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领主死亡之翼 卡组: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4:36


                                                                李少波小傳

 

李少波教授于1910年出身在河北省安平縣。自幼體弱多病,後患有矽肺和肺結核等不治之症。遂師從祖父學習吐納導引、行氣攝生之術,勤學苦修;並兼攻《黃帝內經》、《勿藥元詮》、《道德經》、《易經》等中醫及易學經典,接觸針灸而自醫。由此,不但疾病痊癒,並由病而醫,由醫入道,毅然離鄉西去川陝秦隴尋道,先後得老子養生秘訣,華山陳摶老祖睡功五龍蟄法,黃石公《素書》等醫道至理。 後李 教授兼學中西醫,先後在陝南、甘南藏區、蘭州、北京等地行醫,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醫道至理頗受群眾好評。歷任甘肅省中醫院針灸室主 任 醫師、真法治療室主任、甘肅中醫學院真氣運行研究所所長,省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民醫協會真氣運行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少波 教授真氣運行研究所所長等數十職。先後入選《中國名醫列傳》、《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中國世紀專家》、《中國傳世通鑒》、並被甘肅省政府授予名中醫的榮譽稱號。

    李少波教授經過一生的中醫真氣運行學術潛心研究和探索,漸悟醫源於道,體察到宇宙萬物,無不從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這一渾元真氣(生命能量)的規律,而保全自身,形神長存。經數十年的實踐探索,反復臨床觀察、科學研究總結,最終創編出一套增強生命活動、旺盛真氣的真氣運行法。著有《真氣運行法》、《增訂真氣運行法》、《真氣運行論》、《真氣運行學》等專著,形成了完整的真氣運行學術體系。有關專著及成果先後榮獲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全國優秀圖書獎等諸多獎項。

    在多年行醫實踐中, 李少波 教授深感採用中西施治某些疾病療效不佳,並體悟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學醫理思想。於是真法作為一種特殊醫療保健方法在甘肅、廣東、江西、浙江等省份醫療系統及其它領域內被重點推廣;同時, 李 教授還把真法帶到新加坡、印尼、馬來等東南亞國家,影響遍及東南亞、澳洲、北美洲、歐洲等地區。時至今日,已有數百萬人從中獲益,為全世界民眾防治疾病、開發智慧等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生品德高尚、恬憺無為的 李少波 教授業已100歲高夀,但鶴髮童顏、精神矍爍,一心無法割捨畢生追求的真氣運行事業,希望廣大同仁能矢志不移地繼承其發揚祖國傳統醫學,推廣真氣運行法的弘願,使更多的民眾受益,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修養!


    李少波教授秉承濟人救世的三聖道思想精神,一生致力於中醫內科、針灸和真氣運行學術的潛心研究和實踐診療。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始,長期從事中醫內科、針灸診療工作,醫德醫術頗受好評。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經過多年的自身實踐,臨床觀察,科學研究,創立了以中醫預防為核心思想的真氣運行法,以其獨特的療效而蜚聲海內外。並盡畢生心血構建了真氣運行學術體系,試圖補充<<黃帝內經>>"師之隱之"的第七卷全真導氣內容,揭示上古真人之奉生秘技,為祖國傳統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他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把祖國這一醫學魂寶廣為推廣傳播,帶給民眾健康益智的福音,從而開創了醫學史上以真法調控之先河,成就了醫學養生史上的一代偉業!

       一、個人榮譽
      12005年初,入選《中國傳世通鑒》。
      2200412月,被甘肅省政府評選為名中醫
      320002月,被中國世紀專家傳略委員會入選為《中國世紀專家傳略》。
      419968月,入選《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
      51994年,被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編入《中國名醫列傳》(當代卷)。
      61987年,入編《甘肅省教育人名錄》。
      71979年被蘭州大學、甘肅老年大學聘為名譽教授。
      81978年被遴選為甘肅省第五屆政協委員。                  


      
二、成就職務
      120052月,要邀擔任馬來西亞真氣運行學會永久名譽顧問。
      219945月,經衛生部中醫局批准,在杭州組織成立中國民醫協會真氣運行研究專業委員會,並出任主任委員。
      31992年,經甘肅省科技廳(原省科委)批准,組織成立了蘭州李少波真氣運行研究所,並親任所長。
      41987年年6月,被評聘為中醫主 任 醫師。
      51983年在江西省中醫院主持開展真氣運行法科學研究。
      61982年策劃、主持成立了甘肅省中醫學院真氣運行研究所,並任所長。
      71979年調入甘肅中醫學院工作,任職針灸系主任教師。
      81978年晉升為甘肅中醫院副主 任中 醫師。
      91978年真氣運行法作為甘肅省政府衛生廳的首批科研項目上馬,由 李 教授組織實施近4年的科學實驗和臨床觀察。
      101975年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甘肅省分會真氣運行法研究會會長。
      111961年在甘肅省中醫院 任主治 醫師,門診部針灸室主任。同時,成立真法治療室,親任主任。
      1219533月至19618月,在甘肅甘南卓尼、臨潭人民醫院任門診部主任。
      13 還曾歷任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中華醫學理事及顧問、中華醫學會氣功科學研究會委員兼顧問、中國氣功研究會委員會顧問、中華氣功進修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氣功與科學》編委會顧問等職務。



