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电影:酒店会计的核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0:44
发表于:2006-08-05 15:15:30
只看该作者楼主
酒店会计的核算
第一章
酒店会计的特点、内容与要求
1、1酒店会计的特点
一、酒店行业的基本特征
酒店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的酒店行业,其业务范围已较为广泛;既有传统性的住宿和饮食业务;也有扩展性的商品零售、交通票务服务;有些较为大型的酒店,还兼娱乐和旅游等业务。酒店在其经营业务上与工业、商业及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多种服务,经营多种项目
酒店的基本营业项目是为顾客提供食宿,这就涉及到提供客房的服务,以及为顾客提供各类饮食的服务,为方便顾客提供小商品的零售服务。比较大型的酒店,还开设有夜总会、歌舞厅等娱乐、美容美发、桑拿健身等服务,有的还兼营旅游业务。可见,现代的酒店业务,经营项目繁多,涉及社会面广泛。
2、既有商品的销售,也有劳务的服务
酒店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餐饮性商品、日用小商品的销售,具有商业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又为消费者提供劳务服务,即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娱乐、美容美发以及旅游等服务,具有提供劳务服务的特点。
3、以人力操作、服务为主
酒店中的住宿业,基本上是人力操作,热情周到的行为服务;酒店中的餐饮业,基本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工艺性强;酒店中的商品零售、娱乐几旅游业,也主要是人力的服务。
4、经营过程与消费过程相统一
酒店业务的经营过程,就是顾客的消费过程。没有顾客的消费,酒店的业务开展就无从谈起。这一特征,说明酒店业务经营的物质设备、设施条件、饮食产品、工艺流程和质量、服务规范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极为重要。
二、酒店会计的特点
酒店会计是指酒店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简单来说,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而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通过收集、处理、传递和利用会计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和决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酒店会计,就是负责酒店企业各项业务的日常经营核算记录和监督的活动。会计的基本只能,就是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酒店会计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酒店企业均有系统配套的经营业务展开的特点,为了弄清各项业务的经营成果就要求分别核算和监督各项营业业务的收入、成本和费用。
(2)酒店企业除了以服务为中心外,还有商品的加工和销售。这样,酒店企业就具有生产、销售和服务三种职能。因此,会计核算时,就需要根据经营业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如餐饮业务,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加工烹制菜肴和食品,这具有工业企业的性质;然后将菜肴和食品供应给消费者,这有具有商品流通企业的性质;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设施、场所和服务,这又具有服务的性质。但这种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菜肴和食品的花色品种多、数量零星。因此不可能像工业企业那样区分产品,分别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只计算菜肴和食品的总成本。售货业务则采用商品流通企业的核算方法;而纯服务性质的经营业务,如客房、娱乐、美容美发的业务,只发生服务费用,不发生服务成本,因此采用服务企业的核算方法。
(3)有所规模的酒店企业,既经营自制商品,又经营外购商品。为了分别考核自制商品与外购商品的经营成果,加强对自制商品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对自制商品和外购商品分别进行核算。
(4)酒店收入的结算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的结算方式。在会计职能上,既有核算上的职能,更要加强货币资金各种结算方式的管理职能。现金结算是酒店企业最古老的一种结算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与进步,银行卡、信用卡、餐卡等先进结算方式粉墨登场,给酒店业会计的现金计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现金结算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有的也有潜在的风险。酒店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核算管理方法和制度。
(5)随着我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有相当多的酒店企业有外汇货币收入。在企业会计核算时,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条例和外汇兑换的管理办法,办理外汇存入、转出和结算的业务,核算汇兑损益。
1、2 酒店会计的对象与核算方法
一、酒店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客体,也就是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酒店企业为了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必须拥有与其规模相当的资金。资金是指企业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自身。会计对象就是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酒店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者投资,以及向债权人借款取得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购置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形成固定资金;一部分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形成存货资金。然后根据客户的需要,将原材料加工成食品,为客户提供服务,或将商品销售给客户,或提供劳务服务,收回货币。存货资金、劳务的服务行为又转变为货币资金,实现了资金的循环。企业的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就形成了资金的周转。
在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货币资金要大于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酒店企业的利润。企业形成和获得的利润,一部分以所得税的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分配给投资者作为其对企业投资的回报。这两部分资金,通过企业上缴税金和利润分配,便退出了企业。其余的利润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职工集体福利。
上述酒店企业资金的取得、资金的运用和循环周转、资金的退出,就形成了酒店企业资金的运动。酒店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记录和监督。
二、酒店会计的核算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总称,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五个环节,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工作。
1、设置帐户
设置帐户是指对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照会计要素进行细分的方法。企业的经济业务只有按照会计要素及其具体的单元,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才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作为会计记账方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酒店会计和其他行业的会计一样,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行反映,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
4、登记帐簿
登记帐簿是指企业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将企业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到帐簿中去的方法。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和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物盘点和往来帐项的核对,以确定企业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方法。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根据帐簿记录,按照规定的表格形式,集中反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以上会计核算的方法相互联系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在会计核算业务的实际工作中,必须首先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会计帐簿中设置帐户。其次,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复式记账的原理进行会计分录,即填制会计凭证以及审核会计凭证。然后,再将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并根据帐簿记录,将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进行成本计算。再次,通过财产清查,达到帐实相符。最后,在帐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帐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3 酒店会计的要求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此为依据。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了解会计和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即会计为谁算帐,会计服务的范围是什么。
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范围。对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某组织是否为会计主体,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辨别:
(1)是否拥有独立资金;
(2)是否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
(3)是否编制独立的会计报表。
符合以上三条的单位组织,即为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既可以是法人单位,如公司、工厂的法人企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单位,比如法人企业单位下属的门市部、分工司、分厂等设立财务机构的单位,虽不是法人,但它是独立的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前提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一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假设要继续经营下去,而不存在破产清算的情况;二是指财务会计某写原则和会计程序得以顺利建立的前提条件,如企业财产分类、计价、费用分配和收益确定等,均是以假设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规定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也将无法采用,企业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原则、正常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采用正常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单位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一个会计年度又划分为季度和月份。
会计分期的意义在于: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主题有了记账基准。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记账、算帐、报帐。在实际工作中,各种物品都有它们自己的计量单位,如果不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记账,就无法统一计算。
但是各种物品都具有价值,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就可以把这些物品均以其价值来计量,就可以统一计算了。会计核算以货币来计量,就使会计核算的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表现为货币资金的运动,企业管理者便可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的本位币。但这些企业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时,应折合人民币反映,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开办的企业,一般以当地的货币进行记账,但为了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在向国内报送会计报表时,应折合为人民币,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要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放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5)及时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已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对。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
