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礁本子合集:毛主席说:保家卫国,自己有儿子不上前线,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1:51:55

毛主席说:保家卫国,自己有儿子不上前线,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图)

毛岸英牺牲真相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心,是中央在1950年10月才最后确定的,11月上旬之前参战一事对外还保密。毛岸英因经常回家,并帮助翻译与苏联协商的电文,在彭德怀受命时便知道此事,于是求“彭叔叔”带他去朝鲜。毛泽东身边的人以及负责保卫的李克农都不同意,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的家庭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了多大牺牲,更何况此次要面对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美军,要“锻炼”也绝不能选择这种随时可能牺牲的地方。毛岸英却向父亲讲了自己的决心,得到了支持。然后,他告诉病中的妻子,自己要出远门。当中南海里的许多人都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得到的回答只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美军4架战斗机嗡嗡怪叫着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盘旋,随即扔下几枚汽油弹。已躲入防空洞的毛岸英等四名参谋见敌机飞走,便跑回来。谁知紧接着又飞来四架敌机,扔下无数汽油弹,毛岸英等再向外跑,为时已晚。炸弹在屋顶及前后落下来,木板房的门已被火封死,一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刚躲进防空洞的彭德怀听到外面有人喊道:“不好,作战室有人值班呢!”

彭德怀忙问:“都是谁?怎么不疏散?”

彭德怀一边说着就往外跑。

“这时出去太危险了!”警卫员景希珍死命抱住彭德怀,不让他跑出去。

彭德怀火了,大声骂道:“放开!快放开,再不放老子毙了你!”

景希珍哭着,死也不肯放手。

彭德怀用力挣脱后,就直冲司令部的木房。当知道毛岸英在里面时,冲着起火的作战室大叫:“岸英,快跑出来,听见了没有?快跑出来……”

但是,毛岸英再也听不到喊声了,他已在熊熊大火中壮烈牺牲。

彭德怀气得直跺脚,立刻掏出手枪来,面对敌机逃跑的方向,对着天空“砰砰”地放了两枪。

枪声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痛苦的喊声,在朝鲜前线上空回旋。

大火扑灭后,有人找到了岸英的手表,把他交给彭德怀。

彭德怀噙着泪水,把表递给秘书綦魁英说:“保管一下。”

毛岸英牺牲了!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曲折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和牺牲前的惨烈。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在苏联的生活

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回到祖国

毛岸英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据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 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这时睡农民的土炕,一样干起农活儿。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他随中央机关北撤,又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随李克农访苏并当过翻译,此后又要求到基层。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赴朝参战

同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说“牺牲是光荣的”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毛岸英入朝参战虽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但是,他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东西,以及他和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在硝烟散去,在今天中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时留给人民的思考,更显出了他的弥足珍贵。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与他的老友周世钊谈话中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妻子刘思齐成了永别

刘思齐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刘思齐在1939年随父母亲离开延安前往苏联。不料,在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陈振亚和张文秋被新疆当局扣留。1941年5月21日,陈振亚在新疆遇难。1943年4月,张文秋在新疆被反苏、反共的盛世才逮捕,刘松林也和母亲一起进了监狱。同时入狱的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代表和国民党谈判,多方营救,被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位革命者终于在1946年6月获得释放。应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要求,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将军,派武装将这一大批人集体护送到了延安。过了6年铁窗生活的刘松林,回到延安后又见到了毛泽东,见面的地方仍是中共中央党校礼堂。那是在她们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专程前往看望这批出狱的同志。第二天,毛泽东派人来接“干女儿”。在毛泽东的家,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那时,毛岸英24岁,长刘思齐8岁。半年之前他才从苏联回国,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毛岸英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长得比毛泽东还高。毛岸英给刘思齐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他虽然在苏联呆了10年,但中国话依然讲得很好,刘思齐讲的话他都能听懂,不像刚从国外回来的。就这样,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了大哥哥,喊毛岸英“大哥”。不过刘思齐在延安跟她这位大哥仅见了这么一面而已。毛泽东考虑到毛岸英在国外太久,不了解中国国情,所以就让他自带口粮,到延安城南15里的吴家枣园,跟一个劳动模范学习种田,平时难得回家。

1948年3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已转入进攻的形势下,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前委离开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却没有再回延安,而是继续向东,于5月27日到达了平山县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从山东来到了西柏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正巧,就在这时,刘思齐来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她在一个下午去毛泽东那儿,在那里又遇见了毛岸英———这是他们第二次相见。

18岁的刘思齐,梳着两条辫子,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毛泽东留她吃饭。那天晚上,毛岸英跟她一直谈到11点多。此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跟毛岸英有了很多次的接触,彼此产生了感情。刘思齐假期结束后回到山西,进入长治北方大学学习。毛岸英跟她保持通信联系。毛泽东发现自己的长子爱上了自己的干女儿刘思齐,对这门亲事当然很满意。1948年9月,毛泽东邀张文秋见面时,跟她商量这桩亲事。张文秋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毛岸英和刘思齐正式订了婚。

毛岸英很想和刘思齐早点结婚。但是,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男20周岁、女18周岁方可结婚,而刘思齐的实足年龄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所以毛泽东没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兴,还闹了情绪。毛泽东为此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个周末———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结婚,婚礼隆重而简朴。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他们主持婚礼。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李富春和蔡畅、谢觉哉和王定国等重要领导人夫妇成了婚礼上的贵宾。毛泽东只送一件大衣给毛岸英,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人都暖和。这时,毛岸英在中央调查部担任机要秘书和翻译,新房就设在中央调查部的院子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临行前,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思齐,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方知,在他走后,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夜,于10月15日清晨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思齐。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

读报探索源自:http://qkzz.net/article/1ed80001-0359-4323-b571-6dd5b56b4b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