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145分钟完整迅雷:她,身上哪美 [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1:01

访秦海璐
身上哪美
秦海璐:智慧能让一切变得美好
秦海璐,大陆一线女演员,中戏96级毕业,和章子怡、梅婷、胡静、曾黎、傅晶、袁泉并称“七朵金花”。1978年8月出生于中国辽宁,九岁开始在营口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主攻刀马旦,14岁随中国文化友好访问团出访日本26个城市,其演出的京剧梅派代表剧《天女散花》中所使用的长绸至今仍保持着中国最长的记录。在演艺方面,她凭借《榴莲飘飘》的精彩表演荣获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凭借《钢的琴》获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8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影后。她还是一个歌手,著有专辑《幸福回味》、《单行线》。

文/杜仲华
她是一位实力派明星,从中戏毕业不久,便以处女作《榴莲飘飘》一举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双料影后,成为当年影坛的一匹“黑马”。而今,在影、视、剧坛征战十年的她,又迎来一个创作井喷期:其主演的文艺片《钢的琴》屡获殊荣,最近又成为角逐金鸡奖和金马奖最佳女主演的热门人物。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她一一回答了有关“文艺片叫好不叫座”、“演而优则导” 以及婚恋观等问题……
秦海璐:智慧能让一切变得美好

2000年,当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孩成为台湾电影金马奖新晋影后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她是谁?为何如此幸运?
的确,她的外貌并无惊人之处,刚刚走出中戏大门,首度“触电”便获此殊荣,不能不令人感叹命运对她的青睐。使她获奖的电影《榴莲飘飘》,或许没有多少人看过,很难对她的表现妄加评论;但只要了解一下她的从艺经历便可明白:她的成功固然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却也不尽然。
1978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的秦海璐,9岁被选入戏曲学校学习京剧,专工刀马旦,17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等七位96级同学并称“七朵金花”。从艺已有十个春秋的秦海璐,起点很高,成名很早,但幸运并未如影随形,始终眷顾于她。继《榴莲飘飘》之后,她拍摄的多是小成本的文艺片,从《像鸡毛一样飞》《冬至》,到《阿司匹林》《爱情呼叫转移》,产量不小,却因“叫好不叫座”,藏在深闺人未识。更多的观众是通过电视剧《好想回家》《金婚风雨情》而领略她的不凡演技和实力的。
对艺术片的执着追求,终于在秦海璐的而立之年迎来一次“井喷式”爆发。十年前,她因《榴莲飘飘》最佳女主角提名而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走红毯;今年的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她与刘德华、叶德娴主演的电影《桃姐》入围主竞赛单元,再次现身水城威尼斯。她参与创作主演的纪实电影《到阜阳六百里》,表现出一个小人物心高气傲,却屡遭挫折的飘泊感,广受好评。而拿奖拿到手软的则是她主演的另一部电影《钢的琴》。这部小投资文艺片迄今已荣获上海电影节、中国电影华表奖多项大奖,并扬威多伦多、东京电影节,最近又连获金鸡、金马最佳女主角提名,使秦海璐再度成为影坛热点人物。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她就文艺片“叫好不叫座”、“演而优则导”和自己的婚恋观等,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们是市场眼中的“笨小孩”

记者:首先祝贺你主演的电影《钢的琴》获得本届金鸡、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这部小成本文艺片在业界赢得一片叫好声,已在多个电影节上获奖,你是怎样走进《钢的琴》的,是什么吸引你接拍这个片子?
秦海璐:谢谢,获得提名我当然很开心,但对我来说,更关心的是我对角色的塑造和演绎,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喜欢。主演《钢的琴》,起因是2008年我在上海电影节做评委,青年导演张猛拿了新人奖,他拿《钢的琴》的本子去创投会。当时评委里我和韩国导演郭在容都很看好张猛,我们注意到这是一个好本子,而张猛也需要更多的帮助,所以从这部电影的筹备开始,我就积极参与进来。
记者:你说过,是以“不同于以往的情感”对待这部电影的,并在拍摄资金链断裂时解囊相助,为什么?
秦海璐: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参与进来,而拍摄过程中我也看到都拍了些什么,我认为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于是我就拿了后期的钱,希望它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让大家观赏,而不是留下一堆无用的胶片。
记者:谈谈你与导演张猛、主演王千源的合作经历,还有你是怎样塑造陈桂林的女友淑娴这一形象的。
秦海璐:我与张猛、王千源都是中戏的同学,剧组里大部分人也都是东北人,拍摄外景地又在鞍山,所以感觉特别亲切,就好像大学的时候大家一起完成一个作业似的。淑娴是典型的东北女人,大气、仗义,其实淑娴这个角色更多地是为了辅助和完善陈桂林的性格刻画,找对了角色定位,这个人物就“活”起来了。
记者:《钢的琴》无疑是今年影坛获奖最多、口碑最好的一部小成本文艺片,但与所有类似影片的遭遇一样,它“叫好不叫座”,没有打开市场。我从你的博客上看到你对此的反思,认为你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进入市场做好准备,“因为我们是市场眼中的笨小孩”,很形象,也切中了要害。以后,你会继续坚守文艺片阵地,还是要努力学会屈从市场、适应市场?做为一个创作型演员,你对文艺片的前景有何预期?
秦海璐:我们不是没做好准备,而是根本没有准备!可以说,《钢的琴》就不是为市场而生的电影,它可以说是国产电影的新类型。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还很不成熟。眼下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看电影还是过年吃饺子的事,而不是喝下午茶、品咖啡。吃饺子当然是选馅料最丰富的,大制作、大投资、大公司这些商业元素齐全的电影来看。但是总有一天,观众有了喝下午茶和品咖啡的习惯时,就会在电影的类型上有更多元化的要求。我相信到那时,文艺片就不会有现在这样被雪藏的遭遇了。
每一部作品都能帮助我成长

