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槌石斛花的功效:《少祁派五行通背拳》系列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0:18
一、通背拳
1、六路站状
2、六路行状
3、大连环
4、小连环
5、子午掌
6、七星掌
7、三十六手
8、五十四手
二、器械
1、奇形通背剑
2、奇形通背刀
3、奇形通背短棍
4、奇形通背梢子棍
5、奇形双手剑
6、奇形双手刀
7、奇形判官笔
附:《招远武术》网站资料
修剑痴:国民党中将,军统特务,少祁派五行通背拳集大成者。其徒弟传人:王嘉仪→郑剑峰→杨应业(招远唯一)
五行通臂名家--修剑痴
修剑痴老先生与张策是同辈人,修剑痴老先生师承许天和,许天和师承祁太昌,张策大师师承王占春,王占春师承陈庆,陈庆与祁太昌是同辈人,同出祁信门下,祁太昌系祁信之子,拳艺精进,且多有创新,后代父传艺,繁衍一支,故称少祁派。
近代五行通臂拳少祁派之集大成者修剑痴先生;初名修明,字燕侬,号剑痴,后仰慕道家张三丰之名全一,遂易名修全一。1942年修老六十寿诞之拳照的亲笔签名即为剑痴修全一。修老是河北固安县修辛庄人,生于1883年,卒于1959年。幼年聪敏好学,崇文尚武,家道殷实,学文读过四书五经,学武既娴熟科举应试的马上工夫,又精通马下之拳脚枪棒。修老在拳序中说:余自幼好奇,喜闻人谈游侠事,稍长习武,刀枪剑戟,无所不学,觉无异能,乃毅然舍之,后客居琉璃河镇,受异人传授,得五行通臂拳。
五行通臂拳在清代由河北祁信先师开始传授。其子祁太昌在父传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他所传的通臂拳称之为少祁派。祁信之徒陈庆,黄九经仍按祁信原传之通背拳授徒,称为老祁派。修老所称之异人,即为祁太昌之高徒,通臂名宿许天和老先生。这是修老拳学生崖的一大转机。自此修老艺业大进,专修通背拳,得其精髓,成为许天和门下的通臂三杰之一,名振南北。通背三杰为神枪许左梅,飞刀许永生,剑痴修全一。
修老三十岁时因家道中落,开始云游四海。初为赏识者荐至贿选总统曹锟处谋事。曹锟系河北人,直系军阀,军中与府内之武术教官,亲近侍卫多为其乡人。当时有通臂名家河北刘玉春任曹锟亲兵苗刀营之武术教官。苗刀因仿苗族所用腰刀而取名,此刀可劈可刺,可单持可双拿,为通背上阵实用之刀法,为冲锋陷阵肉搏之利器。当时曹醌于府内专设武馆,宴请名师教自己的子侄。曹锟引修老至练武厅中,说:“修先生是不是用用功?”意思是要亲验修老的身手。修老随即于厅中演练通臂拳的探背伸肩。探背伸肩是通臂拳放长击远,护中打中的基础,俗称通臂之母。曹锟先聘之武术教官在场见此拳式一出一进,象木匠拉手钻一样,非常简单,心中按耐不住,问修老练的是什麽把势?修老答曰:“鬼拉钻”。又问:“有什麽用?”修老说:“学会鬼拉钻,天下英雄打一半。”此教官:“愿意领教。”双方即于厅中交手。对方开始攻势凶猛,招式凌厉,但交手未久,即显出用力过刚,招式嫌散,步法欠活的弱点,修老即用迷魂掌引动对方上盘,随以急浪推舟之势发追魂掌猛击对方之三尖九尾穴,对方被击中后连退数步,为墙所依,才免倾倒,当场折服退出。曹锟大喜,当即决定修老比原教官所领将级军饷再加一级,担任府内武术教官。后因发生第二此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曹锟倾败。修老辞馆出游,闯荡东北,初到奉天,即现在的沈阳。当时《奉天日报》登出新闻:修剑痴拳下关东。修老应社会名流及武术界之邀在奉天大舞台表演拳术剑术。
