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巡天下第三部全集40:(老照片38P)西安新华书店50年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15:38
       新华书店4个大字是笔舞龙蛇的毛体,全国皆同。我想,只要在这个城市居住者没有不去逛新华书店的,没有人不蹭书看的。

 02 1958年书店内景.JPG

 03 1977年书店外景.JPG

 01书店美工张同州遗墨.JPG

04 70年代搞图书展览.JPG

 

西安市新华书店诞生于1953年4月6日,是从延安西北总店服务科的基础上迁来的。当年仅有东大街南大街两处门市部,营业面积不足70平米,职工不足百人,开门就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和《斯大林全集》应市。

那时门市房都是廉价租赁的,书架都是靠职工用砖头木板垒起来的。营业员们白天卖书,晚上就在书架下打地铺挤着睡觉。当年为扫盲,那些郊县书店职工都是披蓑衣戴草帽挽着裤腿,背着棉花来换《农民识字课本》回去卖的。

建成于1955年国庆节的东大街书店大楼是按苏联图纸设计的,才开始只有2层,以后占用了职工宿舍加到3层,再利用天井在空间里增建了1层,那层还不能摞重物。推老虎车的店员常说,书比石头都沉。这样一直到2008年3月搬迁前就维持着4层没电梯的营业状况。

其面积扩大后为2000平米,以前均为闭架售书,那都是木头架子,有些已经被沉重的书籍压出了弧形。从90年代才开始开架售书,90年代的书还很便宜,记得我买1套16册的精装鲁迅全集就100多块,厚敦敦的大16开4册精装词源30多块。60年代文革中最便宜的书2分钱1本。

那时人不大讲究书的品相。假如时间久买不出去的书,聪明的店员会用水磨砂纸细心地打边,就和新书差不多了,粗心的顾客根本看不出。老职工说,哪像现在,有唾沫以及塑料包装、书页反光都怕对眼睛的污染。

老职工记得,当年最红火时莫过于1966年文革中卖毛选。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通宵排队简直人山人海,玻璃柜台不知挤塌了几个。那年月中国有8亿人。毛选4卷和《毛主席语录》,哪家没有几本几套供在忠字台上和随身携带?那时1套毛选4卷100多万字,售价2元整。学徒工工资18.5元/月。据传毛的稿费累计为1亿3千万。

一直到1992年卖邓选和邓公画像时,老职工还能回忆起当年情景。那时也搞过送书上门、邮购预订和三下乡。

70年代,东大街新华书店门前除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外,平时空荡荡的几乎没什么车。有的是运蔬菜的马车骡车、拉粪便的驴车、满载工人的大卡车。最多的是上下班时期的自行车。但每隔半年3个月就堵一次。那是站了半街的市民在观赏书店美工张同州写字,真是人山人海蔚为壮观,任凭愤怒的电车鸣笛不止。张写得一笔老颜体,当年号称西安4大家。谁喜欢书法,携带宣纸去书店的美工室聊两句,张一拍桌子就能写1幅。我也曾得过1幅。

不知现在的年轻人懂得什么叫手抄本否?

那年月没音乐听没书看,报刊都是标语口号式的陈词滥调。可说是精神的荒漠。有些书籍纯粹为适应革命形势,满篇谎言枯燥乏味不堪一读,比如《金光大道》、《征程》、《虹南作战史》。民间就偷偷流行大家用圆珠笔抄写的地下小说,曾风靡一时。有《第二次握手》、《梅花党奇案》、《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少女之心》等等,年轻人一见犹如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以致一出笼就受到公安部的查抄。

我第一次看手抄本时是1974年,还在插队。用1罐雪里蕻换来《华山情录》1天的阅读,手捧那牛肉卷子般破烂留丢的圆珠笔抄本大开眼界,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感觉真和林黛玉看《会真记》差不多。

1975年,书店内部凭证明销售苏联小说。有谢苗·拉什金的《绝对辨音力》、柯切托夫的《你到底要什么》,伊凡·沙米亚金《多雪的冬天》。有门路的人私下买来偷偷传阅,感到很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还有爱情描述。

1977年岁末开始卖内部供应中国古典名著。

1978年公开卖俄罗斯名著。过去很多书市面上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书籍当时都要走后门才买的到。