      三、發表論文
      1198919911998年,先後3次在蘭州和杭州舉辦了全國真氣運行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和臨床科研報告達100多篇。
      2199512月,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名醫名論要覽》發表論文《人體生命活動模式》。
      3
1990年榮獲陝西氣功功能態電磁輔射發光現象研究優秀論文三等獎。
      4、《真氣運行法理論基礎》獲甘肅省衛生廳1983—1985年度皇甫謐中醫藥學優秀論著獎。
      5
1983年始,《真氣運行法實踐》、《真氣運行法形成始末》、《增進人體生理有序化程度》、《真氣運行法對細胞免疫的影響》、《對真氣運行者電磁輻射的初步觀測》等論文被入選甘肅中醫學院醫學資料彙編。
      61964年《意守丹田及其它》論文,在《甘肅日報》發表,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四、專著出版
      120026月,《真氣運行學》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使真氣運行理論學術成為一個完整體系。
      220013月,《真氣運行學》由新加坡真氣運行法學會出版。
      319957月,《真氣運行論》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4  199011月,著作編寫並演示科教電視系列片《真氣運行法》,由甘肅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519895月,《增訂真氣運行法》由新加坡易學會出版。
      619867月,《增訂真氣運行法》由甘肅人民出版社發行,兩次改版,多次重印,和《真氣運行法》累計總印數達上百萬冊。
      7  1979年始,《真氣運行法》分別由甘肅人民出版社、甘肅科技出版社發行,兩次改版,多次重印。

      五、真學榮譽
      真氣運行法為主的真氣運行學術先後榮獲了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等十多個省級與國家級獎項。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改造大自然的实践中,为战胜疾病、保健强身,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疗、养生体系。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论述摄生、阴阳、脏象、经脉等篇中提出的防病治病养生理论,是符合在大自然中人体生命活动辩证规律的。它一方面肯定了人体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吸天阳以养气,饮地阴以养血”。同时,又强调主观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如《四时调神论》中的“节饮食,适劳逸”,“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古天真论》中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保健方法。在诊断治疗方面,则注意从身体各组织系统之间、精神与器质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整体性中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把大自然和人体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讲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知“七损八益”,以及四时调摄等方式方法。了解自然,进一步利用自然,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保健、预防目的。

人体活动需要能量,中医学叫真气,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旺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作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身体和真气的关系也可简单描述为: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观察,人体内蕴藏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及早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锻炼,人以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本来是可以维持到一百五十岁到二百岁左右的。尤其是我们生活的文明社会提供了发挥这种本能的非常优越的客观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保健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据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记载,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100亿~150亿个,而这些神经细胞中处于积极活动的不过十几亿个。就是说,有80%~90%的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参加活动。如果其中有一部分发生故障的话,整个神经系统仍能照常工作,不受什么影响。人体一平方毫米的肌肉横切面上,约有两千条毛细血管,在平常安静状态下,其中只有5条左右毛细血管有血液通过;当参加运动时,则有200多条打开来使用,也就是说人体内经常有90%的毛细血管在储备着。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全身毛细血管连接起来,长约15万公里,这样一个密布的血网,恰如身体上千百万个微小的心脏一样(外围心脏)。如果按照一定的周期,使它们有节奏地启闭运行,和中央心脏交替作用,这对生命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又如一个人的肺泡约有亿个,接触呼吸的总面积约有130平方米。但是一般的人,并不是将这么多的肺泡都利用了的,特别是不运动的人,好多肺泡因长期不用而萎缩。锻炼真气运行法稍有成就的人,每分钟只要呼吸4~5次,反而头脑清醒,生机旺盛,这就是调息有节律地调动肺泡积极参加运动,促进真气运行的缘故。但是,人体内在的这种巨大潜力,通常人们并不认识它,很少有人利用它。结果,许多人对这些潜力不知发挥,而处于神经萎缩、肌肉饥饿、肺泡废弃等不正常状态,形成早衰。在一般情况下,通常人到二十五岁以后,人体代谢过程的活动逐年衰减,特别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变化,限制了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命。人类对此无能为力的状况应该改变,也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就在于掌握生命本源的规律,增强和发挥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由适应内外环境而驾驭内外环境,达到身体健康,以更多的精力来为人民服务。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几百万亿细胞所构成。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些现象都是在细胞新陈代谢基础上形成的。那么促使细胞新陈代谢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就是从循环系统不断地供应养料和氧气,通过细胞的代谢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即气化作用)。这个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气。根据中医理论,真气在人体内的集中和运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的。它沿着特有的路线有节律地充养全身,赋予各组织细胞生命活力,这就是十二经、十五络、奇经八脉的活动实质。胎儿在母体内不能直接摄取氧气和养料,必须由母体通过脐带输送给胎儿。胎儿受到先天真气的推动、营养而生长发育,由胚胎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先天真气集中运行于任督二脉,为生命动力之大源。人在出生以后,开始了外呼吸,用后天的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嗣后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劳伤等,先天真气运行的道路便逐渐滞塞,甚至不通。这就使人体正常的真气运行受到影响,身体逐渐衰弱,疾病乘虚而入,未老先衰。所以,根据生命的形成、生长的规律,注意后天调摄和锻炼,培养本元,恢复先天真气运行,就可以充分发挥机体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修复、自我建设的本能,这才是抗病免疫、保健延年的最根本的办法。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生理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凝神调息,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层的自调能力,以恢复先天的生理机制,旺盛真气运行,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可概称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古人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对精、气、神三者的调摄极为重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用以祛病延年的论述。精,秉受于先天,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物质。所以《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万物化生必从精始”。精在人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需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下归于丹田,不断予以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生命。神即神态、知觉、活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是内脏功能的综合反应,是气化活动的体现。职司是调节管制机体内环境的生理、生活机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建设,并适应外界环境而生存。真气是生命的动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所以能正常地工作,各尽职能,就是依靠真气温养赋予能量。否则,就没有精的再生,也就神去身亡了。在后天的生活中,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为了积精全神,首先应以培养真气为主。

