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2:如何引导孩子追求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36:25

关于成功

    ● 普通人喜欢羡慕别人成功的结果;有心人总是学习别人成功的过程。

  ● 成功就是一场魔术,眼花缭乱的表象背后,真相简单得让你失望。

  ●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大成就,不是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取决于你认识什么样的人。

  ● 成功的难度不在于如何做一件事情,而在于你还能再重复做这件事情多久。

  ● 教给孩子知识,他们只能受益一时;塑造孩子习惯,才能影响他们一生。

  ● 难是一个人不做某事的借口,同时也是其全情投入的理由

关于快乐


  ● 四处追求快乐的人都不快乐,因为找错了地点,快乐只在自己的心中。

  ● 快乐是自己或者别人“定义”出来的。

  ● 快乐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所谓“说心”,是指用“口”说出“心中所想”。“心”(现代人称之为大脑),首先是自己这个个体的主人,伟大的“心”还能成为其他的“心”乃至万物的主人。不论是普通的“心”还是伟大的“心”,最早都是努力通过“口”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表达的好与坏、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这颗心的能量。
  无论哪行哪业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在“语言使用上成功”。语言学家讲,这个世界是由语言符号虚构而成的。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语言构成的,都是假象。人都是活在一个由语言构成的世界里。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历史?只不过是一部被大家承认了的寓言故事(What?蒺s history? But a fable agreed upon.)。可见语言能力对于一个人,乃至对于人类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所以,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家长作为启蒙者一定要有所作为,对孩子实施最早也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
  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给他们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孩子开始学习说话就可以加以训练了,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睡觉前要听,吃饭时要听,出去散步时也要听。还好,她姥姥是个小学语文老师能找到故事。由于那时工作很忙,我和我太太两个人在北京,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孩子断奶后就一直跟姥姥了。到两岁多才回到我们身边。刚回到我们身边时,也没觉得什么,不就是爱听故事嘛,讲故事不就得了。我太太把她小时候的事讲给孩子听,再往后就是编故事,编了半年后,实在编不出了,最后对我说:“我受不了你女儿了。整天让讲故事,哪有那么多故事讲,你给她讲吧。”我心说那还不好说。我到书店买了一套彩图版的《格林童话故事》,共20本。
  刚开始的时候,我太太先自己看然后讲,后来干脆直接照本宣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做法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我女儿总有一天会明白,正是她妈妈的这一做法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后我太太和我有了时间就是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她读。她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很多时候一个故事念好多遍。一段时间后神奇的效果出现了。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我家串门,看见女儿自己坐在沙发上看书,朋友过去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给我念念,我看你认识几个字了。”我女儿拿起书开始读,读完一面,翻到另一面。朋友惊奇地大瞪着眼睛,因为他想不到三岁多的孩子居然能认识这么多的字。事实上,她并不认识几个字,只是能把整本书上的故事背下来而已。
  我也感到特奇怪,惊奇地告诉我太太。她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你终于知道你是多么地不关心孩子了吧。这些童话书里的故事,她都能看着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这个好习惯一直这么持续,直到她上学。
  我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一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一、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就成了关键。我听到许多对孩子教育有心得的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孩子在小时候学说话时尽可能地不用类似“吃饭饭、喝水水”之类的话,而是直接用“吃饭、喝水”这样正规的表达。此外,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用标准且有文采的语言。这样的方法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做起来呢,做家长的未必就能做到。而我们现在提倡给孩子读书,这样家长只需要认字,有耐心就可以轻松地达到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些家长也为孩子的口音担心。其实这无所谓。孩子小时候听到学到的口音不是特别的纯正,不必担心,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发音只是语言中的一小部分,等他们长大后一上学就会纠正过来的。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人们不是用发音思考的。

引导孩子讲故事

  孩子小时候,除了长辈给孩子讲故事外,有另外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就是“让孩子给长辈讲故事”。刚开始时,可能孩子讲得不好,没关系,多鼓励,多表扬。在自己的同类面前表现(或称炫耀,英文里叫showing-off)是动物的共性,不仅限于人类。

  给别人讲故事的好处,我做了一下总结:

