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帝绝宠倾城妻:清 明 忆 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9:08

 

小时候,听母亲说,每到清明时节,我家房子后面的山坡上会开出红花,花开多时满山坡,所以后山也叫红花山。后来看了《闪闪红星》的电影,因此很想知道那红花是否是映山红,但后来,红花已很少见到了。

清明节前夜,梦中隐约听见“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歌声,惊醒后,悲从心来。清明节了,我没有回家拜祭母亲,母亲在遥远的天国盼望儿子能在清明节到她墓前烧柱香,叩个头,可我却没有做到,心中忍不住悲戚。

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磨难的一生。小时候,贫穷落后的农村,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这些都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灭的记忆。解放后,母亲进了扫盲识字班,认了不少字,学了一些文化,又参加了村里的宣传队。小时候,母亲启蒙我们的古老故事,灌输我们正直诚实、勤奋努力、爱憎分明、积极向上的思想,就是她当时从演出剧目学来的内容。在我到外地读大学时写给她的信,她也勉强能看懂,只是在让人回信时告诫我以后别写得太草了。因此,母亲以她在同龄的农村妇女中能认字为荣,并希望在生活稳定时能再认字学文化,并且能到那些她年少学剧目时知道的金山寺等地方看一看。虽然我在金山寺所在的城市读书四年,母亲却没有机会到那一游,而当我上大学后第一次回家,跟她说起金山寺时,她很兴奋,问了很多有关水漫金山后留下遗迹的问题,可我却未能明白她的心意,更没有想到要带她到那里看一看,感受一下。

我家姐弟四个,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时,农村仍然很贫穷,我家劳力少,父母忙外又忙里,特别是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每天在田里劳动了一天,回到家里又要操劳一家的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姐姐和我稍大后能帮母亲料理家务,但对母亲的身体无济于事,母亲积劳成疾,得了胃溃疡,虽然做了手术,但因为家里穷困,依然吃不饱、休息不够,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又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父母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出勤劳动,可到了年底,因为工分不够,还是被生产队扣口粮,全家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母亲的身体也许就在当时留下了病根。

母亲操劳了一生,等到八十年代,生活相对好了,子女长大又离开了身边,留下她一人在家,又很少有儿女的消息,她虽然倍感孤寂却感到幸福和期望,更加信神佛,祈求神佛保佑在外的亲人平平安安。我工作后每次回家,带点东西回去,她总是说,你们在外面比不得在家里,以后不要带东西回来,只要你们人回来就好了。可每次当我离家出门时,她总是恨不得把我喜欢的用的吃的都塞在包里,让我带着。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工作后,母亲经常说身体不适,当时总认为是以前的老毛病,虽然到医院检查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和病变,不经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母亲还年轻,只是身体差些。直到有一年春节前,母亲到香港旅游坐船回来,我去接她,等了好长时间,不见她出来,一问旅行团的人,那人说:“有位小个子的老太婆因为牙痛还在后面”。当时我怔了一下,母亲何时变成老太婆?母亲老了吗?等到母亲蹒跚走出来,我端详了母亲,才发现母亲苍老了,而我之前却没有发现。母亲就在为子女操劳中慢慢衰老,母亲就在为子女能过上幸福生活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我却不能及时发现母亲的衰老,更不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

母亲是九三年初觉得病痛的,现在想来,那时她的病已是中晚期。那时是家里搬到县城的第一个春节,弟弟也结婚了,我带着妻儿回去,对她来说,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啦,所以,那年的春节,我们过的很开心,很幸福,全然不知道更大的不幸在慢慢走近。

元宵一过,母亲就开始觉得病痛,家里人要她来我这里的大医院检查治疗,她说我这里屋小住不下,而去年我带她到医院检查时也没发现病变,吃些药就好了,不要让我操心。殊不知就这样延误了治疗期,等到她来治病,已经是病入膏肓。虽如此,她仍然忍受着病魔的日夜折磨和煎熬,不把痛苦表露出来,怕影响我们。可在夜里,我总是被母亲的梦呓惊醒,母亲在梦中依然在与病魔抗争,母亲还年轻,母亲还不到六十岁,母亲不想过早离开这美好的人世,母亲还没有真正过上几天幸福日子,母亲不想离开她的亲人,我们更加不想过早失去母亲失去母爱。

后来,母亲虽然到一流的医院做了手术,原本虚弱的身体经不起病魔的折磨,衰老的生命却没有因此延续多久就永远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是对母亲无限的哀思和追忆。

母亲就安葬在曾经长满红花的后山上。

从此以后,每到清明时节或者母亲的忌日,我就会回去拜祭母亲,也找一找山上有没有盛开的红花,可是,山上已见不到红花,更不能知道那些红花是不是映山红,而只有母亲在我的心中---永远。

 

 

本文原写于1997年5月,并在当时笔者所在的单位报刊登载,2008年6月稍做修改,谨作为回忆纪念母亲的系列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