记者:你成名很早,从中戏毕业不久,便以电影《榴莲飘飘》一举夺冠,成为当年影坛一匹最大的黑马。初出茅庐就获此荣誉,你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这是机遇对你特别垂青吗?
秦海璐:完全没有准备,可以这么说。我也不认为机遇特别垂青于我,因为我有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积累,从小就刻苦练功,从小就不快乐,进入影视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记者:据说得了金马奖后,你曾抑郁过一阵子,还有人说你一度销声匿迹了,是这样吗?
秦海璐:拿奖之后我就做了几年自己以前一直想做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想继续当演员。我当过秘书,开过发廊,办过公司,公司破产了,就到外边拍戏,挣一笔钱回来养活自己,再干自己想干的事。一直以来我都为我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开心。
记者:做为一个演技派演员,《榴莲飘飘》之后,你有哪些自己满意的作品?近一两年你的影视作品较多,是否又进入一个创作活跃期?在演技上有哪些提高和突破?
秦海璐:应该说,每一部作品都帮助我成长,每一部作品回过头再看时,心里都会有一个新的理解和诠释。我觉得演技跟生活的积累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经历得越多,感受和理解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些都对表演有帮助。常常有人问,这部戏你有什么突破啊?其实导演找一个演员来演一部戏,就是因为你的感觉是适合这个角色的,而不是让你来突破自己的。所以我不把有没有突破做为表演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记者:据说《到阜阳六百里》的导演一见你就被你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觉得你就是片中女主角曹俐,心高气傲,却难敌生活的再三打击。而你认为这与你从小到大一直飘泊的人生经历有关。请谈谈拍这个戏的感受。
秦海璐:是的,我扮演的曹俐是一个有家不能回,想回家时却已经没有家的人,我想导演看中的正是我身上的这种“漂泊感”。有一场戏,就是曹俐把所有人都送走之后,一个人回到住处面对自己的一场戏。当时我内心的碰撞是很激烈的,那场戏导演让我自由发挥,我就深入揣摩人物,力求把曹俐那种孤独无助的复杂心境表现出来。拍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自己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不可自拔了。
记者:你即将参加第12届亚洲艺术节并主演张爱玲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你所在的国家话剧院交给你的任务,还是你对话剧情有独钟?影视和话剧表演有互补之处吗,对你来说哪个更过瘾?
秦海璐:这个嘛,我从小就是学京剧的,当然对舞台表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认为影视跟话剧表演很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话剧演员可以看到观众,可以看到他们随着你的表演哭,随着你的表演笑,你的表演与他们的反应是一个你来我往的互动过程,并且情绪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大幕一开,导演就“拜拜”了,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而在影视表演中,导演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卡掉你。此外,电影比较注重一种氛围的营造,电视剧要求表演的快速和准确,这三种表演形式完全不同。
记者:未来会“演而优则导”吗?
秦海璐:其实我希望将来可以担任一个电影的监制。在我心里,监制才是电影王国里的决策人,可以从全局把控一部电影。如果想做好监制,就要对电影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也在越来越多地参与电影的不同艺术部门的工作,希望更多地了解怎样才能完成一部电影。
智慧能让一切变得美好
记者:熟悉你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你本性率真,心直口快,我行我素,也因此传出与某位女星的不和;你的有些“雷人”话语也常常被人误读,如“漂亮女人都是睡出来的”。你对此怎么看?
秦海璐: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真正地懂你,我的座右铭就是“不求尽善尽美,但求为所欲为”。
记者:你说过一个演员必须做到“德艺双馨”,“德乃一世之事,艺乃一时之事”,你是如何产生这样的认识,怎样要求自己的?
秦海璐:德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记者:生活中你崇尚质朴自然的美,你认为自己身上最美的是什么?看到网上说你有一双“最昂贵的单眼皮”,你认同吗?
秦海璐:智慧,我觉得有了智慧就能让一切变得美好。
记者:愿意谈谈你的爱情观和婚恋观吗?据说你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爱,为什么?
秦海璐:我觉得男人应该让一个女人有可以仰视他的部分,仰慕嘛。我特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做决定,事情来的时候他说怎么样,我照着做就行了。所以我的爱人一定要能让我有这样的信任感。


秦海璐
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1)">

(2011/10/14/雨霖转载/编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