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随着生命而来的,是由元精化生出来的,所以也叫元气。人在生活过程中,元气不断消耗,因此必须得到后天之气不断地补充,才能够化源不绝。后天之气是由口鼻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间隙被细胞摄取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和能,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内经》认为,真气(元气)是先天元精化生,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真气所在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功用也不一样。为了便于言说,古人就给它定了一些不同的名称。“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曰胃气,在脾曰充气,在里曰营气,在表曰卫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在经隧的叫经气。《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说明真气的功用是多方面的。营气是行于脉中(血管)的精气,流溢于中,营养五脏六腑;散布于外,润泽筋骨皮毛。《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为阳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外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温养皮肤肌肉。《灵枢?本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因此,我们知道,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保卫肌表、抗拒外邪的功能。宗气是饮食水谷和吸入的大自然之气相合化生而积于胸中之真气。宗气走息道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有关。其次,是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温活动能力也与宗气有关。真气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从胚胎时期以至发育成长,寿活百岁,真气都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若能经常保持真气充足,那么身体永远是健康的,精神是充沛的。真气消耗而不能补充,身体也就渐渐衰弱了。《灵枢?天年》说:“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真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

真气在人体内就和空气充满空间一样,无处不有。因为它是机体各组织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各组织细胞如果得不到真气的充养,便要衰退、死亡。《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真气在人体内循经运行,随着呼吸运动按照一定的方向构成小循环和大循环。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吸气时沿冲脉上行至胸,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待真气贯通督脉后,吸气时真气则由督脉上行至头,古时把这个小循环称为小周天。《灵枢?逆顺肥瘦》说:“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经在呼气时真气由胸走手,手三阳经在吸气时真气由手走头;足三阳经在呼气时真气由头走足,足三阴经在吸气时真气由足走腹。古时把这个大循环称为大周天。

真气在机体内运行不息,内自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流转输布循经运行:寅时,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卯时,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注于手少阴心经;未时,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注于足少阴肾经;戌时,注于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注于足少阳胆经;丑时,注于足厥阴肝经。寅时,又由肺经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理性的功能活动。真气运行的规律和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分不开的。人在气交中生活,呼吸之间都受着大自然的左右,因此要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不违背自然,才是于身体有益的。同时,也提供了和自然作斗争的有利条件和手段。真气运行与昼夜变化、寤寐也有关系。《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白昼气行于阳则寤,入夜气行于阴则寐。当然,这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也是有关系的。常见有人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时,身体便感觉很不舒服。如果是真气运行法锻炼有素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利用少时的静息,便可消除疲劳,对工作、身体都是很有帮助的。在临床也遇到一些病人,自诉经常在某时发病,我们便根据这个时间,计算真气注于某个脏腑,再结合四诊八纲作出诊断,往往是符合真气运行规律的。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每日都在黎明时一定的时间排便,就是一个例证。一般认为本病是属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熏蒸五谷所致的一种证候。那么为什么要在黎明时排便呢?由于肺为肾的母脏,肾病日久,子病及母,肺亦受累。按真气传注时间,上午3~5时为寅时,传注于肺;5~7时为卯时,传注于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病理情况下,肺气虚弱致大肠的排便功能不全,在五六时之交,真气由肺经传注大肠经时,大肠经在生理上发生了冲动,因而产生了排便作用。根据这个征象,可以说明真气运行与时间是有关系的。又肺病日久,消耗阴液,多在下午5~7时呈现颧红、手足心发热等现象。原因是肾属水,肺为水之上源。经长期消耗,肾阴亏损,真气于酉时(下午5~7时)传注于肾经时,便出现了阴不恋阳、水亏火越的现象。再如针灸的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治病,《伤寒论》之某经病欲愈时在某至某时,以及近年来某些学者对自然科学研究所发表的“生物体内有时钟”等理论,都说明真气运行与时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故《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络是人体真气运行的通路。明?皇甫中《明医指掌》说:“直行者,谓之经;旁行者,谓之络也。”“经”有经过及路径的含义,是纵行的干线;“络”是联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联系着阴阳各经。微小的分支叫孙络,密布于机体各部,起到通达真气的作用。

经络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早已成为医学上的课题。半个世纪以来,虽经过各种手段进行研究探索,都没有得出定论。因此有人说,是神经,是血管,是生物电,是比神经低级的传导系统,等等。但却忽略了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动力真气的作用。只要把真气运行法实践一下,了解了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便会对研究经络问题有所启发。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关于“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著名论断,即是亲自实践“返观内照”养生功夫的结晶。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各个组织间隙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既有严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协调的作用。这些组织之所以能够有节律地运动,必须依赖于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以达到生理上的要求。真气运行法就是以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作为增强和恢复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由于经穴的周围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器官,当针刺入经穴时,触动某一组织,那个组织就发出自己的讯号,因此就有酸、麻、沉、紧、胀、痛等感觉。根据临床实践,酸胀感是针体靠近或刺中筋腱的反应。如足三里穴在两筋之间,所以刺入时酸胀感特别明显,这和直刺经筋时所发生的酸胀感是一致的;麻及触电感是针体压迫或触动神经干的反应;深部刺痛是刺中血管,因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布于血管壁;刺之硬不能进针,是刺中骨骼;感到沉紧和充气感,才是真气活动旺盛的表现。这就说明,经络与各组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所谓经是指直行而较大的十二条经隧,这十二经络和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经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叫手三阴,属里,由胸走手(真气的动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在手臂的外侧,叫手三阳,属表,由手走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叫足三阳,属表,由头走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分布在腿的内侧,叫足三阴,属里,由足走腹。这十二条经称为正经,首尾相接,真气运行其间,如环无端。另外还有八条叫奇经八脉,是十二经传注的纽带。它们的名称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如果把十二经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奇经八脉就可以比作湖泽。故明?张介宾《类经》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经中真气的盛衰,要靠奇经八脉来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重要。任脉在身前正中属阴,总领一身之阴经;督脉在身后正中属阳,总统一身之阳经。因此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就先后都通了。在每条经络上,还分布着许多真气较为活跃的部位,即腧穴。这就是经穴的由来。

