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龟养几只好:万恶淫为首(附戒邪淫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58:06
《万恶淫为首》——佛教对社会道德的劝诫 [ 作者:了悟子选编    来自:本站原创或来自网络  ( 戒邪淫网站 http://www.jiexieyin.org/index.asp)
 【上篇:佛经圣训】

  《佛说四十二章经》关于戒除色欲的教诲

  《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佛经中,有很多关于戒除色欲的教诲,摘录与诸位共同温故知新,针对自身不足,常加诵习,铭记佛经教诲而对治习气。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蒙蔽者,爱与欲也。(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第二十一章 声名丧本)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第二十三章 妻子如狱)


  佛言:爱欲莫甚於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后之患。(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在,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於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伽叶佛说。(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第四十章 真心出欲)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节选)
  宣化上人主讲
  一九七四年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圣寺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十六章说明了我们一般人的心,心水本来是澄清的,但你要是把它搅浑了,就不澄清了。澄清是什么呢?就是道。不澄清呢?就是爱欲。这爱欲障著我们不明心见性,障著我们不能见道,就是不能证果。证得初果就是见道位,也就是见道了。

  所以佛说“汝等沙门”:这汝等沙门,连我们现在这些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呢!“当舍爱欲”:都应该把这个爱和欲舍了它,这舍爱欲,不是说:“噢!我很讨厌的,我见到女人就发脾气,赶她走。”不是那样子。那要怎么样呢?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需要讨厌她,但是也不动心,不动念头。当舍爱欲,“舍”就是布施出去了,好像你布施钱给人,你已经布施了,自己就不能再有了,所以要把它舍了。舍给谁吃?舍给你爸爸,舍给你妈妈。“爱欲垢尽”.爱和欲念这种邋遢污浊的垢若是没有了,“道可见矣”:你所修的道,就可以见道了,就可以证果了。

  “人以爱欲交错”:人啊,一天到晚想这个爱,想这个欲,想这种不干净的东西。交错,就是想来想去都是这个东西。“心中浊兴”:在你心里头,智慧水浑了,没有智慧了,这是浊兴起了。“故不见道”:所以你就不明白道,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有爱欲心;你若没有爱欲心,很快就会见道了。

  “譬如澄水”:你有爱欲来袭不见道,就譬如什么呢?譬如那澄清的水,“致手搅之”:用手把这澄清的水搅浑了它,因为这水里有一些沙泥,有一些微尘在里头。你若没有微尘,你搅它,它也不会浑的。这微尘是什么呢?就是爱欲。这爱欲就像水里的微尘似的;生这个爱欲心,就譬如你用手来搅。“众人共临”:所有的人,都来到这水的旁边,共临于水,就是站在水的旁边。“无有睹其影者”:谁也看不见这水里有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搅浑了嘛!为什么你不见道呢?也就因为你这爱欲浑了嘛!

  “佛言”:佛说,“人怀爱欲”:这个法为西方人讲,是很讲不通的,西方人无论什么都讲爱、讲欲。尤其是天主教、耶稣教——主啊!爱我,我啊!爱主。和主搞成恋爱,这就像男女恋爱似的。天主教、耶稣教,那修女说是和主married(和主结婚了),这真是根本就不懂得道。人怀爱欲,人所怀抱著,心里所怀念的就是爱和欲,什么都讲爱,什么都讲欲。“不见道者”:你修道不明白道,一边修,就一边丢;一边教你没有爱欲,你这边爱欲就更多一点。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于牢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三章这说明了人的妻、子和房子,把人都埋葬在里边了。这种的埋葬比牢狱还厉害,所以人应该远离这种东西,应该知道它的厉害。

  “佛言”:所以佛说,“人系于妻子”:人被妻、子绑住了。系于妻、子,就是被他们绑住。“舍宅”:这房子也都把人绑住了。所以说,在家人有这三大件在身上,天天都披枷戴锁的。

  这个“枷”是家庭的“家”,有家庭就像戴枷似的。枷是木头做的,把它戴到头上这么锁上,你没有法子拿得下来,这就叫枷。戴枷,是犯罪了就戴这个枷。那么有了这个家,就被枷住了。好像我们有一些居士有家,行动就不自由,想到天上去,也去不了;想到地下去,也去不了,就在家里枷住了,这就是系于妻子,做什么都不方便。有小孩子,这叫“手捧子”,手上戴著那个刑具,行动也不方便,这叫手捧子。有父母,就像镣上戴那个脚镣子,这是三大件,有家庭的人都有这些,所以这叫系于妻子。这系就是被它绑上了,被妻子绑上了,被舍宅绑上了,就是有个房子也放不下,这也是被绑上了。“甚于牢狱”:这种妻、子和房子也就是人生的一个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坐牢还有坐完了的时候。“妻子无远离之念”:对妻子呢,无远离之念,就不想远离,你就算想离开,也不是真的。好像人说:“要出家!要出家!”要出家就出了嘛!讲它干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远离之念,所以就这么唱唱歌而已。

  “情爱于色”:对这个情、爱和女色,“岂惮驱驰”:不怕被它所驱驰,不怕被情爱和色来支配,所以说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虽然就好像在老虎的口里一样,但是“心存甘伏”:心里宁可被老虎吃了,也愿意的。

  “投泥自溺”:就好像投到泥里头,自己把自己淹住了,淹上了,“故曰凡夫”:所以才叫做凡夫。“透得此门”:你若过得去这个门,什么门呢?就是情欲、情爱和色这个门,与妻、子、房舍这个门。你若能透过去,那就是过关了。“出尘罗汉”:这就是一个出尘的阿罗汉,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要证果的圣人。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第二十四章讲的是淫欲心,淫欲心若是断了,一定会证果,证得阿罗汉果。可惜这是不容易断的,所有的众生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欲心若是不除去,你就不能证得阿罗汉果。

  “佛言”:佛说,“爱欲莫甚于色”:所谓爱欲,这个情爱和色欲也就是淫欲心,莫甚于女色。“色之为欲”:色这种的情欲,你说怎么样啊?“其大无外”:它这种大法,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没有可以超出这情欲再大的范围了。“赖有一矣”:幸亏色欲只有一个,“若使二同”:假若再有一个这么厉害的东西,再有一个和它一样的,“普天之人”:普天下所有的众生。“无能为道者矣”:谁也不能修道了。就是说只有一个都这么厉害了;要是有两个,一时间就会把人都给吃了,没有人再可以修道了。还可以这么讲,这个色也可以说是女的被女色所迷,男的被男色所迷。男、女都有同性恋,男的和男的同性恋,女的和女的同性恋、这都叫被爱欲所迷。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这是第二十五章,说明了爱欲是不可以接近的,不可以接近爱欲的这种情形。
  “佛言”:佛说。“爱欲之人”:纵欲贪爱的人,就是顺著你自己的情爱和淫欲心这一类的人。“犹如执炬”:就好像拿著一把火炬。“逆风而行”:迎著风走路,“必有烧手之患”:一定会把自己的手烧坏了。烧了手这还是一个小问题,恐怕有烧身的这种患啊!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不接近这是最好的。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这个天神就是天魔,也就是魔王波旬。这魔王等佛成道的时候,他就先派了很多魔眷属,也就是军队,去想扰乱佛,但佛不被他所转。这第二十六章就是说佛不被魔王所扰乱,还能把魔王化过来,成为佛的一个护法。

  “天神献玉女于佛”:天上的魔王送了三个玉女给佛。什么叫玉女呢?就是生得非常美貌,像玉那么样地可爱。这三个玉女,不但相貌是人间所没有的,天上也没有那么样地美丽。“欲坏佛意”:他的用意就是想教佛生淫欲的念头。坏,就是想要破坏佛修道的意志和愿力。

  “佛言”:佛就说了。“革囊众秽”:佛说不论是男人,是女人,男人生得相貌俊美的,也是一样,女人也是一样的。不是单单说女人怎么样怎么样坏,男人就没有那么坏了。所以佛言革囊众秽,是说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皮革之囊。革就是皮革,就是皮包著这么一个bag(袋子),这囊就是一个bag。众秽,里面装著什么东西呢?里面除了屎,就是尿,你说这有什么好?

  在外皮上看那男人长得非常俊美,非常好看。再好看也不过好像阿难似的,生得相貌那么俊美,摩登伽女一看就爱上了。她就去佛那儿,佛说:“你爱他什么?”她说:“他鼻子也长得好,眼睛也长得好,耳朵也长得好,面孔也长得好。”

  佛说:“好!你爱他鼻子,我把他鼻子割下来给你;爱他耳朵,我把他耳朵割下来给你;爱他眼睛,我把他眼睛挖出来给你,你拿回去啰!”她说:“那又不行了。”

  那么这男女相爱,究竟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相貌生得再好,里边都是革囊众秽、里边装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净,眼睛就有眼眵(屎)出来,耳朵就有耳垢,鼻子又有鼻涕,口又有口水,大小便利等。你说这究竟哪个是干净的呢?所以这叫革囊众秽,众秽就是众邋遢的东西。

  “尔来何为”:说,“你送这个来给我,有什么用呢?这对我没有用啊!”“去,吾不用”:你赶快回去,我不要的!

  当天魔献这些女人给佛的时候,佛一看这三个女人,就观想:“唉呀!你们要是老了的时候,面上的皱纹不知多少啊?那皱纹很难看的,老得那个样子,头发也都白了,什么都是很难看的。”佛这么一想,魔女自然就现出这么个样子来。自己一看自己,这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佛就教她们去了,说:“去!吾不用!我不用你们。”

  “天神愈敬”:这时天魔看见佛道心这么坚固,所以他愈发恭敬了。“因问道意”:因此请求佛为他说法。“佛为解说”:佛就给他说法。“即得须陀洹果”:这天魔也就即刻证得须陀洹——初果阿罗汉。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这是第二十九章,说明白男的要远离女的,女的也应该要远离男的,防备有错误生出来,这就是用生善灭恶这种的方法,来对治自己这种爱欲,所以说好像莲华似的。这无论是男的,可以这么样来比较;女的,也可以这么样来比较。就好像莲华,虽在污泥里头,可是不染污泥,出污泥而不染。自己这样一想,这念头也就会正了。你念头一正了,这就是自利了。你要是看见老的女人,就像母亲似的;女人看老的男人,就像自己的父亲似的。如果男人看见女人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或者比自己稍微大一点的,就作为自己的姊姊这么样观想。要是比自己年轻的,就好像自己的妹妹似的。若是小孩子,就像看自己的小孩子一样,要发心来度脱他。你发心来度脱他,你有一种慈悲心,这就是利他。你既然自利,又能利他,这种自利利他的行为相应了,那么恶念自然就没有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妄想了。

  “佛言,慎勿视女色”:这是男人对女人,才这么样说;女人对男人,就可以说是慎勿视男色,可以相反过来说。“亦莫共言语”:也不可以和他(她)在一起来讲话,不要说是开玩笑了,连讲话都不可以的。“若与语者”:或者有什么事情应该说话时,那怎么办呢?若与语者,就是有事情在一起,应该讲话的时候,又怎么样呢?“正心思念”:就是不要有邪心,要有正心。“我为沙门”:男人就说我为沙门,我为比丘;女人就说我是比丘尼。“处于浊世”:不论男的、女的都是处在这五浊恶世上,“当如莲华”:这五浊恶世是一个不干净的地方,但我们应该像莲华一样。男的,也可用莲华来比喻;女的,也可以用莲华来比喻。“不为泥污”:莲华生在泥里头,可是不为泥所染污,它是出污泥而不染的。

  “想其老者如母”:那么就想老者,比我老的女人,就是我母亲;比我老的男人,就是我的父亲,你要这样想。“长者如姊”:比我自己稍微大一点的,就像我姊姊似的;比我自己稍微大一点的男人,就像我哥哥似的。“少者如妹”: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妹妹似的,这是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呢?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小弟弟似的。

  “稚者如子”:幼稚的年龄,不过十岁以上的,都叫稚童。看这幼稚的人,就好像自己的子女一样。“生度脱心”:无论是父亲、母亲、哥哥、姊姊、弟弟、妹妹,都要生一种度脱他(她)离苦得乐的思想。“息灭恶念”:那么,自己这邪恶的念,也就是淫欲心,就可以停止了。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这是第三十章,告诉人要远离一切的欲念,不要被欲火所烧了。什么叫干草呢?好像六情,这六根就有个情,好像干草似的;而六尘这种境界,就好像烈火似的。你没有到心和境都两忘的时候,就应该修远离的胜行。什么叫心境两忘呢?就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心也没有了,真地是空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也没有一种境界了,心也空、身也空,心境双忘了,眼看一切物,也都没有了。这时候,就可不为六根、六尘所转了。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你们这些修道的人,也可以说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是修道的人都包括在内了。“如被干草”:就好像那干草一样的,这是说男女这种情形,就好像干柴近烈火似的。这干柴就是干草,草干了,你用一点点火点它,它就都著了;一著,就烧了。

  “火来须避”:所以火若来了,你应该远避,要离开它远一点。修道的人,那火来了,你应该远避。什么叫火呢?就是欲爱,也就是情欲这种六尘的境界。六根属于情,六尘属于境。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把人都迷了,迷得人醉生梦死。

  所以“道人见欲”:修道的人见到欲,“必当远之”:你应该远著它,如果你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观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在这时候,就不必修远离行,你就天天和它在一起,也不会有麻烦,这样是可以了;要是不能这样子,那就要修远离行。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三十一章说明人断欲应该从心上断。你想知道断心的方法,你应该知道欲是从心意生出来的,心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

  你看这思想是自己生出来的呢?还是从他生出来的?还是共同生出来的?或者是没有因就生出来的?你还要知道这思想是在里边呢?还是在外边?是在里外的中间呢?或者是在过去呢?或者是在现在呢?或者是在未来呢?

  你像这样来找思想,这思想也变成寂静了,没有自体。思想已经寂静了,你的心意也都寂静了;心意既然寂静了,你的欲也就寂静了;欲既然寂静了,所以你看一切的色、法就好像镜里边的像似的。既然像镜中的像,那就不是真的,一切的行为也像泡沫似的,那泡沫也不是真的。所以诸佛都是这样来辗转观察,辗转传授,就是传这调心的方便法门,令你先调伏其心。

  “佛言”:所以佛说,“有人患淫不止”:不止就是不可以停止。有人有淫欲的毛病,他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这淫欲的心。因为他欲念这么重,这么厉害,不能停止。他就想法子了,想什么法子呢?“欲自断阴”:想把自己的男根断了,割去它。

  “佛谓之曰”:佛对他就说了。“若断其阴”:你说你想要把自己的男根割断,“不如断心”:你还不如把你那妄想心割断了。“心如功曹”:心就好像工人的一个头儿似的,一个功曹。功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做一个头儿,就好像一个boss(老板)似的。“功曹若止”:你这个头子若停止了,“从者都息”:那么跟著他做工的这些人就都停止了。因为你心里打这妄想,它才有这种行为;你若心不打妄想,也就没有人帮助它了,所以从者都息,就是都停止了。“邪心不止”:你这个淫欲的邪心若不停止,“断阴何益”:你把你的男根断了它,又有什么用处呢?那根本就是没有用的。

  “佛为说偈”:佛随著就给他说一首偈颂。“欲生于汝意”:说淫欲的念头就生在你心意里边,是由你心意生出来的。“意以思想生”:这意又怎么生出来呢?就由思想生出来的。“二心各寂静”:你这欲心也寂静了,你这思想、种种邪知邪见也都停止了,这两种的心都停止了,都寂静了。“非色亦非行”:就没有一种色欲的行为,也没有一种色心的行为,你这欲念的行为都没有了。“佛言”:佛又说了,“此偈是迦叶佛说”:这就是迦叶佛所说的偈颂。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第三十二章是说明了人为什么有忧愁恐惧?就是因为人有这爱欲,所以才有忧愁恐惧;若把这爱欲断了,就没有什么忧愁恐惧了。我们人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妄认这四大为自己的身相;妄认这六尘缘影为自己的心相。所以就执著贪恋,不愿意把它放下。因为这样,所以就有种种的麻烦生出来。这种种麻烦生出来了,就有很多的忧愁、烦恼,也就生了种种的恐怖。你若能观察这四大,你能知道这身是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没有一个我;你再观寂这六尘缘影也是空的,没有的;你知道这心是无常的;你能把爱欲心先要断了;你这忧怖也自然就都没有了。

