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山老母是谁的母亲:为什么全世界都爱金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41:18
为什么全世界都爱金庸

  他的文字是英雄主义的,一把琴、一把剑行走江湖,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

  本刊驻外特派、特约记者

  宋代文坛的奇观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永)词”。当代文坛的奇观则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遍布全球的华人也把金庸的影响带到了世界各地。金庸小说的官方译文有韩、越、泰、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主要文字和英、法、日、意、希腊等西方主要文字,而金庸“粉丝”中流传的各种非官方译本更是多得无法统计。金庸的作品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东南亚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方,“金庸迷”自然遍地都是。泰国《星暹日报》文艺版主编洪林说,以前华人看金庸,主要是通过当地华文报纸的连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几乎每一家华文报纸都要连载金庸小说,否则销量上不去。

  金庸小说不只华人喜欢,也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欢迎。在泰国,金庸小说不断推出新的翻译版本,几十年常印常销。泰国经常播放中国大陆和港台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每次都能掀起新的“金庸热”。深受泰国人爱戴的诗琳通公主也非常喜欢金庸小说。

  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曾公开将自己比喻为金庸笔下的郭靖,并将书中谋略应用于政治斗争。他说:“我不过使出一招半式,我的政敌已经云里雾里。”

  新加坡从2006年起选用金庸武侠小说作为中学教材,中学华文课程的文学作品选读包括《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五回“铁枪庙中”和第三十六回“大军西征”两个章节;初级学院则把《雪山飞狐》作为特定文学教材的作品之一。

  越南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掀起了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热潮,其中包括武侠小说。现在,越南人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都很熟悉,有时开玩笑会说对方是“左冷禅式阴谋家”、“岳不群式两面派”。

  欧洲  由于英国和香港的历史渊源,金庸是英国人的老熟人。上网搜索,会找到金庸详细的英文简历,以及金庸武侠影视介绍。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网上金庸书屋,里面清楚地列着金庸的书单,《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等主要作品一应俱全,点击进入后就可以直接阅读。网站上写着:这些小说由业余爱好者翻译,不是正式译作。译者英国人、华人均有,翻译质量很高。

  在法国,金庸的读者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圆明园》的作者、历史学家布里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等。很多法国民众还在网上讨论金庸。有个叫埃里克的网友写道:“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射雕英雄传》,是本中国的功夫小说。功夫小说是中国人喜爱的文学,它把人物放在中国历史背景里展开,可读性很强。”另一名法国网友马上反驳:“功夫小说不是把人物放到历史背景里,而是放到一个叫‘江湖’的虚幻世界里。在中国,‘江湖’意味着一个虚构复杂的社会,那里充满了纷争和叛逆。而‘功夫’集中了一切智慧与能量,体现着荣誉与正义……”其熟悉程度可见一斑。

  北美洲  加拿大和美国的中文书店都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作品作为“当家”图书陈列于橱窗里和书架上。加拿大渥太华的中文图书馆里,2/3都是金庸小说。

  在英文世界,金庸小说也有相当的地位。记者在北美著名连锁零售书店邦诺和全球最大网上书店亚马逊发现,《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等已有英文版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则被改编成了英文图书,在书店和网上销售。

  拉丁美洲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唐人街上,有两家专门出租中国书籍的小书屋。书籍主要以武侠类和言情类为主,租金庸小说的人最多。还有几家华人音像店,其中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拍的电视剧最有生命力,一些很多年前拍的老片如《射雕英雄传》等,还经常有人来租。

  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还起到了“中文教科书”的作用。华侨刘先生7岁就随父母从台湾来到阿根廷,从来没有上过中文学校,但他小时候喜欢看金庸的武侠片,从台词和字幕里学习中文。现在,刘先生已经成了公司老板,会说中文为他带来了很多生意。

  大洋洲  澳大利亚的国立图书馆、州立图书馆和各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几十部金庸小说及相关书评、金庸作品研讨会的论文集、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光碟等。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自上世纪90年代后,因为经费的关系,购买汉语图书有所减少。不过,金庸的书每次都作为“保留书目”第一批引进。

  非洲  在南非华人最为集中的约翰内斯堡市唐人街,大小书店和音像店里都能发现金庸的作品。南非的“金庸迷”大有人在,粤港澳总商会秘书长李伯耀老先生是看着金庸的作品长大的,金庸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种情结。在利比里亚、刚果、赞比亚等其他非洲国家,中国的武侠文化也深受欢迎。很多懂英语的人都读过金庸小说,有的特别痴迷,甚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金庸”。

  为什么金庸小说会风靡世界?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相同。海宁名人研究会会长章景曙说:“有人认为金庸是民族化的,其实不然,他的写作手法大量借鉴了西方文学,把真实的历史和传奇的文学虚构结合在一起,描写永恒的人性。同时,他的文字又是英雄主义的,一把琴、一把剑行走江湖,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

  喜爱了金庸一辈子的老华侨李伯耀的理解更为感性。他说,金庸的笔下既有神奇瑰丽的想象,又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既有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又有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他的作品是对浩瀚的中华文化的独特诠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金庸小说也时刻激励着所有华人的爱国情怀,提醒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伟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