修老自号剑痴,可见他对剑术的痴心钟情,他曾出资大洋二百请名匠精工锻成一剑随身携带,夜间藏于枕下,终生形影不离。修老练通臂武剑“渔郎问津剑”时确有“渴虎狞龙气,宝剑神骏鸣”的气势;练通背文剑“五行剑”时,又有“鸾凤本高翔,回雪舞腰轻”的韵致。表演时意气扬扬,如醉如痴,淋漓顿搓,全场轰动,叹为观止。表演后,有人坐马车紧追修老住处,愿出重金学此剑路,修老表示学剑可以,但学此路不行,因为这是我当场应感而发,即兴而出的。国家优秀保留剑术套路,成传锐所练的奇形剑,即为修老所传。后修老与张作霖帅府武术教官胡某较技获胜,恐其加害,连夜乘特别快车奔到大连。此后杭州国术擂台赛电邀修老赴会任裁判,当时大连的《太东日报》登出修剑痴南下裁拳的消息。修老到杭州后受社会名流礼遇甚隆。会后应湖南主席何键之邀到湖南,湘军中的武术教官优秀者都与修老试过手,均为修老所败。何键大为赞赏,礼聘修老在湖南国术馆掌教,给予将级军官待遇。
1937年湖南召开全国国术擂台赛,请修老主其事。会场所悬的“集三湘七泽各路英雄,各显身手;无五当少林门户之见,方为豪杰”的对联,至今传为武林佳话。修老在湖南培训旅级以上军官,如63师师长陈广中,旅长岳耀曾等均行拜师礼,随修老学拳。此时,王子和师侍修老左右,朝夕演练,。沙国政在长沙讲武堂,亦听修老讲课授拳。修老之徒在大连者有八人亦同往湖南军中任校级教官,培训中下级军官。先师王耀庭先生也在其中。耀庭公讳荣彬,山东文登宋村镇草庙子村人,十三岁在大连习武,二十四岁设馆授徒,追随修老练通背拳终生,艺业精纯,尤擅击技。我曾撰一联:“擒纵自如灵猿气,舒卷适意仙鹤神”,以述先师练拳时的风采神韵。修老在湖南期间带耀庭公游历南方数省,遍访名手切磋交流。
修老自幼练习马上功夫,擅知马口。因而何键请修老到张家口以外为其购买优等战马。第一次历时四月买回战马四匹。第二次又买四匹,归途中因疾病流行,死了两匹,加之战乱迭起,道路不宁,修老无法回湘,就变卖马匹作为盘钱又回到大连,重开通臂武馆直到逝世。这一时期是修老通臂拳学全面继承,融会贯通,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的成熟期。也是他以大连为基地,广泛收徒,大力传播,培育传人的收获期。说修老是五行通臂拳少祁派集大成者,是因为修老第一次在传统的法根,明堂功,老拆拳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既有单操,又有套路,既有站状又有行状;既有拳术,又有器械的通臂拳势。总结出既有功法,又有招法;既有演手,又有散手的通臂拳法。特别是填补了通臂拳某些理论上的空白,融会了儒家,道家,纵横家,阴阳五行家,兵家的思想精华,总结出了既有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大道理,又有具体指导操练平易近人的小道理的通臂拳理。修老对通臂拳势,拳法,拳理的系统阐发,不但使少祁派通臂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为中华武术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后,国家民族体育运动大会邀请修老参加。会中众多武术名家请修老表演通臂拳,修老欣然应允,又即兴表演了浑圆状的探背伸肩,受到观众赞扬。
1957年,修老应人民体育出版社之邀,以年迈之躯,写出了《国术教范》书稿。1959年修老在大连病逝。
修老留给我们一份丰厚和宝贵的通臂拳遗产,我们作为后学者应戒除娇燥和轻浮,下苦功夫去解读它,继而进行全面继承和发展,这不但是我们通臂同道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修老最好的纪念。
武林布衣--郑剑锋
天还没亮,家住沈阳皇姑区的郑剑锋就已经出了家门。他推着自行车,健步如飞地奔跑在宁静的街道上。时光尚早,街上行人稀少,白天熙攘往、热闹非凡的沈阳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偶尔驶来的汽车的轰鸣声会打破黎明前的寂静,除此之外,就只听见郑剑锋那“嗒嗒”的脚步声。