  “佛言”:所以佛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因为有这个爱欲,就有所忧患,有忧愁,有烦恼;从那个忧愁、烦恼,就会生出一种恐怖心来。“若离于爱”:你要是能把这欲念和这爱断了它,或者转变了它。“何忧何怖”:有什么忧愁?又有什么可以恐怖的呢?没有了!人之所以会有忧愁恐怖,就因为有这种执著,放不下,所以才有忧患和恐怖。

  摄心修定的四种清净明诲 (选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阿难整衣服,望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 断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

  【2 断杀】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尚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覆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3 断盗】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萨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挹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zhi,即漏斗]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骂,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4 断妄】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是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佛说不淫戒  (摘自《受十善戒经》)

  云何名不淫戒?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所赞叹。不淫者,住佛威仪,身香如佛。
  何等为五?一者不动眼识,不视淫色。设见色时,如见粪虫,如刀入心,如火烧眼。心不起爱,无常所切。眼火横动,何爱之有。
  二者不闻淫声。设闻淫声,不动耳识,悦可耳根。愚痴音声,动毒蛇林,为爱种子,此名贼风。从耳根出,妄见所起。如夜叉吟,何爱之有。此是幻响,愚夫爱之。鼓动诸根,是露人声。从痴爱河,顺五欲流。深知是贼,不动耳识。
  三者鼻不嗅香。当知是香,从八风起。痴风鼓动,爱风吹来。花等诸香,从妄想生。颠倒横有,从鼻识起。横言是香,或称美味。鼻识惊动草木众花皆称是香。如来摄身不嗅香臭。体解非真不赞香触。
  四者不动舌识。不说世利,不赞淫事。口终不说淫欲触乐,不住狂惑黐胶屋宅。亦不乐说可爱乐事,增长无明,五贼痴爱。是故诸佛不动舌识。
  五者意寂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淫识不转,如解脱心。住寂灭处,处常乐城,安隐无为。随学佛心,住真如际。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种涅槃。

  佛及菩萨得五功德,身形清净,常生莲花。身净无垢,心亦淡泊。是故诸佛说不淫戒,最胜清净无上功德具足五利。赞叹称美,为解脱因,不可穷尽。淫为极重无索系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为一切诸罪根本。

  淫欲之罪,吾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 淫浊恶万行  没溺诸禅定 障蔽解脱道
  善男子女等 欲求解脱道  远离三界狱 火坑五欲河
  汤火寒冰山 解脱生死畏  持心如诸佛 当持不淫戒
  欲求长寿天 寿命无量劫  梵天转轮王 富有七财宝
  持心如诸佛 当持不淫戒  欲得见诸佛 闻法证道果
  具足六神通 游诸十方国  持心如诸佛 当持不淫戒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
  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 相续生众生  无明为根本 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 血盛囊不净  如粪虫乐屎 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 恩爱如毒刺  颠倒妄见起 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 如树生狂花  颠倒风所吹 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画瓶 渧渧脓血流  瓶满复淋漏 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 如偷狗贪淫  当自灭诸爱 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 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视淫色,持耳不听淫声,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触淫舌。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
  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着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菩萨诃色欲经》云: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华严经》云:
  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法华经·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戒淫经文译注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处。
  (后汉·迦叶摩腾《四十二章经》)
  [注解]色:女色,指纵欲。
  [今译]贪爱没有比纵欲更害人的了。若纵情于女色之中,其祸害没有更大的了。

  淫欲伤人,利于九剑。
  (北魏·慧觉《贤愚经》)
  [注解]淫欲:淫荡之欲。九:泛指多数。
  [今译]淫荡之欲对人的伤害,比众多刀剑对人的伤害还要厉害。

  财色之祸,甚于毒蛇,尤当远离。
  (《勅修百丈清规》第五)
  [今译]贪财、贪色所引起的祸害,比毒蛇伤人还要厉害,尤其应当远远逃离。

  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四十二章经》)
  [注解]财色:金银财宝与女色。
  [今译]金银财宝对于人来说,就好像小孩贪恋刀刃上的甜蜜一样,不足以一食,食之虽甘美,然而却有截舌之隐患。

  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
  (《四十二章经》)
  [注解]释:放掉,放下。
  [今译]爱欲对于人来讲,犹如手执火炬逆风而行。愚蠢之人不肯放掉火炬,必然有烧着手的危险。

  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著恩爱,无有知足。
  (《游行经》)
  [注解]著:执著;执着。
  [今译]贪欲无厌,消耗散尽人之生命;留恋男女之情,则有不知满足、贪欲更甚的危害。


  一切烦恼,爱为根本。
  (《大集经》卷二十一)
  [注解]爱,佛教术语,谓贪物,染著之意。《大乘义章》五曰:“贪染名爱”。《唯识论》曰:“躭染为爱”。佛教对爱的解释,基本分为有污染与无污染二种。有污染即为贪爱,如女色、钱财等;无污染即为信爱,如父母、师长等。佛教主张断爱是指断有污染之爱。
  [今译]所有的烦恼事情,都是来源于有污染的贪爱。

  人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譬如摘悬珠,一一摘之,会有尽时。恶尽得道也。
  (《四十二章经》)
  [注解]悬:吊挂。
  [今译]人们治身为道,能够拔除贪爱欲望之根。好像摘悬挂着的珠子,只要耐心地去摘,总会有摘完的时候。邪恶除尽,就能得道。

  宜割恩爱,以存道意。
  (《游行经》)
  [注解]恩爱:《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指妨碍修道的父母、夫妻间相互感恩溺爱之情,因此修道须断除爱念。
  [今译]应该割除恩爱之情,精诚修行,意念专一,以存治身之道。

  人有患淫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阴。佛谓之曰,若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四十二章经》)
  [注解]功曹:官名。汉代郡守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除掌人事外,并得与闻一郡的政务。这里比喻主管者、主导者。淫情:即淫泆之情,纵欲放荡之情欲。踞:蹲或坐。阴:阴部,指生殖器官。
  [今译]有人纵欲放荡淫泆之情不止,就蹲坐在刀斧之上,以自除其阴器。佛陀对之曰:若要断阴,还不如断心。心为主导官,如果废止主导官的使命,随从者都会歇息一边。假如淫邪之心不止,断除阴器又有什么用?

  宜自抑损,去离愦丙,隐处闲居,以崇道术。
  (《游行经》)
  [注解]愦丙:愦指昏乱,胡涂。丙指丙舍,为古代王宫中的别室,泛指正室两旁之屋。
  [今译]应该自我抑制,减少物质享受,远离使人昏乱纵欲的地方,到清净之地去过隐居生活,以崇尚道术。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楞严经》)
  [今译]淫欲之心不除,就无法脱离世俗尘嚣的羁绊。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卷四)
  [注解]爱欲:情爱与贪欲,为生死之本。自当:自受。
  [今译]世人沉溺在爱欲之中,生死落于流转无穷之中,生是孤身来,死时独自去,苦乐之果皆是自作自受,无人替代。

  欲火入心,犹如鬼著。
  (《大集经》三十八)
  [注解]欲火:淫欲之情如火。
  [今译]淫欲之情如火攻入内心,犹如鬼魂附着身体。

  有欲心者无解脱。
  (《月上女经》上)
  [今译]有淫欲之心的人,没有解脱之时。

  众生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若能知色过患,则不为所欺。
  (《摩诃止观·呵五欲》)
  [注解]贪狼:形容贪婪之性如狼。坐:因为。
  [今译]众生贪婪于财色如狼一般,因为之而不得道。……若是能够知晓色之罪过、灾患,就不被所欺。

  淫心烦烧,名为热恼。淫事秽浊,名为欲泥。
  (《首楞严经合论》)
  [注解]欲泥:形容淫欲之秽浊如污泥。
  [今译]淫泆之烦烧身,可以称为热恼。淫荡之事秽浊,可以称为欲泥。

  拔诸欲刺,以安群生。
  (《无量寿经》下)
  [注解]欲:指色、声、香、味、触五欲,能起人贪欲之心。欲刺:谓五欲恼人如针之刺也。
  [今译]拔诸贪欲之心如拔除身上刺针,这样可以安护群生。

  禅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
  (《大智度论》十七)
  [注解]欲尘:五欲污身如尘土。
  [今译]禅定是清净水,能洗却各种欲望的尘土。

  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无量寿经》上)
  [注解]欲堑:贪欲深而难越,故譬喻为堑。尘劳:指世俗事务的烦恼,犹如尘垢染污心性,使之劳累,故曰尘劳。
  [今译](修行)可以驱散各种尘劳,毁坏各种贪欲之堑。

  爱欲之心,深而难越,故说为堑,教断令坏。
  (《净影疏》)
  [今译]爱欲之心,艰深难以逾越,因此说它为堑,当教它断,当令它坏。

  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
  (《净心诫观法》上)
  [注解]因果: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有因缘,有因必有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可以辗转相生,称之因果报应。
  [今译]一切痛苦因果,皆由财色所生。

  淫火内发,自烧而死。
  (《大智度论》十四)
  [注解]淫火:淫欲之火。
  [今译]淫欲之火由内而发,必然自食其果而被烧死。

  梵天行断除淫欲。故言净修梵行。
  (《大智度论》)
  [注解]梵天:断淫欲之法即梵天之行法。修梵天则生梵天。“断淫欲天皆名为梵天”(《智度论》)。
  [今译]梵天是要修行断淫除欲。所以说要净修梵行。

  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楞严经》卷八)
  [注解]淫习:指淫荡之习。交接:相接触。
  [今译]淫习交相接触,产生磨擦;如果研磨不休,就会有大而猛的火光从中引发……菩萨见欲,就如躲避火坑。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
  (《楞严经》卷六)
  [注解]淫心:淫泆之心。佛教视淫为最重要的贪惑,又是生死根本,禅定重障。
  [今译]汝修三昧,本可出离尘劳;但因为淫心不除,不可出离尘世贪爱等烦恼……如果不断淫心而修禅定者,犹如蒸砂石欲成米饭,虽然经过百千次劫(劫指世界经历一次自形成至毁灭的大过程,劫又是周而复始的),还只是热砂罢了。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圆觉经》)
  [注解]无始:没有开始。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如众生、生死等都是没有开始的。轮回:指轮回生死,从“无始”起。
  [今译]一切众生,自无始起,由于有种种恩爱贪欲,故陷入生死轮回之无尽烦恼之中。

  轮回爱为本
  (《圆觉经》)
  [注释]爱:有染污之爱,即贪爱,如女色、财物。
  [今译]生死轮回的无尽烦恼,本源于贪爱。

  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爱因缘故,则生忧苦,以忧苦故,则令众生生于衰老。
  (《大涅槃经》卷十二)
  [今译]因爱产生忧愁,因爱产生恐怖,如果离开爱,还有什么忧愁与恐怖呢?因为爱的缘故,产生忧虑苦恼;因为忧虑苦恼的缘故,致使众生变得衰老。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
  (《楞伽经》卷三)
  [今译]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诸种病患,都起源于爱欲。

  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华严经·净行品》)
  [今译]拔除欲箭,毕竟、最终可使身心得以安稳。
  断诸爱系,直趋涅槃。
  (《大智度论》卷二八)
  [注解]涅槃:佛教描述的最高境界,指通过修行,彻底断灭生死诸苦及根源,达到无私、无欲、无贪、无爱、无烦恼的清净境界。
  [今译]断灭各种贪爱的根系,就可直接趋向清净的境界。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唐·惠能《六祖坛经》)
  [今译]淫乱之性本来就是清净本性之因,除掉淫乱之性就是净性之身。本性中没有尘境污染而各自远离五欲,认识本性的瞬时也见到真理。

  淫欲颇恣,如饮咸水,多饮多渴,唯死而已。
  (《灵宝通微经》)
  [注解]恣:放纵。
  [今译]淫欲放纵,就如饮用咸水一样,多饮多渴,只有到死方才罢休。

  夫人之情犹水也,规矩礼法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人之情不制则肆乱。故去情息妄禁恶止邪。不可一时亡规矩。
  (《禅林宝训》第二)
  [注解]奔突:指横冲直撞,泛滥。肆乱:谓放纵淫乱。规矩:规则;礼法。亡:失去。
  [今译]人之情欲犹如洪水,规则礼法犹如堤防。堤防不牢固必然导致洪水泛滥,人之情欲不加制约则会放纵淫乱。所以去除情欲、停息妄想、禁止邪恶,不能一时一刻失去规矩。

 

  ※※※※※※
  现前一念心, 廓然无古今; 邪正皆不住, 如来妙色身!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本来无生死 , 生死由心现。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 , 佛号无量寿。

  【中篇:对治妙法】

  【中篇:对治妙法】
  文殊菩萨开示 
  《大宝积经》云:文殊菩萨告善住天子言:“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方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是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而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爱。不舍不爱,则名离欲,寂静涅槃也。”

  不净观  (摘自《思惟略要法》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嗔恚由外既尔可制,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于不净,处在胞胎,还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至足,皮囊之里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胁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永明延寿大师垂诫

  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逆顺事。古圣施设岂有他心,只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赚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广行遮护。千经所说,万论所陈,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三世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后学略不听从,自毁正因反行魔说!只为宿薰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消,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如千锥劄耳,速须远离,不可见闻。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蕅益大师戒淫文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淫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淫报尤酷也。盖种种受生,肇端(起源于)淫欲;种种造罪,托因有生。淫为生本,生为罪本。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淫意才萌,一切俱起。淫习难断,如火燎原:于极臭处,谬为香美;与极秽处,谬为洁净。随处苟合,何异畜生?非道染触,过于鸡犬!此在稍有良心者,便应痛绝。奈何聪明学识之士,甘此丧心无耻耶!
  一念欲心,是铁床铜柱因;一念爱心,是积寒坚冰因。况具行非法,灭理乱常!尘沙劫数,不足尽其辜;千万亿言,不足数其恶。须发大惭惧、大誓愿:
  宁可火炙刀剜,终不与一切男女欲心相触;
  宁可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
  设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横灾,生身陷入地狱。以兹猛决,善自要心,时时忏除往业,切切悔过自新,庶白法可修。而又勤观经论格言,以策废忘;精修对治观行,以除毒本。不然,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永无出期。矧(何况)世智辩聪,曾非大器,随业直坠,百劫千生,受诸烧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身,安能往生?请于静时仔细思之,于对境努力防之。不然,诸佛无下手处,善友其奈尔何哉!

