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隐身:林肇伦谈拳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44:58
林肇伦谈拳录

(一)

1.实战间架:前手与鼻同高,指向对手的鼻子,后手放在自己的嘴前指向对手的嘴,前膝前顶,后胯腋住。

2.拳法真传是练低用高(练大用小),腿法是练高用低。

3.高位拳要旋转拳心向下,中位拳要直出拳眼向上,低位拳拳心向上。

4.撑抱桩两手逢节必突,逢曲必圆,头顶项竖如坐高櫈,背微靠两胯要腋.重心两脚中间,脚掌的三分之二着力。

5.鬼手钻一手对准敌方的鼻子,一手在自己的鼻子前。

6.发人时起如举鼎,落如分砖。

7.伏虎桩后腿向后拉前腿要顶,后拉完后在拧腰,两手掐抱虎头,母指上挑中指下插,。

8.降龙上身向前倾与地面成四十五度角,前脚后脚成直线,右手上推托,左手向下按,虎口靠近胯部向下,左手与右手的上下形成争力,这个桩主要训练旋转灵活,在技击时发挥威力。

8.和自己人交手时只论对错不论输赢,和别人交手只论输赢不论对错。

9.试力时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10.摩擦步即是步法又是腿法。

11.在深县集训功法有灵龟出水.三盘落地.车轮步。

12.站桩是试力的缩小,试力是站桩的放大”。力由站而得,由试而得知,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浑圆力的发动,推手而知其运用是有条件的实战,为了弥补散手之不足,散手是直接检验拳术的综合体现,从原始意义上讲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斗。

13.意拳训练的核心是: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速动中求取力的灵活运用。

14.意拳重精神意感的拳术,而站桩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身心一致的最佳锻炼方法。

15.站桩是获取拳劲的重要手段,是意拳的根本

(二)

1、站技击桩时,前手、前膝、眼成一线。
2、摩擦步在缓练后,要大动、快动、左动、右动,速度加快练习;姚宗勋先生练习磨擦步时,来回一趟要走一个小时。
3、初习试力时,包括活动试力,可对着一个固定墙角练习,将墙角当假想敌,敌人不是固定的,是活动的。
4、腹部的锻炼很重要,站桩时腹部要松,梢节紧(指;手到肘,脚到膝这个部分),其它的地方要松。腹部:站桩时要长圆,试力时要松圆,发力时要实圆;
5、试力时:空练时,在假想对方在你挂、偏放时,对方可能突然采取各种手段向你发起攻击,这是你在试力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如果试力时具有这种训练,推手中如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游刃有余。
6、试力时,前腿很重要,前膝要顶,脚要提踩,回拉时,膝要前顶,不能回。
7、单推手练习时,要加强一出手控制人的训练,双手推手练习时要有虚实,虚的要指着对方的中线。
8、推手要多练习,要与各门各派多交流。
9、前手直拳有两种拳型,一种是立拳,一种是平拳,练习时,头不能前倾,要头与脚相挣。姚先生教我练这种拳法就练了一年多,练好了直拳,其它的拳法就好练了。
10、练好大小裁拳,练习时肘一定要吊起来,这样的拳法才有力。
11、练拳时,还要打沙袋,练习时要有脆劲,一触一紧即松。

(三)

有人认为意拳从来都不注重丹田和周天功训练,这是一种思维缺失,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林老师教导我们:
 一、炼丹田和周天功,如果在正确思想指导的前提下,也能起到养生作用和其他功效。它既是传统练功方法之一,又是意拳最早期的练习方法,意拳没有完全否定这种方法。
 二、丹田是人体穴位,它的训炼特点是“点”;周天功是走人体脉络,它的训练特点炼的是“线”;现在的意拳已经不炼这些“点”和“线”了,现代意拳炼的是“面”或“浑圆”,也可以说炼的“整体”,是对人体和精神的全面训练。芗老提出“全身无处不丹田”的观点。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要绝对健康和舒适,以及精神的愉悦才是意拳的目标。
 三、术语中的丹田是肾上腺素的汇集之所,膻中(上气海)又是胸腺素汇集之所,经过训练,腺素以能量或体液的方式聚集在穴位周围,发挥它们的免疫功能,保持维护人体健康。意拳重要功用则是调动人体所有腺体健康运作,充分发挥它们的免疫机能和潜在能力。而不仅只注重于丹田周围的肾上腺和大小周天运行线路上的周围腺体。
 四、由于意拳很重视混元气和浑圆力锻炼,对人体“面”(整体)的训练效果绝对要优于传统丹田“点”、周天“线”的效果,完全符合“人天合一”与“道法自然”的传统理论。
 五、学拳如登山,在没有登上山顶之前,由于“身在此山中”,眼界有局限,登山者是很难找到捷径的,只有登上山顶的人,才看得清楚哪条路是最便捷的。“明师”是努力而坚定的登上拳学山顶的人,他能够指引学生走最快的、最正确的登山之道。