他跑出市区,来到十里外一个河边的树林里。这时东方既白,满天彩霞,沈阳郊外分外美丽。在漫天的霞光里,郑剑锋和他的徒弟们挥拳亮掌、舞枪弄剑,又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数十年如一日,郑剑锋就是这样刻苦地磨练着自己的通背拳;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郑剑锋就是这样默默地传播着中华武术。
“我本武术一布衣”
郑剑锋是少祁派通背拳的第五代传人,1986年在徐州全国武术观摩表演赛中,他以一套冷弹脆快、刚柔相济的通背拳获得了金牌;他出版了《通背拳术》《秘传216绝命手》《中国武术器械大全》等专著,还在日本发行了三盘通背拳的录像带;他传授武艺二十余年,弟子中在有体育院校任教授的,有当警察的,其中一个徒弟是派出所所长,曾经赤手空拳擒获手执匕首的歹徒,因而荣立了二等功;他是国家一级裁判,曾经四次参加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工作……然而,郑剑锋却总是说:“我是一个普通百姓,是个业余的武术工作者,是个武林布衣。”在他的名片上,干干净净地写着“武林布衣郑剑锋”几个字。
“我最讨厌在名片上写上这个头衔、那个传人,以及什么大师、名家之类的。自己吹自己,让人看着脸红。”郑剑锋现在是中国武术六段,虽然没有评上高段位,可是他却心态平衡。郑剑锋说,重要的不是这些虚名,重要的是能把中国武术传播下去。
1945年9月,郑剑锋出生在辽宁省本溪市。他的父亲17岁那年闯关东由山东来到本溪,给日本人当劳工。1947年,郑剑锋两岁,他的父母带着他来到沈阳。五岁那年,郑剑锋开始跟父亲的好友赵永华学习武术。“那时,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武术,只是觉得好玩儿。”赵永华当时也就二十多岁,是打把势卖艺的,他教郑剑锋练习劈叉、踢腿、翻跟头,从此,年幼的郑剑锋开始喜欢上了武术。八九岁时,他正式拜在沈阳武术名家王树璋老师的门下,学习少林埋伏拳,这一学就是十六七年。
那时,郑剑锋练功非常刻苦。“我十五六岁时正赶上困难时期,吃不饱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就开始出去拉人力车。从我家里到干活的地方步行得一个小时,我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拉一天车,下午五点下班,再到师傅那里去练功,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到家。”就这样勤学苦练,郑剑锋的武艺进步得很快。1960年,他被选入沈阳市武术集训队,准备参加省里的比赛,如果成绩好,就能够进入省武术队。可是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都吃不饱饭,武术集训队训练一天,队员只能吃到一碗豆腐渣。万不得已,武术集训队解散了。等到1964年沈阳市武术集训队恢复,郑剑锋已经到沈阳化工厂工作了,再也不练武术了。这一别武术就是十年。
提起这一段往事,郑剑锋多少有些遗憾:“我这一辈子爱好武术,但是没有机会从事专业武术工作。等我想干武术专业时,已经晚了,我的年龄太大了,只能是个武林布衣。虽然我是业余的武术工作者,但是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我的一生交给武术。”
探求通背拳真义
从1964年到1974年,郑剑锋整整离开了武术十年。
1973年,郑剑锋所在的沈阳化工厂组织文艺宣传队,多才多艺的他自然成了厂里的文艺骨干。郑剑锋自幼爱好广泛,吹、拉、弹、唱都能来上两手,还会编剧本、说相声、演杂技。“12岁那年,天津杂技团到沈阳演出,我的老师赵永华和他们中许多人是师兄弟,我就跟他们学了一段时间的杂技。”
郑剑锋参加了厂里的文艺宣传队,在练习杂技走钢丝这个节目时,郑剑锋发现自己这些年由于没有练功,功夫荒废得利害,腿上无力,蹲下去竟站不起来!