  印光大师说不邪淫戒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行邪淫者,是人以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
  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印光法师开示的简便窒欲法——毒蛇咬根观

  【原文】“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不可录重刻序)

  【白话】当性欲非常强,难以自制的时候,只要把女人阴道观想成毒蛇的口,如同阳物被毒蛇咬在口中一样,就会心惊胆战,毛骨悚然,这样淫欲带来的无边热恼,就会立即变得清凉了。这是克制淫欲的最简便的方法。

 

  【原文】若偶起欲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则欲心直下消灭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陆培谷居士书)

  【白话】如果偶然产生了淫欲的念头,就观想毒蛇吞咬自己的男根,(生殖器)。(这个方法非常妙。如果是女人产生了淫欲的念头,要观想毒蛇进入自己的女根(女性生殖器官)。)那么淫欲的心当下就消灭了。  

  印光大师谈戒淫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祗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毋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致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窒欲之最简便法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饮食与节欲保身

  重重病灾,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诸佛。己不节欲。佛也不易保祐。己肯节欲。再加至诚念佛。定规会诸病不生。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而求补益耶。


  印光大师论色欲之害及对治方法


  寿康宝鉴序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而好色贪淫之人,心之所期,与身之所行,适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纵情花柳,唯此是图者,姑勿论。即夫妇之伦,若一贪湎,必致丧身殒命。亦有并不过贪,但由不知忌讳,(忌讳种种,详示书后,此不备书。)冒昧从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怜愍。以故前贤辑不可录,备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祸淫之证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讳之时处人事,不惮繁琐,缕析条陈,俾阅者知所警戒,其觉世救民之心,可谓恳切周挚矣。而印光复为增订,以名寿康宝鉴,复为募印广布者,盖以有痛于心而不容已也。一弟子罗济同,四川人,年四十六岁,业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颇忠厚,深信佛法,与关絅之等合办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常欲来山归依,以事羁未果。十四年病膨胀数月,势极危险,中西医均无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药帐,为数甚巨,遂生气曰,我从此纵死,亦不再吃药矣。其妾乃于佛前恳祷,愿终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转机,大泻淤水,不药而愈。光于八月底来申,寓太平寺,九月初二,往净业社会关絅之,济同在焉,虽身体尚未大健,而气色淳净光华,无与等者。见光喜曰,师父来矣,当在申归依,不须上山也。择于初八,与其妾至太平寺,同受三归五戒。又请程雪楼,关絅之,丁桂樵,欧阳石芝,余峙莲,任心白等诸居士,陪光吃饭。初十又请光至其家吃饭,且曰,师父即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师父之儿女也。光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汝病虽好,尚未复原,当慎重,惜未明言所慎重者,谓房事也。至月尽日,于功德林开监狱感化会。彼亦在会,众已散,有十余人留以吃饭,彼始来,与司帐者交代数语而去,其面貌直同死人,光知其犯房事所致,切悔当时只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未曾说其所以然,以致复滨于危也。欲修书切戒,以冗繁未果。十月初六至山,即寄一信,极陈利害,然已无可救药,不数日即死。死时关絅之邀诸居士皆来念佛,其得往生西方与否,未可知,当不至堕落耳。夫以数月大病,由三宝加被不药而愈,十余日间,气色光华,远胜常人,由不知慎重,误犯房事而死,不但自戕其生,其辜负三宝之慈恩也甚矣。光闻讣,心为之痛,念世之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致殒命者,其多无数。若不设法预为防护,殊失如来慈悲救苦之道。拟取不可录而增订之,排印广布,以期举世咸知忌讳,不致误送性命。一居士以母氏遗资千六百元,拟印善书施送,光令尽数印寿康宝鉴,以拯青年男女于未危,则以罗济同一人之死,令现在未来一切阅此书者,知所戒慎,并由展转流通,展转劝诫,庶可举世同享长寿康宁,而鳏寡孤独之苦况,日见其少。如是则由济同一人之死,令一切人各得寿康,济同之死,为有功德,仗此功德,回向往生,当必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时尚宜节欲,况大病始愈乎。十年前一巨商之子,学西医于东洋,考第一,以坐电车,未驻而跳,跌断一臂,彼系此种医生,随即治好。凡伤骨者必须百数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寿回国,夜与妇宿,次日即死。此子颇聪明,尚将医人,何至此种忌讳,懵然不知,以俄顷之欢乐,殒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前年一商人,正走好运,先日生意,获六七百元,颇得意。次日由其妾处,往其妻处,其妻喜极。时值五月,天甚热,开电扇,备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饮,唯知解热得凉,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凉,未三句钟,腹痛而死。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几千万亿也。而古今来福最大者,莫过皇帝,福大寿亦当大,试详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寿,岂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讳,以自促其寿乎。而世之大聪明人,每多不寿,其殆懵懂于此而致然乎。光常谓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寿康宝鉴之所以也。愿世之爱儿女者,以及为同胞作幸福防祸患者,悉各发心印送,展转流传,俾人各悉知忌讳,庶不至误送性命,及致得废疾而无所成就也。彼纵情花柳者,多由自无正见,被燕朋淫书所误,以致陷身于欲海之中,莫之能出。若肯详阅,则深知利害,其所关于祖宗父母之荣宠羞辱,与自己身家之死生成败,并及子孙之贤否灭昌,明若观火,倘天良尚未全昧,能不触目惊心,努力痛戒乎。将见从兹以后,各乐夫妇之天伦,不致贪欲损身,则齐眉偕老,既寿且康。而寡欲之人恒多子,而且其子必定体质强健,心志贞良,不但无自戕之过失,决可成荣亲之令器,此光之长时馨香以祷祝者。愿阅者共表同心,随缘流布,则人民幸甚,国家幸甚。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纵情欲事,探花折柳,窃玉偷香,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播于乡里,毒气遗于子孙,生不尽其天年,死永堕于恶道者,姑置勿论。即夫妇之伦,倘一沉湎,由兹而死者,何可胜数。本图快乐,卒致死亡,鳏寡苦况,实多自取,岂全属命应尔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属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讳,冒昧从事,致遭死亡者,亦复甚多。故礼记月令,有振铎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动静,谓房事也。)古圣王爱民之忱,可谓无微不至矣。(忌讳,寿康宝鉴详言之,俱宜购阅。)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淫乎。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安士先生欲海回狂一书,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以雅俗同观之笔,述劝诫俱挚之文。于古今不淫获福,犯淫致祸之事,原原委委,详悉备书,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直欲使举世同伦,咸享福乐,各尽天年而后已。须知其书,虽为戒淫而设,其义与道,则举凡经国治世,修身齐家,穷理尽性,了生脱死之法,悉皆圆具。若善为领会,神而明之,则左右逢源,触目是道。其忧世救民之心,可谓至深切矣。是以印光于民国七年,特刊安士全书板于扬州藏经院,八年又刻欲海回狂,万善先资,二种单行本。十年又募印缩小本安士全书,拟印数十万,遍布全国,但以人微德薄,无由感通,只得四万而已。而中华书局私印出售者,亦近二万。杭州汉口,俱皆仿排,所印之数,当亦不少。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世祸之日亟,彼新学派,提倡废伦废节,专主自由爱恋,如决江堤,任其横流,俾一班青年男女,同陷于无底欲海漩澓之中。遂发心广印欲海回狂,施送各社会以期挽回狂澜。然众志成城,众擎易举,恳祈海内仁人君子,大发救世之心,量力印送,并劝有缘,普遍流通。又祈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俾得人人知其祸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妇正淫,亦知撙节。将见鳏寡孤独,从兹日少,富寿康宁,人各悉得,身家由兹清吉,国界于以安宁,秽德转为懿德,灾殃变作祯祥。毕竟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得此美满之效果,仁人君子,谅皆当仁不让而乐为之也。爰述大义,以贡同仁。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纵情欲事,探花折柳,窃玉偷香,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播于乡里,毒气遗于子孙,生不尽其天年,死永堕于恶道者,姑置勿论。即夫妇之伦,倘一沉湎,由兹而死者,何可胜数。本图快乐,卒致死亡,鳏寡苦况,实多自取,岂全属命应尔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属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讳,冒昧从事,致遭死亡者,亦复甚多。故礼记月令,有振铎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动静,谓房事也。)古圣王爱民之忱,可谓无微不至矣。(忌讳,寿康宝鉴详言之,俱宜购阅。)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淫乎。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安士先生欲海回狂一书,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以雅俗同观之笔,述劝诫俱挚之文。于古今不淫获福,犯淫致祸之事,原原委委,详悉备书,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直欲使举世同伦,咸享福乐,各尽天年而后已。须知其书,虽为戒淫而设,其义与道,则举凡经国治世,修身齐家,穷理尽性,了生脱死之法,悉皆圆具。若善为领会,神而明之,则左右逢源,触目是道。其忧世救民之心,可谓至深切矣。是以印光于民国七年,特刊安士全书板于扬州藏经院,八年又刻欲海回狂,万善先资,二种单行本。十年又募印缩小本安士全书,拟印数十万,遍布全国,但以人微德薄,无由感通,只得四万而已。而中华书局私印出售者,亦近二万。杭州汉口,俱皆仿排,所印之数,当亦不少。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世祸之日亟,彼新学派,提倡废伦废节,专主自由爱恋,如决江堤,任其横流,俾一班青年男女,同陷于无底欲海漩澓之中。遂发心广印欲海回狂,施送各社会以期挽回狂澜。然众志成城,众擎易举,恳祈海内仁人君子,大发救世之心,量力印送,并劝有缘,普遍流通。又祈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俾得人人知其祸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妇正淫,亦知撙节。将见鳏寡孤独,从兹日少,富寿康宁,人各悉得,身家由兹清吉,国界于以安宁,秽德转为懿德,灾殃变作祯祥。毕竟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得此美满之效果,仁人君子,谅皆当仁不让而乐为之也。爰述大义,以贡同仁。

  复甬江某居士书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花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花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每日除了己职分外,专心念佛名号。朝暮佛前,竭诚尽敬,恳到忏悔无始宿业,如是久之,当有不思议利益,得于不知不觉中。法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瞋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者,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现今乃患难世道,须于念佛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转回。庶不至宿业现前,无法躲脱耳。更宜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净业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


  复徐书镛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接汝书,知道心未退,志向尚高,不胜欣慰。须知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当极力培植,庶可有成。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一部,寿康宝鉴二本,嘉言录三本。统纪,自存,以作知治乱,知因果之龟鉴。寿康宝鉴,常看,则不至犯邪淫与手淫等,自戕其生,自折其福寿,而即取残废与死亡也。此当与李鸿业一本。嘉言录,汝与古,李各一本。依此修持,世出世法,均得其要领矣。古卫生,李鸿业,既欲皈依。今为卫生取法名为慧生,谓以智慧求生西方,永证不生不灭之道,以自卫卫人,同得不死也。为鸿业取法名为慧业,谓以智慧,断除世间恶业,修持往生西方之净业,此之事业,方为鸿业。世间修身立业,以至为圣为贤,若比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业,则小乎小矣。祈将此一段,抄与二人看,或将全书,抄与彼看。即彼年至花甲,亦可受益,况甫冠以后之后生乎。 


  寿康宝鉴题辞一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愿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

  寿康宝鉴题辞二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伤。因募印此书,冀诸同伦,咸获寿康。所愿得此书者,各各详阅,展转流通。勿令徒费心思钱财,而毫无实益,则幸甚幸甚。

  复福州佛学社书
  然光乃一平常粥饭僧,只知学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倘或意谓有甚么高超玄妙,人莫企及之见地与行持,则便成误会矣。观诸位来书,并所立章程,似与光之程度心相相仿佛。然自揣凉薄,绝不愿为人作师。而远道函求,亦只可将错就错耳。现今时值末法,而欲挽回此极大极险之狂澜,必须注重伦常,躬行实践,方有效力。若不在家庭教育,因果报应,敦笃伦常,恪尽己分上著力。勿道不知佛法,无由得益。即知佛法者,或有说在一边,行在一边之弊。如是之人,虽曰学佛,实为佛怨。以其以身谤法故也。
  凡入社者,必须教彼行孝行悌,以及一切所应行之事。其心中必须要闲邪存诚,克己复礼,戒慎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能如是者,方为世间善人,方可学出世法。譬如地基坚固,万丈高楼,任意建造,必无倾覆倒塌之患。由兹发至诚心,修持净业。必须决定求生西方,绝不求人天来生福报。佛法真利益,要以至诚得。无论念佛看经,皆须至诚恭敬,切不可学圆融不执著。否则便因之肆无忌惮,以成狂妄魔派矣。又贵地有提倡五部六册者,此系邪见人依附佛法,传炼丹家之法,诸位切勿陷于此中。纵昔有入者,今既学佛,当完全丢脱。倘犹两含糊当做佛法,则其罪非小。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十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女人家,尤须注重因果伦常。凡安士全书,及感应篇汇编,印光文钞,通文义者,皆须人奉一部。由此路上行,上焉者或可体会到此。否则只知圆融不执著,口口说空,步步行有,为家庭之祸患,亦佛法之蟊贼。若论教育之权,女人比男人为大。以相夫教子,冥冥中预为操持。今之世道,人心陷溺,总由女教不昌之所致。使为女子时,即知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则后来为人妻为人母,必熏陶化育,令其夫其子女为良为善。女人各能如是,天下岂有不太平之理乎。即不能人各如是,即有一人如是,而其人之夫与子女,亦可如是。由是而传之于后,亦复良善相袭,而日益加多矣。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而死者,当有四分,由之受病以别病而死者,亦有四分。举世之人,十分之中,直接间接由女色而死者,有其八分,亦可惨也。且勿道纵情花柳,即夫妇之伦,以不知忌讳,因之死亡者,不知有几何万数。前年十月事,光以一弟子久病,其妾以终身吃素祷佛,不药而愈,其气色淳净光华,绝少同者,未月余以犯房事死,故为发心印此书,以拯不知忌讳者之死亡也。

  印光法师复甬江某居士书原文和白话——对治色欲
  载《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


  【原文】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
  【白话】对美色的欲望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仅中等和下等根器的人,被美色所迷惑,就是上等根器的人,如果不努力约束自己,警惕观照念头,也难免被美色所迷惑。观察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本来足以成为圣人和贤人,只是由于打不破美色这一关,反而成为下愚和不肖的人,并且死后由于邪淫的罪业而永远堕落到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中去,这样的人可以说数不胜数。《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如果世界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的众生,他们的心不产生淫欲,那么他们的生死轮回就不会持续。你们修证三昧,本来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消除淫欲心,那么目标就无法实现。”学佛的人本来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如果不彻底除掉色欲,那么绝对难以解脱生死。虽然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是如果淫欲的习气太重,坚固地缠在心中,那就是自己与阿弥陀佛不相应,难以感应道交并往生西方净土。

  【原文】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花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花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白话】要想消除色欲的祸害,不如在见到一切女人的时候,都对她们作亲人想、怨家想和不净想。亲人想就是看到年老的女人,就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想;年长的女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姐姐想;比自己年少的女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妹妹想;年幼的女孩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想。纵然淫欲心强烈,也断然不敢对母亲、姐妹和女儿产生邪淫的念头。看一切女人,总是作为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女儿,这样理智战胜情欲,情欲就无法产生了。怨想是这样:如果见到美女,就产生了爱心,由于爱心,后来就堕入恶道,长劫受苦,不能解脱出来。这样一来,所谓的美丽和娇媚,就比劫匪、小偷、虎狼、毒蛇、蝎子、砒霜、鸩毒的祸害大百千倍。对于这样极大的怨家,还恋恋不舍,那岂不是迷上加迷的人吗!不净观是这样的:动人的美貌,只是外面的一层薄皮罢了。如果把这层薄皮揭开,那你就不想看了。里面骨肉脓血,屎尿毛发,乱七八糟地聚在一起,没有一样东西是讨人喜爱的。但就因为薄皮盖着,人们就对它产生了爱恋。花瓶装上臭大粪,人们就不玩赏它。美人的薄皮就跟花瓶一样,皮里面所装的东西,比大粪更脏。怎么能爱恋她的外皮,而忘了她皮肤里头的各种脏东西,产生各种各样的妄想呢?如果不战战兢兢,痛切地改掉爱恋美色的习气毛病,那就会只看见她美丽的姿色,致使爱欲的箭深入骨髓,自己不能把它拔出来。平时这样,要想死后不进入女人的子宫投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进入女人的子宫,那还可以将就。要是投进母畜生的子宫,那将怎么办呢?你试想一想这样的结果,就会心惊肉跳、恐惧不安。然而,要想在见到女色的情况下不产生爱欲心,就必须在没有见到女色的情况下,常作上面讲的三种观想。这样等见到女色的境界时,就可以不被女色所诱惑。否则,纵然没有见到女色,心里面老想着女色,最终会被淫欲习气所束缚。因此只有认真清洗心中爱美色的坏习气,才有获得解脱自由的可能。

  【原文】每日除了己职分外,专心念佛名号。朝暮佛前,竭诚尽敬,恳到忏悔无始宿业,如是久之,当有不思议利益,得于不知不觉中。《法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瞋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者,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现今乃患难世道,须于念佛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转回。庶不至宿业现前,无法躲脱耳。更宜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净业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
  【白话】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分内要做的事情外,专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早晨和晚上在佛前,竭诚尽敬,真心忏悔无始以来的宿业,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如果有众生,淫欲很强烈,只要经常恭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解脱淫欲。” 瞋恚、愚痴多的众生,只要经常恭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同样能够解脱。可见,只要能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的人,贪瞋痴三种烦恼,自然而然可以消除。另外,现在是充满灾难的世道,必须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之中自会不可思议地转祸为福。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宿业成熟时无法躲避报应。还应该经常阅读讲戒淫因果报应的书,远离吃喝嫖赌下流的朋友,那么内心树立正志,外面断绝诱惑,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业自然可以成就。希望你多多自励。

 

  《爱欲——修道的绊脚石》 (宣化上人)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都不要生出情爱心。因为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呢?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着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恨人,这样也不对。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这个“中道”,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免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其其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着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
  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永嘉任波切谈如何破除淫欲 

  1.如何破除淫念?
  永嘉任波切回答: 经论上说贪心的对治是修白骨观,但是修白骨观的时候,只是自己在前面虚空观想出一架白骨,恐怕没什么作用,必须把你贪着的对象找出来。比如你贪恋一个人,把她观想在你的面前,我们贪恋她是因为她的皮肤很漂亮,声音很动听等……这时候,在贪心生起的时候,应该马上去观想“这个其实是轮回里的一种苦”;观想现在她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但是到老的时候满脸是皱纹,再找贪的地方却找不到了。接着可以观想她也是由于贪嗔痴的恶业生成的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观想不净,我们贪着她的皮肤,把她的皮肤拿下来,里面都是血,肉,内脏,大便等。这样去寻求的时候,会发现在她的身体里找不到任何可以贪着的地方。当这些观想生起的时候,贪心就比较容易消除。
  有些贪着很厉害的人,也许认为所贪着的人到了老年才变得很丑陋,现在年轻还是很值得贪着的,所以很难进行不净观等的观想。这时候可以试着多想想贪着的人的恶业方面,比如对方烦恼很重,或者对你自己也不好,等等,也可以帮助减少贪心,不要总是想对方好的地方。

  2.如何破除一曝十寒的习气?

