巨石上挥毫写下一个斗大的“梅”字。笔势潇洒流畅,秀逸传神,右下角署名“兰芳”。在“梅”上端由诗人李释戡写下题记,全文是“壬戍三月二十有四日,肃紫亭、齐如山、梅兰芳、王幼卿、李释戡同来,兰芳写梅,释戡题记。香山游者虽多,未必遂登此石,亦足以自豪矣。”

    当时熊希龄先生主管香山,他正为慈幼院短缺资金而发愁呢。闻知此事,便借题发挥,“罚”梅先生在香山搞场义演。梅先生欣然同意,就在这里简易的露天舞台上,演出了他的拿手好戏“宇宙锋”,而后将义演、(达官贵人)义捐的一万一千元全部捐赠给了香山慈幼院。当地老乡至今提起梅字石刻,还常常风趣地说:“那个梅字不便宜,价值一万一!”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墓

    梅墓上方的山石有马连良墓。沿山间小道上行,穿过一片松树林,远远可见一个小土堆,局外人很难判断这是个坟丘,但走进再看,土堆前立有小石碑:“马温如先生之墓”,原来,这里长眠的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马连良,字温如,北京人,回族,他出身科班,博采贾洪林、余叔岩名派艺术,形成一种圆润、潇洒的风格,被誉为“马派”。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墓地何以如此简陋、残破?似乎令人不解,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只要看一下墓碑上马先生的生卒年代就明白了。马连良在1966年11月被迫害致死,1972年草草葬此并立碑。

    马墓是笔者考察西山时所见到的规模最小、最简陋的墓地,不知最近是否有人操办修葺?(现已修复,比旁边的周和侗墓气派多了!)

    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墓

    朱自清墓在万安公墓,他是江苏扬州人。朱自清多年来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其墓碑上刻“民国前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生于东海,故国立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十二日卒于北平”。(他的命运比被镇压的长子要好得多)。

    孙岳陵园

    孙岳陵园坐落在西山温泉,与辛亥豪州起义纪念园相邻。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占地五亩。1934年立的孙岳(字禹行)纪念碑在山顶处,正对纪念碑的山下即孙墓,碑文为1928年张继撰写。在孙墓的前面和右侧各有一座碑亭,左侧为禹行纪念堂,为高台基二层砖石小楼,建筑别致。

    据记载,孙岳1928年5月病逝于上海,由王法勤、于右任、徐永昌、宋哲元等同盟会元老及西北军将领数十人捐资迎其灵柩回北京。由国民政府出面购得京西温泉墓地为之营葬并建陵园。

    1928年12月27日,由张继主持于北平中山堂举行孙岳公祭;次年,冯玉祥为悼念挚交、战友,特为孙建“禹行纪念堂”、“禹行桥”。为孙岳陵园题辞、刻石树碑、建亭者有:蒋介石、冯玉祥、张继、李烈钧、于右任、续洞溪、徐永昌、何遂、庞炳勋、杨虎城、鹿钟麟、马法五、耿毅、郑瑜、宋哲元、孙连仲、张自忠、沈尹默、张海若等等。

    孙岳陵园周围山峦苍翠,风景秀丽;园内环境幽静,杉柏蓊郁,花木繁多,其中尤以白皮松和白玉兰树颇为珍贵。“文革”中,孙墓遭到严重破坏,坟丘被铲平,墓穴被打开,……,墓志铭竟成为附近一住户厨房的台基。1984年4月,人民政府予以修复,目前已开放,供人们参观、凭吊。

    中国画坛一代大师白石老人墓

    齐白石先生墓现在西郊魏公村住宅小区内。墓地十平方米,外面是一圈翠绿的松树墙,墓台上并排着两个长方形水刷石墓顶,靠东面的是齐白石墓,西边的是其继室宝珠之墓。墓后分别立有石碑,碑阳镌刻李苦禅亲笔敬写的“湘潭齐白石墓”和“继室宝珠之墓”。

    魏公村早年有湖南公墓,白石老人的继室宝珠四十年代病故后即葬在这里,所以白石老人葬此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白石老人生前所营的生圹却并不在这里,而远在西山的幻住园。

    幻住园位于西山八大处四平台北面,与二处灵光寺相对,景色佳胜,是叶恭绰先生的别墅。园内空地上,除了叶氏的几座坟墓外,还有罗瘿公、张篁溪、曾刚甫的坟。白石老人看中这里,托张次溪去向叶恭绰商量,叶慨然答应。老人得知事已办妥,甚是高兴,亲笔给叶写了回信,并画《幻住园图》一幅相赠。尽管老人多次表示要找一个天气好的时候去实地看看,先种些树木,无奈只因年老体弱,不耐跋涉,因循未果。