于是郑剑锋就想重新锻炼,找回丢失的功夫。可是,这时他的老师王树璋已经去世了。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剑锋认识了他的第二个老师王嘉仪。王嘉仪是“燕北大侠”修剑痴的徒弟,在沈阳传授少祁派通背拳。
“在认识王嘉仪之前,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通背拳,以为我练的埋伏拳就是通背拳。王树璋老师传的是老祁式通背,他的技击手法都是老祁式通背的手法,讲究弓马虚步的工整,比较刚硬。而王嘉仪老师练的是少祁派通背,比较柔和、快速,功架不像老祁派那么工整,就像书法中的行书、草书。”
原来,这通背拳发源于清朝雍正道光年间人祁信。祁信是浙江人,一个传说是祁信参加反清义军失败后,隐姓埋名来到北京琉璃河,在一家姓都的大户人家卖身为奴。有一年,都姓人家因争夺码头口岸,和另一家族发生械斗,一条大杆子上下飞舞,专挑人的虎口,转瞬之间就把众人手中的器械挑落,从而制止了一场械斗。从此,在琉璃河一带就留下了“杆子祁大战琉璃河”的传说。后来,祁信就开始在北京河北一带传授通背拳。这就是老祁派通背拳。
祁信的儿子祁太昌在学习了父亲的拳艺后,又遍游大江南北,遍访高人隐士,博采众家之长,把一些柔的、快的、技击性强的技术糅合到老派通背拳中,形成了崭新的祁式少派通背拳。祁太昌传拳于河北许天河,许天河又传给了修剑痴。修剑痴原来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他把这三家拳术融合到通背拳中,丰富了通背拳技术。修剑痴被称做“燕北大侠”,在辽宁省大连一带广泛传播通背拳。
郑剑锋跟着王嘉仪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通背拳及其器械。1981年,他在辽宁省体委参加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那几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我受益很大,我不仅拜访了许多老武术家,如沙国政、陈盛甫等人,向他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还得到了许多老通背拳谱,通过研究老拳谱,我验证了原来所学的通背拳。”
谈起通背拳,郑剑峰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武术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背拳出现了老派和少派,这就是发展进步。到了修剑痴这一代,通背拳又有了发展。以前,通背拳是没有套路的,1953年为了参加全国武术汇演,修剑痴创编了通背拳套路,当时在武林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的通背拳只有摔、拍、穿、劈、钻五种手法,修剑痴把拳击中的技术动作引入到通背拳中,还戴上了拳套,创出了明、暗、奇、绝的手激动,丰富了通背拳的技术。通背拳有人叫白猿通臂拳,是象形拳。可是修剑痴认为应该是通背拳,取力发于脊背的意思。这样‘通背’二字就变成了一种练法,解除了动物的局限性,人人都能够接受。这是修剑痴的一个贡献。”
郑剑锋在不断地探求着通背拳的真谛。
“武术来不得半点假!”
郑剑锋认为,武术不能讲玄的、神的,“武术不是法术,也不是神术,更不是魔术。武术是靠真正的科学的练习法,练就一招一式的真功夫,它是不能超出人体功能范围。”针对武术界对武术的神化现象和对某些人的神化宣传,早在1986年,郑剑锋就在一家武术杂志上发表了《武术来不得半点假》的文章。
为了揭露武术界的江湖骗子,2000年郑剑锋给沈阳电视台编了一个节目——《江湖骗术揭秘录》。在这个长达八集的电视节目中,郑剑锋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揭露了假武术、假气功骗人敛财的种种丑恶嘴脸。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生动,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还在沈阳警官学校举行了一场揭露伪气功的现场表演,公开表演了钢锥刺目、铁条刺舌头等节目,然后当场揭露。
“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人微言轻。可是,对武术界的不良倾向,对那些假武术、假传人,我是疾恶如仇。有一个人自己骗了一套武术,说是传自春秋战国初期,自己是多少多少代传人。可是按他的算法,他们家是一百年才传一代。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练武术的目的,不外乎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自娱自乐、防身制敌、赛场夺魁。武术没有什么神秘的,武术不是超出人体功能范围的神术。我还是那句话:武术来不得半点假!”