(2)配比原则。它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原则。它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帐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谨慎处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2)重要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评价具体项目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3)实际重于形式原则。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又未能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会计核算的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发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决策。
三、会计核算的组织要求
1、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是指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的职能部门。建立和健全会计机构,是会计法规的要求,也是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凡是酒店企业均要设置专职的会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在会计机构中应指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在企业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对会计机构的一切行政和业务负责。
在会计机构内,应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2、会计机构的工作组织形式
酒店企业会计机构的工作组织形式,一般与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1)集中核算。它是指企业的会计工作全部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采用集中核算的组织形式,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对其本身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办理编制原始凭证手续,并定期将各种原始凭证送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据以进行会计核算。集中核算的组织形式,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减少核算层次,加速核算工作,统一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节约核算费用。但该种组织形式不便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单位进行经营决策、分析和控制管理。
(2)非集中核算。非集中核算又叫分散核算,它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对其本身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较全面的核算。采用分散核算的组织形式,有关实行会计核算的部门单位设置会计机构,单独进行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帐簿,独立计算盈亏,并定期编制企业内部会计报表、报送会计部门,以便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分散核算组织形式,便于各部门单位利用日常会计资料,进行经营管理,调动其经济核算的积极性。但这种核算的组织形式,增多了核算层次,不利于资金的统一调度和使用,只有有相当规模的酒店企业,由于其业务范围广、经营项目多,为便于经营项目的管理和核算,才采用分散管理的核算组织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业务规模及核算要求,决定其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同银行的往来,以及债权、债务的核算,资金的调度使用,都应通过企业本部的会计部门来办理。
四、对酒店会计人员的要求
1、会计人员的职责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如下: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来记帐、算帐、报帐,确保会计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情况的需要。
(2)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指对本企业经营活动实行监督,具体内容为: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对其进行更正和补充;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货款不符时,应当按照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必须接受国家审计、财政、税务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3)拟定本企业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办法。要依据会计法规,结合本企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和健全内部使用的会计制度及其实施办法。
(4)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一。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要主动、积极地检查各项收支预算或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措施。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事务也日趋丰富多样。例如,实行责任会计、经营决策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会计人员应守职尽责,努力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多方面的会计业务工作。
2、会计人员的权限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具有以下权限:
(1)有权要求本企业各部门、人员遵守会计法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违反会计准则、违反财务制度等会计法规的情况,有权拒绝付款或拒绝执行,并向本企业领导人报告,或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
(2)有权参与本企业的重要经济决策。这是指会计人员有权参与企业编制的预算、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有权参加经营管理会议,并有权向企业领导人提出财务开支和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和意见。
(3)有权监督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是指会计人员有权检查和监督本企业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3、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会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维护国家和本企业的利益;坚持原则,抵制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第三,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本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2)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要求。会计机构负责人除要求达到会计人员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
2.1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要做酒店会计,必须弄通弄懂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懂得什么是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因为,领会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相关内容,是理解会计记帐方法的基础.
一、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以会计基本前提为基础,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从企业会计来讲,其核算的对象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与运用,也就是各种经济资源的来龙去脉。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某一时点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占有、运用和来源情况,为此,要表明企业的财务情况,就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种经济资源的占用进行分类,对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单位就是会计要素。《企业会计准则》将财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列为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它们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们是:收入、费用、利润。
现将上述会计要素的内容分述如下。
1、资产
会计上的资产,与通常所说的财产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会计上的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具有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企业通过交易或非交易事项取得一项财产的所有权或实际控制支配权,该项财产若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且能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则会计就应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企业的资产按其性质,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它是指现金、银行存款以及能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所谓营业周期,是指企业投入货币——购买原材料——制造成产品——销售产品——实现货币的过程。大部分行业的企业一年有若干个营业周期,则其资产按年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而某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械等,其营业周期往往超过年,则其按其营业周期划分。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存货等。
(1)现金。它是指企业库存的先进。这是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充当交换媒介,可以随时用来购买所需的物资材料,偿还债务,支付各种费用,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
(2)银行存款.它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存款。
(3)短期投资。它是指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包括投资于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各种债券和股票。
(4)应收票据。票据是指出票人或付款人在某一特定期间,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应收票据是企业蚩尤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汇票。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票据,一般是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物、让渡资产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
(5)应收帐款。他是指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物而发生的对客户的货币请求权。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款项,如应收各种赔款、应收各种罚款等,则可用其他应收款项目来表达。
(6)存货。它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所拥有,可供正常营业出售或备作生产制造过程耗用,待制造完后再出售的各种货物。由于企业的不同,存货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制造业有: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商品流通企业有:商品、材料物资等。服务业则有少量的存货,如物料用品、办公用品等。
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长期投资。它是指企业出于特定目的而准备长期持有的投资,包括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比如,为了控制某公司而长期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即为一项长期投资。
(2)固定资产。它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使用而不以出售为目的,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一上,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3)无形资产。它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性质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它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预期需动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负债偿还的债务,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1、短期借款。它是指企业为维护正常经营周转所需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它是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所发生的、须于约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3、应付帐款。它是指因赊销货物或接收劳物而发生的债务。
