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老公出轨不雅视频:彭晓辉:性教育课程是解决受教者心理健康问题的主渠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27:16
彭晓辉:性教育课程是解决受教者心理健康问题的主渠道作者: 陈燕 陈建  编辑:姜哲   来源:师大在线  浏览: 663次    发布时间:2011-9-27 0:28:00

    师大在线讯(记者 陈燕 见习记者 陈健)近日,教育部发布相关规定,将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内容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纳入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为此,师大在线记者走访了我校性学研究专家彭晓辉教授,了解到他对此事的看法。 

心理问题难以靠一门课程解决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而是取决于他的人格素质和人生经历。有的人人格素质本来就好,遇到问题,不用上课就能自己调节好。而人格素质不好的人,即使上了课,也早晚会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彭晓辉认为,指望靠一门课程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都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只能以个案加以解决,集中授课的讲解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增加心理咨询师的师资力量和业务素质。

    同时,彭晓辉也表示,中国大陆的成年人中有90%都是“性盲”,而这次教育部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无疑会对“性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就整个性学研究的发展而言,它的确有助于推进性教育的学术氛围。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认为这项措施的实行还是很有必要的。

师资力量匮乏   无细则规定恐成空谈

    彭晓辉向记者介绍道,现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中没有涉及性心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一领域内的知识都是空白的。也就是说,全国各地都没有多少老师能够承担这个教学任务。如果要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作为大学生必修内容,就必须在全国高校组织教师接受“性学”知识的培训,以完善其知识结构。

   对于该项措施真正的实施情况,他认为取决于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一直以来对教育部决策的执行情况都较好,这一次应该不会例外。作为我校唯一一位“性学” 研究专家,他表示,一旦学校启动执行教育部的行政规定,只要学校需要,他也会积极投入到教师培训的工作中。

    但是,在现行的教育制度框架之内,增设一门课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想象中的教材编写和师资配备复杂得多。目前看来,我们还不具备成熟可行的课程规划,许多的条件还没有协调到位,教育部的决策难免让人有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不是根本的对策。

    对于该项规定,至今没有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彭晓辉担心这只是纸上谈兵。他谈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部也出台政策,要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其中就有关于在健康教育课程中添加性健康的内容,他就是秉持这个契机在我校开设了“性科学概论”课程并发展至今。但是,时至今日近20年,全国范围看,健康教育及其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未如期望的那样在高校取得显著的进展。

于其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内容纳入心理健康课程,不如普及性学课程

    彭晓辉表示,性教育应该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以人为本,尊重人最真实的欲望和需要。但中国目前的教育从本质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简单的例子,最近的三名小学生的跳楼事件就很能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什么国外的学生能开开心心地上学,而中国孩子却沉醉于虚拟世界来逃避学习上的压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他还强调,在大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加上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人的性心理发展是从出生就展开的一个过程,所以,所有的学校,包括中小学都要普及涉及到性知识的课程。因此,“性教育课程,不仅要在高校开设,更要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彭晓辉表示,师范生将来大都会成为老师,但他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性学课程的学习对于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既是素质教育课,也是职业技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