  1. 一种词汇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孩子小时候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模仿(imit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即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过程。孩子把听到的故事,运用听到的“关键词”串联起来,用故事情节的意境与情景把它们熔铸到一体。这不就是一篇“无字文章”吗?根据“我手写我口”的原则,所以,凡是擅长讲故事的孩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好手。

  2. 一条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管道。孩子给家长讲故事,还是懵懂的孩子向家长传递他们对这个他们刚刚结识的人文和社会的初始价值观的“显示屏”。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选择所讲的故事实施“影响力”。孩子给别人讲故事时,最先听到的是自己,受到最大的教益自然也是自己。所以讲故事成了亲子沟通的管道。

  3. 一种解释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当然是把讲者对故事的理解解释给听者。这个语言的组织过程,是讲者以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语言技能把自己对所讲故事的认识与见解尽力展示的过程。

  4. 一种说服能力和领袖气质的训练。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别人思维的人,因为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他一定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还要揣度听者的感受,从而牵引着听众的思维,最终引向故事的主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啼笑,或传播教益。这不就是一个领袖对大众所做的事情--开口就能让公众为之倾倒,而后顺势导引,率大众施展宏图大略吗?

让孩子成为“主讲嘉宾”

  孩子不敢当众讲话,或不擅长讲话,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古希腊有个人叫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他性格内向,还有口吃结巴的毛病,而他的梦想却是成为演说家。刚开始他登台演说时,听众十分不满意,人人在台下喊:“轰他下台……”从那以后他就每天早上边跑步边呼喊。爬上了山顶,就把树木当听众,开始演讲。为了纠正口吃与发音不清楚,他常含着小石子练习讲话。口腔被磨破了,流出了血,可他还是不停地练。为了获得完美的言辞与文采,他到处听有名演说家的演说,背诵那些人的演说词。终于这个性格内向、口吃的人成了古希腊最有名的政治演说家和律师之一。

  还有许多讲起话来口若悬河的喜剧演员,如香港的周星驰、美国的金·凯瑞(Jim Carrey)、憨豆先生的塑造者罗文·艾金森(Rowan Atkinson)都是性格非常内向的人,无一不是健谈之人。为什么呢?

  说话,尤其是当众讲话,是一项技能。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任何技能的习得,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方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想让他或她能当众说话,一定要给他或她练习的机会。“缺啥补啥,求啥得啥”。

  大概“好为人师”与“争强好胜”是人与生俱来的两个特质。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发现自己的行为被别人承认和接纳,他或她都会表现出对自己这一行为的高度热情,帮助弱者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在家经常是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女儿永远是老师,爸爸永远是学生,并且还是个“笨学生”。

  在上学前,玩这种师生游戏,还有个好处,就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和体验学校生活。为他或她上学做好准备工作。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直接上的一年级。上学的头三天也曾有过哭着闹着不想去的事情,但,三天后开始上学积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让同学们轮流到讲台上领读生字时发现她做得最好,课后还主动帮助没有学会的学生,于是把她提拔成了班长,这班长一当就是六年,后来还当上了中队长。

  记得女儿9岁时的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在备课时,需要引用培根的《论学习》的那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在课堂上我不想念给学生听,于是大声读出来背诵:“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s,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s,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她听到我说话走过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背英语,太难背了。”她听完煞有介事地感慨道:“哎呀,我的笨爸爸呀,你说你怎么就不知道想想办法呢?”我听完觉得很有意思,连忙问:“宝贝女儿,快给老爸支个招。”她说:“你该先把每个英语句子背过。每句话很短当然容易记住了。再把汉语意思背过。背这么几句汉语你该不会也背不过吧?”我回答说:“能。”她接着说:“这不就完了吗,用汉语意思把英语句子串起来,不就背下来了吗?试一试怎么样?”我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样做能行吗?”她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行了,我平时就是这么背英语课文的。照我说的做就行了。老师会骗你吗?”尽管我的心里在想:乖女儿,背英语就够了,哪有你那么费事,但还是急忙对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这份助人为乐的心肠和遇事总结方法的行为怎能不让我开心呢。