  任波切回答:当你放逸的心生起的时候,应该马上观想人生是很无常的.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一次人身,不能浪费它。只有我们每天好好修行念经作善行,我们才不会浪费它,这样下一辈子才有希望.如果这辈子不好好修善法,那这一个人身就浪费了.有时候也许我们会想,我们现在还很年轻,也很健康,似乎和死亡并无太大关系,这样心里很麻木.这时候可以去想一下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或者有很早就过世的,突然过世的,所以我们自己也并不是那么保险,也许和他们一样会突然生病或者死亡.这样慢慢的内心的希求修行的心就会生起.如果我们不主动的去思维老,病,死这些苦,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坚固,那就很难有迫切要修行的心.很多人把饭盛到桌子上,还没吃到就死了;也有人很健康但是突然车祸也会身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生下来后都会死亡,没有任何人会在轮回中永久的留下来.当我们走的时候,只有修行所得的善业可以带走,其他的房子和车子,辛辛苦苦专的钱,都不能带走,自己的身体也带不走.这样的心慢慢生起的时候,就会很迫切的想修行了.

 

  《壽康寶鑑》节选
  色是少年第一關。此關打不過。任他高才絕學。都無受用。蓋萬事以身為本。血肉之軀。所以能長有者。曰精曰氣曰血。血為陰。氣為陽。陰陽之凝結者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貫尾閻。人身之至寶也。放天一之水不竭。則耳目聰明。肢體強健。如水之潤物。而百物皆毓。又如油之養燈。油不竭則燈不減。故先儒以心腎相交為既濟。蓋心。君火也。火性炎上。常乘未定之血氣。熾為淫思。君火一動。則之肝腎相火皆動。腎水遭礫。洩於外而竭於內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後娶。蓋以堅其筋骨。保其元氣。且血氣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近世子弟。婚期過早。筋骨未堅。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撥其本根。既婚而益伐其萌萌糱。不數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雖具人形。旋登鬼籙。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為立三大則。曰勤職業以勞其心。別男女以杜其漸。慎交遊以絕其誘。如此則內外交修。德業日進。而父兄之道盡矣。


  欲戒淫行。必自戒淫念始。淫念起。則淫行隨之矣。然則何以制之。曰邪友不宜近。邪地不宜入。邪書不宜看。邪話不宜聽。蓋邪友一近。則益友日疏。自然漸染引誘。漸入下流。放僻邪侈。無不為已。邪地一入。則正念難持。自然技癢心熱。把持不定。游移俄頃。悔恨終身。言念及此。可不戒諸。至邪書邪話。不過文人游戲。閒漢謔談。彼欲編成一事。自然說得美好團圓。要皆捏造虛誣。豈可信為真實。若以為偶觸無妨。焉能動我。則潛滋暗長。有隱受其害而不知者。總之。守身之法。寧可過為防閑。不可稍自寬縱。寧可人笑迂板。不可自命圓通。苟非致嚴於平日。能保無失於臨時哉。

  趙鴻寶曰。色慾一節。說得硬。拿不定。一念稍疏。陷溺難返。念念堅忍。當境忽移。惟於平日。對先哲於簡編。置格言於座右。清心寡慾。胸中於禮法因果。確信不疑。偶動邪念。當下痛除。如此。則當境自能猛省。至於男女之際。務遠嫌於瓜李。雖係至親至厚。定須內外分明。一言一笑不苟。妄心自然不萌動矣。此正本清源之法也。
  (取自壽康寶鑑)

  以下是不净观讲记中的有关诗句汇编。

  《八师经》:

  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
  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
  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九:

  ‘汝将可厌骨锁身,周匝筋脉相缠缚,
  元由精血所成就,依他活命来轻我。
  皮囊不净常充满,昼夜入出无停息,
  九孔恒流疮不差,纵横秽气镇盈躯。
  若使诸人悟知此,如我识汝身不净,
  譬如夏厕不可近,弃之远去心无着。
  由彼盲冥无慧目,常被愚痴翳所覆,
  为此心迷爱乐汝,犹如老象溺深泥。’

  《坐禅三昧经》:
  ‘多淫欲人,习不净观,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洟唾,汗泪坋坤,脓脑胞胆,痰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复次不净渐者,观青瘀、肿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啖食不尽,骨散烧焦,是谓不净观。’

  (一)死想: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状可畏。

  诗曰:‘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
  (二)胀想:死后不及一日,尸体内脏,渐变化肿胀。

  诗曰:‘风大鼓其内,须臾腿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三)青瘀想:死后血液不流,尸体色变,臭气令人怖畏。

  诗曰:‘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橼。 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
  (四)坏想:死后七八日,尸体即腐烂生蛆,尸汁臭秽。

  诗曰:‘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 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
  (五)血涂想:死后尸坏,血液糊涂,九孔流出,瘀色臭秽。

  诗曰:‘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 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六)脓烂想:死尸停十日以上,即臭烂难闻。

  诗曰:‘薄皮糊破纸,烂坏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 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
  (七)啖想:若把死尸弃于林中,鸟兽即争来啖食。

  诗曰:‘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鸟腹,难干馋狗涎。 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八)散想:尸解完尽,节骨分离,头脊不连,伊人何去?

  诗曰:‘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恣态失,兼亦姓名空。 长短看秋草,秾纤问脱风;请君高着眼,此事细推穷。’
  (九)骨想:死后几年,血肉既尽,只有白骨狼藉,人见忧愁。

  诗曰:‘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 牢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
  (十)烧想:死尸被烧时,体脂助燃焰,转瞬成灰烬。

  诗曰:‘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 。 妄念同灰烬,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
  ﹝以上诗曰皆出省庵大师﹞

  (一)死想
  有爱皆归尽 此身宁久长 替他空堕泪 谁解返思量
  (二)胀想
  记得秾华态 俄成肿胀躯 眼前年少者 容貌竟何如
  (三)青瘀想
  红白分明相 青黄瘀烂身 请君开眼看 不是两般人
  (四)坏想
  皮肉既堕落 五脏于中现 凭君彻底者 何处堪留恋
  (五)血涂想
  无复朱颜在 容余殷血涂 欲寻妍丑相 形质渐模糊
  (六)脓烂想
  腐烂应难  腥臊不可闻 岂知脓溃处 兰麝昔曾熏
  (七)啖想
  羊犬食人肉 人曾食羊犬 不知人与畜 谁臭复谁香
  (八)散想
  形骸一己散 手足渐移置 谛观妩媚姿 毕竟归何处
  (九)骨想
  本是骷髅骨 曾将诳惑人 昔时看是假 今日睹方真
  (十)烧想
  火势既猛烈 残骸忽无有 试想毒焰中 着得贪心否
  一、身是大苦聚,三轮苦相逼,画夜常不息,众生知者稀。

  以小苦为乐,汲汲错营求,如搔痒出血,亦如饮酖酒。
  虽有小乐时,后苦无量巨,现世如炬燃,来世堕地狱。 
  二、身心之不净:

  (一)性格不净︰  1. 我执与自私 (回光常返照)

  2. 贪求并依赖 (孤僧观破之)

  (二)感情不净:  1. 虚妄无有实 (双方造作故)

  2. 无常不稍住 (喜新厌旧故)

  (三)身体不净: 1. 无常与八苦


  2. 自他皆不净: —自身九死想


  —他身五不净


  三、五不净:

  (一)种子不净(身种)
  —身以过去结业为因,现在父母之精、血为缘,识种于其赤白精中住,揽之以为己有。
  —偈曰:‘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自净生,但从秽道出。’
  (二)住处不净(生处)
  —在母胎不净处,如在屎坑中。(在生、熟二脏之间)
  —偈曰:‘是身为臭秽,不从华间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女身不净,屎尿不净)
  (三)自相不净(外相)
  —身具九孔,不净充满,日夜常流,其相污秽,臭难可闻,俱不可用。
  —偈曰:‘种种不净物,流满于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
  (四)身体不净(当体)
  —从顶至足,四边薄皮,共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和合而成。种种庄严(衣食),倾夜之间,皆为不净。
  —偈曰:‘地水火风质,能变余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天食、天衣亦复如是)
  (五)究竟不净(自性)
  —此身既死,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成灰,究竟推求,终归死烂,无一净处。 不可忍见。
  —偈曰:‘审谛观此身,终归必死处,难御无反覆,背恩如小儿。’
  四、(出《涅槃经二十四》,及《大经演义钞三十》)

  三十六物:
  外相:发、毛、爪、齿、 、泪、涎、唾、屎、溺、垢、汗。
  身器(成身):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
  内含:肝、胆、肠、胃、脾、肾、心、肺、胰、生脏、大肠、直肠、膀胱、熟脏、赤痰、白痰。
  成身(通内外):
  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血、心。

  外十二:
  屎、尿、垢、汗、泪、涕、涎、唾、黄痰、白痰。

  内十二:
  脾、肾、胆、肝、肺、大肠、小肠、胃胞、肪、 、脑、膜。
  《杂阿含经》卷四十三:发、毛、爪、齿、尘垢、流涎、皮、肉、白骨、筋、脉、心、肝、肺、脾、 肾、肠、肚、生脏、熟脏、胞、泪、汗、涕、沫、肪、脂、髓、痰、 、脓、血、脑、汁、屎、溺。 

  《略论持戒》(作者:弘扬)
  选自《江西佛学院学僧论文集》  

  二、淫欲为结缚三途的根本原因

  《大方广修多罗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由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首楞严》亦云:众生在中阴身时,当与自己有缘、共同业力的众生在行淫时,中阴身则会见到一点亮光。于是飞扑过去,投入其中。因为对行淫者起憎爱之心,纳此爱憎之心,与腥臊的精血结合为胎,另一段的生死又重新开始。由有此情欲爱恋共同结缚,象磁石一样相吸不散。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生生死缠缚。有此爱恋,父母子孙相互转化,相生不断。

  省庵大师说:昔为母,今作妇。旧之翁,今作夫,由此爱恋永在结缚。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说:“淫欲虽不杀害众生,系缚为大罪”。世间有形成的枷锁,尚且能够让犯者,无法逃离。假若被淫欲无形的枷锁锁住了。三界牢笼始终是没办法冲破的。

  《大庄严经论》云:
  “色缚于凡夫,五阴悉羁系,生能缚于物,死缚亦复燃。今生至后世,未始不系缚。轮回羁缚中,数数受生死。”

  世人有种种的痛苦,多是由淫欲感生的。五趣杂居地的众生,欲念深重,在生死的苦海中水车样的轮转。情欲越重堕得越深。

  《首楞严经》中云:
  “纯是情爱,则堕无间地狱。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常被焚烧,无食无饮经百千劫。六情四想身为畜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一念情欲牵引三涂受生。多淫众生,淫习交接,染心会合研磨不休,精血耗散积而成火。火旺水落石出竭,现生多感神志委靡,畏风寒炎热,多病短命。命终感铁床铜柱之报。”

  《观佛三昧经》云:
  “多淫众生,命终感一高铜柱,状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女则见男)心生爱著从铜柱上下,至铁床上男女三根俱时火起。有铁嘴鸟从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

  地狱罪毕,生于鬼道又为魃鬼。心性淫乱,所过之处,阴阳失调,能令风雨不成,多遭大旱。鬼业既尽,又为畜牲,依习所感多为雀鸽鸳鸯之类。复还入道,余报感妇不贞洁,妻妾相克,家庭失和。依业感生粪坑于泥等不净之处。

  《正法念处经》云:
  “若邪淫人,不善视察犯非处淫。若于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逢铁刺穿透,火烧等大苦恼。常有人铁蚁恶虫食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劫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人道中贫穷下贱。”

  《大宝积经》亦云:
  “堕于大怖睡,或吞热铁丸,或饮洋铜汁。复有热铁山,彼此而相会,受此苦殃时,都无救护者。”

  《楞严经》云:
  “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燃烧,随无间地狱”。

  三、邪淫为败坏道德祸国殃民之因

  欲界的众生,以五欲为本。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有非常发达的头脑,有种种的道德规范。与畜生不一样,能自知羞耻,俗人则因为需要,依男女情愿,建立了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道德直接关系社会道德,家庭以外的各种性关系,最能破坏道德。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节。古代有贞洁烈女临死不犯,流传千古。若人不知羞耻,必定失节坏名,伤风败俗,臭名远扬。成为他人谈笑辱骂指责的对象,知情者都远远避开,恐其破坏自己的生活。有些地方风俗纯正,不但指责,还可能赶出聚落。送入人不及处,任其自生逢灭。遭此恶果自取其辱。家庭六亲眷属都要蒙羞,人前人后难以抬头。再说人一生,随业而来,因缘成熟,可能有大富贵、大功名、大影响,如不注意自己的情操,那就会败德坏行,伤天在良心。一生中本有的富贵功名,随之丧失无遗。而且恶业果报波及到后代。后代中多出不肖子孙,深重者感子死孙折,穷困潦倒。欲火中烧,精神耗损。骨髓枯竭,或生恶疾或经毒疮。多遭横死意外。一生中福报尽丧,败坏家庭断绝后嗣。
  佛经中云:
  “无有子息,淫人妻故;妻儿淫乱,乱人儿女。”

  《僧祗律》云:“败坏正德,无不由此。不论正人君子有道高人,一旦染著,正人君子倾刻变为虚伪小人,有道之士,刹那成破戒之人。”

  《菩萨藏经》云:
  “习近欲时无恶不造”。

  淫为万恶之首,世上那些贪赃枉法伤风败俗,没有几个不是由此引起的。邪淫之人陷于泥溺,贪著淫色,弃家庭亲人不顾。或蒙冤受屈,或怒杀伤命。或欲火中烧,或恋奸谋夫。也有反目成仇自相残杀。近来的报刊上这方面引起绑架、官司、凶杀之事时有所闻。
  从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多毁在君王作色荒淫。几千年前商纣王,就是把大好的江山葬送在妲妃手中。唐玄宗始当权,呈开元盛世。后迷酒色,不理朝政,不管天下百姓疾苦。禄山造反,势如破竹。天下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唐玄宗自己也只弄得狼狈西逃。李自成亦因贪著淫色,激起了吴桂倒戈。一念贪著情欲。后患无穷。

  佛在《正法念处经》告诉我们:
  “世间男得苦,皆由于女妇,女人坏世间,令善悉皆尽。”
  若是女众,相反可知。

  四、淫俗对修行者的危害 

  甲:欲对修行者的危害

  淫为感受生死之因,生死为淫欲之果。《俱舍论》亦云:“一切轮回的众生,莫不是由贪心烦恼所生。”若淫习暂不起现行,则无感欲界受生之因。依禅定之因,感清净梵行。独行无交,得无量乐,虽然他们不来欲界受生,无有淫欲之念。但是因为他们无有闻思之慧,无正知正见,淫根未断。当有漏的福报享尽时,淫欲的念头又会生起来,依然不免散入诸趣。依业再感数数的轮回。佛在《正法念处经》中说:“天中最大缚系,就是女色淫欲。女色缘诸天,能够把人拉下来轮回,可把天人拖入三恶道。”经云,淫欲不但能毁诸天,也能乱世障漏禅定,能够令一切咒术药合不成。《大毗婆娑论》云:“有众仙人,乘神通从上空过。或见彩女裸形而舞,或闻声或嗅香,一时淫欲大发。皆失神通,从空坠地。时王恶其窥探,皆断其足。”经又云:“淫欲女色,不但能坏世间有漏的福报,亦能乱出世三乘戒行禅定,解脱善根。”