修剑痴五行通背拳谱(一)
通背之道
通背者何也?通即通达之意、贯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动作之则。本由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掌,手通指;肩背向下通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身通於眼,眼通心,心通神,神通意,意通胆,胆通气,气通血,血通筋,筋通力。力由背发,根在於足,始由足,贯於背,由背贯於指掌全体,内外贯通一气,法则放长击远,此之谓通背。

术内含三大纲要:
其一、基本势法理;
其二、要诀专恒思;
其三、精粹阴阳五行。
其中又分两要部,谓之外壮与心意。外壮则分刚柔外,力壮则刚,以运使呼吸为功效;心意则以柔养气炼气为要道,贵以柔,炼之则柔,用则含刚,随力发气,随此则乃技击之要道。以上之处,壮即是外表心意,即外表以势为本,以法为宗。势者形也,法者意也,学其势必须得法,习其形务要明其意。
要诀者即内心专恒之思也,其要专精不止,恒久不辍,思之於朝,思之於夕,无时不思,集思广益。精神者即是阴阳变化之道,五行生克之理,精神乃动作之妙,此真可为至善至极也。其他各异,形意有别,是以善学者,要识其内外之卑,明其外形之韬,得其内意之略,力求深造专精,而後可以得心应手,御敌制胜,实妙无穷,学者宜明辨鉴诸矣。
技术之要论
学而时习贵乎专,阐明原理启其端。
恒心持久成功道,深造精到必胜权。
欲求技术之精,贵乎专而已矣,恒而已矣,能专与恒,天下无有不成之事,何况区区技术之微哉。其要悉在於思,一尚思而不得,则再思、三思,则无尽思,任何艰难阻碍之事自能心神悟彻,得其妙理之深精。所谓思之思之,此乃深靠自得,专精自妙。诀即:技术神奇之金针金筏,不可寻常视之也。由此观之,专一务与有恒,为百事之根。所谓思之思之,要言即专一恒,之意如是法,不求精而精,势不求巧而巧矣。
通背拳术之基础
通背拳术内中之意义,势法理也,以理推求可以明阴阳变化之道,晓五行生克之理,通於呼吸运使之术,达於养气炼气之学,精於动静虚实、刚柔急缓之妙,究其三折九扣之则,阐其五护八断之法,且以奇出巧入之机,以进退趋避之捷,识其随机应变之巧,得其迎机开破之诀。
通背拳术基本之势法为六种站桩、六路行桩。
六路站桩即:乾坤桩、周天桩、子午桩、混元桩、五行桩、中和桩。
此六路桩则分刚柔,刚者称外桩,刚柔相济,力发急速、冷弹猝柔者谓之心意,则柔多刚少,力出自然,柔缓灵活巧,通背之外桩心意由此而分也。乾坤桩、周天桩、子午桩为外桩;混元桩、五行桩、中和桩为心意。故六桩之法中各含绝技。乾坤桩之绝技为迅雷掌,其探背松肩、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怒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周天桩之绝技为化击炮(猿猴侧身),其身法活泛、突屈、遁避(柔缓活),藏身躲闪似灵猿,身法似电运转敏捷。子午桩之绝技为追魂掌,其缩身灵活,形如猿猴入洞,心毒眼尖、手脚锐利,奔其中门向裏钻,击其九尾三尖穴,应手使其闭气神迷。混元桩之要诀乃一法包罗万象,其内容阴阳变化无穷,随机应变制敌万无一失,可谓神异奇绝,惟一无上之妙法妙诀也。五行桩之精粹即五行掌摔、拍、穿、劈、钻。五行掌之绝技为迷魂掌,专击二目、三山(鼻),所谓一掌二掌连三掌,神仙遇此也难防。中和桩之道,用以中和掌,此则万法合一(内含太极,无影、无形、浑圆一体、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谓以巧制强、以柔克刚、以缓应急),此技之神妙言语不能形容。
通背技击之六路行桩,何为行桩?