有的书得拿介绍信、单位证明和工作证来买。比如1982年8月太平书局出版的传统禁书影印本《全本金瓶梅词话》和外国爱情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类。连那些针灸图、医疗生殖、摄影艺术、美院人体素描、欧美油画、外国画册、风光图册、装修图册、美音图册、港台书籍、地图册以及涉及军队方面的都不能随便买。比如人体素描,不但要拿美院的介绍信,还得持有本人教师证才准许翻阅购买。《秘戏图考》、《房内考》一直到1992年都是内部发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初才慢慢淡化和缓解。

1988年底,以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等人,沿袭民国时期刘海粟精神,出版的《中国当代油画人体艺术》模糊定价(有一行数字,价钱不确定,由书店任意决定)画册首开先河,曾引起意识形态方面大讨论。1989年2月,各类人体摄影画册羞答答一哄而上纷纷面市,胆怯的冠以内部发行、供专业美术摄影工作参考字样。心底阴暗的卫道士们掩面惊骇狂呼:洪水猛兽来了。

西安东大街应该也算图书一条街。最多时有40多家书店书亭。东六路曾是大名鼎鼎的图书批发市场,当年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一直延续到2002年撤销搬迁进解放路大楼。

在1992年1月25日,上级提倡移风易俗、以书压岁和以书送礼,那真是火爆了一把。礼品书籍最贵卖到88块,不但装帧漂亮成套成系列,也很有文化品位。以至到年底,几乎每天营业额都在3万元左右,持续至今。

某书记叹道,和所有营业场所一样,书店难免有偷书者。但本质完全不一样了。孔乙己曾说:窃书不为偷。偷书者五花八门啥人都有。以大学生中学生居多。还有部队的、机关单位的。工人和农民几乎没有。70年代末居然还抓住过一个副省长。难怪郭沫若把偷书说为万引。过去那是爱书看书,99%的偷书者是为了看书学习,有的喜欢就忘记了,边看边走一路出了门。保卫科一般以教育为主。

但纵使现场抓到偷书者也无法处理。一般打电话叫单位、家长领人。检查是要写的,随后劝其把偷到手的书买走。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架售书那段时候,书丢的确实不少。一度曾在书架上标出“偷一罚十”的警示。说是说,没那么干过。后来进行普法教育就撤了。

曾有个搞邮购的家伙每天专门来有计划的偷书。那次抓住后,保卫科长亲自出马,在他家搜出在西安城区、郊区各大书店偷的书有几百本,装满了2辆后斗三轮摩托车,能开个小书店。

现在发展到技巧偷书团伙偷书。现在团伙偷书,专趁学生开学时拣辞典之类有目的的偷。给腰里掖几块专门消磁的磁铁,很邪门。一眨眼工夫,成套的词典成摞的词典就不见了。

当时一本小人书价值1毛多钱,一般人买不起。

我7岁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看连环画。当时我们叫娃娃书。当时家里很穷,娃娃书只有破破烂烂的三五本,还没头没尾缺张掉页的。记得有《人民公敌蒋介石》、《三毛流浪记》和几本没有名字的古装人物故事的。那些古装人物一律没脖子缩头缩脑的,几乎每幅图的人嘴边都框出一个矩形,里面有他说的话。纸质既黄又黑,而且很脆,极易破碎,印刷质量很差,并且早已看腻了。

有次,我在少年儿童读物书店看了本《“咕咚”来了》。不知怎的,我以为售货员已把我忘了,就起了贼心想偷走。左右看看觉得没人注意我,就装进怀里,出门后撒腿就跑,但没跑几步又停下,把书取出来边走边看,谁知才看了一页,脖领就被一只大手死死抓住了。

由于我年龄太小,就免了写检讨的处罚。我在走出书店时暗暗发誓,一辈子再不跨进少年儿童读物书店的门。这个誓言我已恪守了40年。

书的故事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中学时姓张的团支书来借书,动员我写申请书。我受宠若惊,他临走时,借了4本当时很珍罕的书:《红日》、《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线装本的《聊斋》。是我父亲的藏书。不料此人刘备借荆州,半年里一借不还。等我焦虑不安,被父亲屡次大发脾气催促后,乃心怀惴惴,厚着脸皮忐忑不安地登门去讨要。谁知我刚刚踏进团支书家门,他竟慌里慌张地揭起褥子,从下面抽出几页发黄的旧纸说:你等我一下,等我给咱屙一泡屎再说。