  譬如,对一个证悟初果须陀洹的女众来说,已断除女人的有漏,如果不小心吃了助发淫欲的五辛,身心马上就会起变化,复起有漏,所证初果亦会很快失去。

  乙:淫欲对因中修行的危害

  修行是为快速的超出生死缠缚。若淫心没断除,三界尘劳终究是不可以出的。纵然从有为的禅定中,获得一些世智。于有漏的禅定善于把握。亦能相似的通达法要,善说法要。淫欲心未断,那所修的定就会滋助爱欲。若禅定的功夫超过淫欲的念头。命终之后,随业感生为上品的魔王。有七宝宫殿,统领诸魔,调遣魔魅挠人正修。若禅定的功夫,与淫欲念头均等。感生为魔子魔孙兵将一类。以嗔恚愤怒等给行者作违缘。若禅定的功夫,比不上淫念。感为魔女,以美色挠乱行人,让行者多生念爱欲望。未逾年岁脑肝枯竭。本欲除妄,淫心未断倍加虚伪。修习禅定若不断淫欲,尚不生梵天。更何况断惑证真,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淫不断,想成就,那如同蒸水欲饭。纵经百千万大劫依然是沙,终究不会成饭。行者纵然以有漏有定力。得到一点神通。通达法义,伏住烦恼的现行。当逆缘现前时,仍然是毫无把握的。
  (我的一位朋友讲一个实事,有一位在家人蒙师嘱咐住山洞修法。三年中什么都没有,吃的是树叶树根。冬天下雪找不到。只好吃雪。雪吃下肚,肚子痛得很厉害,吃洞边的土。三年后烦恼得到降伏,观一切众生如同父母一样。下山来到一所寺庙。正碰上一位上师在传法,于是就在大殿坐下来听法。忽然发生了地震,整个大殿都摇晃起来。听法者都跑了,上师也跑了。唯有他安静不动。后有人问,你为什么不走?他说:“该死的话,业力牵引逃也没有用。山洞中我天天面对如此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寺庙中呆上几年,就感觉自己慢慢不对劲了,于是跑到巴基斯坦,后来又跑到印度,之后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一次偶然机会我的朋友碰到了他,他已泯然于众,整天忙于生计。原来他在印度山洞中修行,后认识一位女人。时间一长,没有任何办法把握自己。只有舍弃修行。)
  (还有一位出家人,自出家就一直住在山洞中,住了二十几年,修法得大威力。任何人生病,只要他加持就会好。后一女众病了。请他加持。加持一个月后,他们就还俗了。)
  试想他们修行是如此有成绩。淫欲根未断,遭遇染缘,一切修行都付之东流,岂不是太可惜了。佛在《楞严经》中说:“不断淫欲,欲得三摩正定。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正法念处经》说:“戒律清净之人,以污染看女人。其过失就象地狱铜汁,浇过眼睛。”

  修行者不断淫,出三界无有是处。有识之士,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附:每一条中戒都有受世尊嘱咐护持的戒神。行人若能如法受持,护法善神会拼命捍卫你,消除一切违缘。一切魔鬼及无始来的冤魂宿殃、旧业陈债亦无法侵扰。若戒行亏损,护法善神不来守护,无有护法、大力魔王、妖邪、精魅来相恼害。或多病、或多灾、或现世违缘特别重。
  《戒淫增福延寿》

  相由心生,命由心转。
  科甲重阴功,犯淫损功名。
  汝欲子弟贤良,多种福田栽善果!
  祈愿大众积德,当知富贵重阴功!

  叔嫂乱伦 家破人亡 泉生重义 福寿弥高
  拒妾养德 功名显达 娶妻不贤 徒遭淫乱
  弃妻宠妾 命相俱迁 丧妻不娶 义夫操守
  全人夫妇 失子复得 不贪小妾 天赐贵子
  半百得子 承欢膝下 不贪女色 庇荫六代
  阳律有冤 阴谴难逃 益友安排 淫祸得免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持心守正 得免冤祸
  堕于教导 师亡徒因 格天获福 易贱为贵
  福善祸淫 两样前途 全人名节 成就功业
  拒淫导善 一门显贵 淫书淫画 折尽功名
  二种作风 大相径庭 一丘之貉 丧命在贪
  仁义忠德 流传佳话 几番转世 如影随形
  积功改相 逢凶化吉 果报甚速 古今皆然
  印书悔过 浪子回头 毁淫书画 功名显耀
  夫妇有节 修福有报 悬崖勒马 扭转干坤
  贪好女色 亡命减寿 大病初愈 房事陨命
  清心寡欲 福寿延年 敬天法祖 增福延寿
  【下篇:铁证如山】 

 

  ※※※※※※
  现前一念心, 廓然无古今; 邪正皆不住, 如来妙色身!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本来无生死 , 生死由心现。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 , 佛号无量寿。

  【下篇:铁证如山】 


  【下篇:铁证如山】 
  现代邪淫报应故事(六则)

  佛经云:好色贪淫之人,犹如手执火炬,迎风而行,必然烧伤其身;又如见刀刃上之蜂蜜,以舌舔蜜,必然割伤口舌。又云: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利必丧;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业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职必失。
  所以,世间诸恶之中,以犯邪淫之报应最为惨烈、明显、迅速。以下六则实例,足以证明因果之报应何其快捷:
  故事一:仗财邪淫英年早逝(淫证)
  故事二:诱骗寡妇横死公路(淫证)
  故事三:专营色情影带 报应亲女被奸(淫证)
  故事四:英俊才子 风流身亡(淫证)
  故事五:母溺爱亲儿 九岁车下亡
  故事六:编写色情书 儿子进监狱(淫证)

  故事一:仗财邪淫英年早逝(淫证)

  赵先生少年时家境贫苦,立志刻苦奋斗。及至青年因经营顺利,屡获厚利,数年之间,竟然成为富商。少年得志,沾沾自喜,完全忘记昔年困苦岁月,饱暖思淫欲,公司女秘书、文员,必选择年青美貌之大学毕业生,聘以高薪,再以陪伴往外国倾谈生意,或送礼品、宴会等等手法引诱,甚至暗施迷魂药,逐一奸污,洁白处女误中奸计,因恐怕丑事外扬,无面目见人;或恐失去高薪之职位,不得已屈于淫威,忍气吞声。赵先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淫欲,如此不到一年,突然患绝症而暴毙于酒店套房。凡是明了他邪淫之恶行者,均异口同声地说:「作恶多端,必受天诛﹗」可怜,一位勤奋有为的青年俊杰,竟然惨死于欲海,令人惋惜。

  故事二:诱骗寡妇横死公路(淫证)

  黄先生之邻居高先生乃一富商,高先生不幸中年逝世,遗下美貌的妻子李氏和二名幼子。黄先生垂涎李氏的姿色和丰厚家财,欲图其财色兼得,于是藉邻居关心为名,多番亲近,以花言巧语博取李氏好感,伺机于食物中施下迷药,强奸该妇。事后李氏无可奈何,只好委身屈就他。
  黄先生原本是游手好闲之徒,不务正业,终日吃、喝、嫖、赌,不到三年,就把庞大的家财破尽,而且经常对李氏拳打脚踢,虐待二名幼子,李氏因怨恨难伸,绝望而自尽,遗下二名幼子,幸赖善心人士收养。至此,黄先生仍毫无悔意,变卖家具,依然日夜醉酒。有一天傍晚,因酒后步上公路,被货车撞倒,从身上辗过,血肉模糊,死状惨不忍睹,货车不顾而去。由此可知,邪淫因果报应之速是今世现报,警戒世人及时醒悟。

  故事三:专营色情影带 报应亲女被奸(淫证)
  李先生专营色情录像带的生意,销路极佳,家境因此而富裕起来。时值秋高气爽,夫妻双双往欧洲旅游,享受人生。在学的十四岁女儿独留家中。
  李先生夫妻游毕欧洲回来,过了二个多月,女儿常常呕吐,初时以为肠胃不适,不以为意,后来日益严重,经医生诊断,发现女儿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夫妻俩犹如晴天霹雳,惊惶失措,于是逼问女儿说出原委,方才知道,色狼乃是李先生至好友人王先生,趁李先生夫妻外游,每天下班后,携糖果探望李先生之女儿,并且播放色情录像带给她观赏,继而毫无廉耻地引诱奸污她,可怜,天真烂漫的中二学生,竟然惨遭摧残,身心创下无法磨灭的伤痛,毁灭了学生黄金岁月,种下了孽种。
  李先生所经营的色情影带,是色情的推销和传播者,为害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引导他们产生邪念,迷乱颠倒,做出无数伤风败俗的丑事,罪恶重于杀人。所以李先生有此速报,让他亲身体会到那些受害青少年父母,绝望痛苦无助的心情。
  上天的当头棒喝,不仅是惩戒李先生,同时警戒世人,切勿作色情的宣传鼓吹者,其意义深远。

  故事四:英俊才子 风流身亡(淫证)
  汪先生魁伟英俊,成绩优异,大学毕业之后,任职贸易公司,工作勤奋,谈吐文雅,深受老板器重;为人又热情幽默,甚得女同事欢心。但是,日子一久,汪先生由谦虚逐渐变得骄傲,自持俊秀,玩世不恭,女朋友不停地转换,多数因轻信汪先生的甜言蜜语,误以为找到好归宿,因此而失去处女身,成为无知的玩物,含羞被沾污而不敢张扬。
  汪先生虽为饱学之士,竟然如此无耻下流,殊不知乐极生悲,终于染上性病,但是碍于面子,没有求医,私下买些抗生素服用,略为好转后,误以为药到病除,心中暗自高兴,不但不以此吸收教训,反而胆子更壮,依然不停地滥交。到了第二年春天,旧病复发,昏倒在办公室里,送医院急救,经医生诊断,已经是梅毒第二期了,各器官和脑神经均受梅毒侵袭,虽极力救治无效,终因并发症脑炎而死亡。
  汪先生早年丧父,母亲以做清洁工谋生,艰辛刻苦供儿子上大学,殊不知「色」字夺去汪先生年青的生命,其母痛不欲生,亲友为其惋惜不巳。
  自古说:「不淫获福,犯淫致祸」。
  美女当前,妩媚娇艳,姿色迷人,智者视之为祸害而拒之,必致福星照临,上天庇佑,学业、事业皆如意,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愚者视之为莫大艳福而亲之,必致灾星降临,鬼神共诛,轻者身败名裂,重者不明惨死,祸及儿孙。所以,智与愚之判别,美色乃是最佳的试金石。能否经受得起淫欲的考验,智者因此而进德得福;愚者之损德招祸立竿见影。读者可以抚心自问是智是愚,自我反省,引以为戒,摆脱色网之困缚,自在幸福地生活。

  故事五:母溺爱亲儿 九岁车下亡

  王小兵现年九岁,家住广东英德市。在八岁时就迷上家中的女模特儿裸体挂历,当父母不在家时,他就选一张最富吸引力的祼女画,做些下流的动作,最后竟然要抱着挂历才能睡觉。而男童的母亲却认为孩子年龄尚小,看看这些祼照并没有甚么害处。在母亲的溺爱下,王小兵更加放纵,经常买祼女广告画,收集杂志报纸上的祼照,夹在自己的相册里,成为嗜好。
  去年十一月某日下午,王童在一条小巷,抱着一个小女孩强行索吻,小女孩大叫救命,被一名路过的武警将他制止,而且把情况反映给王童母亲,意想不到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指责该武警陷害她的儿子,硬逼着孩子说是武警打了他。
  今年一月二日晚上七时,王童路过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巷,碰到一名穿短裙的年轻女子,他竟然不顾一切冲过去将她抱住,并且在她下身乱摸。受害人以为有人打劫,吓得一边狂喊抓小偷,一边拚命挣扎。
  王小兵当时惊恐万分,怕喊叫声会引来巡逻的警察,于时急忙拔腿就逃,因跑得大急,拐弯时被迎面而来的一辆电单车当场撞死。
  王童的母亲闻讯赶到现场,见到儿子死亡的惨状,还没有呼喊一声,实时就疯了。
  从王童的死,发人深省,父母爱儿女,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使儿女的心智能够健康的成长,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充满色情金钱诱惑的社会,避免走入歧途而堕落。

  故事六:编写色情书 儿子进监狱(淫证)
  陈先生北京人,四十多岁的工程师,亦是一位业余作家。不久前出版商请他写色情小说,稿酬为一千字一百元。陈先生以不堪入目的淫秽情节,胡编乱造了十几万字的色情故事,不到一个月写成。那位出版商看过之后,赞口不绝,称陈不愧为北京的名作家,当即付给他一万多元的稿费。并且鼓励陈先生可以更大胆地描写,愿意预付稿费。陈先生轻而易举地获得丰厚的稿酬,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白天上班,夜间写色情书。陈先生唯一的儿子十六岁,就读高中一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酷爱文学,非常崇拜父亲业余写作,并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著名的作家。有一天适逢假期,陈先生夫妻外出探望朋友,钥匙遗留在书桌上,儿子单独在家,出于好奇,便偷偷打开父亲放稿件的抽屉。当时他看到父亲编写的色情稿,心跳异常急速,一口气阅完那份尚未写完的手稿后,书中的情节让他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当天晚上他就失眠了。
  两天后,他藉问功课为由,到同班胡姓女同学的家,将只有十六岁软弱的胡同学强奸了。胡同学为保声誉不敢张扬,使他的胆子更大了。接着又垂涎同班的杜姓女同学,趁父母上班的时候,把她约到自己家中,当他欲对她故技重施时,遭到刚烈的杜同学极力反抗,并且及时报案,将陈先生的儿子绳之于法。而陈先生也因涉嫌制黄、贩黄而被警方拘捕。
  陈先生为金钱所诱,编写色情小说,为害社会。但是他万万想不到,第一个受害者竟然是自己品学兼优的儿子,是他自己把儿子送进监狱,亲手毁了自己儿子的青春。可见现世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是实时现报,无须候待下世才报应了。正如上海人的口头语:“现世报”。


  古代邪淫报应故事(四则)

  宰相纵欲身亡家败(淫证一)
  大学生邪淫名落孙山(淫证二)
  诱骗少尼死于非命(淫证三)
  行善者嫖妓绝后除功名(淫证四)

  宰相纵欲身亡家败(淫证一)
  宰相王甫,虽然才学兼备,但是极其贪色,特地请工匠建一宽阔无比的睡房,中间置一大床,周围环绕着很多张小床,用金玉做成屏风,翡翠制成帐幔,分隔开来,精选美女住于小床,自己居中间大床,然后轮番淫欲作乐,日日如是。
  王甫的母亲见儿子如此纵欲,心如刀剜,常常规劝说:“你之行为,如飞蛾扑火,毫无节制的纵欲,犹如烈火烧身,长此下去,势必油尽灯熄,命危在旦夕,将来后悔莫及。你怀盖世韬略英才,身负相国之重任,应该以国家、百姓为重,如今沉迷女色,是何等愚痴﹗何等可惜﹗”
  王甫丝毫不听母亲的规劝,依然我行我素,日日沉沦于酒色之中,不久肾脏过度亏损,衰竭身亡,家道随之破败,一世荣华富贵化为乌有,而儿孙均沦落贫贱。

  大学生邪淫名落孙山(淫证二)
  明朝朱焕,武昌府大学生,饱读诗书,文章诗词都极负盛名,乃屈指可数的才子。
  但是朱焕贪色邪淫,家中富裕,所有佣人皆挑选貌美少女,入住不久,便用金钱饰物诱惑,然后与她们奸淫。即使是家中的乳娘,也被他奸污,荒淫无耻之极。
  有一天晚上,朱焕与新来女佣在房中饮酒调情,适逢另一位旧女佣步经房门,朱焕叫她入内坐下一齐饮酒,酒醉之后,三人上床轮淫作乐,正当兽性狂发,淫荡无态之时,突然窗外有鬼叫声,并且唱歌骂朱焕说:,“新色正欢残色戏,前程削尽后代殇;(殇:音商。未满十二岁夭折。)可怜一个斯文客,贪色原来为色亡。”
  朱焕闻声,浑身直冒冷汗,两位荡妇被吓得面色如土,仓皇夺门而逃,半路胆破而死。
  自此朱焕每逢考试,皆是名落孙山,唯一的儿子夭折。家运衰败,二位女儿沦为娼妓,正是淫人妻女者,妻女被人淫。
  朱焕于穷困的中年,眼睁睁地看到儿女悲惨的遭遇,方才醒悟乃自己邪淫的报应,但是为时已晚唉﹗