动则谓之行,其要手、眼法、身法、步法,内含进步、退步、闪展步、连环步、激步、撤步、提膝步、鹊跃步、鹤行步、梅花步、鹞子串林步、猛虎驱羊步、摇身飞步、腾身跃步,足尖发劲谓之弹簧步,此谓行桩步法。六路行桩:一谓大鹏展翅,二谓猿猴出洞,三谓猿猴闪身,四谓十二珠炮,五谓一字连击炮,六谓奇形化击炮,此谓六路行桩。
斯道之法宗,旧融新势法变迁,以散势化正势,通贯串合成五种拳术,通背功、通背拳、通背掌、猿鹏奇势小连环,其要上中下三则,反正单双手法,一手变为六手,六六三十六手,由此推阐变化一百零八手,此外尚有操外之操,法外之法。鹤蛇之要论谓之通背七绝,奇形势、中和掌,外有七种操法,铁沙掌、朱砂掌。用药水熏洗,反正摔、拍、穿、劈、攒,及运指之法,必须朝夕无间为要,功之自成矣。
通背拳之最要者,手、眼、身、步、膝、背、胸、腰、足、腕、肋、肩、胯、心神意气,血液筋骨皮,精神之动,伸缩往来,周身要合:与足合肘、与膝合身、与步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木由气生,气乃血生,气旺则气强,气强则力充,力充则胆壮。眼为第八要,眼锐手捷,十指伸之似锥,蜷回似钩,手背似锅、手腕如棉、肘扣如环、两臂如皮鞭,肩似风轮,背似蚋,胸似空洞,腰似蛇,胯似奔马,膝似寒鸡,腿似锥,动步尤如发动之弹簧。技击之要诀:得其内外专精之道,内蓄精神情之意,外表运转之形揣摩简练,诚所谓穷天地之理,尽天地之术,极天地之妙,迁之魔魁,失其狡猾,虽勇亦莫能施其力,得其神术,体健神威,见敌不怯,临敌不变,此之谓也。
通背要论之《四要论》
一、动静论:动静之则,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静之要,动时含静,静时生动,动极变静,静极变动,动则进击,静则待守,击则急似迅风,令其闻风而倾,待则缓慢其变令人难测。静以待机,乘机而御,动则奇击令人不备。静待蓄力,如伏炮动击,发力如发炮,缩中含伸,蓄而後发,力发於背,力出气随,身动步随,手动眼随,动静合宜,静以待动,窥其势而不动,则无奈我何矣。
二、虚实论:虚实之要在於心不在於形。心若虚,形虽实也虚;心若实,形虽虚亦实。去实则攻击,从来实则难攻,实则易破。若彼虚我实,性贪,贪则力猛,猛则出乎无虚敌,势突变,手足失措,虽有智,变亦不及。法曰:虚实相应临变制敌也。
三、刚柔论:刚柔之则,刚居其一,柔居其九。古云:过刚则易折,用柔不可独用柔,用刚不可独用刚,用刚相兼用柔,用柔相兼用刚,刚柔相济,刚中含柔,柔中含刚,柔进刚随,刚退柔变而莫测动合之。
四、急缓论:急缓之道,急似迅电,令敌难以防护,缓如阴阳,变化神奇,令人莫测。急则少变,缓则易变,急则失其意,缓则待其变,缓入急取,急退缓变,缓缓自然活变。彼若转动我能随之,急若不克敌势,思变何以应之?法曰:临敌应变须急缓相合,此之谓技击之要道也。
势法之要论
势法之道以理为先,未有势法先有理,故势有善有不善之理,顺无有不善之势法;有精有不精理,顺无有不精之法。是以善养者务要先明其理,自得精奇之妙也。欲求技术之精,宜日渐而进,叙次而入,切不可强求。
乾坤桩势法之要则
歌诀:
