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手机壁纸:胡锦涛七一讲话要点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15:18:20
胡锦涛七一讲话要点解读作者:刘亚伟,于勤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1-7-18

〖主题〗——七一讲话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7月1日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各地纷纷进入学习胡锦涛讲话精神的热潮,也引起各界就此的解读,其中香港传媒显得尤为特别。尽管这中间不乏疏漏之处,或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启发或参考意义,故我们特选编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七一讲话要点:

  中共重要党庆纪念,与党代大会有密切关系。自1982年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大会,都恰好“逢五”、“逢十”年党庆次年召开。因此,领导人党庆讲话,通常要为党代大会“定向”。若未能定向,或定向后又转向,则说明在党代大会召开前的一年中出现复杂政治局面。

  在中共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长篇演讲,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今后的执政取向。演讲前段的着墨处,可归纳为三大事、三成就、三考验、四危险:三大事,指中共九十年来“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成就,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四考验,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危险,是指: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他特别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尤其要提高防腐能力: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自重,手中的权力只能必须为人民服务并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他又指,外部的环境考验复杂、严峻,必须提高中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发展党内民主,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及软弱涣散的现象。

  他又强调稳定的重要,他指“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亦会失去。他指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保障及改善民生,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词汇·七一讲话

  话语权争夺反映了党内政治博弈。当今中共政治辞典中,“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人的旗帜性话语,标志最高领导人各自创建的理论体系。

  据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分析认为,从1991年建党70周年江泽民报告、2001年建党80周年江泽民报告、2006年建党85周年胡锦涛报告到本次报告,四个旗帜话语此消彼长。

  2001年80周年纪念,高峰词语是“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其中“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在临近2002年秋总书记交棒前亮出的旗帜性话语,为十六大定了向,在十六大被写入中共党章。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85周年时同时降温,让位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6年建党85周年讲话中着力阐述了他在2004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个口号的出现频率,超过了70周年报告中的“毛泽东思想”和80周年报告中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在次年成为十七大的主题,也被写入中共党章,党章称“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十五大到十七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依次成为大会报告的强势旗帜话语。

  然据钱钢观察,这次90周年讲话出现不寻常的异动:在胡锦涛尚未交班的情况下,他的旗帜话语“科学发展观”频率急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也继续下滑,“毛泽东思想”反而略微抬头(虽然胡在报告中也说“科学发展”。但即使统计“科学发展”,也只出现9次,远远低于85周年时“科学发展观”的17次,而且这和作为旗帜语的“科学发展观”不能等同。)按照钱钢的推测,到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的传播强度在政治报告中可能将大幅下降。

  另外,检索1997年至2010年的《人民日报》,看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频率都曾先起后落,而“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后达到高峰后,2010年已出现下滑趋势。

  钱钢认为,从90周年报告显示的迹象看,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还是“科学发展观”,都不是为十八大定向的旗帜话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的出现频率奇高(70周年22次,80周年17次,85周年6次,90周年37次),似为当今中共高层的“最大公约数”。

  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不再提“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代之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这次七一讲话中,他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新的定义,提出中共有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这种把邓、江、胡打包“供起来”、让三方共享一个旗号的表述,使邓、江的地位继续弱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口号加速淡出,而引人注目的是,胡也淡化了自己的旗号,似乎放弃了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个人标志并为十八大定向的雄心。

  2012年秋天的十八大,胡锦涛将交棒给新的总书记,但十八大政治报告按惯例仍将由他做。从他的90周年报告分析,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近似为十八大定向的旗帜话语,但钱钢认为可能性小——那将使十八大毫无新意。

  重“稳定”扬“毛泽东思想”

  与此相对照,七一报告高度强调“稳定”。“稳定”一词,在70周年报告中用了5次,80周年报告中用了4次,85周年报告中用了6次,而在90周年报告中,他用了10次之多,1991年江泽民的70周年报告。对于“稳定”的提法,比十七大报告“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的提法更强硬。他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是西藏、新疆骚乱时当地强硬派领导提出的口号,他在90周年报告中使用,传递的是党内强硬派的声音。这个报告甚至把“不折腾”写进了结束语。

  重要党庆日讲话和党代大会报告,通常在高层内部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是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产物。和十六大、十七大之前两次七一纪念的情形不同,胡锦涛的七一报告,不但没有(哪怕试探性地)提出为十八大定向的新理念,反而弱化了近年来他本人强力推行的旗帜话语。他没有“亮剑”,其它人更没有“亮剑”。将稳定作为第一要务,似乎是多数高层成员目前的共识。