  诱骗少尼死于非命(淫证三)
  秀才张士进,武林县人,勤奋好学,才貌双全,丁酉年赴京考试,途中投宿的旅店,对面是座尼姑庵。饭后张士进散步至尼姑庵,偶见一位少尼姑清秀脱俗,乃出身于富贵之家,出家时,父母恐女儿生活清苦,故给与许多金银随身,作为不时之需。
  张士进借着才学俊貌,亲近少尼,初时只是谈论诗词歌赋,进而调情引诱挑逗,见少尼渐渐失去自恃之际,向少尼求爱,百般甜言蜜语,并且山盟海誓地说:“京考完毕之后,定来迎娶,共偕连理。”少尼为之动情,信以为真,使张士进得逞奸计,不仅玷污了少尼,而且令少尼感动,以为获得好归宿,把将所有金银送给张士进,让他在迎娶之日作为聘金之用。
  张士进财色兼得之后,沾沾自喜,自以为天赐洪福。辞别少尼,赴京考试,若以张士进之才学,自当金榜高中。殊不知张士进之邪淫行为,早被文昌帝君洞察,将张士进金榜除名。张士进落选后,竟然背弃昔日盟誓,路过尼姑庵,而不进庵迎娶少尼,带着金银竟自回家。
  少尼自张士进辞别之后,日夜思念情郎,计算着赴考之后归来的日期。但是归期巳过,却不见张士进之踪影,方知受骗,羞愧无地自容,痛哭自尽。死后冤魂不散,变成厉鬼,一路追寻张士进。张士进于归家途中,忽然仆倒地上,发狂似的口出少尼姑的声音,痛骂张士进诱奸骗财薄幸。随行书童见状,慌忙跪地求情,求少尼准许张士进回家后,请高僧超度亡魂,以解冤愆。少尼鬼含恨地说:“此仇难解,我要索他性命。”
  张士进醒后,勉强支撑着昏沉的身体,回到家中,三天之后,七孔流血而死,面目全非,死状十分恐怖。
  此乃诱色骗财的惨烈收场,后人有诗叹曰:
  风流片刻害人坑,十戴寒窗一日倾;
  何不仿效高国泰,寿年八十乘金莲。

  请读著名的高国泰故事如下:
  善念感化少尼双双修成正果(善证)
  书生高国泰,宋朝杭州人,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寄居于姑母的尼姑庵读书,图取功名。庵中有位少年尼姑,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见高国泰气宇非凡,情不自禁动了春心,忘却戒律,作诗表白爱慕之情,其诗曰:
  “身在白衣大士前,不求佛度不求仙;愿求一点杨枝露,洒在人间并蒂莲。”
  高国泰见此情诗,心想既然能够看破红尘出家,必定是前生修来的善根、福德、因缘,目前只是一时冲动不能自抑,应当善言点醒她,千万不可乘机诱其犯戒,铸成大错,于是回赠一诗曰:
  “妄念一时神即迁,神迁六贼乱心田,
  心田一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眼前;
  六道轮回了不完,畜牲饿鬼苦千般,
  劝你勿生贪嗔妄,一失人身万劫难。”
  少尼见诗,犹如当头棒喝,似雷贯耳,实时羞悟,从此不再与高国泰见面,勤修佛法,后来终成正果。
  高国泰为了断少尼情丝,避免彼此再产生情感,迁出尼姑庵,租住员外周半城的房子。住了半年,无钱交租,家奴竟然拆去房门,使高国泰无法安心读书,心想穷困潦倒至此境地,活着毫无意义,不如一死了事。于是到屋后的林子里,准备上吊,突然济公活佛手拿着绳子走过来,嚷着说:“这棵树是我上吊用的,你要上吊到别处去,勿与我相争﹗”
  高国泰见济公活佛要上吊,问其何因,济公说:“我欠人五两银子,无法还债,被迫无奈,只好上吊求死了结。你是为何自尽?”高国泰将自己的遭遇告诉济公,并把身上余下的碎银送给济公凑数还债。济公又问:“你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帮助我呢﹖”高国泰说:“我已绝望,自尽心意已决,将死之人,留此碎银何用,不如送给你,可以助你还债。”
  济公被高国泰临死之时,尚为他人着想助人的善心所感动,于是以实相告说:“周员外乃我旧交好友,你且先跟我回去,房租之事乃易解决。”
  高国泰随济公返回周府,早有家奴报知周员外,周员外急忙出外相迎,敬如贵宾,济公将高国泰欠租金寻死一事详细告诉周员外,周员外闻知家奴竟然瞒着主人,仗势欺人,大怒,即刻要将该名恶奴逐出府去,幸得济公、高国泰再三求情,才被严责了事。
  周员外见高国泰宽厚仁慈,甚是敬重,格外厚待和济助,留高国泰于府中安住。
  得到周员外相助,高国泰更加勤奋攻读,后来考中状元,为官清廉严正,抚恤贫民。做官二十年,看破红尘,辞官修行,享年八十岁,也修成正果,临终之时,见昔日之少尼在空中驾云来相迎,其时满天毫光万丈,瑞气千条,微笑着说:“请恩公上莲台宝座。”然后引领高国泰飞升向西方极乐世界。高国泰昔年的善念,使少尼醒悟修成正果,自己也因此积下阴德修成正果,成为世代留芳的佳话。
  编者按:济公乃是宋朝得道高僧,是家喻户晓的活佛,度化众生,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上述是摘自济公传的一则非常动人的故事,告诉世人道德理论因果报应的道理,为善所获得无上的福报。


  行善者嫖妓绝后除功名(淫证四)
  楚成,结婚多年无子,楚成平素对神明虔诚,早晚恭敬礼拜。有一天晚上,妻子梦见神明示说:“你丈夫十分诚心敬我,我已向上天请求,赐给你一个儿子。”妻子又问:“我丈夫可会中举?”神明回答:“只要再勤力行善积德,将来可得功名。”
  睡醒后,妻子将昨夜所梦,详细告知丈夫,楚成听后欣喜万分。从此行善更勤力,读书更勤奋,期望早生贵子,金榜高中。
  不料,有一天晚上,与朋友饮酒猜拳,酒后余兴未尽,在友人怂恿之下,到妓院嫖娼。当晚,妻子梦中见神明怒斥:“你丈夫不珍重自爱,竟然在外饮酒嫖妓,自损阴德,污秽触怒了天神,不但今后无子,而且受谴责除功名。”第二天楚成回家,妻子逼问丈夫昨晚所干何事,楚成如实相告,妻子闻知丈夫昨晚确实饮酒宿娼,顿时伤心欲绝,昏倒于地。楚成见状,慌忙救醒妻子,妻子醒后,将昨夜梦中神明怒责经过告诉丈夫,楚成听后悔恨莫及,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此夫妻愁怅不已,终生贫穷潦倒,没有子嗣。
  后人有诗叹曰:
  诚神赐子复归无,为进青楼德行亏;子降石麟名金马,身荣子贵付东流。
  古人说:
  “后功可以补前过,前功不可补后过。”
  又说:
  “终身行善,一时德亏,犹如经年打柴一日烧皆化为无。”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喜好嫖娼者常为自己解脱罪名,自我安慰振振有词的说:“我有钱付嫖金,两相交易各自甘愿,实无损人格与道德,问心无愧。”殊不知,除妻子之外的男女性行为,均属有罪,称之为淫。

  邪淫好色 惨报最速 (作者:惭愧生)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而古人自励的箴言中,也不乏至理名言:“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弃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业必堕。”读之不禁令人心惊胆战,引以为戒。而吾往昔之诸多亲友,因犯邪淫而遭悲惨之报应者,亦屡见不鲜。兹赘述如下,以资证明因果不灭之法则:

  (一)某××(姑隐姓名)少年得志,因营商突获暴利,不数年即成为暴发户。在饱暖思淫欲的心态下,登报招聘征求女会计及女秘书,而且特别垂涎年轻貌美的女孩。其诱奸的方法是,以高薪作饵或暗施迷药,被其奸污者均敢怒不敢言,恐扬丑于报端。不久,这位仁兄忽患绝症而暴毙。故乡的乡亲父母皆谓天谴。
  (二)某××(姑隐姓名)因见邻居有一遗孀貌美色妍,亡夫留下两个幼子及偌大的家业。这位仁兄垂涎甚久,欲图人财两得,乃以花言巧语诱骗,并施下蒙药强奸了该孀妇。事后,彼女无奈,只好委身屈就于他。之后,这位仁兄就开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不到三年,就把偌大的家业挥霍荡尽,且常拳打脚踢该妇,及虐待其幼子。该妇因冤恨难消,羞见亲友而自杀;其子却幸赖善心人士予以收养。而这位仁兄某日南下高雄,在夜深人静时,醉卧于公路旁,却被一辆卡车从身上辗过,血肉模糊,惨不忍睹。除身分证外,面目全非,无一可辨认,也无法查出肇事者。于此可见因果报应之速,能不畏哉!
  (三)吾故乡有一劣绅,十多年前经营地下茶室,艳色远播,日进斗金。其子顽劣,专结交一些狐群狗党,十九岁时因帮派结怨,杀人而坐牢。此时其父又因涉嫌诱奸良家妇女、及贩卖人口之罪被捕坐牢,从此家业便一蹶不振。故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四)吾尝认识某××(姑隐姓名)本是一位忠厚笃实的庄稼汉,只因服役时结交恶友,被诱到风化区嫖妓,此后即不能自拔。有人劝他戒掉此恶习,以免有损阴德,他却不以为然的大发谬论说:‘我出钱,她出肉,这是一种金钱交易,怎么可以说是损阴德呢?’此君退伍后,因家业素丰,不数年间,竟结婚数次,也离婚数次,且均系女方主动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的,理由是:男方不能人道。盖因男方在服役时,感染梅毒太深,无法痊愈,以致于乾纲不振,可见嫖妓也是损阴德的行为。

  以上例举数例,以证明因果不昧的道理。而今社会上,黄色电影、录影带、小说、淫具、春药、地下茶室、酒家、舞厅、马杀鸡……等色情场所比比皆是,其败坏社会风气甚剧。如稍一不慎,即易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甚或无法自拔,而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如此不但影响自己,更将祸延子孙。能不戒哉!

  常犯邪淫者,依佛经记载,得下列苦报:1、常虑被杀,2、夫妇不睦,3、恶增善减,4、妻子孤寡,5、财产日耗,6、恶事被疑,7、亲友诽谤,8、广结怨家,9、死入地狱,10、妻不贞良。
  故古人亦云:“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你要赖时他不赖。”笔者因年岁愈长愈了悟:欲增长福慧,必须先断除邪淫,否则纵有李白之才、石崇之富,如不断除邪淫,势必影响一生的荣枯祸福,结局总是非常凄惨的.

 

  邪淫最为得不偿失    (作者:孜朴)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人会答应。世人对交易之事往往左右权衡,前后思量,深怕自己亏而损己之利,殊不知乐于邪淫者正乃从事得一损十之事,聪明乎?顷刻之欢失极乐之道,须臾之间荡万千之福!因邪淫而身败名裂、丧身早夭者不计其数,这些事情古圣先贤和祖师大德们在经典中记述颇多,如此划不来的交换真是发人深思啊!

  我有一前辈,可算是我绘画路上的启蒙教师,为人谦虚,勤奋好学,善于交际!唯有一大缺陷,即爱女色,见美妇而忘一切。我在他身边学习很长时间,亲眼目睹其衰败。起初他运势很好,在单位任中层领导(单位是近两万人的大厂),而且家有贤妻孝子,业余时间还兼任三个学校的美术教师,收入很好;虽然不是大富,但绝对是物质丰盈,生活美满。约十年前偶遇一妇人,我当时见过她。相貌虽不算美貌,但却很狐媚,而且很会说话(现在想想就是绮语)。他们怎么相识不必多说,只是没多久就听说二人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后来得知女人的丈夫因犯罪入狱二年多了。他们不正当的关系持续半年之后就被周围的人所发现。他的妻子极为伤心,曾一度与他要离婚,他却不答应。也多次表示要与第三者断除关系,可暗处仍然与该女保持关系,我们学习画画的学生都知道此事后很同情师娘,但学生怎敢劝阻老师呢?!老师事情最后被厂里知道,当时正值人事大调整,很多曾经职位低与老师的人都被提拔,我的老师却险些下岗。而后又有两所学校因故与老师解除了聘任;老师的处境瞬间变的很艰难,一方面事业遇挫,另一方面女人的丈夫又要出狱了。因恐其夫知晓而发生麻烦,他就断除了与女人的往来。以为风平浪静而后可以重新再来,却不知因果之事岂是人所能驾驭。女之夫7月出狱,不到半月就听闻此事了,向我老师索要钱财,(具体多少我不知)老师因怕事情闹大,又恐其夫对他行凶报复,所以只好以钱了事。但女夫生性暴劣,拿到钱之后仍对老师进行了毒打。当时我见老师的样子心中难受至极!悲夫!此事随过,但老师仍不思改过以求进取。两年后旧疾又犯,淫欲再来。又与一农村女子发生越轨,师娘此时已经心伤之极,他却全然不顾!相处时间很久,老师的单位最后人事调整他被下岗,而唯一一所学校也与他解聘,老师此时可谓处境艰难矣!1997年老师因迫于生活而开始经商,不知邪淫之人晦运最盛,生意好坏可想而知,惨淡经营半年后突发急病而终,年五十岁整。         

  思其一生,起起伏伏。念我老师,才华横溢。然运路畅通最终行至衰微;才华横溢而一事无成!此为何?命否?答:非也。人不知命可立可改,寿可增可减;正如太上所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纵有千般善行而淫欲不除也终难避祸趋吉。淫乃万恶之首,其中利害我今天算看的清楚了!我老师以一时之乐损终身之名,丧半生之寿,正如取一元而失百元、千元之举,此真是千古之大憾啊!愿他之行能醒我等之众。

  愿我师能及早离苦得乐,早还世间,皈依我佛无上正法,证得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1、荔姐妙计退色狼

  满媪,是纪晓岚先生弟弟的乳母。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给邻乡的村民为妻。

  有一天,荔姐听说母亲患病,想回娘家探亲。可是事出匆促,来不及与丈夫同行。时已黄昏,没有月亮,荔姐一个人独自在黑夜中步行。

  当荔姐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到半路,忽然发现后面有个男人追来,看样子是要企图强暴。可是在夜晚的旷野中,四周无人,无法呼救,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荔姐转身向路旁的坟墓中逃去。

  她隐身在古坟的白杨树下,把头上的簪,耳上的环,取下藏在怀中,再把裤带轻轻的系在颈项上,又把头发披得很散乱,更把舌头吐得很长,瞪目向前直视。

  那个男人跟到荔姐的方向,朝著坟墓直追,走到白杨树边,定晴一看,原来是一个缢死鬼。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惊仆倒地。

  荔姐乘那男人倒地的时候,狂奔逃走,幸而得免强暴。当她回到娘家,气喘吁吁,惊惶未定,父母见状,惊问何故,荔姐才把途上遇险经过说出来。

  第二天,乡间盛传某家青年夜间遇鬼,因而中恶,发狂呓语,常云有鬼跟他,经过医药的治疗,道士符箓的施术,都无效验,因而癫痫终身。

  荔姐假装缢死鬼,是为了避免受到强暴,出于不得已的正当防卫。那个青年企图强暴夜行少妇,虽然遇到的不是真鬼,但在恐怕之时,邪魅乘机而中之,以致造成终身不愈的精神病,可为好色邪淫者戒。(取材自《阅微草堂笔记》)

  2、沈风流的下场


  沈某身强力壮,性喜渔色,平日时常混在脂粉群中,拈花惹草,他这样邪淫的恶行,不但不知检点,且以风流自诩。

  他的朋友王行庵先生,看到沈某这样淫荡成性,实在看不惯。常常劝告他说:‘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要知你若淫人之妻,他人亦会淫你的妻,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老兄应该及早回头悔改,以免恶报。’

  沈某听了王先生的善言劝告,毫无悔意,反讥王先生的思想迂腐,头脑冬烘。他反问王先生说:‘世上好色的人不少,哪里看到好色者都做戴绿帽的龟儿呢?’又接著说:‘我只要把妻子关在家中,不让她出门,就无忧他人淫我之妻。’

  有一天,沈某自外归家,目睹其妻与人裸合,一时气愤之极,想取器痛击奸夫淫妇,哪知这时沈某气得两手发抖,全身发软,无力举手,只得坐视。其妻以为丈夫不予计较,从容尽欢。以致沈某怒得瞪目顿足,浩叹一声,一时引起心脏病突发,昏仆倒地而死。

  古人有一首劝戒邪淫的诗云:‘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时还得快。家中自有还债妇,你要赖时她不赖。’意思是说你若邪淫借了风流债,那么你的妻子也会与人邪淫而替你还债。原因是女人多有报复心理,看到丈夫邪淫,为了报复,势必也会红杏出墙。所以古人所说:‘淫人之妻者,妻亦被人淫。’确是常见的报应。现在的社会,家庭纠纷及离婚案件,日有增加,大多由于夫妻一方有外遇而起。所以佛教的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上述沈某的下场,固然是邪淫的恶报,可是做妻子的人,倘若发觉丈夫有邪淫的行为,应该以善言劝告,使他改邪归正。不可存心报复,因为报复心理或报复行为,就是自造恶因,也会受到恶报。至于以邪淫报复邪淫,更是十分不智,因为那样势必导致家庭破碎的恶果。(取材自《感应篇汇编》)

