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夜盗珍妃墓:国学大师钱穆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0:29:10
国学大师钱穆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一个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社会,新的规范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容易造就一批抱着“瞒”与“骗”精神闯荡江湖的人群,社会已经产生了信任危机,所以有识之士已经疾呼:要对公民进行诚信教育。
  已过而立之年,现在回头想一想,从当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受了“瞒”与“骗”的训练。
  我们中学小学所写的作文有不少是《我做过的一件好事》、《一件助人为乐的事》等。据说,这类作文题目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既训练文笔,又兼及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记得我最初写作文时非常痛苦,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我曾经做过什么好事值得诉诸笔墨(虽然我也没有做过什么神憎鬼厌、对不起人的事)。但是,作文得交上来呀!于是,我还是要装作做过好事的样子;更要命的是,为了让这件好事“出彩”、不同寻常,我不得不说假话了。所以,我不得不编造堂皇的事件往自己往同学“小明”的脸上贴金,尽管那张脸有点发烧。这样,我打小就开始了说谎生涯。最初,我脸上发烧,但是后来,我习以为常了,心安理得了。
  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这些万古长青的道德准则没有问题,可是一旦它们变得假、大、空,变成枯燥的条条框框,缺乏趣味,只剩下一些干瘪的名词等着你搜肠刮肚,用一些自己没有体会到的感情,没有发生过的事例来填充的时候,就变得索然寡味,面目可憎了。尽管种种故事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为了适应那时的革命形势,我也乐此不疲学着老师的腔调在作文中进行假抒情,进行真说教——我知道,老师就喜欢这样的东西。慢慢地,我在这种八股文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直到上大学,读了中文系,才突然间领悟到,自己原来写的都是“应用文”,都是“瞒”和“骗”的文字堆砌。
  近日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方知道钱穆先生在执教北大、清华、西南联大之前,还在二十多岁的光景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教了半年的小学生作文。对这一段时光,他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回忆。
  当时,钱老师明确告诉学生,作文就像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有一天下午的作文题目是《今天的午饭》。有一篇作文写道:
  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
  钱穆抽取了这篇佳作点评给学生们:说话要有点波折,这样才有趣,上述作文的最后一句话,写得不错。
  还有一次,钱穆带着学生到郊外一座古墓处写生,此处又苍松近百棵。他就让学生各择一地,静观四周景物,写下来。随后,他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让学生纷纷陈述,何处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轻重颠倒了,何处有人先后次序不妥了,让学生进行讨论。及后,钱穆又提醒学生:“你们听到头顶上的风声了吗?”就让学生们屏息静听,感受一下和平时所听的风声有何不同。听了一会儿,钱穆对学生进行解释,“这里的风由于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缝隙,风经过时,声音自然与别处不同。这就是松风。”接下来,学生们根据上述讨论和点评,重新谋篇写作。经过这么一些有趣又有收获的作文课,学生们把上作文课当作一大乐事,有的还急切地问:“今天是不是还要上作文课呀?”
  后来,钱穆又让学生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听来的,亲眼看到的,家庭的,街坊邻居的,关于名胜古迹的,关于桥梁寺庙的,都可以。然后,选择其中最动人的题材,或者去参观探访,或者直接下笔为文。
  效果如何呢?钱穆说,他教了半年的作文,读完四年级,他的学生写作文“皆能文从字顺,条理明常”。钱先生的一大经验是:作文要生活化,文章要像从自己嘴里出来。
  孔子描述他最向往的一种生活是: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
  夫子循循善诱,跟钱穆老师学写作文真是一种享受,我们仿佛看到领弟子春游的孔子穿越三千年时空留下的巨大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