  90周年纪念,邓、江、胡的旗帜语言同时弱化,是否意味着十八大前中共高层正互相掣肘,政治博弈处于僵持状态?“毛泽东思想”略微抬头,是否意味着中共可能“向左转”?从纪念建党90周年到十八大,是否会出现20年前从纪念建党70周年到十四大时的一幕——在党代大会召开前一年间发生重大政治转折?一切均有待观察。

  ★  政治话语·七一讲话

  “七一讲话”是政治局讨论通过的执政文告,大体是“反映领导集体的意见”,但是一些段落的表述和用语,有个人的“思维亮点”或表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中央党校学者表示,胡锦涛总结的这“三大成就”,其中前两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体系”的提法过去讲得比较多,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尚属首次提出,是一个全新的阐述。

  政治观察人士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提出的,迄今已有30多年,此前中共一直强调在这条道路上“摸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体系。在建党90周年之际,胡锦涛作为中共第四代领导人,提出有关制度已确立,意味着中共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取得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从设想变成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党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姓资姓社”、  “左右之争”的辩论愈演愈烈,胡锦涛选在此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调,亦有助于平息党内外争议。胡锦涛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意味着在中共领导下,未来仍要坚持社会主义不会“姓资”,仍要坚持改革开放但不又照搬西方制度,走出符合具体国情.避免“非左即右”的发展道路。外界的争议似乎也可以平息了。

  2、香港著名评论家丁望则认为,七一讲话重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是一方面要继续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另方面则要继续加强政治控制。今后的社会景观,谅是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和经济的较高增长,政治领域和社会监控方面仍将偏紧。

  七一讲话构建柔性空间

  尽管“两手策略”(政治左手与经济右手并举)不变,但七一讲话并未特别强调四项原则,反而对改革开放着墨甚重;像十七大报告一样“它把改革开放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革命”。

  在执政的务实层面,七一讲话重申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

  科学发展观的“内核”,香港《信报》的解读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和科学管理,改变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构建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七一讲话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折射七一讲话构建柔性空间的光谱:缓解民困、缓和民怨、减低执政风险。

  七一讲话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重申加快发展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等。

  七一讲话还重申“走共同富裕道路”,达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胡氏在多次演讲(如十七大报告)都提到的遥远“愿景”。

  这种“五有”的“理想国”,与儒家的“大同世界”有亲缘。《礼记·礼运》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柔性空间的光谱,还在于对“社会矛盾”的表述。

  七一讲话,两次提到主要的社会矛盾,首先重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矛盾;其次,提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

  关于主要社会矛盾的表述,是中共八大(1956)的论断。次年,毛泽东把它推翻,鼓吹阶级斗争。1991年,当时的总书记发表“七一讲话”,强调“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并提出“两种改革观”和反自由化、反和平演变之说。

  胡氏这次的七一讲话,只提“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并未提敌对势力或“敌我矛盾”,展现了新的政治风向标。在200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讲话中,他特别提到“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和西方的“西化、分化图谋”。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通观胡锦涛1.4万字的讲话,总体框架仍定义在“不折腾”的前提下,在关键问题上,立场并没含糊,而是旗帜鲜明,讲话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提法和措辞,还十分耐人寻味。

  在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上,胡锦涛提出要“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并说这是关系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他说,“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纵观胡锦涛讲话,“双硬”新提法最为引人注目。将稳定上升为政治报告中明言必须完成的刚性要求,过去从未有过,结合胡锦涛并要求中共还要进一步引导全民牢记在心,说明对稳定的诉求,并不只是这一届最高层的共识,它还会作为一个选拔未来接班人的标准,并同时作为一种政治嘱托,传承给十八大以后的领导班子。概括来说,“双硬论”是最高层因应当前局势做出的选择和部署,这并为胡锦涛的“不折腾”装进了一个新内核。论及实质,“双硬新核”就是要求在中共统一领导下,完成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双重使命,舍此之外的任何其他路线,比如开历史倒车和全盘西化,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是最高层的选项。

  而经济学界认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是影响经济政策最重要讯号。目前此讯号的主要解读,即发展是硬道理,则发展优先,结构调整之类有可能伤筋动骨的事得先放一放,稳定为硬任务,则紧缩性政策将全面收手。智囊机构人士认为,胡锦涛讲的“双硬”是治国之术,在宏调政策上,则是以“双稳”新要求作配合。所谓“双稳”,也就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也就是说,下半年调控政策,排除之前争议点,是遏通胀优先,还是保增长重要。目前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遏下通胀,两者相加就是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智囊机构报告,促成“双稳”走向。虽经济界仍担心通胀恶化,但智囊机构认定,不论是货币供应量推动的因素,是成本上涨因素,还是输入型因素都在减弱,7月起有可能下行,因而通胀仍有威胁,但政策应对未来通胀回落趋势提前衡量来说,已无必要。另外,政策不能再收缩也不能全面放松,是因经济增速回落下,地方性债务问题,可能拉低地方经济增长后胀,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另一隐忧。国务院领导人对经济下滑担心较大,调控政策需要结构性稳定。