 

  3、王勤政淫人之妻,旅店惊魂


  王勤政是安徽滁县人,在浙江经商,颇为顺利,薄有积蓄,因此不免饱暖思淫欲。他认识一个有夫之妇,二人相恋,时常暗渡陈仓,可是他还不能满足,想进一步引诱那女人脱离家庭,一同私奔,妇人受他的教唆,把丈夫害死。王勤政大骇,连夜逃至浙江省江山县,以为可以脱罪。

  他投宿旅店,店小二拿出二人的膳食,他很奇怪的问:‘我只是一个人,怎么要给我二人的膳食呢?’店小二说:‘我看到有一个披发的人跟你一同来,明明有两个人,所以给你二人的膳食。’王勤政听了,大惊失色,知道有怨鬼跟著他。他想罪不可逃,就向当地政府自首,接受法律的制裁。(取材自《欲海回狂》)

  4、吕四死后堕蛇

  吕四是河北省沧县城南上河涯地方的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无赖,性情凶暴,无恶不作,当地乡民,都畏他如狼虎。

  有一天晚上,吕四与村中一群恶少,在村外纳凉,忽然雷声隆隆,风雨骤至,远远看到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躲入河边古庙中避雨,吕四看了,顿起歹念。对恶少们说:‘那个少女一人躲入庙中,我们可到庙中去向她寻欢。’

  恶少们跟著吕四,一伙人拥入古庙。在那没有月亮的黄昏,阴云黯黑,看不清少妇是什么人。吕四掩住少妇的口,大家予以轮暴,俄而电光闪闪,照亮了少妇的脸,一看竟是他的妻子,吕四急忙放手,向少妇问话,果然是己妻无误。

  当吕四发觉少妇就是自己的妻子时,奈何少妇已被恶少们轮暴,因此他感觉十分羞愤,竟要把妻子拉走推入河中。吕妻大哭说:‘是你自己想奸淫他人之女,因此我被人奸淫,这是你作恶的报应,自取其咎,怎么反要致我于死呢?’吕四自知理屈,因此作罢。吕四妻子所穿的衣服,已给吕四及恶少们轮暴时脱光。这时吕四急欲寻找妻子的衣裤,可是已给狂风吹走,飘入河流。吕四急得彷徨不知所措,只得背负著全身赤裸的妻子回家。

  一会儿,风停雨息,云散月明,村中人看到吕四背负著赤裸的妻子回家,争问何故,吕四无法回答。恶少们已把这件丑事传扬出去,满村哗笑。吕四虽是恶人,也有羞耻心,觉得无脸见人,竟投河自杀。

  当天黑夜中,吕四们遇到的女人,怎么吕四竟想不到是自己的妻子呢?原来吕妻已回娘家,说明要在娘家住上一个月,再回夫家,岂料娘家发生火灾,无法居住,所以提早回来,这是吕四万万料想不到的,因此发生这样的笑话祸事。

  吕四自杀以后,其妻梦见吕四,他对妻子说:‘我生前所造恶业太重,本来要堕阿鼻地狱,因为事母尚孝,所以阎王只判我投蛇,现在马上就要投蛇胎去了。你有再嫁的机会,后夫不久将会前来迎娶,你再嫁以后,应该孝顺新的婆婆,因为阴律对于不孝之罪,处罚最重,所以为媳者事姑宜孝。’

  不久吕妻找到新的物件,成婚之日,吕妻发觉屋梁上有一条赤练蛇,垂首下视,从蛇的态度及眼神中,充满了眷恋不舍的感情,吕妻忆及前梦,仰首对蛇凝视,不胜怆然。俄而门外鼓乐声至,后夫已来迎娶,蛇在屋上跳跃数次,回首依依而别。

  人们生前的一举一动,不论善恶诸业,都藏在第八识中,到死亡时,第八识把一生所造善恶诸业带走,纤毫无遗,所以一个人做了不论什么恶事,无法在阎王前耍赖。传说阎罗王对于每个人生前所作恶事或善事,都有一本详细的账簿,那么所谓阎罗王的账簿,应该就是每个人的第八识吧!(取材自《阅微草堂笔记》)

  5、富家子邪淫遇虎

  明代荆溪(现代的江苏省宜兴县)有二位青年,一位家境很清寒,一位家境很富裕,二人极为友善。

  贫苦青年的妻子,容貌十分秀丽,因此引起富家子的垂涎,时常设法引诱。

  有一年,贫家的青年失业了,生活更陷于困窘,希望富家子替他介绍职业,解决生活。

  富家子对贫家青年的夫妇说:‘某地有一位朋友,家中有很多财产,乏人管理,我可替你们介绍。’贫家夫妇听了很欢喜,一再表示感谢与拜托。

  第二天,富家子雇了船,邀贫家夫妇同行,当船驶抵山旁,他对贫家子说:‘我的朋友就住在山的附近,我陪你上岸找朋友,你妻子留在船中守候。’说罢,他们二人上岸了。

  上岸以后,富家子把贫家子带至山林深处,四顾无人,将怀中预藏的小刀,拔出猛刺贫家子,当时贫家子痛极倒地,富家子以为他已死亡,立即离开返船,假装哀伤痛哭,对贫家妇谎说:‘不幸得很,我们在山脚下遇到老虎,你的丈夫给老虎咬走了。’贫妇听了,哀伤得不能自禁,在船上顿足号哭。

  一会儿,贫家妇想上岸寻找丈夫的尸体,富家子带她上岸,引至山林深处,拥抱著她,企图奸淫,贫妇不从,竭力挣扎,忽然树林中跳出一只老虎,把富家子叼著逃逸,贫妇见状,也吓得魂不附体,急忙回向原路逃走。

  当贫妇朝向江边逃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远远传来一阵哭声,很像是她丈夫的声音,她就停止奔逃,转向哭声的地方走去,站近一看,原来真是她的丈夫,夫妇二人相遇,转忧为喜。

  丈夫将受到富家子杀伤而昏倒的经过,告诉妻子。妻子也将富家子如何企图奸淫,老虎如何把富家子叼去的情形,一一告诉了丈夫。夫妇二人,一方面庆幸自己脱险,一方面看到富家子杀人及奸淫的恶行,以致葬身虎腹,认为是恶人的恶报,天理昭彰,因果不爽。(取材自《寿康宝鉴》)

  6、钱某频梦女鬼索命


  清代顺治年间,浙江省嘉兴县钱某,青年时代,尚未考取秀才,曾在乡民某家设塾为师,某家的女儿,芳龄十七,待字闺中。

  某年清明节,馆主人全家,都外出扫墓,只留十七岁的女儿,在家看门。

  平日老师道貌岸然,除了授课讲书以外,很少与女孩讲话,可是现在只剩老师与女孩,二人就不免谈得热络起来,他竟不顾师道的尊严,与女孩发生不可告人的关系。

  纸包不住火,一个多月以后,女孩感觉饮食无味,时欲呕吐,再过两个多月,肚子逐渐隆大起来。她的父母心知有异,加以诘问,女孩据实以告。

  馆主人夫妇,知道女儿已被钱某奸污,极为愤怒,可是丑事张扬出去,颇觉没有颜面,反正女儿迟早要嫁人,好在钱某是一个读书人,相貌也不差,索性把女儿嫁给钱某,岂不解决了问题。

  夫妇二人商量已定,就找钱某谈判,哪知钱某坚不承认曾与女孩发生关系,且还十分严肃的说:‘你的女儿自己不规矩,与我毫不相干,谁知道她与什么人野合,我怎么可娶你们不清不白的女儿为妻呢?你的女儿嫁不掉,不要诬赖到我身上呀!’

  馆主人看到钱某这样无理,虽然满腹怨恨,但苦无证据,只得转而责骂女儿。可怜的女孩,受到这样的欺侮与冤屈,竟投环自杀了。

  钱某辞去教职,返还自己故居后,每夜梦见那女孩,抱著刚出生的婴儿,向钱某哭泣的说:‘这小孩明明是你下的种,可是你这人面兽心的畜生,竟坚决否认,害我冤屈而死,现在我死不甘心,一定向你索命!’

  后来钱某考取了秀才,谋得江苏省江宁县司理的官职,适值发生民变,政府派他调查此案,可是他竟收受嫌犯的贿赂,经人告发,上级处他死刑,死刑命令下达之日,又梦见那女孩以红巾系缚他的颈项,第二日,钱某即被执行绞刑处死。

  少女与人苟合,受了身孕,或生下小孩,倘若当事的男人能承认而娶她为妻,那还可以收场。可是有不少坏心肠的男人,像上述清代的钱某一样,不肯承认,那就会发生悲剧。到了现代,未婚妈妈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如何挽救可悲的社会风气,值得有心人大家重视。(取材自《寿康宝鉴》)

  7、刘喜自投火窟


  刘喜是江苏省常熟县人,生长在富裕的家庭,虽然没有从事任何职业,因祖上遗下财产众多,故能丰衣足食。他本质上原是一个老实人,可是由于饱暖思淫欲,虽有妻室,仍不免动起“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歪脑筋。

  他看到邻居的女佣,颇具姿色,时觉心动,因此常找机会与那女佣搭讪。日子一久,二人发生感情,遂陷入情网而无法自拔。

  某一天晚上,他潜入邻居女佣房内,上床以后,由于兴奋过度,以致精疲力尽,无力返家,竟在她的床上呼呼熟睡了。

  室内点著一盏油灯,不知怎的,老鼠把油灯打翻,以致起火。女佣发觉室内起火,急忙逃走,一面推著熟睡如死的刘喜,惊慌的叫著:“快逃!快逃!”

  刘喜在睡梦中听到她“快逃快逃”的慌叫,不知是失火,误以为外面有人来捉奸,也吓得惊醒起来。因为他只是一心逃避捉奸,不仅没有向房门外面逃,却朝著相反的方向,拼命奔向卧床后面的壁橱,躲在壁橱中。

  熊熊的大火,烧得越来越大,可是蜷伏在壁橱中的刘喜,只知害怕捉奸,对于外面的大火,一点也不知道。到后来嗅到浓厚的烟火味时已无法逃出,结果活活烧死在火窟中,临死之前,悔已晚矣。

  丰衣足食,民生富裕,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人民生活太富裕,常会饱暖思淫欲,造成色情泛滥,因此精神建设应与物质建设齐头并进。宗教信仰是精神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各宗教都劝人布施,佛教更主张六度万行,布施第一。奉劝社会上的富人,要多行布施广积功德,若把很多财产留给子孙,反而会害了他们。便如本文主角刘喜,就因财产太多,造成贪淫的恶习,而至焚身,岂不是祖宗的遗产害了他吗!(取材自《人生指南》)

  8、南昌双胞胎的同命异报


  江西省南昌市有兄弟二人,是双胞胎,不仅容貌相同,说话的声音,也完全一样。他们的父母亲,也很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只得以穿衣的颜色识别,穿红衣的是兄,穿绿衣的是弟。

  兄弟二人长大后,同一年入学,同一年结婚,其他荣枯得失,无不相同。大家都认为他们出生的时辰八字一样,所以命运遭遇都一致,岂不证明算命确有道理吗?

  某年,他们参加秀才的考试。应考以前,同在考场附近租屋居住。邻居有一少女,看到他们兄弟二人,年少英俊,参加考试,前途很有希望。却不知他们是有妇之夫,因此常借各种机会,向兄弟二人尽情挑逗。

  哥哥专心准备考试,曾向少女严词拒绝。他并告诫弟弟,家中已有妻室,且考试之前,不可分心,万万不能接受少女的引诱。

  弟弟表面上接受哥哥的劝告,可是他经不起少女的诱惑,竟瞒著哥哥,暗暗地与少女幽会,且冒充自己是哥哥,向少女誓言考取秀才以后,一定来娶她。由于兄弟二人面貌与声音都相同,少女竟误认他真是哥哥。

  不久以后,秀才放榜了,哥哥名列前茅,弟弟名落孙山。少女听到哥哥秀才考中的消息,欣喜万分。第二年,哥哥连中举人,少女更是喜出望外,日夜盼望梦中的白马王子来娶她。

  望穿秋水,不见白马王子的来临,她失望了,怨恨、悲伤、愤怒、哀哭,有何用呢?渐渐忧郁成疾,一病不起,香消玉殒。一个好好的少女,死于相思,岂不可惜!

  哥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中举以后,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后来且享高寿,子孙兴盛。可是与哥哥同一时辰八字的双胞胎弟弟,在女人方面缺了德,不仅屡试不中,且短命而亡,死后也没有一个儿子。

  从上述事实看来,一个人的命运,有一半决定于前生所造的因,所以算命多数能算准一半。今生所作所为的善恶,也能影响现生的遭遇,算命就无法正确。像上述的双胞胎兄弟,时辰八字一样,从算命推算的命运,应该完全相同,可是弟弟邪淫缺德,命运就比哥哥差得很多。这证明命运都是自己的善恶所造,不可全凭算命。(取材自《安士全书》)

  9、一对猪夫妻的前因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有言:“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可见因果不虚,轮回可怖。世界上的猪狗,大多是前生做了坏事的人,死后投胎为猪狗。省庵大师所述,是前世杀业太重所致。现在要讲的是前生犯了邪淫而堕落为猪,其事实如下:

  清代康熙八年六月,江苏省苏州城过街桥,有一家赵德甫开的豆腐店,利用制豆腐剩余的豆渣养猪。为了可以交配繁殖小猪,所以喂养公猪及母猪各一只。公猪与母猪,整日相依相偎,原来这一对猪,前生有一段因缘。

  母猪前生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少奶奶,虽然已有丈夫,却常偷偷地红杏出墙。那头公猪就是前生与那少奶奶通奸的男人。他们二人虽然暗中打得火热,可是少奶奶又不愿与丈夫离婚,二人自恨今生不能为夫妇,希望来生一定结连理,永远常相守。他们犯了邪淫罪,堕落为猪,真的成了夫妇。

  这对猪的前因,怎么被主人家发觉的呢?那是当年七月十五日晚上,店主人赵德甫夫妇正要上床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一对男女在讲话,只听他们说:“因为前世犯了邪淫,今生投猪,快要被杀了。”起先赵家夫妇以为是街道上过路的人说话,可是仔细一听,这声音绝对不在街上,就在自己家中的猪圈里。夫妇二人听了,十分惊奇。第二天晚上,又听到猪圈中在说:“今天是中元节,地府赦罪。我们倘能免杀,一同到西园寺去修行吧!”店主人夫妻听了,更加惊奇而又害怕。

  这件奇事传出去以后,邻居有一位汪俊思居士,出了一两六钱银子,向豆腐店把这一对猪买来,送到寺院去放生。这是许孝酌居士亲见其事,并经灵隐晦大师公布出来的。

  上述一对猪,因为前生犯了邪淫,以致后世堕落为猪。可是它们成为猪身以后,竟能免杀而被放生,送到寺院去亲近佛教。据我看来,它们前生虽犯邪淫,可能另外也在佛教中做了一点功德,种了一些善因。(取材自《果报见闻录》)

  10、乱伦的悲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中之丑,恶中之恶。现在要谈发生于五十年以前的一桩乱伦的悲剧。

  这事发生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当年曾轰动一时。话说贵州省铜仁县有一翟光远其人,虽然年将耳顺,可是老而无耻,看到他的侄媳钱氏,年轻貌美,竟忘记自己身为叔公长辈,时予勾引,日久成奸。

  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翟光远与侄媳钱氏的奸情,终于给他嫂嫂常氏撞见了。二人大为恐惧,因为这事如给常氏传扬出去,这一对乱伦的奸夫淫妇,势必受到族中长辈严厉的惩罚。二人恐惧之下,竟发了狠心,买来毒药,放在常氏食物中,把常氏毒死,藉以灭口。

  常氏的儿女,看到自己的母亲惨死,发觉翟光远的嫌疑重大,就向光远追究诘问。光远当然坚决否认,并且对天发誓说;“倘若我做这样丧尽天良的事,那么上天有眼,一定会遭雷殛。”

  同年五月一日下午,天空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忽然一声霹雳巨响,把翟光远住宅的屋顶,打成一个大洞。雨过以后,人们进入翟家,看到光远及钱氏,都已被雷击倒,躺卧地上。钱氏已经死去,光远还能说话,呻吟哀哭的说:“我曾与侄媳钱氏乱伦,犯下大错,更因被嫂嫂常氏发觉奸情,就把常氏毒死,这样罪大恶极,所以遭受雷殛。死后将与侄媳钱氏二人,一同投胎到近邻石姓家为牛。”说完以后,立刻死去。

