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炒年糕:为什么语文总是泪满衣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8:21:55

为什么语文总是泪满衣襟?

文\张飞

很荣幸兴地得到任玲老师的赠书《我的经典语文》,再一次阅读了《语文课:给思想松绑》一文。老师说:“理想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可以用分数量化的。有良知的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语文的真正价值,不甘心于做应试的英雄,而做滋润学生一生成长的甘泉,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有人说,知识分子是布道者。老师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算得上是布道者了。

然而,我有自己要说的话。两年前,一位语文前辈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以前有位同事上初中的语文课,他常常先利用大半个学期的时间上完既定的教学任务,剩下的时间便是进行高强度的试卷训练。这样,到了期末考试,这位教师的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往往明显优于其它班级。那么,顺理成章期末考核时,所有的荣誉便落到这位老师身上。其实,就语文教学而言,这位教师的做法自然是舍本逐末的,可以说贻害无穷。但人是活在现实中的,教学考核的方式是语老师无法选择的。要成为游戏高手,首先是遵循游戏的规则,这位语文教师的做法,明显是抓住了教学考核规则的命脉,抢先得道了。有人说这样做终究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会长久的。别怕,期末考核完毕,不少学校会重新分班。那么,经过新一轮洗牌,该教师会作为优秀教学资源配置到重点班级,于是实现了教学生涯的良性循环。

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

如何面对分数与语文素养之间的选择,老师的观点是:适度妥协。就结果来看,老师是成功的;然而,也许不过是少数的幸运者吧。

而现实的处境,坚守教育理想者在残酷的应试教育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语文,需要诵读,需要阅读。在《没有文化的学校是可耻的》一文中,老师高调宣扬了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大举推行“海量阅读”的做法。然而,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仍是个例。

而我们的教研也都是关于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教研。或者说,我们进行教研的思维是精英教育的思维,而不是面向大众的。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重,不少学生的学习课内知识都有很大的困难。中国的现实是,基础教育本质上仍是一种“淘汰”教育,所有的学生到最后都要“平等地”面对高考。而在高考面前,则是素质让位,分数说话——其实应试本身也是一种素质!大多数“非专家”“非名师”级的普通教师,面对的大多数的“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双有生”或“单有生”。

所以,在这样的学校,语老师过于强势,是不受同事和领导欢迎的。语老师应当懂得低调,明确自身的位置。试想想,与其让一个英语考个位数的学生去读《红楼梦》,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去多记记英语单词。这是现实,这是育人的现实!“文化是闲出来的”,语文素养恐怕也是闲出来的。我通常痛苦地看到语文素养很好的“闲人”们往往学业成绩整体堪忧。语文学科在这样的学校只能主动让位给数理化,这点几乎在师生之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甚至,懂得挤占语文学习时间去补数理化的还都是学习上有上进心的好学生。这个“好”,是不需要双引号的。专家们,常常说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而多数“非优秀”的学生需要的是分数和上大学。对于大众教育而言,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事实上,也只有上了大学,学生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以上,我仅仅是在客观地描述现实。正是这样的现实让语文学科被边缘化,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

让语文引领学生的成长,让语文应试和分数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如果我能参悟老师的“适度妥协”,并能成功,那将是作为语老师的我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