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的青铜任务怎么接:刘京海——成功是成功之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1:56:31

刘京海——成功是成功之母

作者:校长办公…  来源:校长办公室  发表时间:2006-10-30 13:05:44浏览:1414

 

《成功是成功之母》

孩子需要鼓励,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刘京海小档案:上海闸北八中校长。成功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经历了学习的反复失败,以致于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非常简单——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差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却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刘京海刚到闸北八中时,八中是臭名昭著的“差生集中营”,学校收的是全市成绩最差的。有顺口溜说:“八中八中,大门朝东;流氓成群,打架成风。”成功教育在闸北八中推行后,八中的教学成绩在全市达到中上水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后到闸北八中视察,并号召在全国推广成功教育。日前,刘京海走进《天下父母》,以自己的女儿为例,纵论成功教育之真谛。

差生:是由于不自信而进入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

成功是相对不成功而言、相对失败而言的。在很多父母和一些老师的眼里,差生就是不成功。刘京海经过研究,发现差学生有很多毛病,但主要问题是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来自于哪里?很简单,就是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不想读书,学习成绩就进一步的下滑。这时,别人也认为他不是读书的料。他就更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于是,他就进入了一个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这有点像“马泰效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成功教育的根本点是:通过成功来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重新恢复他的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家长又是孩子重要教育的一环。但问题是,老师和家长有时会发生冲突。比如,有时候,可老师积极在鼓励学生,说你这次考得不错;但是当那个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家,可能是95分吧,父母会说,你为什么没考100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不满足,与老师的鼓励有很大的冲突。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教师。在早期,一般来说,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好。而教师常常会说出孩子什么地方不好。到后期的时候,是连家长也觉得他自己的孩子没有希望了。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个教育基本上就是彻底的失败了。

如果老师和家长都说这个孩子傻,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傻

而老师和家长都说这个孩子聪明,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聪明

现代教育很重要的是在幼儿和小学这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我们家长可能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没有看清楚,仅仅是追求他在班级里考试第几名,考试是几分。很多家长没有明白,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家长最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是什么?

其实,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是孩子的自信。

孩子小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是好人还是坏人。通过学校的考试,屡次考试排名最后的,老师就会说你的孩子是有问题的。甚至说你的孩子智力上有问题。甚至于说你这孩子差,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坏人。实际上,因为孩子都是在一个群体里面,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而这种差异并不表明这个孩子一定是不好的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去关心他的学习的成绩,而是关心这种学习成绩导致孩子怎么去认识自己。根据我们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三四年级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老师和家长作为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形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说,老师和家长都说他傻,他就觉得自己傻;而老师和家长都说孩子聪明,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聪明。

所以,非常关键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孩子人格的一种树立,自信心的一种树立。如果我们家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的话,你对孩子的评价就会做一些调整。

凡是你说会做的地方,爸爸把考试分数还给你

女儿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学期的大考,考了全班倒数第十名。太太到学校受到老师的数落,回家朝刘京海发火。你研究差生,自己的女儿也变成差生了!。刘京海说:那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一定是真的差。她问女儿,做错的地方会不会做。女儿说会做。刘京海说:“那爸爸告诉你,凡是你说会做的地方,爸爸把考试分数还给你。”

女儿很惊讶地说:“分数被老师扣掉了,你怎么还给我?”刘京海说:“爸爸今天有没有骂你、也没有打你,不就是把考试分数还给你了嘛!”女儿想想也很有道理。刘京海又问女儿:“你觉得你在班级里究竟应该是什么位置?”女儿毫不犹豫地说:“爸爸,我认为我在班级里至少应该是前十名。”刘京海说:“那好、非常好。我们两个勾勾手。”女儿问为什么要勾手?刘京海说,因为爸爸也认为你是前十名。我们两个意见一致,这叫英雄所见略同。所以我们要勾勾手。女儿开心地与爸爸勾手,一脸的灿烂。

两个月以后,女儿就恢复到班级前十名!若干年后,女儿于2001年参加了上海市的高考,当时总分超过500分以上的只有1000多个孩子,女儿考了519分,是十几万考生中前几百名的。而且,她语文单科的考试成绩是上海市的单科状元!

刘京海在研究中发现,十岁左右的孩子都会有波动,包括非常好的孩子,也不例外。有波动并不说明他是差的学生。以他女儿为例,高考如此优秀的她在小学三年级照样会排名倒数十名。所以,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跟着社会标准走。孩子的自信是要靠家长共同来树立的。

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坏人为什么老是做坏事?好人为什么老是做好事?原因很简单: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小偷为什么要偷东西?他觉得他不偷他就不是小偷了。我们为什么不去偷东西?这东西不是我的,我不能拿;我拿了我就是小偷。我不是小偷所以我不能拿。

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讲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无论你们到了哪里,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你只要不怀疑自己是好人,你就不会做坏事。其实每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做那样做,都是与他自我概念中的我有关系的。所以,自我心理学中有一句很简单的话: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激励自己走正路,做好人。

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中国家庭教育当中一个最大的误区

家长每天去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中国家庭教育当中一个最大的误区。而且这种误区没有得到改变,而且在继续的强化。做的对还是错?做错了,同类的题目家长再出五道题目让孩子去做。

现在有很多孩子回家先玩,磨磨蹭蹭不做作业,直到吃过饭,他才慢慢地写,一定要写到十点钟,家长筋疲力尽了,他才写完。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调查发现,孩子一开始都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回家赶紧写作业,然后再玩。但是做完后家长一检查,不但要挨批评,还往往要加量重做。孩子知道早做是吃亏的,所以晚做。孩子在学校读书已经很辛苦了,你再加重他的负担,结果是孩子厌恶、抵制学习。厌恶、抵制学习到一定的阶,孩子就“崩盘”了,他就干脆不学了。

