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鲁国国都:络石藤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01:06

茎藤类—络石藤

络石藤

 

Caulis Trachelospermi

 

(英)Chinese Starjasmine Stem

 

别名 红对叶肾、白花藤、爬山虎。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

 

植物形态 常绿攀援藤本,有白色乳汗茎红褐色,有气根,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尖,钝圆或微凹,下面疏生短柔毛;叶柄短,有毛。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向历覆盖,花冠喉部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5裂;心皮2,离生。骨突果圆柱状。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

 

采制 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晒干。

 

性状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开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暗绿色或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甙 (tracheloside)、去甲基络石甙 (nortracheloside)及穗罗汉松树脂酚甙 (matairesinoside)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详细介绍络石藤的功效】

【药理作用】牛蒡甙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冷血及温血动物产生惊厥,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则抑制之。
   
【炮制】用水洗去泥土,拣净杂质,稍浸泡,润透,切断,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苦,凉,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甘,平。
    ③《纲目》:味甘微酸不苦。
    ④《江西草药》: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足阳明,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络石藤的功效】祛风,通络,止血,消瘀。
   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①《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②《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③《药性论》:主治喉痹。
    ④《唐本草》:疗产后血结。
   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⑤《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⑥《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
   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⑦《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⑧《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
   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汁洗。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
   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②《药性论》:恶铁精。
   杀殷孽毒。
    ③《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选方】①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
   浸酒服。
   (《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
   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
   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
    ④治吐血:络石藤叶一两,雪见草、乌韭各五钱。
   水煎服。
   (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
   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
   溃后慎之。
   (《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
   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
   (《近效方》) ⑦治外伤出血:络石藤适量。
   晒干研末。
   撒敷,外加包扎。
   (《江西草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
   服之当浸酒耳。
    ②《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
   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③《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
   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④《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
   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
   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
   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
   《别录》谓其除邪气,则以邪热而言。
   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看。
   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阙疑。
   苏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
   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
   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
   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
   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临床报道:

  1. 治疗中风 全虫(研末服)、丹参各30g, 土鳖、地龙、僵蚕、钩藤、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各15g, 鸡血藤60g, 蜈蚣3条, 乌梢蛇9g, 黄芪120g, 当归12g, 随证加减, 水煎服.治疗54例, 疗效满意.〖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1;14(3): 24〗

  2. 治疗痹症 海风藤王、络石藤、钩藤、鸡血藤、威灵仙各100g, 透骨草50g, 川乌、草乌、细辛各30g, 切碎, 以75%酒精10000ml 浸泡1个月制成抗风湿渗透液备用.治疗时将渗透液均匀地涂于疼痛关节部位, 再加 TDP 照射, 经5~10分钟, 局部温热, 药液烘干, 如此再涂1~2次药液,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对照组单纯用TDP理疗器照射疼痛部位30分钟.结果: 加渗透液组患者中显效 39 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TDP治疗组患者中显效5例, 有效23例, 无效2例.〖内蒙古中医药 1991;10(4): 18〗

  方剂选用:

  1. 治疗筋骨痛: 络石藤一至二两.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2. 治疗肿疡毒气凝聚作痛: 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 皂角刺一两(锉, 新瓦上炒黄), 瓜蒌大者一个(杵, 炒, 用仁), 甘草节五分, 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 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3. 治疗喉痹咽塞, 喘息不通, 须臾欲绝: 络石草二两.切, 以水一大升半, 煮取一大盏, 去滓, 细细吃.(《近效方》)

  配伍效用:

  络石藤配伍海风藤 络石藤味苦性凉, 入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海风藤苦辛微温, 入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二者相须为用, 共奏祛风湿、舒筋脉、通经络、止疼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关节肿痛、筋脉拘急、半身不遂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 “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本草经疏》)

  “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 畏菖蒲、贝母.”(《本草经集注》)