所谓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像网那样遍布全身。

真气运行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供应充足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古今的医家对于全真导气、药物归经、循经取穴、导引按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都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制定的。经络学说,是中医指导临床的一个重要学说,然而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真气是生命的能量,经络则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说经络的活动实质是真气运行。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也就无法研究清楚了。经络在人体内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真气运行法的锻炼,可以证实其真实不虚。用针灸疗法能祛除疾病,也可以作出科学的说明。

“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即只要清静无为,真气便可从之而生,旺盛地运行,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无由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说,应是《黄帝内经》的主旨。这一理论,即三圣之道的“全真导气”法。但是,现存《素问》八卷中没有“全真导气”方法方面的具体内容,这当然是个谜。

真气运行法是笔者经六十余年的实践探索,集各家经典之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机制,以先天生后天、后天返先天的科学理论,创编了真气运行静功五步功法。经多年的普及推广,其反馈信息,确有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

千古之谜今方晓,羸劣获安仁寿高。

一、五步功成

常有人问多长时间才能功成?我们的回答是,按着要求自己锻炼,一百天左右可以达到沟通任督脉,就算初步成功了。在老师指导下,集中时间练功,一般百时左右就可以通督。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各异,进步的速度也不一致。一般规律是,青年人比老年人快,健康人比病人快,女性比男性快。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验,水到渠成。只要真气充实了,自然可以逐步贯通任督二脉。兹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五个步骤说明如下。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

1. 方法 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也就是注意)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行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为了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必须要注意呼气,不要在吸气上打扰。思想不能集中,是初步者的必然现象。杂念一起,即便打断,屡起屡断,不要畏难而退。坚持一至两周,自然就克服了。

2. 时间 如果想要如期完成这一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若是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有帮助。没有定时的条件也不要紧,只要抓紧练习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如果认真操作,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反应 练功三至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了基础。如果开始就想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4. 效果 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必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

这一步功即“气沉丹田”,“沉”的方法为“意息相随”。“相随”一词力图说明中丹田的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应该以完全自然的呼吸为好。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气自然随之而下。

1. 方法 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 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反应 每次呼气都感到一般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 效果 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加,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

明代张三丰解凝神曰:“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并说:“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谓之平,心执其中谓之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1. 方法 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 每日三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要时间较长,四十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反应 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丘。随着功夫的增长,气丘也越来越大,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实。待有足够的力量,即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有时活动发热,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也是因人而异。

4. 效果 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所好转。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胃肠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有的患者练到一定时间(多在第三步后期)每周体重增加5至8斤不等。但已经增足本人原来体重,则不再激增。精力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即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

1. 方法 意守丹田四十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打通督脉。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着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以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是基于丹田的力量如何。若实力尚不足,它就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过去把这种情况喻为“揠苗助长”,因此必须顺其自然,这时的真气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就可以通过了。

2. 时间 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或1小时左右。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这样通过的力量都很猛,震动也很大。有的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通关是后天返先天的生理现象,人人可通。

3. 反应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这种活动现象是因人而异。有人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力很猛,一次通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可通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往上拔的样子。如向后倾可以及时将身体调整一下。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是通督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坚持加功,不可疑虑放松,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在真气运行法的整个过程中,通督脉是一个飞跃,是个关键性的进步,为攀登更高峰奠定了基础。过去把这一步叫“积气冲关”(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也称为“后天返先天”。由外呼吸返还出生之前“胎息”,鼻息微微,若存若无,体内真气自动循环。张三丰说:“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谓胎息,是谓神息,是为真橐龠,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所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

4. 效果 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古称“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具体地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有的人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般人的表现是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小周天歌

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皱夹脊。

玉枕难过目视顶,行到天庭稍停息。

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

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即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脉望》云:“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与识神一词对立。识神为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与识神亦为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

《黄帝内经》说:“脑为元神之府。”元君居于最高位置,统御着全身各个系统组织,发挥其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生理作用,并适应外界环境而生存。元神为元精所化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实,人聪明多智,肾气虚衰,则昏聩善忘,脑转耳鸣。肾气充足与否,关系着人体强弱寿夭,故《黄帝内经》强调积精全神以养生。

督脉既通,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就不断得到补充。又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元神实以肾阴为体,以心阳为用。根据实践,实为心肾交合于中丹田,阴阳再合之混元一气(真气)。在上丹田表现出光色体,灵动活泼的“性”,这是一般人见不到的。俗话说:性格、秉性、性命、性理。儒家说:“天命之谓性”。都说明是先天禀赋,人皆有之。只因后天迷失,越走越远。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经过“真法”的锻炼,恢复本来面目。

1. 方法 原则上还是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所谓“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就是在练功不同阶段的思想处理方法。

2. 时间 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来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尚需练习一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

3. 反应 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浑身常似有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似虫蚁爬行。眉心鼻骨紧张,环唇麻紧,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皮肤随呼吸而动,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呼时向外扩散向下沉降,有时轻浮缥缈,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这都是经络通畅、内呼吸旺盛、真气活动的表现。但是,这些表现也是因人而异。遇到这些触动情况,不要追求,也不要惊恐,安心坐下去自然平复。坐到极静的时候,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更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为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

4. 效果 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实为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得越明显,对全身的生理机能的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大大减少或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长寿。人到学识经验比较成熟之后,又具有这样活力旺盛的身体,就可以更愉快地为人民服务了。

结语 有无相生通真路

以上五步功法是循序渐进的。由于实现真气运行的五个步骤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它们之间又有共同的基本点,就是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改善体质,所以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又是前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概括来看,真气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身体将发生三种不同的变化。第一、二两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时称为“炼精化气”,这是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第三、四两步是以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这一阶段叫做“炼气化神”,是中级阶段,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由于经络畅通无阻,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都逐渐平静,真气运行的规律性逐渐提高。机体功能增强,活力旺盛,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发挥得更好。因此静境更加明显,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这一阶段叫做“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以上五个步序、三个阶段,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不同。鉴于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关于动与静的关系将在第三章中阐明。只有在身心安静的条件下,才能做到真气的集中与运行。所以在真气运行法的练功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静字,甚至一个人的功夫进度快慢深浅,也取决于静的程度如何。一些美好的内景,总是在高度的入静情况下才能出现。为了保持这种静境,在练功时要求大脑皮层高度地抑制由客观世界所引起的刺激。

