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晚报2016年8月24日:根艺雕刻技法述要[根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22:29

郑胜宁:根艺雕刻技法述要

根艺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千姿百态的根料,经过人工顺应自然形态巧妙的雕琢加工,创造出具有天然形质美和人工雕艺美,“奇”“巧”相结合的,散发出质朴泥土气息和具有深邃艺术内涵的造型艺术。

根或枝只是一种材料,从原始的根料到根艺作品,总是通过剪截、雕刻或拼接三种方法加工制作而成,把天然的树根拣来充当完整作品的情况是极少的。艺术品创作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非人工所创造的美,不属于艺术范畴。

根的艺术是作者根据根木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构思,然后对其进行技艺加工,去粗存精,保留其生动形象的部分,并适当地作一些雕刻,更完美、更集中、更典型地保持了根木原始形态美的作品。根的天然形态是本,人工构思和处理是关键,雕刻又是人工处理的最佳手段。雕的含义既包括动用雕刻刀、凿,也包括锯、锉、斧、砂等的技艺加工,又包括艺术思维的精心琢磨。因此,掌握和运用雕刻的技法,为根艺创作、生产服务,不仅能丰富根艺的表现手法,扩大根艺的题材内容,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且对拓展根艺事业,提高经济效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现就有关根雕技艺的几方面要点,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选料构思

先有形式,后有内容;先有根料,后有构思,这是根雕艺术创作独特之处。它不同于其他姊妹艺术,如雕塑、木雕等往往是先构思设计,做泥稿,然后根据泥稿和题材内容需要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同时可以复制出同一批量的作品。而根雕最大的特点是独一无二,一件就是一件,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根雕,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依据根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泽等确定题材内容,依形赋意的。因此,选材对根艺创作来说至关重要,一块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根无定形,有的人选料时往往会觉得可供使用的特别少。具有一定经验的根艺家,对根料上的疙瘩、团块、缠扭、孔洞、凹凸、枝杈、畸曲、皱折、纹理等等,在创作构思中都可以充分地巧妙利用。正是这些在木材中被称为劣质的带有“缺陷”“残疾”甚至丑陋的根料,对创作者来说却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根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赋根木以生命,正是根艺家从中突出作品内涵、体现个性的精华所在。

例如根雕《镇邪钟馗》原是一块被遗弃的松树瘤,但我发现这块松树瘤纹理特别明显,繁而不乱,虚实相交,这种自然造化非人工所及。那强劲的旋律纵横驰骋,正可体现钟馗的气势与神韵,于是我重点在其头部特别是面部进行刻画,钟馗的须发及衣袍部分顺其自然,一个腰佩宝剑、凛然正气的中国传统神话人物——钟馗诞生了!

另一件根雕作品《楚魂》是利用一块长75厘米、宽37厘米、厚15厘米的三角形烂树根制作的。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净寺菜园边发现的,虽说这树根已被蚂蚁、小虫咬得千疮百孔,积满污泥,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仔细地洗净污泥,剔除腐烂,顷刻,那优美而流畅的木纹、自然的木质形态显露了出来,使人欣喜若狂。在作品的艺术处理上,采用粗雕与细刻结合、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手法,即头部重点加工,胸部作为过渡,其余部分仅略作调整,基本保持了木质的自然形态和纹理。“浙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屈原那宽阔的额头、披肩的头发、清癯的脸面,雕刻得光洁、精细,尤其是下垂的双目,飘逸的胡须,表露出一副严肃的神态。被狂风吹起的衣衫,形象地喻示屈原在劲风中行走,整个作品表现了屈原为国为民的沉思和忧虑,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非凡风度和潇洒气概。”作品获中国第五届根艺美术作品展银奖。

面对根料,构思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有的根形,一见钟情,可一气呵成;而大量的材料盘根错节,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前后左右、翻来覆去地观察揣摩,直至找到最佳形象。如果根材特别“奇”,一时又想不出做什么,可放置起来经常观察,等待灵感,直至找到最佳角度与形象,再量料取材,动手雕刻。

二、制作打坯

材料与构思确定之后,继尔开始制作打坯。首先把树根的多余部分处理掉,底部也把它锯平,使根能立起来,能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或打坯凳上。然后确定要雕部分的位置、方向,用钢笔、粉笔或毛笔在根料上面画好。用定位分面法进行打坯,先找出作品中雕刻部分的最高点,将这些点用线连结起来,组成一块块平面。处于平面以下的次高点、低点暂且不管,然后用打坯刀把处于平面以外多余的木块削掉,一次进行完毕,再找准次高点进行第二次块面切削,逐层进行,越分割越细,作品大体雏形就出来了。

打粗坯时,尤其是较大的作品,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雕刻,不必胆小不敢进刀,漂亮的毛坯在树根上留下的都是劲利的刀痕,很有“刀味”。雕凿时,可使用一些较大的雕刻平刀、圆刀或反口刀,以握拳式执刀法,牢牢控制刀把进行工作。

打粗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雕刻刀不要直入木头,以免刀子入木过深吃在木头里拔不出来,极易使树根爆裂,损坏作品。因此,用刀时宜偏斜一些,顺着木丝缕或横对木丝缕一刀刀切削。初刻者用平凿打坯,宜钢火面朝上,多用圆中钢与反口刀,这样可以削木少些。同时打坯刀要磨得厚些,刀柄粗些短些,这样操作时灵活,并能承受得住重量和压力,不致破损。