  大家都知道《围城》的作者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学术圈外的人只知道“围城”一-用以形容圈子里人对现状不满总想走出去,而圈子外的人对里面的事情不了解,拼命想挤进去,这么一个状态--却少有人知道钱先生的生平轶事。学术圈内,先生是个百年不遇的奇才,极具传奇色彩,圈外人士少有人知。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先生的最后一个学生,他负责整理先生的生平,所以钱先生的事情就知道得比较多。听老师说钱先生是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当年先生进清华大学时总分排名第51名。更有意思的是,曾传言先生的数学是0分,英语和国文都是满分。后来经过求证,数学是15分。按道理说这是不可能被录取的,但由于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跟当时的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非常有名的学者吴宓先生友善,吴老先生深知小钱先生幼时素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名,在吴先生的斡旋下,先生最后是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究没有使这位中国学术界奇葩遭受命运的捉弄。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当今中国的知名学者。社会科学的学者也有头痛的事情。女儿赵心怡要上初中二年级了,不喜欢学习数学。后来把给孩子补习数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的这位小师妹博览群书,小学毕业前就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的散文版戏剧中的大多数,还有许多的中西名著,非常有思想,我们都称她“小才女”。有思想的才女比一般的孩子更为难管。

  老师把我介绍给她,走后,她调皮地问我:“师兄,你是我爸派来的第17位说客。他们都失败了,你有信心吗?”

  我说:“师妹,你那么聪明,初中的数学也不难,你怎么会学得不好呢?”

  “我数学不好,不是因为我不聪明,而是因为我对数学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她振振有词地回答。

  “你不能光说兴趣呀。你初中毕业要上高中,考大学,你数学不好,升学怎么办?”

  她接下来的话更让我无话可说。

  “我不认为数学不好会成为一个人未来日子的‘绊脚石’,钱先生不就是个例子吗?”

  我一看,既然说不服她就不跟她争论了,就说:“好了,我辩不过你。但,老师让我给你补课,我必须做,否则他不让我毕业。希望师妹不要难为我。这样吧,我给你补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说我补得不好,把我辞了不就行了嘛,反正我也不是第一个失败的。前面不是已经有了16位”先烈“了吗?”

  她眨了眨眼说:“好吧。”

  于是,她把代数课本往我面前一丢,说:“你就看着补吧。补哪儿随你的便。”

  我说:“你把你最近学到的章节给我讲一下吧?”

  她反问道:“我给你讲吗?”

  我说:“对呀,你不给我讲我怎么知道你学到哪里学得怎样啊?咱就将就一段时间吧。”

  于是她开始磕磕巴巴地讲,我让她只讲会的,不懂的地方跳过去。讲完一节后,我把不会的给她说说就回去了。

  第二次见面时,我还让她给我讲,因为我的事情挺多没有时间看她的书,就等着过几次之后她就可以把我辞了。

  之后再去时,事情就轻松了。每次她给我讲完,我把她不会的地方给她一解释就结束。

  过了几次后补课就更轻松了,我去后,她把学过的内容一讲,都懂了,我也就不用讲了。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你们两个在屋里嘀咕什么?”我回答:“给她补数学啊。”他说:“怎么一晚上光听见她讲话,听不见你讲话?”我笑着解释我是在检查她的学习情况。

  一段时间后,小师妹告诉我,她最近一次的数学测验居然得了75分(以前总是考三四十分,还经常不交试卷)。终于小师妹对数学有了兴趣。后来的数学成绩好了起来。

  小师妹冰雪聪明,早就看透了我的做法,跟我说:“师兄,你高,你比前面的人都高。你让我给你讲,我就得好好听课。好多时候,我没有听明白,到处问人回来给你讲,生怕你听不懂。”

  我笑得前仰后合。

  学生都自己主动学习了,老师就不用讲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很多时候,家长或家教总喜欢给孩子讲,讲完之后,孩子说听明白了,实际上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的明白了。

  让孩子做“主讲嘉宾”,就能变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者能从讲者的话中知道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针对其问题加以辅导。