真气运行法之所以要抑制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是为了致力于内部正邪两方面的斗争,以达到调节内气、培养本元、祛除疾病的目的。坐功时,外形虽静而内部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只有通过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为真气运行扫除障碍。练功的人都会体会到,特别是身体有疾病的人,当功夫到了一定程度,患病部位总是格外不舒服。一旦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解除,病患也就消失了。正当不舒服的时候,也就是斗争激烈的时候。这就说明了内部正邪斗争的过程和效应。

二、真气运行法姿势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这个姿势自然是有利于真气运行的。虽然在思想方法上破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清规戒律,但是仍须有一定的姿势和方法,作为初学者的规范。

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

1. 坐式 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1)盘腿坐式。“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图3-1)。

图3-1 双盘式

“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式易于做到(图3-2)。

图3-2单 盘式

“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图3-3)。

图3-3 自由盘腿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不要驼背、仰面、低头。下颌略内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图3-4)。

图3-4 垂腿坐式

2. 卧式 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为坐功之辅助,亦适用于体弱不能坐者(3-5)。

图3-5 卧式

3. 站式 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作为坐功之辅助。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眼半垂帘。一切要求同坐式(图3-6)。

图3-6 站式

4. 行式 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一般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个呼吸。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远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三、对五官的要求

1. 口腔 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90°,用舌尖轻轻地抵住上腭。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咽津是很有益的,可以帮助消化,滋润脏腑。古人说:“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又千口水可成“活”,由此可见咽津的重要性了。

2. 眼睛 闭目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若坐功时思想很乱,不能控制的时候,就把眼睛睁开,或注意鼻端片刻,把思路打断,闭目再坐。过去把这个方法叫做“慧剑斩乱丝”。

3. 耳朵 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闭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4. 呼吸 怎样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

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此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得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四、练功须知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越活泼,进步就越明显。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身体上会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稍时便会消失的,也不要执意追求。

1. 初习真气运行法,思想要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分强调这个问题 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 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况下勉强做功 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以免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 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坚持的一个准则 因为丹田是真气汇集之处,是生命的本源之地。因此,始终不能离开它。注意心窝部是集中真气贯通任脉,使真气更有效地集中于丹田。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由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决定的。勿用意识导引,顺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一、动与静的关系

动与静,是宇宙间事物运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真气运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使机体更好地发挥生命活力,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法有静功有动功。静功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运行,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节管制机能,使内环境生机旺盛,从而防病治病;动功则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吸,导引真气运行,用姿势来调整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机体的生理机能。前者是静中求动,后者是动中求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动功因为姿势复杂,配合呼吸也得练习很长的时间。专用动功者多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练动功必须有静功的基础,动静结合,效果才理想。

怎样才算静?静的境界又是怎样?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回答。

过去养生家每谈到静,首先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和无思无虑,什么也不去想,叫做入静。有很多人按此方法去做,不但静不下来,反而千头万绪,思虑纷纭。因而只有望洋兴叹,恨己无缘,做了静的俘虏。但也有人一味追求什么不知不觉,无想无念的定和静,以至于不承认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存在,不承认事物的运动,把一切都当做是空幻、虚无的,这就不知不觉地坠入了宗教唯心主义的泥坑。实际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绝对静止的事物,只有相对的静,而没有绝对的静。

二、静极生动

我们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练功一有成就,真气在经隧中一刻不停地运动着,这种内景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机盎然的状态,哪里有什么静止呢?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为了使高级神经活动不受干扰,最大限度地摒除外界刺激的影响,集中精力于真气运行,可以对内环境进行诱导,这个功夫叫做内视,也叫精神内守。古代医学养生家们,还总结创造了许多方法:有的用观想法,就是假设一个美好的景象来维系思路;有的用数息法,默数呼吸,摒除杂念;有的用止观法。总之,方法虽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摒除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集中于诱导真气运行,给机体各组织增加生命活力。这样,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便会增强,而真气运行也就愈加旺盛,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为用。

这种富有旺盛活力的抑制,可以使身体更加安静镇定,也就是静极生动之意。曾有人用“雷击山而不惧”来形容,这时叫做入静或入定。其实这时千变万化瞬息不止,气流运行不息,浑身温暖如春,心情愉悦。对这种内环境的感受,过去有人喻为“无边风月自在”。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是动静相兼的。在习练五步静功的过程中,随功夫的深入,深度入静,会有千姿百态的生理变化,八触即是其部分现象。

三、八触

练功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

1. 大 在练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有时觉得身体很高大,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增强(俗称入静),真气运行通畅,毛细血管扩张,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一种感觉。

2. 小 有时觉得身体很小,这主要是真气由外入里,集中于丹田出现的一种幻觉。

3. 轻 有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好像要飞起来似的。这多半是在吸气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吸气时真气是向上的,所以在坐功入静时觉得一起一落的,常有人说和坐飞机一样。过去形容为“纳如起飞,吐如落雁”,即便在走路时也有身体很轻的感觉,都是真气充足、随呼吸活动的表现。

4. 重 坐功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坚不能拔的现象,此时真气趋下。如过去武术中有千斤坠的功夫,都是呼气时真气下沉的一种表现。