 六、学习意拳,首先要对意拳理论的科学性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丢了意拳这个“西瓜”,去捡其它的“芝麻”,背了一身垃圾回来,则永远在意拳的门外徘徊,不能得意拳真谛。更不能受益于意拳。
 七、“气足神全”,这是王芗斋先生对意拳养生的深刻见解,也就是说人身体“气”充足了,精神才能健康稳定,精力充沛。“气”是中医术语,从现代意义上可理解为“能量”,练习意拳是一个积聚能量,积聚“气”的过程。打人,是力的范畴;发人,是气的范畴;控人,是神的范畴。
 八、习拳练功仅有“明师”、“大师”是不够的,要“师自然”、“师造化”,从大自然、宇宙中去领悟拳的道理。比方说,海水冲击岸边岩石的连绵不绝,气势汹涌,能量永不枯竭,练拳时要感受大海冲刷海岸的感觉,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去找拳理。
九.林老师说:“练功要筛选一些东西,不同的阶段我选不同的东西。”“不能全要,留精华。王芗斋先生说:‘立者立,弃者弃’
十“意念的锻炼要讲究火候与分寸的把握。”
十一.“悟道,是明白一种道理,不是方法。”

(四)

一、站桩时可把自己想像成水中的一条鱼,不为食物发愁,没有外界侵扰,在湖水的怀抱中自游自在,享受水的柔和甜美,桩功养生就是找舒服,找愉快的过程。
二、桩功的间架固然重要,但更要记住老师调桩后的感觉,并尽量保持这种感觉,用“意感”来引领间架。
三、推手时腰部要松,不能用力顶,越是怕对方攻进来就越吃力,腰部放松后对方反而不容易攻进。
四、学拳首先要学拳理,而不是具体招式,在明白理论的基础上再学技术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五.站养生桩时,想像自己是飘落在湖面上的一片树叶,随着微波荡漾,惬意、舒适、愉快。
六.做推拉试力时,意念用眼睛和两手心将远处的树木拉过来、推回去,如此循环往复。
七.养生和技击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走的是不同的路线,收效也不相同,随着训练的深入,到了意拳高级阶段,这两条路线将重合在一起。
八.“舒适得力”中的“得力”的意思是:保持间架饱满,不能因为“舒适”而使间架松软坍塌。
九.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双人推手是两个人的试力。
十.意拳动作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复杂,所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概括地说:意拳是非常简单非常难的学术。
 

 一.在技击方法上,王芗斋曾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别的拳有的,意拳一定有,别的拳没有的,意拳也有。这是意拳的中心思想,是意拳的生命!
十  二.走摩擦步时,膝盖要带有一定的弧度,像站桩一样,腿要微微弯曲,不能完全伸直,完全伸直的情况下,步法僵硬,实战中抬不起来,不灵活。

十  三.走摩擦步时,头部引领身体,脚步落下时,要像踩着擀面杖,小心翼翼,试探着往下踩。

(五)

一.意拳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桩法是混元桩和伏虎桩,一定要在这两个桩法上多下功夫,才能学有所成.
二.最重要的试力是扶按球试力和乌龙卷臂试力,技击应用中最自然、最广泛.
三.站桩和试力只有动作到位,才能产生效果,增强功力,动作到位的意思是找到准确的感觉和姿态;动作不到位,以完成训练时间为目标,则收效轻微.
四.意拳不仅是技击,意拳拳理可应用到养生、益智、医疗、体育、艺术等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并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她有广阔应用空间和前景,现代人没有充分认识和开发她!芗老云:“技击,乃末技也!”
五.意拳训练出来的选手,在竞技场上,可以做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轻胜重,意拳开发的是人体的自然力、本能力,现代体育训练的是人体肌肉纤维收缩的机械力,二者理论基础不同,在这一点上,意拳似乎“反科学”!原因是现代科学还不能研透她!
六.意拳击人时的能量有可能既有人体生物电的能量,也有全身肌肉收缩的力量,或许还有其它本能力的作用,这是意拳要研究的内容。
七.从学意拳的第一天起就要站桩,到离世的那一天,也要站桩,站桩是拳学生命的支柱.
   