4、应付工资。它是指企业应付给本企业员工的工资性劳动报酬。
5、应付税金。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的应向国家税务部门缴纳的各种税金。
(2)长期负债。它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1、长期借款。它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2、应付债券。它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债务。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期性质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它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预期需动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负债偿还的债务,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1、短期借款。它是指企业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所需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它是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所发生的、须于约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3、应付帐款。它是指企业应付给本企业员工的工资性劳动报酬。
4、应付税金。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的应向国家税务部门缴纳的各种税金。
(2)长期负债。它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1、长期借款。它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2、应付债券。它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债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由于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权益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称为股东权益,非股份制企业则称为所有者权益。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股东权益通常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利润等。
(1)投入资本。它是指企业依法办理登记、实收并发行在外的资本,表现为由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价值,如股本、资本公积等。
(2)留存利润。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留存在企业尚未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的利润。留存利润是将企业历年实现的税后利润的积累,也叫资本积累。
4、收入
收入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物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其性质,收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提供给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取得的收入等。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收入还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上的收入并不一定与现金有关。比如,收到客户预交的货款,企业的先进虽然增加了,但企业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因此不符合收入实现的条件,不能作为收入确认,而相对增加的是一种预收收入的负债。只有等到商品或服务提供以后,此预收收入才能转为实现的收入。
5、费用
费用是企业为获取收入所付出的必要代价。如商业企业在营业时,为了获取商品售价,即营业收入,首先必须买进商品,在转手将商品售出,其费用包括、买进商品的成本以及其他各种费用开支,包括工资费用、场地折旧费用或租金、资金利息、商品推销费用等。
费用表现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或耗费。费用的发生,必然一方面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因此,能否以最小的费用换取最大的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最有效的尺度。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经营成果,它是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差额。在一个会计年度,企业的收入超过费用,表示实现利润;反之,则表示发生亏损。
二、会计要素的等式关系
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营利益。为了获取利润,必须具有供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资产。企业的资产必有其来源。最初的资产都是由投资者投资而来,则全部资产代表投资者的权益,表示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
除了从投资者处获得经营所需的资产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向债权人借款、赊货等方式取得所需的资产。那么,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同样拥有求偿权,而且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投资者。
由上可见,企业的资产不外乎来自投资者的投资和向债权人的借款。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拥有权益,这种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资产与权益乃是同一事项的两种说法,反映同一事项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的金额必然相等。用公式表示则为:
资产=权益
对企业资产拥有者,包括债权人和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则为负债,则上述等式可以改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方程式就是会计等式。它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这一会计等式是会计中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如果利用数学上的移项规则,会计等式可有几种变化的形式。
(1)从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角度看,则会计等式为: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会计上对此又称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的部分为净资产。因此,净资产金额也等于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即
资产-负债=净资产
(2)企业经营者运用债权人和投资者所提供的资产,经过生产经营而获取收入,并以支付费用为代价。将一定期间实现的收入与支付的费用比较后,就能确定该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示企业实现利润;当收入小于费用时,则意味着企业发生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如上所述,凡是收入,都能使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也相应增加;凡是费用,都能使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同时,所有者权益也相应减少。对于因收入、费用而发生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应先在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中进行记载,然后在特定的结帐日,将收入与费用比较的结果,即利润,最终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因此,收入、费用与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又可以用下列方程式来表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以上是会计等式的一种转化形式。待到期末结帐,利润归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后,则会计等式又恢复到基本形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 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经济事项.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对象不同,可以对外经济业务和对内经济业务两类.
1 对外经济业务
对外经济业务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或单位发生交易行为面产生的经济事项.比如,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向供货方购货、向银行归还借款、向购货方销货等。
2对内经济业务
对内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耗用以及因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调整而产生的经济事项。例如,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机器设备的折旧、工资的分配及收入与费用的结转等。
四 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会发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然而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均不会破坏上述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例1]南胡酒店2003年2月1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金额如表2-1所示。
2月上旬,该酒店发生了以下四笔经济业务:
(1)2月1日向庆丰公司够入A品名原材料30000元,原材料以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的原材料项目增加了30000元,同时使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应付帐款也增加了30000元。因此,双方均增加了30000元,其总额各为35元,仍保持着平衡关系。
(2)2月5日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付前欠珠江食品公司的帐款。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的银行存款减少了20000元,同时也使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应付帐款项目减少了20000元。因此,双方均减少了20000元,其总额为33万元,仍保持着原来的平衡关系。
(3)2月6日向银行提取现金1600元备用。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的现金项目增加了1600元,同时也使该方的银行存款项目减少了1600元。因此,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涉及资产方一个项目的金额增加,另一个项目等额的减少,双方总额仍各为33万元,还保持着其原有的平衡关系。
(4)2月8日企业向银行贷款60000元,偿付到期的前欠购买原材料的应付帐款。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短期借款增加了60000元,同时该方的应付帐款减少了60000元。因此,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涉及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一个项目的金额增加,另一个项目等额的减少,双方总额仍各为33万元,还保持着原有的平衡关系。
通过上列四笔经济业务,可以将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方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各有关项目同时等额增加,双方总额也等额增加。
(2)资产方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各有关项目同时等额减少,双方总额也等额减少。
(3)资产方有关项目之间发生等额增减,双方总额保持不变。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有关项目之间发生等额增减,双方总额保持不变。
可见,尽管企业的经济业务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上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变化的结果,均不会打破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2 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会计账户结构
会计账户的结构是指会计账户的格式。为了全面、清楚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每一个账户都必须有一定的结构。由于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用来登记经济业务的账户,就有必要相应地计划为两个部分,分别用以登记各会计要素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将每一个账户划分为左右两方,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这就形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提示: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这就形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称为T字形账户。
