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太刀哪个好:家庭艾灸治疗取穴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4:18
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美体,减肥,美容篇
减肥常用:

塑身万能穴:曲池

瘦脸:四白,迎香,太阳,承浆,颊车

瘦手臂:曲池,外关,尺泽

瘦腰/小腹:天枢,水分,气海,肾腧,三阴交

瘦腿/臀:环跳,承扶,殷门,委中,血海,承山,足三里

 

丰胸:

天宗,中府,太溪,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美容:

百会,阳白,印堂,下关,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腧

 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
日常取穴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

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

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

肩周炎:

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

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

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

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

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

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

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

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

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

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

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
常取穴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

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

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

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

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

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

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

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

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

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

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

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

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

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

过敏性鼻炎: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

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

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

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

斑秃:风池,头维

 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
日常取穴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

月经不调:中极,关元,太溪

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

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

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

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

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

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

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

子宫肌瘤:气海,关元,子宫

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

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

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

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

胎位不正:至阴

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

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

 

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

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

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

 家庭艾灸治疗取穴指南——内科篇
日常取穴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

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石门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腰痛点属于经外奇穴,经外穴。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和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


 
            艾灸治 疗 骨 刺

  

足跟痛也称痛跟症
多发于40—60岁女性,尤以肥胖者居多,起病较缓,发病率较高。
1、常见病因:跟骨骨刺、跟垫炎症、趾腱膜炎症、跟部滑囊炎等;
2、主要症状:
   以跟骨底面一侧或双侧疼痛为主症,站立或行走时足跟部针刺样疼痛,足跟肿胀,按压跟部有压痛,足底有时有紧张感,晨起脚踏地疼痛明显,行走或站立过久加重。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除与受冷湿寒邪、长久站立外,还有跟骨骨刺、跟腱炎、跟垫炎、跟骨结节滑囊炎、类风湿等。临床上常用针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等治疗,但易致疼痛、电极烧伤等反应。选用艾灸法既简单又有效,现介绍如下。

    穴(部)位:以足跟底疼痛点的下方(即阿是穴)为主,辅以昆仑、太溪穴。

    操作:将艾条点燃后,让艾烟熏疼痛点及穴位,开始可距皮肤近些,以能耐受为度。每次4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作用原理: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之功;昆仑系膀胱经之经穴,有疏通经络作用。药艾条含有祛风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药的成份,可与艾灸温度共奏散瘀通络之效,故可达到治疗目的。

 足跟痛病症针艾治疗典型病例举例

典型病案1:
于某某,女,40岁,工人。
主诉:半月前,由于受潮湿而致右足跟痛,走路障碍。
检查:足跟痛属足少阴肾经,湿邪侵袭足少阴经留而不去着成痹。
取穴:大陵穴
捻转提插行针两分钟后,右足跟部有胀热感,同时触压右足跟疼痛明显减轻,让患者跺右脚,并行走,行针5分钟疼痛消失。 典型病案2:
取大陵穴治疗跟骨骨刺67例,平补平泻,边行针边震跺患侧足跟。
结果:痊愈5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 典型病案3:
赵氏取大陵、太溪治疗老年性足跟痛51例,结果痊愈22例,有效29例,总有效100%,随访15年,均无复发 。

2、方法与病案
李某某,女,40岁,农民。主诉:足跟痛3月余,经服药打针无效而来针灸治疗。检查:局部无红肿,无明显压痛点。     
取昆仑穴,进针0.8寸,使针感传至足跟部,电针20分钟,起针后即感足跟同消失,行走如常,一次痊愈。

2、典型病案与针刺方法
        43例脚跟骨刺引起的脚跟痛用芒针肩髃透极泉(患侧)再嘱咐病人用患足跟跺地,疼痛就由重到轻,由轻到无,一般30分钟左右搞定.有一例搞了3次.3例回访一年无复发

 

2、典型病案

典型病例1
    女,56岁t遇休职工。双侧足跟痛1年,动则无力,行走不稳,足跟不敢着地多方求治疗效不佳。于1990年3月8日来诊.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虚损型足跟痛。针刺双侧肩奇穴,患者随即感到有一股热流从肩背至足跟,让患者原地踏步约1~2分钟.疼痛立止,为巩固疗效,次日又针1次至今3年无复发。

典型病例2
    男,57岁工人。左倒足跟痛5年3个月,行走时足跟不敢着地,经医院x线拍片提示:跟骨骨刺。于1987年5月12日来诊,针刺患者肩奇穴2个疗程,疼痛消失,至夸无明显不适

典型病案3
河南地调一队医院,1987年4月至l993年2月,针刺肩奇穴治疗足跟痛200例,疗效甚好。
河南中医学院针刺“肩奇穴”治疗足跟痛62例,总有效96.8%。

一、患者情况;
    男性74例,女性126例。40岁以下18例,41~50岁64例,50岁以上118例。
    病程1年以下者73倒,l~3年者8l例。3年以上者46例。
二、临床分型
1、虚损型:以年老、产妇和体弱者多见,特点是病程长,绵绵作痛,筋骨痿弱,行走不稳,动则无力,足跟不敢着地,有空虚感。
2、损伤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跑跳史,痛点以足跟结节为著,呈牵扯样或针刺样疼,局部有肿胀压痛。
3、增生型:足跟部钝痛或针刺样痛,轻者不能久站久行,重者站立行走困难,遇冷或劳累后加重,x线检查足跟部显示有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
三、治疗方法:针刺肩奇穴(属阳跷脉,位于锁骨后缘肩峰穴内侧2寸处),边运针,边让患者踏步或来回走动,足跟痛立刻减轻或消失。
四、取穴原理:
    足跟位于骨骼之末,肾经经过之所,承负全身之重量,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或房劳过度,致使髓海空虚,筋骨失养,故骨软无力,或生赘作痛“肩奇穴”位于阳跷脉,而阴阳跷脉同起于足跟部,主一身左右阴阳之脉气,运用下病上取之治法,同时上针下动,能上通下达,交通阴阳之脉气,疏通气血,濡养筋骨,故疼痛自止。本疗法单穴治疗时间短,止疼效果好,值得推广。
五、注意危险:非专业医生,请不要针刺本穴,以免扎破肺尖引起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