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卫衣搭配图片男:什么是中国的赏石文化--是什么|什么叫|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27:22
什么是中国的赏石文化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1248 日期:2008-4-14的色彩;如“纹”,纹要“纹出”艳丽的花纹、奇妙的图案。即“形”要像雕塑,“质”要似玉石,“色”要闪光色,“纹”要如绘画。

 

当代流行的主打石种如彩陶石、大化石,是综合体现当代赏石美学要诀的典型代表石。其不足之处,是形之变化差些;摩尔石“形美”,可以说是当代摩尔雕塑风格的雕塑石;九龙璧石“质美”,别名又称华安玉,质感如玉;黄蜡石“色美”,以色彩晶黄灵透见长;黄河石、草花石“纹美”,以奇异的花纹、图案受到青睐。

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形质色纹”的赏石要诀,并形成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美石文化”,追根溯源,应起源于古代赏玉石文化,赏雨花石文化。而其理论基础,是直接脱胎于民国年间成名的雨花石三杰许问石(1980年逝世于上海)、张轮远(1986年逝世于天津)、王猩因(生卒年不详)等的赏雨花石经验。如张轮远参照唐朝司空图的《诗品》把雨花石列为二十四品,王猩因的石论,以“地、质、形、色、纹、定名、玩赏、品级、交易”为题,品石赏石。这都为当代赏石界推出数套评判标准,起了铺路石的作用。再看当代南京雨花石赏石家池澄在1995年出版的《雨花石谱》一书,直接提出“质、色、纹、形、奇、巧、美”“七字赏石经”,这都是为当代赏石的“美石文化”理论,作了理论上的铺垫。笔者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赏石博览会撰写的赏石论文《中国传统赏石理论面临挑战-从“皱瘦漏透”到“形质色纹”》率先在上海《劳动报》及赏石网站、《上海石报》、《上海地质》、《收藏》杂志等陆续发表,为此,上海观赏石协会曾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

笔者写此文目的是请中国赏石界,能规范当代四字赏石要诀“形质色纹“,并能对应古代四字赏石要诀“皱瘦漏透”,以普及当代赏石文化。事实上,到了2005年,中国赏石报刊杂志上,当代四字赏石要诀正流传着。略有不同的是:大多数受过灵璧石文化熏陶过的海派赏石家认可赏石“形”为第一要素,而广东的黄蜡石收藏家赏石习惯为“色质形纹”、广西的大化石收藏家赏石习惯为“质色形纹”、西北黄河石收藏家偏爱赏石之纹理图案。笔者认为,地方小石种文化应融入中国当代整个石文化体系。为了共同创建中国当代的赏石文化理论体系,规范与古代四字赏石要诀对应的当代四字赏石要诀显得非常有必要。

笔者认为:“质色形纹”“色质形纹”赏石要诀都凸现了当代赏大化石、黄蜡石、彩陶石、葡萄玛瑙石、硅化石等的美学特征,具有新颖性、当代性。但是赏石终究不同于赏玉,赏印章石,如石之“质”,而“质”之最高境界是玉化、是硅化,讲石“质”之最高境界就是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讲石“色”之最高境界就是印章石中的田黄石。比如黄蜡石与田黄石相比,前者石“色”总是逊色于后者。但从造型上来比较,黄蜡石之天然造型之趣味,远远胜与前者。这就是石“形”之奥妙。同样大化石、硅化石、葡萄玛瑙石、风砺玛瑙石与羊白玉相比,其前者质地与后者质地也无法比较,胜算的也是石之“形”。赏此类石种,趣味在于半石半玉化且有天然之造型。从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以“质”还是以“色”见长的奇石,其赏石美学之根本还是因为有“形”的存在而存在,离开了“形”,赏石之趣味就不存在了,赏石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古代赏石四字要诀“皱瘦漏透”,全围绕一个“形”字在做文章。当代赏石理论要创新,首先要站在传统赏石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谈发展、革新。所以,我们提倡规范当代赏石四字要诀“形质色纹”,把赏石之“形”放在第一位。其一,包含着继承传统赏石理论的精髓。其二,当代奇石艺术本身就是从古代园林石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