5. 凉 多在后一阶段出现,任督循环,心肾交泰,很自然的时候,在心肾之间出现凉彻心髓、舒适的感受,乃肾阴充足、肾水上潮的表现。

6. 热 热的感觉出现得最快也最多,在第一步就有心窝部发热,以后丹田发热,腰部热、四肢热、全身热,都是真气旺盛、热能集中的表现。在集体练功中,用体温计测量皮肤温度的变化,一般坐功后都比功前升高1℃~2℃。在五步功的训练过程中,真气集中在心窝部,集中在丹田,到命门,到百会,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都明显升高,通督后有人百会穴的温度上升至℃,其本人精力旺盛,没有因高热而不适的感觉。人体活动需要能量,抗病免疫、健身延年,也需要能量。真气运行法就是集中自身热能,发挥其抗病免疫的一种手段。

7. 痒 皮肤瘙痒,头皮奇痒,是必有的一个过程。由于平时经络、孙络欠通,一旦真气运行旺盛通过时,就会出现痒的刺激。遇到头皮奇痒时,切勿抓打拍击,阻碍气机。只需轻轻抚摩帮助其通过即可缓解。这种现象持续十余天即可消失,切勿疑虑。

8. 麻 有时觉得身体某部有蚁走感、触电感,局部跳动,都是真气通过经络的表现。

以上八种现象,过去称为“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有人在坐功时产生自发运动,是真气活跃、神经兴奋的表现。开始某一部位肌肉跳动,如果注意力集中在那里,就会诱导真气向那个部位集中,因此就会发生更强烈的运动,甚至手舞足蹈,转身摇头,大跑大跳而自己不能控制。看起来运动非常激烈,但自动停止后,本人非但不疲乏,反而很舒适。看来这种自发运动对身体是一种有益的锻炼,但是主观想这样去做,又不能发动,必须到功夫精纯时才能运用自如。一般初学时遇到这种情况,产生惧怕心理是没有必要的。要想避免这个自发运动并不困难,即在开始活动时不要过分注意活动部位或暗示叫它静下来,或将眼睁开,一会儿就停止了。此外,还有光感。坐功到一定程度,眼前发亮,像闪电一样,有时像霓虹灯晃来晃去,有的在脊柱内亮晶晶地贯入脑海,有时出现光团,沿任督脉高速轮转,多数是转三圈。如果功夫深了,百会穴处会有一光团或光柱经常存在。随着功夫的大小,它表现的力量、光色也有差异。以上现象都会很快消失。

以上种种表现,是由于经络畅通,机体活动旺盛,生物电集中活跃的缘故。在集体训练中,用经络测定仪多次测验,观察到练功者经穴导电量在坐功后普遍升高。尤其督脉贯通以后,测百会穴,功前为20~30微安,坐功一小时后测量可达200微安以上。由于微安表最大值仅为200刻度,所以无法求得精确的数值。

总之,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遇到这些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以致不能控制。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不要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需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四、动极复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

练习动功“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等,以合理的姿势带动呼吸,导引真气旺盛地运行,练习到身气合一、形神俱妙的时候,只觉得通体轻松,心情愉悦,鼻息微微,一念不起,处于无我的状态,站到那里一动也不动了,充分表现出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由有为而至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常剧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

如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产生温热感并沿任脉下行,结合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肠鸣矢气,汩汩作响,一旦进入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没有明显的感觉,就认为是练错了,返回第一步再练,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必须知道,真气经第一、二步功打通任脉入下丹田,必须安定静止地休整以培养出更大的力量,方可进一步攻下后三关,即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这一段“动复静”的意义,也叫积气冲关。丹田力量充足后,动向为会阴跳动,尾闾气动,上行至命门(第二腰椎),又须静止休整一段时间,表现出两肾区温热,古说“两肾汤煎”。命门气流活跃,又开始了上行的活动,至背部夹脊关又须静止休整,积蓄力量,待力量充足继续上行。经大椎至玉枕关,这是最难过的一关。经过静止休整,艰苦紧张的锻炼,最后攻克第三关进入上丹田,即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第三关是不平凡的一关,每个人通关现象也不同,最强烈的是轰隆一声而通关,古称“雷震把窍通”。这就叫得道。

督脉已通,即为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由于肾气源源不断地灌溉脑髓,使元神的调节管制机能不断增强,机体的生理有序化,从而得到大定大静。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层次,是顺应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在真气运行法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给机体各组织增加了活力,使各组织器官发挥了它们的本能力量,这是共同现象。由于特定的呼吸形式,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有机联系,从而改善了它们之间因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失常而产生的病理现象,因而有助于恢复健康。

一、肺 脏

肺位于胸中,其位最高,故《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也。”它的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体主皮毛,温润肌肤,开窍于鼻而知香臭。主司呼吸,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肺朝百脉以充全身,辅助心脏运行气血,并能调整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功能联系,保持正常的活动。

《黄帝内经》说“呼吸精气”,即肺主呼吸的功能。人自出生后,即不停顿地有节律地进行着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运动。真气运行法注意呼气,加强了肺泡的收缩力,对排出浊气起到促进作用。肺内存留的气体越少,肺内压就越低,因此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样,才是吐故纳新的正确方法。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皮毛,肺呼吸时,皮肤毛窍也在开阖活动,平时感觉不到。真气运行法练到一定程度,全身皮肤毛窍都在随呼吸而动,感到遍体通调,气机流畅,这对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把这个呼吸形式叫做体呼吸。

由于内呼吸旺盛了,而外呼吸表现为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然呈现为深、匀、细、长的呼吸形式。每分钟有4~5次(或更少)的呼吸就够用了,这比每分钟18~20次的呼吸次数减少三分之二多。肺活动的次数减少了,就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减少摩擦,可使病灶早日恢复(初始练习切不可勉强追求次数多少)。

由于注意呼气,加强了肺的收缩,可以帮助肺泡排出痰涎。加强吐故纳新,不断地获得新生力量,对防治肺气肿也是有效的。

肺主气的含义,不仅指肺的呼吸作用,而整个人体的吸收、排泄、分解、化合,神经的紧张、缓和,血管的舒缩,脏腑功能的制约、依存,真气的循经运行,动和静的互生、阴平阳秘等,都和呼吸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二、心脏