    1957年9月白石老人逝世后,家人为他卜葬魏公村,这样,幻住之愿,终未能偿,正是:“幻住那如无住好,剩添话靶落人间。”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墓

    刘天华,江苏江阴县人。1922年到京,曾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北京艺专音乐系任教。他改变旧式的“口传心授”学习方法,为我国民族器乐教育奠定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基础,培养了一批民乐演奏家。1932年6月1日,刘天华去天桥收集民间艺人锣鼓谱,传染上猩红热,不幸于6月8日去世,年仅37岁。

    刘天华墓在碧云寺西北,已残破不堪,亟待修整。目前尚存残碑一块,碑阳由胡光辉题:“音乐大师刘天华之墓”,碑阴铭文由国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杨仲子书写。

    文学家刘半农墓

    刘半农乃刘天华胞兄,病故于1934年,与其弟墓近在咫尺。这里山环林茂,前面有老爷沟,清幽静谧,早年是中法大学的公墓。1983年刘育伦先生为其父刘半农墓进行了修复,墓碑高1.5米,上刻“刘半农先生暨元配妻朱夫人之墓”,字为沈兼士写。据记载,另有二块碑,一为蔡元培撰,一为周作人撰,已无。

    刘半农先生桃李满天下,他不仅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还任过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尤其对中法大学图书馆建设起过重要作用,这大概就是刘先生安葬在中法大学公墓的缘故吧?!(中法大学旧址在东皇城根)

    鲍贵卿墓

    在西山的“狮子窝”山峰下,原有明代古刹功德禅寺,清末,此寺逐渐倾废,三十年代,旧基改作鲍贵卿墓。

    鲍贵卿,字霆九,辽宁海城人,曾任陆军总长,为北洋军高级将领之一。鲍与奉系关系密切,其子娶张作霖之女为妻。后来张作霖返奉天时被炸死,奉军退出北京时曾留一旅维持秩序,旅长鲍毓麟(西山八大处留有其碑刻)为鲍之侄。此旅在撤退时被韩复榘部缴械,引起一场混乱,鲍贵卿从此退隐。1934年3月1日鲍卒于北平,年七十。

    鲍墓占地十余亩,规模庞大,圆形砖石墓琢高三米,条石台基,墓前碑已无,再前为两华表。这里松柏茂密,甬道纵横,明代的两株古松仍枝叶繁茂,其中一株的主干被雷击劈断枯死,但另一千仍郁郁葱葱,为名副其实的“凤尾松”。鲍墓之东南方为一大石碑坊(棂星门),上面雕刻有风光轮,正面额曰:“海城鲍氏家祠”,保存相当完好,实属难得。

    龙家坟

    老山之阳原有龙家坟、黄带子坟、小少爷坟,周家坟,这里简要说一下龙家坟。据照看坟地户厉玉成称,此处为龙济光(曾任两广巡阅使,近代军阀)坟,可惜此坟1947年即被盗,1966年被彻底破坏,骨殖也被扔掉,目前仅存石华表、五供、宝瓶等物。

    龙济光其人史书上记载似乎甚略,连《辞海》、《近代史辞典》中他的条目下,到底卒于哪年都不清楚。这引起了笔者考证的兴趣,经请教对西山颇有研究的李新乐、冯其利同志,并和李新乐同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块残碑,仔细看后,此乃龙济光弟龙觐光的墓碑。碑文提到:“公讳觐光,怡庭字,蒙自龙氏,先世南京人,……”此碑记述也纠正了《辞海》中龙氏“土司出身”之类的错误。

    西山的民国人物墓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和笔者的考察资料,不可能全部列入,兹再简要介绍以下几处。

    施今墨墓,在万安公墓。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孙中山病重时施曾竭力反对动手术、主张用汤药治疗。至今北京图书馆《孙中山先生辞世记》一书中尚有施今墨开的处方。

    袁家坟,在香山四娘府。据当地人讲为袁世凯家族的坟,详待考。

    孙传芳坟,在香山卧佛寺附近(今植物园内)。此人为有名的军阀,其坟用整块汉白玉雕刻之白塔,在北京地区较罕见,该塔建于1939年。

    陈家坟,在西山八大处,现划在北京军区院内。当地老人称此为陈毅家族的墓地,详情待考。

    张继墓,据记载在西山福田公墓。张氏曾任国民党国史馆长等职,1949年4月30日病故于南京,后葬于福田公墓宙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