通背初始乾坤桩,放长击远敌难抗。
大鹏展翅宇宙变,先发制人最难防。
开始为正劈、反劈、悠带、风轮势、劈搂攉挑、回手、开手、披身打挂、迅雷掌,此法一至九、九九归一。
操法之要则:初始宜将身站稳,静气凝神,舌顶上齶,二目平视、头顶项领,肩膀松开,舒胸下气,气下丹田,股道上提;身正腰挺,两腿後绷,足趾扣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後,两足斜排,距离宜均;右手先发,左手下垂向前悠,臂探背松,肩合肘顺臂舒腕,五指伸开;三尖要对,鼻尖、手尖对足尖,则单双反正上下前後合左右,横竖变换轮转不停,一至九,由九合一。
开始动作,右臂悠开,单手向前正臂轮转不停,变法,随身随手半面向右转,单手向後反臂轮转不停;换左手不换步,不转身左劈轮转与前相同,动作不停。变法,右手向前悠,左手向下悠,两手变换上下翻腾,悠起不停,随势而变与前相同照式不停,此之谓悠带。两臂如两条皮鞭随式变化,两手左右分发,一手向前一手向後,上下悠起轮转不停,随式而变,身随手向後转,两手照应不停,此之谓风火轮势。两臂如风火轮,上下前後轮开,两臂搂挑迅速之急,左右相同,两臂合拢,两肘向裏抱身向前微伏,前脚足尖点地,後则微屈踏实,随身悠起不停,如飞鸟展翅之形;变法,两臂向上左右分开发动不停,两足并齐,两膝弯曲随形而动,忽起忽落,忽伸忽缩,舒胸下气。变法,两足左右分开,平身站起距离合宜,两臂向左右轮动不停,十字披挂前後,则膀背腰胯随身而动,两足尖变换碾劲,此乃脚尖似钻,谓之披身打挂,尤如两条皮鞭缠身。而後再变单手缓缓悠荡,随身而动如走线流星,腿随身屈随手起,又似铁锤忽急忽缓。急时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缓时则养精蓄锐,此谓之迅雷掌也。斯之法则,由一变九,九九合一,此乃专求精到之诀也。
乾坤桩乃劈山之基础,劈山乃乾坤桩之变化十三种,硬劈山、劈闪、劈展、劈山转体、劈山搂摔、劈山攉挑、劈山反劈、劈山炮挥钻、劈裏藏花,此法分,上为阳、下为阴,阴阳谓之变化也(塌肩坠肘力贯於手)。
周天桩势法之要则
歌诀:
身法要则周天桩,阴阳变化内中藏。
柔缓活合轻灵妙,黏粘吸化柔克刚。
共为十二要则:
01、立鹤舒项(左右);
02、迎锋化手(掌扇)、顺风扫叶;
03、金龙合口;
04、狮子张口(左右相同)、双龙搅尾、正身飞虎拦路、吼狮发威;
05、青龙探爪;
06、顺手牵羊;
07、摸鱼势、鹞子入林、犀牛望月、狮子抱球、胸前挂印;
08、圈腿转身;
09、蛟龙出水、燕子抄水(左右连环);
10、摇山撼海;
11、猿猴侧身;
12、野马抖鬃、臂搂藏花、奇形化击炮。
操法之要则:开始挺起身立其形之意,两足站立则与肩齐,舒胸下气,两手合拢,身随腿曲,身向右转半边挪,两手变化形似鹤立,三折九扣,前腿提膝。立鹤舒项之要则三折九扣之形,即臂向裏曲折,两手合抱,手曲由口出,齐肩後臂、手护前肘,後肘护肋,身要折,前肩斜对後胯,肘对前膝,前腿提膝(宜虚)向裏合折,足尖点地,後腿微曲,似寒鸡,前後两足距离合宜,全体要则形似鹤立。
迎锋化手(掌扇)柔缓活合,要力发黏随,顺人之势,借人之力顺势而进击;顺风扫叶,此乃迎机而变,趁机而入。
