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姓:素质教育:一个美丽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4:51
 人民网《强国社区-辩论大厅》推出了一个辩论话题:《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年来效果怎样》。我觉得很有意义。现在,的确到了应该对推行素质教育实际效果进行盘点和反思的时候了。

        那么,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年来效果究竟怎样呢?

        一、推行素质教育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口号上

        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推行素质教育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口号上,“素质教育”作为流行语仅仅是活跃在领导的讲话和各种文件、材料里,充其量还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应试教育不仅仍然大行其道,而且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高校扩招以后,本来以为可以缓解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但事实并非如此。与过去不同的是,竞争的目标集中到了本科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上;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休息时间和其他活动时间比过去还要少得可怜;

         由于就业难度加大,不少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推迟就业,应试教育因此向上延伸到了大学校园;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给孩子施加压力,许多适应这种要求的“名牌”幼儿园、“重点”学校应运而生,应试教育向下延伸到了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

        于是,我们的孩子从当学生开始,就当起了考生;于是,我们大量的孩子被浇铸成了“水泥脑袋”;丧失了少年儿童本来的天真无邪,幸福欢乐;错过了他们青少年时代应该参加的游戏、活动,错过了他们青少年时代应该阅读的科学文艺书籍;压抑了他们本来应有的创新思维,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一次次的考试,淘汰了一批批学生,他们以“失败者”的心态和身份走向社会;一路过关斩将的考场幸运儿,却在毕业后发现并不具备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徘徊在就业的大门之外。

        二、不少素质教育的典型其实是对素质教育的曲解

       这些年,各地也推出了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但可惜的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典型并没有探索出推行素质教育的可行之路,而是反映出对素质教育种种不同的曲解。

        有的地方认为升学率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于是,应试教育的典型摇身一变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典型。

         有的地方认为重视一下音体美教学就是素质教育。于是,音体美成了不少素质教育典型的巧妙点缀。

         有的认为实行了“新课改”就是素质教育。于是,老师无所适从、学生云里雾里、换汤不换药的新课改成了某些素质教育典型的标志。

        而真正认真推行素质教育的个人和单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升学率偶有波动,领导兴师问罪,家长怨声载道,社会非议不断。

        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素质教育无疑是世界教育、当然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素质教育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必要的物质条件、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是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的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必须有较大的提高。必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投身教育事业。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奢谈素质教育只能是连篇的空话。

         必须有足够的投入来保证办学条件的改善。在一个班额严重超编的班级和学校里,是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在一个教学设施严重匮乏的学校里,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极其艰难的。

        必须改变评价教师和学校的标准。仅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只能催生应试教育的样板,只能制造考试的机器和应试的高手,只能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而这种科学的、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

         必须营造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首先是要把升学率与地方官员的政绩区别开来。官员的教育政绩主要应该是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控辍保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才是升学率。要改变人们仅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师的舆论导向,而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否快乐、身心是否健康、潜力开发程度、思想道德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宣传媒介不再热衷于高考大户、特别是高考状元的炒作,而应致力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师创造性劳动、学生素质提高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