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黑芝麻核桃的功效:“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高考范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1:49:16

“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高考范围

 

  时事回顾:

  2009年8月26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还要求,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高考范围。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新疆考察、调研,了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在新疆干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近日,西藏、广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创造祖国大家庭更加美好的明天。

  理论分析:

  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体现了国家机关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个公民的拥有责任。通知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高考范围,正是加强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体现,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使青年学生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

  胡锦涛赴新疆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明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关心,是贯彻落实我国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实际状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和步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说明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试题导航:

  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还要求,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高考范围。请简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我国宪法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我们必须自觉履和遵守。(2)维护民族团结是坚持党和国家处理民族文题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3)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加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56个!中国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

    我去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过很多少数民族。我的身边也有不少少数民族同事。不过,对于我来说,少数民族也只是他们的一个身份或者符号而已,我很少深层次地思考过少数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中华大家庭中的55个少数民族同胞,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总是把少数民族挂在嘴边,但是对于他们,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多少。今年的重庆高考文科状元民族身份造假问题,引起了社会对少数民族政策的极大关注。

    我专门上网进行了查询,力图对少数民族问题了解的更多一些。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我国的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他们的分布范围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结合国情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多年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也出关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的新疆“7·5”事件。民族问题,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纪要》指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将列为地方课程的重要专项教育。今后,小学要在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根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民族教育的话题闯入公众视野,突然但并不突兀。

  实际上,2008年拉萨‘3·14’事件后,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发了一个文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平等对待各民族。2008年11月,《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发布。2008年12月9日,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办公厅又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项通知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10个学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

  8月25日三部委通知的正式下发,说明民族团结教育即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据了解,9月份开始,全国各中小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就可以使用相关教材了,包括《中华大家庭》等5本书。

  1、供小学三四年级使用的《中华大家庭》,是使学生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2、小学五六年级所用的《民族常识》,进一步讲述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著名人物等,以使学生形成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3、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是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制定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4、至高中阶段,《民族理论常识》则需要讲解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在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供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与前者多有相同,但更为强调“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套教材比较简练,形式活泼。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探索与体验”,在介绍了相关的民族知识后,还有展示、材料分析,甚至讨论会和影视欣赏等。按篇幅来讲,正文的内容只占五分之一,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教材只有人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可以出版,每家出一种。民族教育无小事,这种统一的做法可以使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教材以正面教育为主,包括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差距也没有太渲染。新疆“7·5”事件这样的案例也被纳入,比如维族夫妇保护了多名汉族群众等内容。

  教参中还提到了少数民族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但少数民族地区仍比较落后,让汉族群众了解,这些地区是需要帮助的。同时,教参也提到了国外的一些教训,如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还有科索沃和非洲的失败案例。

中小学教材中少数民族问题的演变历程

  民族问题成为专门的一章,出现在1957年版初中课本《政治常识》上。该书的一个章节强调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在4000余字的篇幅中,多次提到了各族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过程中的杰出贡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压迫的时代结束了,民族平等的时代开始了。这是此章节的主题。

  与那个时代相呼应,书中还提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大改造,并指出,大改造的进度和方式,“应当由各族人民和自己的公众领袖充分商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1959年3月,西藏平叛。当年9月版的初中政治常识(代用教材)三年级课本提醒学生,“帝国主义者仍旧在处心积虑,妄想分离我国各民族,借以达到他们的重新奴役我国各民族的目的。”文章呼吁团结一致,并称汉族“有特别的义务去帮助各兄弟民族的发展”。

  1960年,“大跃进”如火如荼。在那一年出版的中学政治常识(试选教材)第一册中,所有关于民族问题的章节全部消失。“文革”期间,民族教育普及工作也被淹没在了各种运动之中。

  在1979年之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所有教科书中,没有一本具体举出我国到底有多少少数民族。直到1979年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本)政治第三册,才第一次提到了我国有54个少数民族。

  1986年6月版的高中实验课本《政治常识》,修正了之前54个少数民族的说法,由国务院定下的55个少数民族的提法,在政治教科书中首次出现,并沿用至今。该书还第一次引入了外国多民族国家的例子---通过美国的事例说明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后,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不仅指狭义的教育,而且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也包括民族教育。到了90年代后,虽然没有正式文件,但不少地方已经在中小学开设了一些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教材中,对民族教育的重视也有体现。1991年版的《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读本中,除了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近百年来各民族抵抗压迫和入侵的深厚友谊之外,还重点讲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事业的杰出成就。读本还强调了团结少数民族人士的政策,让他们参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发出自己的声音,倾听他们的治国建议。

  在此后几年出版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各民族人民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等是常见的表述。1962年4月周恩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傣族群众欢度泼水节的照片,多次被使用。

  至1996年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年级课本中,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在课后阅读中,还介绍了“波黑民族纷争悲剧”。

  2000年以后的教材,形式更加丰富,语态也更加人性化。

  2004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中写道“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之花”,并引用了江泽民的题词“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