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汕尾 头条新闻:孔庆东论天龙八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1:12
《天龙八部》也是政治性的,但更多是佛教意义上的小说。《天龙八部》更多写的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所有的人都是冤的,所有的感情都是孽情。小说的视角是佛眼:所有的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是可同情的。人成为坏人也有他的道理,成为好人也有他的原因。你看萧峰这样一个悲苦的身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这么一个英雄的人,好不容易把这个丐帮收拾得好好的,忽然被人揭发说你不是汉族人,说你是契丹人。这里有一种存在主义的荒谬感。为了证明自己是汉族人,一路上经过了血雨腥风,他曾经发誓一辈子不杀一个汉人,结果迫不得己在一场大战中,杀了自己很多当年的兄弟,结果证明自己确是契丹人,这是两个国家的事情,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只好用死。他的命其实是很苦的,这个英雄非常感人。那么好的一个相爱的姑娘,居然被他一掌亲手给错杀了,这是一种古希腊悲剧般的震撼,试问命运是什么!其他主人公也是这样的冤孽。你看段誉,非常好的一个主人公,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女孩子发现是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又爱上一个女孩子又发现是自己的妹妹,他活着简直痛苦死了。后来,金庸发慈悲了,在小说里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最后发现这些女孩都不是他的妹妹,解决了一个医学问题,从而也解决了人的问题。还有一个主人公写得更好——虚竹,他从小不知道父母是谁,是少林寺收养的一个野孩子,在少林寺长大,非常淳朴,他的人生理想非常低微,就是一辈子做一个好和尚,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一辈子当一个好学生,将来当一个敬业的工作人员就完了。但是,就是这样的想法都实现不了,当一个好和尚就不能破戒,什么酒戒、肉戒、色戒都不能破。结果在特殊的情况下都被破了:给他灌了酒,灌了肉,最后给他抱一个裸体的姑娘。这下,好和尚是做不成了。可是,妙就妙在所有这些“戒”都破了之后,我们发现虚竹仍然是好和尚,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是不是好和尚跟破戒不破戒没有必然关系。你是不是好和尚,是不是喝了酒了,吃了肉了,收了人家的红包了,跟这些都没关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菩萨心肠!人是可以犯具体错误的,谁都难免。但是,他有一颗菩萨心肠,最后证明他还是一个好和尚。所以,金庸用这样一个故事把佛经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故事是那么感人,而道理讲得又那么深刻。这样的作品西方人是写不出来的,就是西方人读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困难的,顶多翻译成一个打架的故事,看一个热闹。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读金庸小说的人都是一些开电梯的、打扫卫生的,不是。北大的一些院士、物理学家都是金庸小说的爱好者。中国很多作家、学者、我的导师,他们都不是专门研究金庸的,但是都非常推崇金庸的小说,包括我们国家很多领导人都是,最早读金庸小说的就是邓小平先生,八十年代金庸先生在人民大会堂拜见邓小平的时候谈香港回归问题,老邓第一句话就说:“你的小说我读过了”。邓小平是中国大陆第一位金庸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