2.粗坯要体现“粗”字,着眼于大效果,不能大体未打好就深入到细部,把鼻子、眼睛都打出来,结果一比较,又因位置不对,比例不准,又要推翻重来,事倍功半。所以要求从外到里,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3.惜木如金。根雕打坯主要是抓重点部位,如头脸、手或脚,有些人物仅雕一对眼睛或半个鼻子,主要起“画龙点睛”作用,千万不能雕过了头,失掉了天然形态的本。打坯,减去容易加上难,因此要善于留下一些余木以作调整修改时的余地。凡是根块与疤结特别多的材料,打坯时,脸部能刻出一块好料是令人高兴的事,若无余地,脸部遇上疤结就没退路了。

4.市场上常见一些根雕,仅雕个头,像一支支“蜡烛”,其弊病是缺乏整体感。应该把未雕的部分都要计算考虑进去,人体的基本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四”和人体基本结构都要掌握,打起坯来才会心中有数。

进入细坯阶段,先要仔细检查一下粗坯各部分的比例、位置是否正确,然后把粗坯留有余地的部分刻实,五官刻出。雕刻时,用握拳式执刀法兼用三指执刀法,灵活地刻画各个部位,根据对象,可调动各种刀子一起工作,以求得丰富的表现效果。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用有力多变的刀触反复雕凿,以达到作品形神兼备。

三、细心修光

打坯后修光,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修光时,用刀宜洒脱酣畅,不要拘谨,即使精微处,也只是下刀小心谨慎而已,并非不敢下刀。手臂要有劲,凿脚要清爽,认出倒顺缕。凿刀要磨锋利,特别是一些木质较松软的树根、松树瘤等,刀子不锋利无法修光洁。操刀的动作要多种多样,有平推直前,有横向雕镂,有回环逐旋等,以表现挺括与流畅等各种效果,达到顺应自然、肌理相应、协调一致、自然过渡的目的。

修光的过程,亦是整体调整、形象刻画、体现神韵的最后阶段。颜面五官结构修光时,表情要求特别严格,需细心谨慎。因为这些部位,如嘴角和睛神稍有误差,神情就会大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刻画形象时,思想要集中,情绪要饱满,使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四、磨光修细

根雕造型定型之后,以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力决定需要不需要局部或全部磨光打砂。例如根雕《沧桑》,那一刀刀的雕刀痕,正体现出人生岁月之艰辛,因此无需花工夫去砂光,效果不错。

磨光打砂的工序是先粗后细。即先用1号粗砂,把凿痕砂光,随后用零号或双零号砂纸反复擦磨,直至没有砂纸痕为止,使作品光洁美观,纹理明显,更加惹人喜爱。

磨光后着手修细,修细主要是刻眼睛(有的作者修光时已刻好)、拉须发、刻花纹与指甲、配道具以及最后调整等。镶配道具要注意材质、纹理、色泽的一致,以镶拼连接部位不留痕迹为目的,达到“天衣无缝”,令人难以觉察。

五、上漆配座

根艺作品有人主张不上漆,日本一些佛像清刀也要求不上漆,除客户提出特殊要求。对大部分根雕来说,我认为还是上漆为宜,其好处有二:其一,上漆后,作品纹理更清晰,增添了自然美;其二,上漆后对作品起到保护作用,它能防潮、防蛀、防裂以及防脏。因为漆层的隔离作用,即便灰尘污垢浸沾,也可以一经摩擦便又重现光泽。

根艺品上漆有多种方法和材料,有选用传统生漆、石蜡、松节油,也有使用油画色,但我们普遍使用的是硝基清漆(亦称蜡克)。硝基清漆浅薄时呈透明状,涂饰后能将作品上的木纹以至颜色都显现出来。刷漆的方法是:把硝基清漆和香蕉水混合溶化,用水粉笔或排笔涂饰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时清漆的浓淡要掌握好,涂刷要均匀,最忌又脏又亮。

其次,有时由于材质及特殊需要,先上水色,做成仿古色。水色用水溶性酸性染料黄纳粉、黑纳粉调剂,另加少量黑墨水来加深颜色。其深浅可根据做成淡柚木色或深红木色的要求进行配制,待晾干后上清漆。

根雕的底座要视主体作品的需要而定,它能起到美化作品、深化主题的作用。配座时要注意主体和底座大小比例得当,以人物与动物为例,一般以3∶1、4∶1或5∶1为宜。构图要均衡,力求和谐;主从关系明确,不可喧宾夺主;同时还得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六、取题落款

根雕制成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取题命名,刻字落款。有些作品无题胜有题,还有些题目过于直露,反显浅薄,不耐咀嚼,所以起名要含蓄贴切,弦外有音。

刻字落款如中国画上题行款,书法与位置很讲究。虚实匀称,端正文雅,协调统一,赏心悦目。取题落款之后作品才全部完成。

除了学习和掌握根雕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有关绘画技巧、人体解剖知识与雕塑造型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欣赏和创作水平。“功在雕内,更在雕外”,只有这样,才能使根艺创作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