八.推手是双人试力,双方实质在作中线运动,推手的关键是相互找寻对方的中线,同时防止对方找到自己的中线。
九.学拳的关键是向老师学习前人的拳学原则原理,而不是简单模仿老师的动作,要找到老师作拳的感觉,尽可能做到神似,绝对不可只模仿外形和貌似。

(六)

一.练功要攒“本钱”,“本钱”不够,不论养生、技击均不能达到目标, “本钱”要靠站桩、试力等手段取得,所谓的“本钱”就是内功。
二.练功是养“气”和充“气”的过程,只有“气”足了,才具有抗打击和打击对手的能力,对手打你一下,你无所谓,你打对手一下,对方则受不了。
三.“气”是真实存在的,几千年来,古人的体会和论述比比皆是,虽然现代仪器测量不到,但感觉上它真实不虚,“气”感充足的情况下,外力打击时,只是皮肤有痛感,内脏并无妨碍。因为“气”在皮肤内外形成了一个保护层。例如:今天小LAN站桩进入状态时,林老师让多名学生数次用力击打他的腹部,像打在橡皮人身上,小LAN后来说只是皮肤痛,腹内并无不适感,出击者则有打皮球的感觉。小LAN和出击者的感受就是因为“气”的存在而发生的作用。
四.意拳不以练“气”为目标,但“气”是意拳练习过程中的成果。
五.在较技过程中,谁能做到松得全面、松得透,谁就占优势,因为在松的情况下,人才能灵活自如地掌控自己,将“功力”和“本能力”发挥出来。
六.站混元桩时,找撑三抱七的方法:应先“抱”起来,然后再试着外“撑”。
七.站矛盾桩时,前手不超过前脚尖,眼睛透过虎口往前看,后手手指向前,有“挑”的感觉。
八、所谓争力,就是两个相反的力;
九、又硬又有弹性,这就是功夫;
十、气的问题始终是中医最根本的问题,无论是技击还是养生都离不开气;
十一、大概是打篮球小臂带上护腕儿,靠内侧那段儿,王芗斋先生有一回把手一举,
        问道:“谁能把我这段儿研究研究?我这儿最好使!”
十二、姚先生说,打沙袋声音是金属碰撞才对!“噗噗噗”那个——什么也不是!
十三、松是松紧转换的基础,谁松谁占便宜;
十四、越是传统文化越需要讲根,但又不能固守根。

(七)

一.林老师认为学习意拳,首先要对意拳理论的科学性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丢了意拳这个“西瓜”,去捡其它的“芝麻”,背了一身垃圾回来,则永远在意拳的门外徘徊,不能得意拳真谛。更不能受益于意拳。
二.林老师说“气足神全”,这是王芗斋先生对意拳养生的深刻见解,也就是说人身体“气”充足了,精神才能健康稳定,精力充沛。“气”是中医术语,从现代意义上可理解为“能量”,练习意拳是一个积聚能量,积聚“气”的过程。
三.林老师说习拳练功仅有“明师”、“大师”是不够的,要“师自然”、“师造化”,从大自然、宇宙中去领悟拳的道理。他打比方说,海水冲击岸边岩石的连绵不绝,气势汹涌,能量永不枯竭,练拳时要感受大海冲刷海岸的感觉,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去找拳理。

(八)

一.站大功力桩时(如伏虎桩),要姿式准确、到位,然后才能领悟其内涵。
    二.降龙桩、伏虎桩是意拳基本桩,对养生和技击都有作用,能培养人的阴阳二气,使人健康平衡。
    三.意拳养生不仅仅能强身、治病,而且能益智,开拓人的智慧,使人与宇宙沟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功夫是从“功夫”中出来的。我的理解是:前一个“功夫”指功力、成就;后一个“功夫”指时间和汗水,以及思考。
    五.站桩20-30分钟时,可能会出现烦躁现象,到35分钟时,会感觉很难受,甚至是痛苦,这时候有的人就放弃了,当次练功就前功尽弃;如果定下心来,继续坚持,则会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这以后站桩则进入高效状态,站一分钟则有一分钟的功力和收获。
    六.姚先生说过,练功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不要贪多求快,基本功扎实了,学高级功法,则非常容易,一看就会!
    七.意拳有激发和利用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效,所以能延年益寿,开发智慧!

本文转自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