  说也奇怪,邻居石先生家中的母牛,真的产了一只小黄牛。那只小牛很奇怪,竟是一只具有雌雄二性的阴阳牛,小牛的阴部具有雄性的生殖器,应是雄牛,可是臀部另有一首,耳目口鼻俱全,下垂于臀后,如把臀部下垂的小首抬起,又可发现雌性的两乳及阴户,这真是一只世所罕见的怪牛。最奇怪的,人们如果呼它姓名翟光远,或叙述它生前与侄媳乱伦的往事,怪牛不禁泪下涔涔如雨,俯首表示忏悔。

  四川省合江县佛学社社长刘天锡老居士,是一位元悲愿宏深,热心弘法利生的大德长者,他当时在报上看到上述怪牛的新闻,认为是证明佛教因果轮回真理的好资料,立刻写信给贵州省铜仁县石先生,表示愿出钜款,购买那只怪牛,经牛主石先生的同意,把牛交由货运公司运至四川合江,在合江县城外沙湾,把怪牛用布帏围著,供众参观,数日之内,前往观看的民众,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到了一九三六年夏天,合江县长刘裕长先生,饬人把牛牵到县政府拍照,并把这张怪牛的照片,寄到上海《佛教杂志》发表。

  (取材自《皆大欢喜》第四集)

  11、李亮彩考场惊心

  江苏省金坛县李亮彩先生,本姓曹,是清代顺治甲午年举人。戊戌年,应考进士,考试是在晚上举行,忽然看到一个女鬼,进入考场,直扑他的座位,吹灭他桌上的烛火,且夺其考卷,李某急以双手按住考卷不放,未被损坏,女鬼乃号哭而去,考场上其他考生,都听到女鬼的哭声,李某更是惊惶失措。过了一会儿,女鬼又来了,直呼李亮彩姓名,并且大骂道:‘你污了我的名节,还害了我的性命,像你这样没有人格的畜生,举人已不够资格,还想考进士吗?’李某不堪其扰,只得退出考场,从此不再参加考试。

  李某有举人的资格,经政府任用教职,由于他的才学不差,后来又发表嘉祥县的知事,可是没有到任就因病去世,英年早逝,岂不令人惋惜。

  为什么李亮彩参加进士考试,那个女鬼要前往捣乱呢?原来女鬼生前未嫁时,李某曾与她发生不正常关系,可是后来李某另娶,没有与她结婚,她亦另嫁。彼此各自婚嫁后,李某还是时常与她幽会,不幸被她夫家发觉,因而羞愧自缢而死,死后冤魂不散,才到考场上找李某的麻烦,葬送了李某的前途。

  从流传的古人笔记中,常有犯了邪淫,以致考试失利的事实。大家不要认为这是迷信,据我生平的所见所闻,我也发觉参加高等考试或博士考试顺利的人,都是在男女关系上十分规矩。反之,有些人虽有聪明,学问不差,但在考场上屡考屡败。记得三十多年以前,我有一位同事某君,学问并不坏,并非不用功,可是他参加各种考试,都是名落孙山。我知道某君曾与同事某小姐发生不正常关系,没有娶她,这样缺了德,所以考场上屡考屡败。

  很多人说考试虽然要凭真本领的学问,可是也要凭一半的运气。据我看来,所谓一半运气,也就是要凭一半的阴德。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平素积有阴德,能使身心镇静,临考时就会沉著应付,因而容易考取。反之,如果曾做缺德的事,良心难免不安,身心就不易镇定,临考时势必慌张,这样就难望状元及第了。那种考场上的慌张,虽然并不都像本文所述有形的女鬼,实际上也是无形的心中鬼影。

  现代的社会,生存竞争剧烈,所以不论各种考试,参加者都很众多,考试之难,日甚一日。奉劝青年朋友们,倘要创造美好的前途,希望考试顺利,除了充实学问外,更应端正品行,与女孩子要规规矩矩,切不可越轨。女性亦复如此,与男朋友要保持一定的分寸。(故事取材自丁福保著《佛学指南》)

  12、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


  裴章,是山西省河东地区人,他的父亲与神僧昙照法师极友善。昙师精于相术,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的功名事业,一定很有成就。

  裴章二十岁时,娶妻李氏,新婚的时候,尚能相安无事。可是李氏人很老实呆板,貌又不美,难以博得丈夫的欢心。夫妻之间,毫无感情可言。

  过了一年,裴章到太原去做官,把妻子留在家中。旧时代的官,是女孩子们最羡慕的物件。不久以后,裴章在太原结识了一位少女,年龄比李氏轻,貌也很美,二人就在太原同居,竟把家中妻子置之不顾。

  李氏孤独的住在裴章家乡的老宅中,既没有接到裴章一封信,更没有获得裴章金钱上的接济。虽然李氏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女人,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与愤怒,终于忧愤致病,不幸去世。

  数年以后,裴章又遇见昙照法师。昙师看了他的相,十分惊讶的说:“多年以前,我看你是显贵之相,怎么现在变了呢?过去你的天庭饱满,现在怎么天庭有倾陷之象呢?过去你的地阁方圆,现在怎么地阁尖削了呢?……再看你的手相,掌心有黑气盘绕,恐有不测灾祸,宜谨慎防范。你的相变得这样多,不知做了什么缺德的事?”

  裴章听了,自己反省数年来的所作所为,觉得其他的事,尚无有亏良心,只有在太原另结新欢同居,以致家中妻子忧愤致死,大概这就是最缺德的事。

  昙照法师叹了一口气说:“你本来有美好的前程,奈何不知珍重,家中有了很好的妻子,却要在外邪淫。你这样自己摧残前途,实在太可惜啦!”

  十天以后,裴章在浴室洗澡时,他的部下进入行刺,刀中腹部,五脏尽出而死。昙照法师曾经说他将有不测灾祸,不幸言中了。

  佛教不谈命相,在佛学中,并无星相之术。昙照法师精于看相,只是这位法师个人的事,我们不能把命相与佛教混为一谈。可是相学家说:“相随心变”,做了善事,可使相貌改善;做了恶事,也可使相变恶。这种相学原理,颇与佛教因果报应之说吻合。(取材自《劝戒录》)

 

  13、奸污出家人要堕无间地狱

  邪淫的恶报,由于邪淫的物件,各不相同,所以恶报的轻重,大有差别。《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属。’以上所述妻子不贞,以及得不如意眷属,是最轻的邪淫恶报。地藏经云:‘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这种因邪淫而堕畜生,是邪淫恶报之较重者。《罪福报应经》云:‘淫人妇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这种因邪淫而堕地狱,是恶报的更重者,可是以上都不是最重的邪淫恶报。那么究竟哪一种邪淫,是恶报中重得无可更重的恶行呢?那就是奸污出家人,是犯了佛法所云根本重罪,要堕地狱中最苦、最惨、永无出期的无间地狱,万万玩不得的。

  《地藏经》云:‘若有众生,玷污僧尼,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怎样叫做玷污僧尼呢?胡宅梵居士在地藏经白话解释一书中说:‘玷污僧尼,是说有一般无赖浪子,引诱奸淫清修女子或尼僧;或有无耻的妇女,自己不肯守贞,假装入寺修行,心存邪淫,扰乱初学僧人,暗暗私行淫欲,没有一些惭愧的。像这一类,都是罪大恶极的众生,死了也应该打入无间地狱的。’

  奸污僧尼是罪大恶极的根本重罪之一,可是社会上不明因果的男女,犯这样根本重罪者,竟亦不少。周安士居士所著‘欲海回狂’一书,曾有如下的记载:

  许兆馨是福建省晋江县人,他在戊午年考中举人。有一天,前往福州拜谒他的老师,路经一座尼庵,看到尼庵中一位妙龄女尼,眉清目秀,皮肤净白,不禁心动,他就进入庵内,向那青年尼师挑逗,可是尼师不睬他,许某竟以权势胁迫,予以强暴。第二天,许某竟无故发狂,把自己舌头嚼断,流血不止而死。

  周安士居士在这故事后,加注了八个字:‘此是华报,果在地狱。’那是说许某嚼舌而死,仅是看得见的华报,其恶果更要堕地狱,且地狱有大小之别,奸污出家人,要堕地狱中最惨的无间地狱。

  数十年来,我看到僧尼受到在家坏男人或坏女人诱奸而还俗者,不下数十人,可是也有一些人,犯了破坏僧宝戒体的重罪,竟不以为非,认为和尚还俗以后,一样可以弘法利生,所以犯了重罪而不知错误。殊不知僧居于三宝之一,在佛教中的地位,极为崇高,居士虽然亦可弘法,其价值远比不上僧宝。奸污僧尼,甚至诱其还俗,就是毁灭僧宝,所以地藏经把玷污僧尼,列为根本重罪之一,要堕无间地狱。因此我奉劝世俗的在家人,男人找不到物件,即使一生一世讨不到老婆,也决不可无赖的诱奸尼僧还俗。女人找不到物件,即使一生一世嫁不出去,也不可无耻的诱奸比丘还俗。因为玷污僧尼,是犯了佛门的根本重罪,要堕永无出期的无间地狱,万万做不得的。总而言之,我们面对异性的出家人,应保持高度的清净。(故事取材自《欲海回狂》)


  14、邪淫者的暴毙

  过去很多年来,常在报纸上看到邪淫者暴毙在旅馆中,或暴毙在其他场合的新闻。我觉得这一类现实社会的资料,足以使贪色好淫之徒,知所警戒,可是我过去对于这一类新闻,都没有剪下来保存。几天以前,我又在中华日报看到一件邪淫者在旅馆中暴毙的报导,兹照录如下:

  本报高雄讯:高雄市新兴区八日发生一起意外命案,男子魏奎盈与女友在旅社幽会时,突然暴毙,初步相验,可能是因兴奋过度导致死亡。六十六岁的魏奎盈,与已婚的三十四岁陈姓女子,于八日下午二时四十分相偕到同爱街华谷旅社幽会,魏某突然口吐白沫,陈妇发现,大惊失色,赶快通知旅社女服务生,送到医院急救,不治死亡。据陈妇称,她不知道魏某为何突然暴毙,她与魏某是在去年十一月认识,并发生过数次关系。据法医初步相验结果,魏某可能是因兴奋过度,而导致休克死亡。(一九八四年七月十日台北市中华日报第八版)

  上述类似的事,常有发生,不过一般人没有注意而已。为什么男女发生性行为,会导致突然死亡呢?因为发生性行为时,免不了过度兴奋,因此会使血压突然增高,心跳突然加速,倘因血压突增而导致脑血管破裂,或因心跳加速过甚而致心脏麻痹,都会发生突然死亡。不仅邪淫者常会发生突然暴毙,即使是夫妇间的正淫,也会发生兴奋过度而暴毙的事。记得二年或三年多前,报纸上曾有这样的新闻:

  竹南镇某君,服务于铁路局竹南站,某日上午十时许,同事们发觉他尚未上班,就到他住处去找,发觉他卧室紧闭,敲门不应,心知有异,就会同某君儿子破门而入,发觉某君赤裸著伏在妻子身上死去,某君妻子亦已死亡断气,竟有这样夫妇兴奋过度而双双同时死去的事。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一书的序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前年一商人,正走好运,先日生意,获六七百元,颇得意。次日由其妾处,往其妻处,其妻喜极,时值五月,天甚热,开电扇,备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饮,唯知解热得凉,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凉,未三句钟,腹痛而死。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几千万亿也。’由上所述,可知房事不仅不可过度,且应知忌讳,例如房事后不可饮冰受凉,否则亦易致病而死。

  因此印光大师又十分慨叹的说:‘光常谓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见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有一种病,中医名叫‘脱阳’,其病是房事时精液流泄不止,立刻致死,西医认为这种病是心脏麻痹,往往不及急救,在送医途中就死去。中医遇到此病,用独参汤急救,所谓独参汤,就是用大量人参一味,煎汤送服。可是临时煎汤,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为急救计,立刻用人参粉末五公分,附子粉二公分,温开水送服,亦有救回生命的可能。

  陈健民老居士所著《长寿要则》一书,亦有述及脱阳的急救方法,陈居士说:‘房事精长出不止,则必死妇人腹上。宜仰头张目左右上下视,缩下部,闭气,精自止。妇人以簪刺男子会阴(即肛门与男根之间),亦可救。’(见陈著「长寿要则’16页)

  预防胜于治疗,到了临时发生危险,恐有措手不及之感。为了保身惜命,平日应精勤修持佛法,清心寡欲,不仅不可邪淫,即使是夫妇的正淫,也应尽量节制。


  【附录1】  地狱易进难出
  《地藏经》云: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经》又云: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币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币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
  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曳罪人。……

  又,《药师经》云: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药师经》又云: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
  南无药师如来!
  南无地藏王菩萨!

  【附录2】    看黄片中“黄毒” 重点高中学生多次强奸抢劫女生

  南方网讯 9月24日,沈阳市某重点校高三学生尾随一小学生伺机强奸作案时被沈阳市和平区公安分局集贤派出所民警抓获,至此发生在沈阳的一系列入室猥亵、强奸、抢劫女学生恶性案件告破。

  9月20日下午,沈阳市和平区某小学六年级女学生莎莎(化名)放学回家,一男青年竟从学校门口一直尾随她上楼到了家门口,吓得她连忙躲进邻居老奶奶家中。得知这一情况的莎莎父亲从此开始天天在不远处暗中护送女儿回家。9月24日下午4时,莎莎父亲发现该男青年又推着山地车尾随女儿莎莎。莎莎父亲立即冲上二楼将其抓住,随后报了警。

  今年仅18岁的王雷是沈阳市某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在审讯中,王雷交待了自己由于偷看黄碟后不能自拔,曾多次入室猥亵强奸低年级女生的事实。读高中一年级时,为了寻找刺激,王雷和几个同学从他家附近的个体音像社花3元钱租了两盘“黄碟”看。从今年初,王雷开始常到他家附近的中小学门口找那些长得好看的女学生,一跟就是半天,吓得很多女学生不敢独自回家。为此,王雷曾被女学生的家长打过,甚至两次被人扭送到派出所,但由于没有证据,王雷只是被派出所民警口头教育或罚款。

  今年9月的一天,王雷尾随一女中学生入室,模仿黄片中的情节将被害人奸污,并强行抢走80元钱。今年七八月间,王雷采取相同手段入室将另一名女中学生强奸。目前,警方已查实王雷所实施的强奸案两起,入室猥亵、抢劫作案9起,抢劫传呼机、手机、现金价值数千元。每次王雷作案后都威胁被害人不准报案。

  据悉,犯罪嫌疑人王雷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一位办案人员强调,此次破获的这起案件再次提醒社会,“黄毒”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编辑:唐亮)(2002-08-05 )

  【附录3】《增广文钞》卷四劝毁淫书说

  (维扬张瑞曾居士,重刻《格言联璧》,令光校订。以原文质略殊难感发,因为笔削,俾文义顺畅。居士欲广流传,劝附入《文钞》。遂略标缘起,列于“附录科”中,庶阅者不至以掠人之美见诮也。释印光记。)

  三代而下,世多邪说。而邪说之最足以害人心世道者,莫如淫词小说为甚。盖圣贤经传,唯恐不能觉天下之愚迷。而淫词小说,唯恐不能丧斯民之廉耻。以故小说出而淫风炽,淫词兴而贞德衰。然谁无羞恶之心,岂肯作禽兽之事。但以聪明子弟,灵敏妇女,一睹此书,悉为所惑。初则艳其词章,以为佳妙。继则情随文转,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圣希贤宜家宜国之身,甘作钻穴逾墙偷香窃玉之事,而绝无顾惜者,皆此等邪书之所蛊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饯砒霜。其陷人也,惨于雪覆坑坎。令人灭理而乱伦,折福而损寿,破家而杀身,辱先而绝后。及其死也,尚使神识堕于地狱,受诸极苦。久经长劫,莫由出离。可不哀哉!凡作此书,及贩卖此书者,其罪甚于叛逆之首、乱贼之魁。当为国法所必诛,天律所不赦也。奉劝当权诸名公伟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见此等人,务必劝令改业。凡见此等书及板,务必尽行焚毁。有力则独任其资,无力则劝众共举。又祈辗转化导,俾人各景从。必期于世间永无此书,人民各敦彝伦而后已。将见佛天云护,灾障冰消。身心安泰,家门迪吉。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勋徽爵位,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特将收藏小说四害,并焚毁淫书十法,详列于后。企有心世道者,采取而举行焉。(四害、十法,见《格言联璧》。)

 


  ※※※※※※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 警惕普觉。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