心位居胸中,心包膜护于外,在体合脉,开窍于舌,主神明,为十二官的主宰;主运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心主运血,以每分钟舒缩72次左右的频率把血液压送到周身供应营养,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它的活动是受心传导系统支配的自主活动,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动物实验证明,当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两者相互制约。调息时注意呼气,可加强血管的舒张活动,因此血液通过顺利,就给心脏减轻了负担,这对心脏的保养是很有益的。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可用真气运行法使血压降低改善症状,经常锻炼者可保持稳定。对冠心病患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状况而获愈。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改善了呼吸功能,减轻了心脏的负荷,也有一定的效果。由于练功时热能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协调旺盛,对风湿性心脏病确有疗效;即便有瓣膜损害的情况,由于真气运行旺盛,心肌功能增强,周围阻力降低,心脏负担减轻,自然对改善症状也有很大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筋骨皮毛血脉等,必须在心的主宰下进行活动。因为心主运血,血液为载送营养的工具,血液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化生真气赋予各组织系统能量,才能产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生理活动。

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反映出来的聪明智慧。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古人知道“脑为元神之府”,但在理论叙述中,把大脑的功能归属于心。

真气运行法的调息凝神和神制妄动,实际就是自我训练、自我控制大脑神经功能的作用,以改善神经功能的失调,消除疾病。五步功成后,任督沟通,周天运转。心气下降,肾气相应,尻脉周流,神明自献。肾水浇得心花放,神光照澈性理天。

三、肝脏

肝居右胁下,其经脉络胆,与胆互为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功能主全身血液的贮藏与调节,并主筋骨关节的运动和精神情志的调节、御侮抗邪的应激作用。

肝为人体御侮抗邪的功能系统。《灵枢?师传》说:“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知肝与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又是人体内的化工厂,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和排泄。

真气运行法锻炼有素的人,由于浩气常存,多表现为坚定镇静,正直不阿,遇事不惧。

肝性喜舒利条达,与春生之气相应。在生理状态下,肝虽不宜抑郁,但也不宜过亢。若肝阳上亢,则性情急躁善怒;肝气不足,常表现为胆怯恐惧。

常见患肝气郁滞的慢性病人,右肋疼痛;但因肝气也循经运行于左,故有左肋下(期门穴)刺痛的。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口苦,食欲不振,腹胀,四肢懈怠,性情烦躁等。

真气运行法闭目调息,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五劳七伤”中有眼见杂色伤肝之说,因此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肝子”,“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头晕胁痛即可减轻;脾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的症状也随之而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肝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

临床观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练功在短时内(真气注入丹田)就可收到食欲好转、腹胀减轻的效果;进一步丹田真气饱满,一般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通督后待全身经络通畅,精神焕发,症状消失。经常坚持锻炼,可获痊愈。

四、脾胃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开窍于口,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营养、输布津液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土生金)。

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胃增加热能。因此,初练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窝部有温热的感觉(火生土)。这对改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症状,效果是显著的。有很多人患胃病久治不愈,经真气运行法的锻炼,很快就能见效,久久行之便可恢复健康。胃下垂是顽固的病症,用其他治疗方法觉得效果不太理想,经用真气运行法治疗,效果明显。由于通过练功,胃区热能增加,就使胃本身的功能逐渐恢复。丹田真气充足时,小腹饱满有力,给下垂的胃体增加了上浮力,所以很多胃下垂的患者,通过本法的治疗,十天左右,食欲好转;三十天后,体重增加;五十天后,每呼气即感下垂的胃向上扯拉;最后经X线拍片检查,完全或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是很满意的。

五、肾与命门

肾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与膀胱互为表里,开窍于耳。肾主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通于脑,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为人生命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旺盛则精盈髓足,聪明机智,动作轻捷有力。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命门附于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根据《难经》记载,命门是“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而“肾间动气”即生气之源,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如果命门衰竭,生命也就结束了。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是发育、生长、生化之源,是生育繁殖之根本,为先天之精。在胚胎时期发育、生长的生理活动中,以及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肾精,故需饮食、呼吸摄取阴精(养料)、阳精(氧气)不断地予以补充,以维持生命。

真气运行法的炼精化气阶段,就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生为真气(能量),充养全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古代养生家所说的“五气朝元”。

在炼气化神阶段,丹田真气充足,肾气旺盛,两肾有如汤煎之热,即“命门相火”的表现。第二、三腰椎处,即命门穴,“肾间动气”活跃非常,逐渐缘督脉上行,冲通夹脊,透过玉枕,直达脑海。肾气入脑,灌溉脑髓。髓海充足,精神饱满,动作轻捷,身心舒适愉悦,好像换了一个人。这个后天返先天的现象,也就是《老子》“蔽而新成”的说法。

炼气化神阶段,体现了“元精化元气”的过程,也就是练功者追求的目的。由于人们在习惯上只知有个肾精,因此一开始就在炼气化神阶段入手,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会出现很多毛病。由于过早使用了腹式呼吸,努力吸气,犯了化源不足、“揠苗助长”的错误!