  ★其他解读·七一讲话

  说九十年岂可无叶剑英     在北京的中共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演讲提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表示“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这是胡氏过去多次提及的六个已故老人,“名单”是根据一九五六年九月的中共“八大座次”,故每次都未提叶剑英元帅(一八九七至一九八六)。

  叶氏是七六年推倒江青集团并最终结束文革的英雄,这是执政党的历史转折点,百姓得以摆脱文革的极左苦难。说九十年,岂可不提叶氏?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确立的六个中央政治局常委,依次是毛、刘、周、朱、陈、邓,前五人是中央主席(毛)和副主席,邓小平是总书记。

  五八年五月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增加林彪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座次排列为,毛、刘、周、朱、陈、林、邓。当时林彪的军职,是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七一年九月,他乘军机摔死于蒙古荒漠,被指为反党、反毛、反革命分子。这是胡氏提及老一辈有“重大贡献”者时未列林彪之因。

  胡氏的“八老”之说,是按“八大座次”略有“调整”,把周的座次放在刘之前。

  就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历史过程”而言,叶剑英的“重大贡献”是必须正视的。在文革和后文革期间《六六至七八》,他与周紧密合作抵制极左的江青集团,有效控制军队实权,尽力保留老干部集团的实力,并促成邓、陈复出。叶氏在此期间的“政治作用”和对执政党的“重大贡献”,超越于小平和陈云。

  叶氏与周氏多年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推倒江青集团的基础。七六年十月,叶氏与中共中央副主席华国锋、控制中央警卫局和八三四一部队(宫廷禁卫军)的汪东兴合作,迅速逮捕了毛妻江青和极左派核心人物。这是扭转乾坤之举,改写了执政党的历史,后来也使老百姓走出“文革浩劫”。在七七年八月排列的“十一大座次”,是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华是主席,后四人是副主席)。

  在江青集团倒台后,叶氏起用胡耀邦、促成小平尽早再次复出,对结束文革、全面否定文革、重评毛泽东功过、发起经济体制改革和开辟经济特区、倡议建立法制约束,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没有叶推倒江青集团,何来改革开放史?就史论史,叶氏对中共的“重大贡献”,绝不小于小平、陈云。

  三七开的讲话将成范例    中国人喜欢急于下结论,人的功过、党的成败也如是。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没有就中共九十年来的功过做过任何明示或者暗示的结论,但从篇幅的比例上看,或许透露了端倪。

  邓小平文革后重新上台,对毛泽东和文革做过结论,毛泽东是三七开,功大于过。胡耀邦被问到新闻报道在报喜和报忧的比例应该如何,他说应该是二八开。中共的传统是,最好要有明示,没有的话,暗示也应该给出一个比例。汪洋在近日的讲话中说,要把成绩讲得透,问题说得够,比例就是五十五十。

  纵观胡锦涛的讲话,虽然还是用几十年的套话,强调中共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但没有按此套路展开。而是用了三成的篇幅将中共的成就,七成的篇幅讲问题,被视之为三七开的比例,突破了中共传统的功过论。

  胡锦涛对中共的成绩讲得透,就是三代人做了三件大事,毛邓是第二一代,江胡算是第三代:三件大事也是三代人成绩的概括,分别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跟着就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摆问题,也是回应目前民间对中共的一些指责。胡锦涛在一个段落里两次提到从严治党,甚至比较明显地说,“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就是说目前没有很好做到这一点。又比如说,“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就是回应最近有关中共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政治改革问题上裹足不前。又比如说“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背向和党的生死存亡”,就是间接承认中共目前腐败问题十分严重。

  胡锦涛接着用了三成的篇幅,讲中共今后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国防、外交等方面的方针,也是对人民的承诺,说要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而后还谦虚一番说,中共“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等等。

  这些方针与承诺今后能落实多少,还得拭目以待,但这仿佛成为一个范例,今后下级的官员,在讲成绩与问题的比例,起码应该是三七开,连中共九十周年的功过都如此,小地方的小官就没有理由只讲成绩,不说问题了吧。

  (本期责任编辑: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