这种账户格式与英文字母“T”字非常相似,所以一般称之为T字形账户。
在此处“借”“贷”两字并无借入与贷出的意义,只代表左与右的两个符号而已。
账户分借、贷两方,其中一方用来登记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加的金额,而另一方用来登记其减少的金额。不过,究竟拿一方用来登记增加的金额,哪一方用来 登记减少的金额,这需要根据各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来确定。按照其性质,账户可分为资产账户 、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费用(成本)账户以及利润账户六大类。
1、资产账户、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
资产账户是反映各项资产的账户。反映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账户,则分别称为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则分别称为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如前所述,这三类账户由于性质不同,登记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也不尽相同。不过,在一个账户中,凡是“增加”记入一方时,“减少”必定记入另一方。具体可以从会计等式出发进行分析。若将会计等式中的每项前面添一个增加(+)符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上列会计等式就可以发现各类账户的结构如下:
(1)(+)资产在等式的左方,所以资产的增加数应记入账户的借方,而减少数则必然记入账户的贷方。
在一定时期内,记入账户借方的金额(增加数)之和,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记入账户贷方的金额(减少数)之和,称为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就是账户的期末余额。账户的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就形成了下期的期末余额。
在账户登记时,有期初余额,应先记入期初余额,再登记本期发生额。一般情况下,资产账户期初余额加上其本期增加数之和总是大于其本期减少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期初(借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这里的“期”是指会计期间,在我国分别为月、季和年。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在等式的右方,所以,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应记在账户的贷方,而减少数则记在账户的借方。
一般来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数(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总是大于本期减少数(本期借方发生额)。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贷方。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2、收入账户、费用账户和利润账户的结构
如前所述,收入的取得会使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同时也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发生将会使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假定企业的营业收入全部归所有者所有,则为取得收入而消耗的资产自然也应全部有所有者负担。那么,当获得收入及发生费用的业务发生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直接通过所有者权益账户加以记录:凡获得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凡发生费用,记入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然而,这样处理就无法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也就无法确认该期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为了单独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业绩,便于利润表的编制,需另外设置收入几费用账户,以记载有关的业务。此外,为了记录反映一定时期收入与费用比较的结果,尚需单独设置一个利润账户。
由于收入及费用都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收入增加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账户与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相似,即本期收入增加数记入账户的贷方,本期收入减少数记入账户的借方。期末,将本期收入增加数减去减少数后的差额,从收入账户转入利润账户的贷方。经此结转后,收入账户一般无期末余额。费用增加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费用账户与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相反,即本期费用增加数记入账户的借方,本期费用减少数记入账户的贷方。期末,本期费用增加数减去减少数后的差额,从费用账户转入利润账户的借方。经此结转后,费用账户一般无期末余额。
利润账户贷方的收入金额与借方的费用金额相抵后,若为贷方余额,则表示本期利润;若借方余额,则表示本期亏损。
二、复式记账方法
1、复式记账的含义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以资金平衡关系作为记账的理论依据,它所记录和核算的内容,包括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所有增减变动情况。
2、复式记账的特点
复式记账的特点是通过会计记录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账户的记录,全面、系統的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借贷记账法的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国际通行的会计记账方法,它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企业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其记账规则如下:
(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资产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减少则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贷”,减少则记“借”。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均要同时在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进行登记;或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进行登记,并且记入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3)以全部账户的借贷双方总额相等作为试算平衡依据。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均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进行核算,因此,在一定期间内,全部账户的借贷双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必然相等,全部账户借贷双方的期末余额数也必然相等。
(4)可以设置和运用两重性的账户。为了便于核算,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可以设置和运用一些两重性的账户,例如:“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其究竟是待处理财产损失,还是待处理财产收益,就需要根据其账户余额来判断。如余额在借方,则表示待处理财产损失;如余额在贷方,则表示待处理财产收益。
4、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在采用复式记账法时,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从而形成的账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
为了清晰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记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便于事后检查,在发生经济业务后,并不直接登记账户,而是先要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指明应记的名称、应记方向及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应采取先借后贷、左右错开的排列方法。
现以本章例1的资料,以四笔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
(1)向庆丰公司购进A品名原材料3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3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
(2)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还前欠食品公司的账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向银行提取现金1600元备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1600
贷:银行存款                                        1600
(4)向银行借款60000元,用以直接支付前欠应付账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60000
贷:短期借款                                       60000
5、 登记账户和试算平衡
(1)登记账户。它是指将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分录指明的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及金额记入账户。
(2)试算平衡。这是指根据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律的要求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会发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账户时,为了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防止差错,必须定期进行试算平衡。通常根据各账户的余额编制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2.3 会计账户设置与会计科目表
一、会计账户的设置原则
设置账户以明确会计要素为前提,以区别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出发点。由于各个企业的组织形成和经营规模、业务特点各有所不同,管理要求也不一致。账户究竟应如何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简明
简明就是指账户的名称必须简单、明了、易懂,而且容易记忆。
2、适用
适用是指账户的设置应与企业业务特点相适应,要能正确代表各项业务的内容,并且显示各项业务的特征。
3、清晰
清晰是指账户所要记载的事项必须是明确的,也就是说,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仅有一个账户可以应用,不可含糊重复。
4、统一
统一是指企业设置的账户,在会计的各期均要求统一,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
企业账户的是设置,可在根据国家颁布的本行业“会计科目表”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原则和本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进行补充和增减。
二、会计科目表
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每个会计账户都有一个科目名称。
在所使用的账户确定以后,为了便于会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应按照一定标准排列,而且每一账户均应给予一个编号,每一个编号至少包括两位数字,第一位数字表示类别,通常为会计要素的分类。如1代表资产类账户,2代表负债类账户,3代表所有者权益账户,4代表费用(成本)类账户,5代表收入类账户,6代表利润类账户。也可以将收入类账户、部分费用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合并为损益类账户,则5代表损益类账户。第二位数字则表示账户在这一类中的顺序,这一顺序通常是分类账中账户排列的次序,也是将来开机报表上排列的次序,其中个账户之间应保留若干空号,以便适应企业将来发展增添新账户之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账户的编号要包括四位数,甚至更多。会计科目的编号尤其便于会计电算化。
企业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四大类。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所列会计科目,如企业没有相应会计事项的,可以不设或合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会计科目;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表外科目。但是,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应该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格式。
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制度规定统一的三位数的会计科目编号,在某些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科目之用,要求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2.4会计凭证与会计帐簿
一、会计凭证
1、什么是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文件。通俗的讲,就是出纳用来记账的依据,则不可乱记,必须要有书面文件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才可记账,这种证明文件就是会计凭证.
