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北大履历:重用威灵仙治疗胆囊结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6:18
原文地址:重用威灵仙治疗胆囊结石作者:普灵阁主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瘕积。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积聚、诸骨哽噎。受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老师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时,重用威灵仙配入疏肝利胆、利湿排石之品,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共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且无胆管梗阻或明显感染。结石大者为3.1cm×3.2cm,小者为泥沙样,对结石<0.5cm者直接运用中药,结石大者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服中药治疗。

  1.2  方法  基本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青皮10g,甘草6g。湿热重者加黄芩、胆草;胁腹胀痛明显者加川朴、元胡;有时剧痛者加三棱、莪术;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大便筛洗见结石排出或B超查结石消失。好转: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B超检查结石减少或缩小。无效:症状好转,莫非征阳性,结石大小、数量无变化。

  2  结果

  22例中治愈14例(其中泥沙样结石4例,<0.5cm的结石6例,配合体外碎石者4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86.4%。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腹胀痛1月,加重2天为主诉就诊,每因劳累后出现胀痛明显,近2天来疼痛加重且纳差,在当地治疗无好转。诊见右上腹明显压痛,莫非征阳性,舌质黯红,苔微腻,舌边尖有瘀点,脉滑。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大者为0.4cm×0.7cm,确诊为胆囊结石。辨证属湿热内蕴,煎熬成石,治以化痰疏肝利胆排石。处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黄芩10g,三棱9g,莪术9g,甘草6g。用药3天,腹部胀痛减轻、大便稀溏,1周后减黄芩继服,2周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全消。

  4  讨论
  
  胆囊结石属临床常见症,发病率达自然人群的10%,
患者不引起症状,半数有腹胀、嗳气、厌油,部分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西药口服溶石剂仅治胆固醇结石且疗程长达1~2年,手术切除术对一般患者来说不易接受。祖国医学认为属情志、饮食、虫积等因素致疏泄失常、湿热内生,湿热煎熬而成结石。方中威灵仙能消痰散瘕积,《本草正义》有“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纲目》有治“风湿痰饮之病”;金钱草、郁金利胆排石,内金消积化石,柴胡疏肝,枳壳、青皮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合用能增强除湿滞、消痰凝、利胆之力,对胆囊结石有消溶、排出之功。
  
  虽历代医家对威灵仙的毒性说法不一,《开宝本草》认为“无毒”,《本经逢原》认为有“小毒”,但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

  作者单位: 473200 河南方城,方城县中医院差,在当地治疗无好转。诊见右上腹明显压痛,莫非征阳性,舌质黯红,苔微腻,舌边尖有瘀点,脉滑。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大者为0.4cm×0.7cm,确诊为胆囊结石。辨证属湿热内蕴,煎熬成石,治以化痰疏肝利胆排石。处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黄芩10g,三棱9g,莪术9g,甘草6g。用药3天,腹部胀痛减轻、大便稀溏,1周后减黄芩继服,2周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全消。

  4  讨论
  
  胆囊结石属临床常见症,发病率达自然人群的10%,
患者不引起症状,半数有腹胀、嗳气、厌油,部分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西药口服溶石剂仅治胆固醇结石且疗程长达1~2年,手术切除术对一般患者来说不易接受。祖国医学认为属情志、饮食、虫积等因素致疏泄失常、湿热内生,湿热煎熬而成结石。方中威灵仙能消痰散瘕积,《本草正义》有“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纲目》有治“风湿痰饮之病”;金钱草、郁金利胆排石,内金消积化石,柴胡疏肝,枳壳、青皮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合用能增强除湿滞、消痰凝、利胆之力,对胆囊结石有消溶、排出之功。
  
  虽历代医家对威灵仙的毒性说法不一,《开宝本草》认为“无毒”,《本经逢原》认为有“小毒”,但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

  作者单位: 473200 河南方城,方城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