真气运行法之所以进步快,成功率高,能够定期取效,就是因为遵循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和合乎生理的调息方法,以培养肾精、命火为法,不以抽调导引肾气为用。

通关之后,感到呼气与肾气相通,一呼真气缘任脉入丹田,一吸真气缘督脉入脑海,呼吸深长自然,体现了阴阳互根、一气混元的自然规律。

真气运行法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肾脏功能增强,如命门火衰的尿频、阳痿、腰腿酸软无力、女子月经不调等现象即可改善。到第四步功冲通督脉使肾气入脑,补益脑髓,更增强了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因此,对失眠、健忘、多梦等一些神经衰弱症状,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互相激惹、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在生理上表现为生机旺盛,再生力增强,由衰返壮。古人所说“要得不老,还精补脑”就是这个意思。

真气运行法对全身生理功能的改善,是随着功候的进展而逐渐显现的,以上只不过仅就五脏的变化略为说明而已,下面则是真实而具体的医案。

附:练功病例小结45例

练功病例小结45例,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辅以任何其他疗法的数百例患者自述中选出来的,从中反映出几个特点。

1. 从病例中看出,他们虽都患有多年久治不愈的各种病症,但治疗方法只有一个,说明真气运行法是增强自我调节的一种疗法。

2. 在练功过程中,谁入静好,谁进步就快,体内变化就明显,就能按时完成练功计划。体现了静极生动、动静相育的自然规律。

3. 通经络,尤其是通督脉(小周天),按照练功的方法和要求训练,他们进步的快慢基本是一致的。历来人们对通大小周天,认为是高不可攀的,即便成功也只是凤毛麟角。有些人说通督脉是不能做到的事,可是用我们的方法训练,就能如期完成,并且是共性的。这说明是生理上许可的,关键是方法问题。

4. 由于体内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无非是经络通畅、气血活泼、生物电集中、磁性力量发挥作用而已。可借以破除迷信观点和神秘的传说。

5. 真气运行法是激发调动自身潜力并加以集中使用,以达祛病延年的目的。真气集中到哪一个部位,哪里就发生生理上的变化,改善病理现象。因此在练功过程中,可以按进程定期取效,说明它的科学性。

我是解放军某部军人,原患严重神经衰弱症,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中、西医久治不愈;气管炎30余年,咳嗽,痰多;胃病烧心25年,诊断不清,时好时犯,虽经多方治疗,迄无效果。

于1975年7月15日,经友人介绍由李大夫指导练功。现将练功的记录如下。

1. 练功情况(自8月11日开始)

8月11日至13日:心窝部发热,向全身扩散,并感到身体有时缩小,有时向横加宽,全身发胀。

8月14日至16日:头上有反应,牙根通气,阴茎、睾丸有通气感,自觉小腹往下似井深。

8月17日至18日:有鸡蛋大的一团在上下腹部滚动,肛门周围有热气通过的感觉。

8月19日至20日:全身有发热发胀的感觉,像鸡蛋大的气团活动仍明显,全身强烈震动一次,几乎倾倒。

8月23日:坐骨、尾骨部有强烈的麻胀感觉。

8月24日:中午真气达腰眼,晚间坐功真气从尾骨顺脊椎渐上,颈及后脑有麻、热、胀、硬真气运动的感觉;前面自小腹、胸、咽喉、面颊都有同样的感觉。四肢全部通气。

8月25日至26日:从足心开始,脚跟、腿肚子、腿弯像一根粗绳向上拉,沿脊椎向上拉至颈部、头顶。上身先是被压而下俯,继则向后反张,20分钟后自然缓解,前面咽部紧张。经查看经络为肾经通气。

8月27日:两足第二、三趾间有强烈的烧灼感,上行至咽喉引起咽干、僵、麻、咽物困难的感觉,少时平复。经查看为足阳明胃经通气。

8月28日:气从小趾起循小腿后外侧过昆仑、委中上入腰脊,酸麻感强烈。经查为足太阳膀胱经通气。

8月29日:气从手小指行至腋下入胸,又由颈入脑。经查为手少阴心经通气。

8月30日:气从大趾上行至大腿内侧,后直通小腹两肋。经查为肝经通气。

9月2日:呼气时气沉丹田,下行至腿足,吸气时自尾闾骨上脊背,脸发热,下颌发僵,头部麻胀,两太阳穴跳动。

9月3日:全身像一个大气球,尾闾骨像气球的口,整条脊柱像通上电流一样,有麻酥酥的感觉。

9月5日:吸气时颈项强直,气上头顶,头发胀,眼眶酸,眼球胀。

9月10日:昨晚因外感致肩背部疼痛剧烈,头及上身难以转动,服镇痛药无效。中午练功50分钟,通气良好。每呼吸一次,疼痛即有减轻,练毕痊愈。

9月11日:坐功时觉得腰中像绕了一条宽带子一样。经查为带脉通气。

9月15日:小腹像没有东西,整个身体形成一个空壳。除气之外,好像空无一物。

9月18日:呼气时全身通气,吸气时也全身通气,但吸气时力量小一些,好像风箱一样,一拉一推都能生风。

9月22日:连日气通小肠经,练功时两臂很痛。

9月28日:今日坐功大发动一次,小与大的感觉先后出现。练功半小时后,全身开始缩小,节节松动,小至丹田消失。后又节节长大,身体像宝塔,气贯头顶。百会穴跳动明显,持续一小时之久,意识消失,无一杂念,这是坐功以来第一次入静。

10月4日:自第一次入静后,连日气上头顶,头顶和丹田形成一线,上下吸引。每坐就能入静,越是入静这个力量就越大,力量越大入静就越深。

10月25日:百日满。近来练功很平静,通气良好,入静程度也渐深,再未出现特别感觉,只觉功后身体舒适,心情愉快。

2. 疾病及健康情况 练功50天日后,神经衰弱好转,现已彻底好了。不论白天晚上,什么时候都能入睡,晚上一觉可睡6小时,头晕、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消失。胃痛及烧心已消失,但饭量未增加。气管炎有好转,但未彻底痊愈,可能因抽烟关系。力气增加,平时几十斤拿着都吃力,通关后自觉力气倍增,两手托120斤不觉费力,身轻步健,关节灵活柔软。练功百日,体重增加10斤,肿已消。

3. 个人体会 练功时最好做到意守丹田。可意随气走,意气合一。入静后可用轻、灵、空、通四个字形容。练功虽已百日,但有时还出现杂念,不能做到随时入静,可能功夫未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