金龙合口、狮子张口,此乃迎机接取之法。
双龙搅尾,即随机与前二势大同小异。
飞虎拦路、吼狮发威,此乃掩护、阻拦随机而进击之。
顺手牵羊之法与太极拳、八卦掌推托大同小异。
青龙探爪含摸鱼之法,此法身法腰部运转柔活,内含趋避之巧。鹞子钻林乃奇出巧入之法。
犀牛望月,此则闪避;狮子抱球,此则合。
胸前挂印奇出暗腿,圈腿转身此乃随。
蛟龙出水,此则须左右连环势法。
燕子抄水,此则藏身伏避。
摇山晃海,此乃化彼之刚,力则柔能随而进之。
野马抖鬃之力乃解脱搂抱,周身发冷劲,冷似脱鱼即冷弹力也。
劈裏藏花即虚中藏实,暗裏藏奇,令敌难以防护。
奇形化击,此之为谓诓诈虚实化而击之,此法不能言传,只可意会耳。
剑之法理
剑, 以轻灵矫捷为上, 与一般短兵刃回异, 因刀可胡乱砍劈, 普通人习之百日便可应用, 但剑纵练万日, 未得诀窍豁通大道, 仍是难以成功. 因此过去一般之江湖客多背刀走江湖, 鲜有用剑能者。
古用剑要诀亦有提到, 凡习剑者, 首先须能内实精神, 澄心静虑, 并习养气之道, 一来可身心清明, 二来能轻身健体达强身之效. 再来要求身法上要能腰腿敏捷, 手腕灵活, 能做到此者方可入门习剑, 否则心猿意马, 身手迟滞无力, 如此练剑只是徒费工夫, 日後无所成就。
那麼过去的习武者是如何锻鍊基础的呢?当然不会是买本书学学看看光碟学剑, 这些都不会告诉各位基本的锻鍊要诀, 因为拿把真剑手感上就与一般练习用剑有所差异. 真剑可作为攻击用, 结构上自然要够坚实, 其造型玲珑修长, 剑脊直挺剑身坚实, 这样才能有贯刺威力, 斩劈上也才有足够威力(此处剑的劈所讲求的是一个切的意, 与刀的劈不同)。而非薄铁一片, 抖弹发响软弱不振. 再来其质量要好, 好钢质重, 取之锻打成一把三尺二的剑条, 再结合上述结构上的要求自然不会轻到哪去, 所以手腕上一定要有功, 若是手腕无力, 一把真剑都提不起把持不住, 还谈何击剑搏刺之技。
下面介绍过去身法与腕力之锻鍊法供各位武友参考。
手的部份:先取两厚实木棍, 此时以手腕为根划圈摇之, 当然摇棒须依法度, 由小而大, 速度要求缓匀, 初使练习约十馀圈, 可能手腕就显现疲态, 酸弱乏力, 此时当习之以恒, 循序渐进, 自然腕力有成。
身步法部分:此处训练法有二, 一是训练身步法规矩, 二是练习轻身迅捷、平衡沉稳. 首先练步法, 其法先由教师传授, 练至纯熟後, 於黑夜时分找一空旷之地, 取大香头一束, 依法植於地面, 此时点燃香头, 依所练步法往来窜越其中, 要求是以不打落香火为基准. 初习时, 自然是碰得香头乱颤, 火星纷飞, 不过此时要能静心行之, 如能练至行完步法而不碰落香头者, 身法已算初成, 且眼力精准. 再来取砖头排於地面, 平铺排呈直线, 习者於上头走动练习平衡, 此时要求不可掉落. 久练习之可作急步行走时再将砖头束起重新开始, 若立砖依然能疾快平稳行之, 那麼此基础功也算是完成, 如能做到此功, 才有资格习练剑法. 否则两手无力, 身形迟缓, 拿起剑来与唱戏花旦不就没什麼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