  〖医家论药〗

  “络石, 气味平和, 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变白耐老, 即医家鲜知用者, 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本草纲目》)

  “络石, 配射干、山栀, 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 治白浊已甚.”(《得配本草》)

  “络石之功, 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 不易伸曲者, 服之无不获效, 不可忽之也.”(《要药分剂》)

络石藤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络石藤是一种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络石藤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干燥带叶藤茎。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通过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我国部分地区将夹竹桃科植物石血t. jasminoides (lindl.) lem. var. heterophyllum tsiang的干燥带叶藤茎混作络石藤药用,并发现《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络石藤一药性状项下关于茎表面有“不定根”,叶片“卵状披针形”等描述,实为络石藤混淆品种石血的特征。此外,在我国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的还有乳儿绳、薜荔藤、地瓜藤、穿根藤、扶芳藤及华中五味子等[2]。为了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准确和有效,笔者对络石藤及其混淆品种做了比较鉴别,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分述如下。
    一、药材鉴别
    1.络石藤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藤t.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干燥带叶藤茎。产于陕西、河北、华东、中南及西南。本品为传统药用正品络石藤。性状鉴别:藤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 1~5mm;表面红褐色,有纵皱纹及点状皮孔;茎枝和节上无不定根(气生根),嫩枝上被柔毛;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木质性,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常脱落或破碎,完整叶片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9cm,宽0.7~4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常被短柔毛;革质。气微,味微苦。
  2.石血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石血t. jasminoides (lindl.) lem. var.  heterophyllum tsiang 的干燥带叶藤茎。据《中国植物志》第63卷记载,本植物产于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我国部分地区将其带叶藤茎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与络石藤区别为茎枝和节上常有不定根(气生根),异型叶,完整叶片通常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  3.乳儿绳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乳儿绳t. cathayanum schneid.的干燥带叶藤茎。产于浙江、湖南、华南及西南。本品在浙江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与络石藤主要区别为叶片纸质;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4~10cm,宽1.5~4cm;嫩叶下面有微毛,老叶下面无毛。
    4.薜荔藤  本品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干燥带叶不育幼枝。产于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本品在东北、华北、华东及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地曾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藤茎呈圆柱形,细长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5mm,有分枝。枝条棕褐色或灰棕色,表面有抽皱,节处附近可见成簇的细须根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可见髓部,圆点状,偏于一侧。叶互生,或已脱落;叶片椭圆形,先端钝,常卷折,革质,较厚,全缘,上表面光滑,棕绿色,下表面叶脉网状突起,形成许多小凹窝,黄褐色。无臭,味淡。
  5.地瓜藤  本品为桑科植物地瓜f. tikoua bur.的干燥茎枝。产于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陕西。本品在贵州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茎枝棕褐色,有细长的不定根,节略膨大。叶互生;叶片多脱落;完整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1.6~6cm,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锯齿或波状锯齿,上面被短刺毛,下面沿脉被短毛。
  6.穿根藤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穿根藤psychotria serpens l.的干燥藤茎。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本品在广东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藤茎直径达6mm,黑褐色,着生不定根,断面中心有髓。残存叶对生;完整叶片呈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全缘,中心有主脉1条,侧脉不明显。

  7.扶芳藤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 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的干燥茎枝。产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及云南。本品在江苏、湖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茎枝上常生有不定根,并具小瘤状突起。残存叶对生;叶片革质,完整者呈近椭圆形,长2~8cm,先端尖,边缘具细锯齿,叶脉羽状。
  8.华中五味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wils. et rehd.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及华中、西南等地。本品在云南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性状鉴别:茎枝呈圆柱形,棕褐色,无毛。皮孔突出而显著,节上生有短枝,节间长7~9cm,短枝上密被突起的叶痕。残存的叶互生;完整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 2~6cm,顶端渐尖或短尖,中上部边缘有波状而稀疏的牙齿状锯齿,基部边缘常全缘;两面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