当他捂着肚子急跑去后,我蓦上心来狐疑不定,自己揭开褥子一看,下面一大堆发黄的字纸,还有份我的入团申请书。原来我父亲珍藏的那4本书已被拆成纸片擦屁股了。而我最后直到中学毕业也没能入团。

白驹过隙,50年忽忽而过,读书的故事还在继续。

 05 70年代书店内景.JPG

 06 70年代内部发行售书.JPG

 07 70年代书店内景.JPG

 08 1977年西安新华书店橱窗设计.JPG

 09 1968年书店橱窗.JPG

10 70年代冬季西安新华书店.JPG

 

12 1992年西安新华书店展览会入场券.JPG

 13 50年代中期西安新华书店宣传资料.JPG

 14 1975年-1983年西安新华书店的请柬.JPG

 15 1958年西安新华书店橱窗.JPG

 16 1956年西安新华书店.JPG

 17 1959年西安新华书店.JPG

18 1959年西安新华书店.JPG

 

50年后西安市新华书店,已拥有图书销售和发行网点、下属单位网点49处。

1978年,钟楼、灞桥、洪庆、张家堡、西稍门、土门、北大街等15家门市实行开架售书。

1979年5月30日内部发行组撤销。1980年9月向98家单位赠送滞销积压毛选大约35万册。

1985年1月20日,钟楼门市部更名为钟楼书店。

1986年书店保密室评为先进,同年处理滞销积压报废书籍近100万册,码洋77万余元。平均0.77元/册。

1988年书店作出职工留职停薪暂行规定,职工缴纳3600元后可自谋生路。同年实行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并购进微机管理。

1989年自查自请,查处各类禁书4581册,价值1.4万元。

1993年在省体育馆开办图书音像交易会。全国200多家参与。同时搞作家书法家签售,现场有陈忠实、梁晓声、高健群、京夫、梁凤仪、钟明善、薛铸参与。翌年对码洋300万元滞销书籍进行报废处理。

1998年在西北一路建立了图书音像批发中心。现在销售连续6年突破2000万。

2001年开通网上售书业务。1953年至2002年,西安市新华书店销售册数为1470442481,金额为2260280301元。

2008年3月,钟楼新华书店搬迁到端履门口。

 19 1956年西安新华书店.JPG

 20 1964年西安新华书店.JPG

 21 50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22 50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23 50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立即动员起来大量增产秋菜.JPG

25过去的书籍不是拿钱能买到的.JPG

 

 24文革中最便宜的书籍.JPG

 26 90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27西安新华书店作家签售.JPG

28 1997年购买邓公画像.JPG

 

西安30年 照相机的故事(视频下) (2008-06-29 17:39:52)

被遗忘的信箱厂里静悄悄(原创文图18P)——严建设 (2008-06-23 19:50:20)

西安30年 照相机的故事(视频) (2008-06-23 09:25:58)

老照片 50年前西安有男女共用的茅厕(原创)——严 (2008-06-19 10:22:17)

老照片 30年前民生百货(原创)——严建设 (2008-06-14 18:33:13)

中国最便宜的旅社(原创文图)——严建设 (2008-05-09 07:48:09)

人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原创文图15P)——严建设 (2008-05-09 07:30:42)

原汁原味袁家村(原创文图40P)——严建设 (2008-05-02 22:16:38)

回民坊 扫街似闻叫卖声(原创文图18P)——严建设 (2008-04-27 20:42:54)

察看视频请点击:http://you.video.sina.com.cn/AA8807

 

 29 1992年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30 2008年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31 2008年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32 2008年的西安新华书店.JPG 

 33过去买不到的针灸图.JPG

 34过去严查的禁书.JPG

 35过去根本买不到的人体艺术.JPG

 2008年3月,书店搬迁.JPG

 

2008年3月,新华书店搬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