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娟征婚是怎么回事:书法是一种“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9:06:19
书法是一种“慢”

    在我们的青少年时代,都曾有过学写毛笔字、练书法的课程,老师拿出一些字帖,让我们在上面依葫芦画瓢,也曾告诉我们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苏东坡等书法大家的传奇,引人神往,立志要写出一手好字。然而到了电脑普及的当今时代,我们提笔写字的机会为电脑键盘取代,更遑论手执毛笔书写。

    在远古,人们用树枝写字,随后用毛笔竹管写字。许多年后,中国人也开始用圆珠笔、钢笔写字。现在,我们可以不带一支笔,只要一张键盘就能手指飞舞着输入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如同汉字的演变一样,拥有自己的进化论。

    然而,报纸上的新闻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发源于中国的书法在日本十分兴盛,远远超过了中国。不但学校有书法课,书法教室、书道会也遍布各地。在郑重的场合,人们都用毛笔书写。据说,在全日本,称得起书法家的有百万之众,而学习书法的则有两三千万,平均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习书法。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和数量。而与之相比,书法离中国人的确很远。

    书法起源于中国,在整个东亚都有传播。书法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在日本、韩国等地同样如此。然而书法在日本却比中国更加盛行,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现象。

    过去,书法是中国每个读书人都要掌握的,但现在,书法已经成为欣赏的对象。一方面,普通人越来越少用毛笔写字,而改用电脑键盘、圆珠笔等工具;另一方面,专心练习书法以求闻达的人却不在少数——书法成为艺术品就能够获得利益。

    不过,当我们分析书法、毛笔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和价值的时候,却能从中发现这一现象的合理之处:书法作品除了成为艺术品时常供人欣赏之外,对于一般人而言,能写出一手好字,其实具有一种身份的象征。写一手好字,赠送予人,这是惠赠;用毛笔写一封书信给对方,这更能给人以尊重的感觉。书法在一般的场合,已经成为一种隆重而真诚的仪式。在日本,“书法”叫做“书道”,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实际上,“书法”成为“书道”,其形式感得到加强。日本是个十分讲究礼仪秩序的国家,作为身份象征的“书道”,自然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形式感,使其被标签归类,继而为普通民众广泛接纳。

    另一方面,与电脑键盘,甚至圆珠笔、钢笔等写作工具相比,毛笔写字相当麻烦,笔、墨、纸、砚,甚或再加铁镇,需要一一具备,书法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与心情,远不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所能承受的。

    毛笔写字的复杂性也表明了书法的另一种重要的特殊功能:修身养性。如果说用毛笔写信是一种郑重的仪式,那么对于书者自己而言,则是一次心灵和审美的锤炼。这或许也说明了为何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而敲击键盘输入的只是字本身而已。

    事实上,“缓慢”是许多艺术品的特征:一首诗比一篇说明文更慢,一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也慢过了好莱坞大片,同样,书法慢过了电脑键盘。尽管“快速”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并不能作为取消“缓慢”的理由,因为“缓慢”也是人的一种需要。

    当书法成为修身养性的艺术、审美练习时,我们不再写书法,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对于成本的计算。忙于工作、进修、旅游、看电影、聚会、健身、瑜伽、泡吧之类,使得我们的时间尽被占用,谁也不愿意做过于麻烦的事情。于是,我们的闲适生活失落了。

    我们对书法的放弃,还是一种价值选择的结果。整个社会的大众文化、流行词汇里没有“书法”这一词条。普通人练习书法缺乏价值认可,无法进步,也是让人倦怠、放弃的原因之一。从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传统文化要得到良好的继承,需要将之大众化。这也就需要重新定义“传统文化”,譬如书法,拆解其“高雅艺术”的阳春白雪身份,还原它的实用功能,使之可触可感可用。要让“书法”等传统文化得到实际普及,这不仅是专家可以说了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