还有一个误区是,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小学的成绩很不错的,怎么越往上念成绩越差?问题是,孩子小学成绩好的那个阶段,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孩子上课是不是认真?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回来作业是不是认真?因为小学的内容是不多的,考试之前强化训练一下,找一个家教辅导个四五个小时、七八个小时,孩子成绩马上就会上来了。小学阶段家长不应该关注排名和考试分数,而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不是形成。

家长存在普遍的第三个误区是,孩子考的差,家长批评他;考到中家长也批评他;你为什么不到前几名啊?到了前几名以后呢,家长还是批评他,说你为什么不是满分啊?无穷无尽的无限拔高的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

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教知识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教育自己的子女,除了要维护孩子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外,很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非常重要。因为,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那么,那几个习惯是最重要的呢?

第一,静下来。孩子天生是喜欢动的。而未来所有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需要静下来的。如何培养孩子静下来?刘京海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说,其实没有很深的道理,也不需要做非常复杂的工作。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画画,刘京海就不断的说她画画画得好。尽管女儿画得很一般。受到鼓励的女儿就拼命地画画,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刘京海还鼓励女儿在家里搞了个小小画展。于是,自然而然的,女儿就养成了静下来的好习惯。

第二个习惯:认真的完成当天的作业。这一个习惯是读书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习惯。所有的差的学生都是不能认真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越小越要完成,完成的质量要越来越高。一开始是家长看着孩子完成,逐步过度到家长不在的时候他也能完成。

这两个习惯最基本也最重要。其他的好习惯都是在这两个习惯上发展起来的。

刘京海说,孩子的智力的高低肯定是有差异的。因为是不同的父母生出来的,遗传肯定是一个教育的前提。假如说,有一个孩子智商是130,有一个孩子是100,有一个孩子是80。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孩子表现出来的学习的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A学这一段内容一个小时就能学会了,B得两个小时才能学会。那么,B能不能坚持两个小时的学习就成为他能不能达到与A差不多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A很聪明,本来一小时就能学完的,如果A没有好的习惯,只能坚持半小时,也是学不会的。反过来讲,B能坚持两个小时,结果B学习的结果可能比A还要好。所以,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弥补智力因素,也是保证智力表现出来的前提。研究中发现,很多学校最差的学生都不是智力差的。考试当中考到个位数的孩子,基本上找不到智力差的。也就是说,必须是智力好的孩子才能考到个位数,考到最差。因为这些孩子他是不学习的,而不是学不会的。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好的习惯越小越容易形成,越大越难以纠正。在这方面,家长作为第一任的教师的作用就突现出来了。

需要强调的是,想要让小孩子形成某种习惯和观念,必须要不断的重复。小孩子不像大人,说一次就听懂了。对小孩子要不断的嘱咐,而且需要变换形式,要编故事。吃饭的时候刘京海和女儿讲,爸爸单位里有一个孩子,现在到美国哈佛大学去了。怎么会到哈佛大学去了?他妈妈说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听课就很认真,就很会动脑筋。其实这是刘京海编出来的。还有,他每天早上送女儿到幼儿园,都嘱咐她到幼儿园去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第二要积极发言。每天回来的时候就问她,今天听课是不是认真,今天有没有发言。

骄傲的孩子才自信,才有创造力

刘京海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他说:“中华民族现在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们不骄傲。不骄傲的民族是不会有创新的。因为所有的创新的人,他首先就是自信,就是骄傲。如果他没有自信没有骄傲,他怎么会创新?因为创新要遇到很多困难的。自卑的人他什么都不会想,什么都不会做。”

“再退一步讲,骄傲的人,你用提醒他的方法也是解决不了。都是在实践中遇到挫折了,他体验到自己骄傲了,然后找到挫折的原因了,然后他的骄傲就会解决了。即使有个别的孩子确实因为骄傲,也不是用现在的方法来解决。更何况我个人看来,中国的孩子实在是很少有骄傲的人。没有骄傲的机会。因为所有的家长都是我时时处处打击孩子,千方百计孩子孩子骄傲,宁可让孩子自卑,‘夹着尾巴做人’。所以孩子们第一是成功很少,第二是即使获得了成功,体验的结果还是失败。所以这是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当中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信乃至骄傲是孩子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到幼儿园去问孩子长大了干什么?有想做北京市委书记的、有想做国家主席的,都有。在座的我问你们,你们还想做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说自信骄傲乃至狂妄是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有这个东西他就去做梦,有梦他就去追求。追求的结果一定是失败。然后他还有自信,他就继续的有梦、继续的追求。孩子一点点长大了,可惜的是梦也没有了。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中华民族的有一部分不良习惯导致的。在教育过程当中,家长一种迷失行为。”

刘京海反省自己的重大失误:否则女儿可能成为歌星

刘京海说,在对女儿的教育当中,有一个重大失误。有一次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在家高兴地唱歌。刘京海半开玩笑地说:女儿,你什么都好,就是歌唱得不好。从此女儿再也不在家里唱歌。2001年女儿考上复旦大学后,全家都很高兴,吃晚饭时刘京海说:爸爸很高兴,你也很高兴,你终于如愿以偿了,今天晚上我们出去卡拉OK。女儿说,好的。不过爸爸钱必须你出。刘京海说肯定钱我来出。但女儿说:爸爸,钱肯定是要你出的,但是我告诉你,我们是不会带你去卡拉OK的。因为你从小就说我歌唱得不好。听了这话,刘京海当时脑子就轰了一下。他想,咳!要是从小就说女儿歌唱得好,女儿说不定也会成为歌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