会计主体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办理凭证手续。由执行或完成该项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详细说明该项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字或盖章,明确经济责任。
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后,要由有关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并由审核人员盖章后,才可作为记账依据。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2、会计平整如何分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1)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是在一个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即从外面取得的原始凭证。它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货物是取得的增殖税专用发票及铁路运单,对外单位支付款项是取得的依据,员工出差取得的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
2、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依据、银行结算凭证等。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3、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张凭证可连续记录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如限额领料单。
4、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原始凭证上。如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汇总结算表等。
(2)记张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过的原始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方法和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按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编制的作为记账依据的分录凭证。原始凭证的内容不同,格式不一,且没有标明账户的对应关系,所以将原始凭证归类整理后,编制成记账凭证,并列明会计分录及经济业务内容摘要,把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作为原始依据,防止差错的发生,提高核算的质量。
记账凭证从不同角度也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大体如下:
1、记账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三种类型。
收、付款凭证是用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它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既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又是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转帐凭证是由于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转帐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收付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一般以付方为主,只填制“收款凭证”。
2、记账凭证按其填制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1、复式记账是将同一或同类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复式记账凭证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因而从此凭证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同时可以减少凭证数量,但不便于分工和汇总计算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单式记账凭证就是在每张凭证上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某一会计科目的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个科目的发生额和分工记账,但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过程及同一笔业务中有关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它一般只适用于转帐业务。
一般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记账工作量,可以将一定时期内同种记账凭证按一定方法汇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如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等,再据以登记汇总分类账
3、如何填制开机凭证
1、原始凭证的填列要求。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处理的依据,必须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及时地记录和填制。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的自制原始凭证主要是根据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直接填列的,但有些原始平整是根据帐簿记录,对某写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填制的。对于如何正确填制原始凭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填制的凭证上的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要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2、各种凭证的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审查,签名盖章。
3、各种凭证要用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对阿拉伯数字要逐个写清楚,不得连写;在数字前应填写人民币符号,即“¥”;属于套写的凭证,一定要写透,不要上面清楚,下面模糊。
4、大小写金额数字要符合规格,正确填写,大写金额数字应一律用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元、角、分、零、整等。不得乱造简化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之后面不写“整”字。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字,“人民币”三字与金额数字有分的,分之间不得留空缺 ;金额数字中间有“0”字时,如¥101.50大写金额应写成:人民币壹佰零壹元伍角整;小写金额中连续有几个“0”字时,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银行结算制度规定的结算凭证,预算的缴款凭证、拨款凭证、企业的发票、收据、提货单、合同、契约,以及其他规定需要填制大写金额的各种凭证,必须有大写的金额,不得只填写小写金额。
5、各种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查考。各种凭证如果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错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全部保存,不得撕毁。
6、各种凭证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写错误需要更正时,应用划线更正,即将错误的文字和数字,用红字墨水画线注销,再将正确的数字和文字用蓝字写在画线部分的上面,并加盖经手人和负责人的印章。但提交银行的各种结算凭证的大小写金额一律不准更改,如果填写错误,应加盖“作废”戳记,重新填写。
7、各种凭证必须及时填制,一切原始凭证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送交财会部门,有财会部门加以审核,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
(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各种记账凭证填制,除了必须严格做到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摘要”栏应简单明了地填写经济业务内容的要点,文字说明应简练与概括。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填好“摘要”栏,对于查阅凭证、登记帐簿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做好记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不得把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填写一张记账凭证。例如,采用借贷记账法,不应填写多借多袋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防止账户对应关系混淆不清。
(3)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和每一个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结合经济业务的性质,正确编制会计分录,以保证核算口径一致,便于综合汇总核算指标,便于综合汇总核算指标,便于根据正确的帐户对应关系,了解有关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4)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必须注明,以便于复核"摘要"栏注明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确定的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也便于日后查阅原始凭证.如果根据同一原始凭证填制两张记账凭证,则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单据**张"附在第**号记账凭证上,以便复核和查阅.
(5)各种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可采用"分数编号法".例如,一笔经济业务需填制3张转帐凭证,凭证的顺序号为16,则可编为转字第16 3/1
号,第16 3/2号,第16 3/3号,每月末最后一张记账凭证的编号旁边,最好加注"签字",以免凭证失散.
4.如何审核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会计凭证的审核,首先是对各种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审核原始凭证,主要是审核两方面的内容.
1.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它是审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制度以及计划.预算.合同等有关规定有无违反财政法律等违法乱纪行为,如有违反,要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提出拒绝执行的意见,必要时,可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有关情况,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凭证等违法乱纪行为,必须及时揭露,并向领导汇报,严肃处理.
2.审查原始凭证填写的内容和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查明凭证的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应填写的项目是否齐全,数字和文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楚,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备.如有手续不完备或数字计算错误的凭证,应由经办手续或更正错误.
(1)对于出现手续不完备.数字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讲清楚,解释制度的要求,同时协助有关人员补办手续,更正错误.
