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俊亨韩国地位:故宫藏宝之一——大清二十五宝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12:56

故宫藏宝之一——大清二十五宝玺

【古玩玉翠】 2010-12-03 16:35:16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极品女红 的 故宫藏宝之一——大清二十五宝玺
:故宫藏宝之一——大清二十五宝玺

   

        故宫,我记忆里小时候第一次去过的博物馆,记不清当时都看了什么,只记得有好多好东东哦,随着年龄的增长,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不单是沉醉于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珍宝,更被那红墙内传之不尽的典故深深吸引,记得又一次陪老师和他的台湾客人逛故宫,老师特意请到故宫三宝之一、著名的史学家朱家缙先生作陪,老先生每一处都详细的介绍,在交泰殿老人讲起了这里是保存大清二十五方玉玺的地方,并大致讲了这些印玺的情况。可惜当时我没有很好的记住。初秋陪BF逛故宫,我担当了讲解员的工作,在交泰殿说到二十五宝玺时,他问我详细情况,我竟一时语塞了,很丢人,我查询了相关资料,确认了这些印玺的名称和功能。现在我准备以故宫藏宝为题,陆续发些文章,把它做为开章第一篇吧。

    清二十五宝玺介绍:清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玺、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
    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二十五宝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1.交泰殿外景;

2.交泰殿内景;

3.交泰殿介绍牌;

4.大清受命之宝,通高12cm,印面14×14cm。白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皇序”之

  用。

5.白玉“大清受命之宝”钤本;

6.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

  之用;

7.碧玉“皇帝奉天之宝”钤本;

8.大清嗣天子宝,通高7.6cm,印面7.9×7.9cm。金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

  之用;

9.金“大清嗣天子宝”钤本;

10.皇帝之宝。通高9.5cm,印面12.5×12.5cm。岫岩石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

   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

   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

   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11.岫岩石满文“皇帝之宝”钤本;

12.皇帝之宝,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

   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

   以相比。

13.檀香木“皇帝之宝”钤本;

14.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

   用。

15.青玉“天子之宝”钤本;

16.皇帝尊亲之宝,通高6.1cm,印面6.8×6.8cm。白玉质,盘龙纽。上皇太后徽号及上尊谥、庙号之用;

17.白玉“皇帝尊亲之宝”钤本;

18.皇帝亲亲之宝,通高7.7cm,印面7.2×7.2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展宗

   盟”之用;

19.青玉“皇帝亲亲之宝”钤本;

20.皇帝行宝,通高13cm,印面15.6×15.6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颁锡赉”

   之用;

21.碧玉“皇帝行宝”钤本;

22.皇帝信宝,通高6.5cm,印面10.5×10.5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征戎伍”

   之用;

23.青玉“皇帝信宝”钤本;

24.讨罪安民之宝,通高13.9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张

   戎伐”之用;

25.青玉“讨罪安民之宝”钤本;

26.制驭六师之宝,通高10.8cm,印面17×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

   行”之用;

27.墨玉“制驭六师之宝”钤本;

28.敕正万邦之宝,通高10.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外

   国”之用;

29.青玉“敕正万邦之宝”钤本;

30.敕正万民之宝,通高10.4cm,印面12.6×12.6cm。青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

   四方”之用;

31.青玉“敕正万民之宝”钤本;

32.广运之宝,通高15.6cm,印面19×19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谨封识”之

   用;

33.墨玉“广运之宝”钤本;

34.天子行宝,通高13.8cm,印面15.5×15.5cm。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册外

   蛮”之用;

35.碧玉“天子行宝”钤本;

36.天子信宝,通高8.5cm,印面12.1×12.1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命殊方”

   之用;

37.青玉“天子信宝”钤本;

38.敬天勤民之宝,通高9.8cm,印面10×10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饬觐吏”

   之用;

39.白玉“敬天勤民之宝”钤本;

40.制诰之宝,通高14.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谕臣僚”之

   用;

41.青玉“制诰之宝”钤本;

42.敕命之宝,通高9cm,印面11.3×1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钤诰敕”之

   用;

43.碧玉“敕命之宝”钤本;

44.垂训之宝,通高10.5cm,印面13×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扬国宪”之

   用;

45.碧玉“垂训之宝”钤本;

46.命德之宝,通高10.4cm,印面13×13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奖忠良”之

   用;

47.墨玉“命德之宝”钤本;

48.钦文之玺,通高9.8cm,印面11.7×11.7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重文教”

   之用;

49.碧玉“钦文之玺”钤本;

50.巡狩天下之宝,通高13.3cm,印面15.3×15.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从

   省方”之用;

51.青玉“巡狩天下之宝”钤本;

52.表章经史之宝,通高13.2cm,印面15.3×15.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崇

   古训”之用;

53.碧玉“表章经史之宝”钤本。

54.八成金印匣,清,匣高27.6cm,腹径24.5cm,池高9.7cm,径20.3cm。印匣内置印池,合为一套,均为八

   成金质,成色尚好。匣体呈方形,盖面呈拱起的梯形。印池边沿外折,置于印匣之中,为存放印玺之

   用。印匣正面有扣别以供开合,两侧各备有四个提手,可系绳。清代帝后的印玺皆备有印匣、印池作为

   存放印玺之用。印匣外再套用贵重木质印玺盒成为一套印玺存放用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