(2)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一切开支,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支付和报销,对不符法令规定的经济业务,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3)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后的合法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因此,记账凭证的审核,实际上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内容: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审核所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记账凭证所记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内容相符,汇总记账凭证必须根据记账凭证编制,其内容要与记账凭证编制,其内容要与记账凭证安全一致.
2.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凭证上所写的科目及细目名称和内容必须前后一致,同一经济业务不得应用不同科目和细目,以保证统一口径,取得正确的汇总指标.
3.复核金额.根据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价.数量,计算其金额,汇总各项经济业务的金额,要计算每一项金额数字,复核其合计数.
4.审核.填制.出纳等有关人员是否亲自盖章.经审核发现记账凭证上有错误时,应查清原因,按规定办法及时更正.只有经过审核证明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记账.
5对记账凭证上的各个项目,不仅要从形式上检查填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还应从政策上对有关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实质性检查.
二.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序时.分录记录的簿籍,它由一定格式而有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可以记录和反映每天发生的经济活动.但会计凭证数量多,资料分散,难以系统.连续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之后,还应把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大量分散的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登记到相关会计账簿上去.
2.会计账簿的作用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心环节,也是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以下作用:
(1)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3)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4)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表.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的分类,
可以按照不同的用途.不同的格式和外形作以下分类:
(1)按照用途不同,账簿可以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簿.
1.日记账.日记账也叫序时账,是指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在实际工作中,日记账主要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分类账是指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按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核算称为总分类账,按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称为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提供总括的会计信息,明细分类账提供详细的会计信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记录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企业租入经营性固定资产备查簿.受托加工物资备查簿.应收票据备查簿等.
(2)按照格式的不同,账簿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1.三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是指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个主要栏目的账簿.总分类账.日记账一般采用这种格式.
2.多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是指采用一个借方栏目.多个贷方栏目或一个贷方栏目.多个借方栏目.总分类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一个借方栏目.多个贷方栏目的账簿。收入账。成本账。费用账一般采用这种格式。
3。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采用数量我额式账簿是指采用数量 与金额双重记录的账簿。材料明细账一般采用这种格式。
(3)按外形的不同,账簿可以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订本账簿可防止账面散失和随意抽换;活页式账簿可视经济业务的多寡随时增添账页或抽取多余的空白账页,避免浪费;卡片式账簿也具备活页账簿的优点,但容易散失,必须严加管理.
4.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
账簿设置应做到总分结合。序时与分类相结合,层次清楚,便于分工,具体说在设置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根据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企业规模较大,会计人员的数量也相应较多,其分工较细,会计账簿也较复杂,册数也多,在设置时应考虑这些特点以适合其地需要。反之,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小,一个会计足够处理全部经济业务 ,在设置账簿时没有必要设多本账,所有的明细分类账可以集合成一二个即可。
(2)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账簿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管理所需要的资料,因此账簿设置也以满足为前提,避免重复设账、记账,浪费人力、物力。例如材料账,一些企业在财务部门设了总账和明细账,在供应部门又设一套明细账,在仓库还设总账供应部门设二级明细账(按类别),仓库以设三级明细账(按品名规格),一层控制一层,互相核对,数据共享,既省时又省力。
(3)根据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实质上己大致规定了账簿的种类,在进行账簿的具体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已选定的账务处理程序。例如,设计的是日记 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一本日记总账,再考虑其他账簿;又如果设计的是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四本多栏式日记账,分别记录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然后再考虑设其他账簿。
(4)有利于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的,报表中的有关指标应能直接从有关总分类账户或明细分类账户中取得和填制,以加速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尽量避免从几个账户取得资料进行加减运算来填报。
5、会计账簿的选择
不同企业单位所需用的账簿是不尽相同的。但不管账簿的格式如何,从其所起的作用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序时与分类相结合的联合账簿、备查账簿。序时账簿是指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分类账簿包括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联合账簿是指既是序时记录又是分类记录,既是日记账又是总账的账簿,如日记总账;备查账簿是记录非本企业资产或其他重要事项的账簿。
一个企业究竟应设计和使用何种账簿,要视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分工.采用的核算形式以及记账的电算化程度等因素而定.但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无论哪种情况下,都要设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这种序时账簿,只是在多栏式特种记账都分割为专栏的收入日记账和支出日记账两本.至于分类账簿的设计,在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以及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时,则应设置一本总分类账簿和多本明细分类账簿.而在采用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时,则只设置一本既序时记录的日记总账账簿和必要的明细分类账簿.
6.启用账簿的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人员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即”经管人员一览表”,,账簿启用表的填写要求.
(2) 填写启用日期和启用账簿的起止页数.如启用的是订本式账簿,起止页数已经印好不需再填;启用活页式账簿,起止页数可等到装订成册再填.
(2) 填写记账人员姓名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以示慎重和负责.
(2) 加盖单位财务公章,以示严肃.
(2) 当记账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好账簿移交手续,并在启用表上明确记录交接日期及接办人.监交人的姓名,并加盖公章.
7.登记账簿的要求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项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成本计算和会计报表不出现差错,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2) 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计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2) 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总账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时间间隔要短于总账,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日记账的债权债务明细账一般一天就要登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随时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专门人员.必须每日掌握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实收数,谨防开出空头支票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用款.
(2) 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专门的栏目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2)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定懑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这样,在一时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2)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用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2) 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 “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时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2)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 或”贷”等栏内写 ”平”字,并有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一般说来,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在余额栏内标注的”0”应当放在”元”位.
(2)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1) 对于实际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2.5 对账与结账
一. 如何进行对账
对账即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正确无误.会计人员要按照各种账簿记录情况的不同,分别进行经常和定期的对账.
对账是会计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把各种账簿记录与据以记账的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使账簿记录与凭证记录相符.
账证核对工作,一般是通过编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过程中经过复核环节进行的.
1. 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把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据进生动活行核对.通过核对使账账相符,具体来说:
(1) 核对总分类账户,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
(2) 核对总账分类账中,各账户余额与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余额之和是否相符.
(3) 核对总分类账户,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余额与相对应的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
(4) 核对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相应的明细分类账余额是否相符.
上述几种账簿之间的对账,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编表进行.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把账簿结存数量和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数量进行核对。通过核对,使账实相符 。其主要有:
(1)现金日记账的账面结余额与现金库存金额相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结余额与银行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余额与各各财产物资实存额相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上述账实核对工作,主要通过财产清查、盘点的办法来进行。
4、账款核对
账款核对,是指把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各种往来款项进行核对,通过核对,使账款金额相符。主要有:
(1)把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款库存数每天核对相符。
(2)把银行日记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3)把已上交税金及其他预交款、应交款,按规定时间与国家或地方税务部门核对 相符。
(4)把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等债权、债务,定期与有关单位或个人核对相符。
二、如何进行结账
结账就是当期(本月、本季或本年)的记账凭证登记完毕后,按账务制度规定或 管理要求,结计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总结出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单位经济活动的情况。
1、结账的方式
结账分为月结、季结、年结三种。
月结是是指每月结账一次,结计出当月经济活动的情况。
季结是指每季将本季各月结账数据汇总,结计出本年度经济活动的情况。
年度是指将本年各月或各季结账数据汇总,结出本年度经济活动的情况。
2、结账的要求
结账工作的具体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账的准备工作。结账前必须将本期(按月、按季或按年)内应该办理会计凭证手续的经济业务,全部填制好记账凭证,并经审核后登记入账。本期的记账凭证要全部填制好记账凭证,并经审核后登记入账。本期的记账凭证要全部编号、装订、汇总,登记账簿时要一笔不漏地进行结账。
(2)结账时间规定。结账时间应该在会计期末进行。具体为:
1、月结以公历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终了作为结账时间。
2、季结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之后进行。
3、年结是在12月份的月结之后或第四季度的季结之后进行。
3、结账的方法
在结账工作中,一般采用划线结账法。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需要按月结出发生额的账户,每月结账时,在最后一笔记录下南划一条横线,表示本月记录到此为止。在这条横线下面一行的“摘要”栏上写上“本月合计”,在借贷两方结出本月发生额合计。最后在下面再划一条线,以和下月的发生额相区别。划线 时,既可划蓝线,也可划红线。月结划单纯,年结划双线。划线应从“摘要”栏起至每一个金额栏上。 如果某些账户一个月内只有一笔发生额,则需在这笔记录下面划一条线,不必再结计本月合计数。
(2)对于不需要结计月度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结账时,在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竟单线,以示和下月发生额相区别。总账账户,一般不需结计本月发生额,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即可。年末时为了对账,应在最后一笔记录之下一行的摘要栏内写上“本月合计”下面划两条红线,以示年度封账。
(3)对于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每月结账时,先在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红线,并要红线下面一行的摘要栏写“本年合计”。结出本月发生额,再移下一行,在摘要栏写“本年累计”。结出自年初至本页末止的累计发生额,在累计数下面再划一条红线,以便与下月发生额相区别。年末,累计数应为全年累计数。此时须在累计数下面划两条红线,以便与各月份的累计相区别。
(4)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贷”的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 表示。
(5)年度终了,凡有余额的账户上面的余额,都需转入下年的转账之内。转下年时,在下年新账的第一页第一行摘要栏内,写上“上年结转”字样。有些可以跨年度连续使用的账簿,第二年使用时,可直接在上年的双红线下面记录 发生额,不必写“上年结转”字样。
在办理结账 时,为了避免计算错误,保证结账质量,可先用铅笔填写发生额合计及金额,待核对无误后,再用蓝水正式填写.
2.6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一、错账查找的方法
如果账簿记录有误,应及时查找。查找错账,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抽查法;二是详查法。
1、抽查法
(1)差数法。差数法即是根据错账的差数,回忆查找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账簿、凭证中,有无与错账相同的数字,这种办法对于发现漏记了,或者相反,则差数即是漏记账目的数字。
(2)除2法。除2法即上先将差数用2来除尽,有可能是一方重复记录的错误,且商数就可能是重记的数字。因为如果记账记错了方向,如应记贷方的,记成了借方或者相反,就使一方的合计数加大,而另一方面的合计数减少,其差数正好是记错了方向数字的一倍。例如,已查明,借方合计数大于贷方合计数360元,除以2得180。这时就可查找有无一 笔180元的贷方记录被错记为错借方记录。
(3)除9法。除9法即先将差数用9来除,如果能除尽,可能属于下列两种情况之一.
1、 顺序错位。例如,将300写成3000或30000,30以及3等,这样就将原来数字扩大或缩小了9倍.99倍等.因此,如果差数能被9或99以及999等除尽,则所除得的商数就是错位的数字.根据商数或者将商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等之后,就能查找到写错的数字.例如,已查明,借方合计数大于贷方合计数2700,用9来除商数为300倍,这时就查有无一笔3000的贷方记录错记为300。
2、相邻两个数字颠倒。例如,将98写成89,将345写成354或者435等等,他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A、两位数的两个数字颠倒,其差数都是9的倍数,被9除以后的商数正好等于这个两位数中的两个数字的差额。例如、把98颠倒为89,其数为9(98-89),差数除以9所得商数为1,颠倒的两个数字之差也为1;又如,把13颠倒为31,其差数为18,月18除以9所得商数为2,颠倒的两个数字之差也为2。这种情况很多,为了使用方便,特别“两位数颠倒便查表”。
当出现错账时推断有哪些两位数中的两个数字之差,等于所发生的差数除以9后的商数,并据以查找记账金额中的这样颠倒数。
B、三位及三位以上的数中相邻两个数字顺序颠倒。正确数与错误的差数额也是9的倍数,被9除后的商数其苜位数字以下的数字都是0,且商数的苜位数字正好等于颠倒的两个数字之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三位及三位以上的数中相邻两个数字颠倒,其差数被9除以后,若得到商数是两位数,个位是0是,则是这个与土位均为0,则是这个数中的千位与百位颠倒,由此类推。例如,经查明,借方合计数大于贷方合计数630,除以9商数为70,则查记账金额中是否有一笔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数中百位与土位数弄颠倒 了。
2、详查法
详查法即全面检查。当用抽查法仍不能找出错误所在时,就可考虑采用这种办法。详查法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两种。
(1)顺查法。顺查法指按照记账顺序,从原始凭证开始,逐步查到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为止。苜先,核查记账凭证是否与所附原始凭证相符,凭证中数字与合计的计算有无差错:其次,将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与有关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检查有无漏记、重记及错记等情况。再次,检查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的抄写是否正确,结算是否正确。
(2)逆查法。逆查法指按照记账的相反顺序,从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开始,一直查到原始凭证为止。首先,核算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中的数字及抄写是否正确;其次,逐笔核对有关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其次,核查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是否相符 。
二、错账的更正方法
记账出现错误时,不能随意涂改,必须按照规定的办予以更正。更正方法主要有: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
1、划线更正法
这种办法主要用于更正要在结账前发现的账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错误。更正时,在错处划一红线,以示注销。划线时,要划出错误文字的整个数码,不能只划其中个别数码。然后在载线上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
这种办法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记账凭证用错了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记反了,记账金额书写错误等。其更正办法是:
(1)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的金额是红字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更正*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记录。
(2)用蓝字填制一张符合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例2}某酒店商场销出一批商品,计500,贷款已通过银行收到。会计人员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金额写成5000元,并已据此登记入账。原错误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销售收入                                         5000
更正时,将多记金额4500元,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500
贷 :销售收入                                          4500
把此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后,有关账户中的原错误记录便得到更正。
3、补充 登记法
此办法主要用来更正当记账以后,记账 以后 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 正确,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而产生的错误 。更正方法是:将少记金额用蓝字填制  一张 与原错误 记账 凭证 内容 完全 相同 的记账 凭证 。在摘要 栏中注 明 “ 更正*月*日第*号 凭证 错误 ” 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以补充原少记金额 。
{例3}本单位职工李坚贞预借差旅费1600元,在填写记账凭证时,误写成1400元,并据以登记入账。
借:其他应收款        1400
贷:现金             1400
更正时,再填制一张记账凭证,补充少记的200元。
借:其他应收款         200
贷:现金             200
将以上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第3章 货币资金的核算
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人民币或可兑换外币;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 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货币资金。
货币货币资金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或偿还债务,因而最容易生被挪用、侵占的情况。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损失的发生,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企业应严格执行银行关于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
3.1 现金的核算
一、现金的特点和使用规定
1、    现金的特点
会计范畴中的现金,又称为库存现金,是指存放在企业并由出纳员保管的现钞,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各种外币上。
现金是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货币资金,它可以随时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支付日常的零星开支、偿还债务等。依国际惯例的解释,现金是指随时可作流通与支付手段的票据,只要具有购买或支付能力,均可视为现金。所以现金从理论上讲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现金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硬币、纸币,即由企业出纳人员保管作为零星业务开支之用的库存现款,广义现金则应包括库存现款和视同现金的各种银行存款、流通证券等。我国所采用的是狭义的现金概念。
2、现金收支的使用规定
按照国务院发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1)       职工工资、津贴等个人劳务报酬。
(2)       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3)       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4)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7)中国人民银行零售规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
二、现金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为了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应建立和健全现金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一般包括:钱账分管制度、现金开支审批制度、日清月结制度、现金保管制度、保险柜的配备使用制度等几个方面 的内容,具体如下:
(1)现金出纳和会计记录工作应该适当分离,出纳工作应由专人负责。
(2)现金日记 账应根据经审核合法的收付款凭证登记入账;
(3)现金日记账应该序时顺号逐笔登记。
(4)库存现金应当日送存银行。
(5)收入的现金应当日送存银行。
(6)库存现金应遵守银行规定的限额。
(7)所有现金支出应经过批准
(8)现金支出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
(9)不得以白条抵充现金 。
(10)不得私设小金库,
(11)现金存放应该有安全保护措施 。
三、现金核算的内容
1、现金核算的凭证
企业一切现金的收付,都必须办理凭证手续,取得或者填制证明收付款的凭证。对证明现金收付的每一原始凭证,都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人员审核。对记载不准确、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经办人予以更正补全;对不法的,假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可据以填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出纳人员依据收、付款凭证办理现金收付。现金收付后,在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或“现金付讫”印章,以防止出现错收、重复付款等行为。出纳人员依据办完收付款手续的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按日结算收付款合计数和当日现金余额,并将账面余额同实际库存数相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然后,现金收付款凭证和所附原始凭证转交会计人员进行分类、汇总,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
2、库存现金的核算
库存现金的核算,包括序时的核算和总分类核算。
(1)进行序时核算。进行序时的核算,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并收付款后的记账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按日、按月结算收付合计数和结存余额,做到日清月结。登记现金日记账时,一般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数,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现金付出数。对于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收、付款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只编制一张付款凭证。
(2)进行总分类核算。进行总分类核算,应设置现金总分类账户,由不从事现金收付业务的会计人员登记。其目的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现金收付和结存情况。由于现金账户是资金账户,收到现金时,记入借方;付出现金时,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现金的库存数。为了简化登记手续,企业也可定期将现金收付凭证汇总编制汇总日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就找到这么多,不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酒店的成本核算好像是个比较冷门的东西,没有找到电子书下载,倒是有很多收费的出版物在网上叫卖!东西都是别人的,我只是做了相应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