  小结:我们应直面孩子任何方面的能力欠缺,找出可操作的方法,为他们打开练习的大门,引导他们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口的艺术

不只是指站在台上,面对很多人说话,而是广义演讲的含义:生活中无时无刻地说话也是演讲。有人说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技术知识。大凡生活中成功的人士,例如政界领袖、商业成功人士、杰出的领导等都善于与人沟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客户关系的处理,与行业协会、周围关系的处理,与同事下属的相处,解决别人不能办到的事情等,这都需要沟通。所以演讲至关重要,它是出人头地的捷径。学好它,将得到鲜花和掌声;它能提高个人魅力和领导力;它能为自己赢来财富;它可以为自己化解危机;它能倍增时间,缩短成功的距离;它能帮自己缔造良好的人缘、姻缘、友缘;它是个人事业的基石;它是自身智慧的一颗钻石,它是一生只修一次的课程;它能提高个人潜力,它能提高自信……

  在今天这个社会,“口”的艺术不单是领袖的必备素质,也是普通人想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社会获得一份优越的位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口”的艺术,对于未来社会的每一份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生存还是谋求发展的资本。有思想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说给别人,用“口”去影响别人;没有思想但拥有“口”的艺术的人可以做个媒体,用自己的“口”去传播别人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写的艺术

 

为什么有了真人真事,也有了亲身体会,也写不出隔壁足不出户的孩子的“山水游记”呢?不是写“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吗?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写作中的真情实感与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是两回事。

  写作之愉悦

  温斯顿·莱奥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世上最幸运的人群,在我的心目中,世上唯一真正幸运的人群,是那些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是他们身心的愉悦的人们。这个层次的人数量不大,甚至比人们想象得还要少。可能作家是该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之一,至少在这个方面他们真正在享受着生命的和谐。在我看来,工作能否成为你身心的愉悦,是世界上的某个人群值不值得你拼死拼活地跻身于内的标志。那些人们太幸福了,他们在无比欢欣地抒发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找到了生存方式;他们劳动的每段时光都是享受;哪怕是必要的休息他们都觉得是不愉快地打扰;甚至他们把假期当做对他们享受的剥夺。所以他们经常招来别人的嫉妒,我对此毫不奇怪。一个人不管写得好还是坏,要说得多还是少,如果全力以赴地去写,他都将尽享作文带来的欢欣。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上四个钟头,清清爽爽安安静静,不为琐事相烦,备足上好的纸张,握一支吸饱墨水的笔--那才叫真正的幸福。思维完全沉浸到无比惬意的事情之中,哪里还有更多的奢望呢。外面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要紧?下议院随便爱做什么做什么,上议院也一样。世界各地的化外蛮夷可能又在犯上作乱;美国市场可能赔得掉了底;政府的无归偿期债券可能下跌了;也可能想参政的女权主义者人数又飙升了。一切无所谓。无论如何在这四个小时内,我要从这个毫无起色、治理无方的乱世中抽出身来,用想象的钥匙去打开那座“宝柜”,所有无限美好的事物会从中滚落出来。

  说起自由,尽管没有人真正自由,但你能说作者不自由吗?尽管没有人真正安全,但你能说作者不安全吗?他开拓事业的工具普通、廉价,根本谈不上什么商业价值。无须堆积如山的原材料,无须精密的仪器设备,无须人畜侍奉两旁。

  他的职业除了自己别无他求,身外之物无关紧要。在他的王国里他是主宰,一切自给自足、泰然自若。没有人会觊觎他的财产,在交易中没有人会剥夺他所得的份额,没有人会强迫他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没有人会迫使他改变自己的选择。这支笔就是人类和民族的伟大解放者。锁链不能束缚他;贫苦不能扼制他;税收不能限制他思维的尽情挥洒;纵使泰晤士读书俱乐部对其所获的影响,充其量使其略感沮丧。不管他的作品是好是坏,只要尽力而为就幸福快乐。我之所以常把自己囿于政治生涯的捉摸不定和殚精竭虑之中,是因为我坚信,我拥有一线归处,我可以隐退到一个祥和富饶的国度,在那里没有恶人可拘,那里的人从来不会感到烦闷无聊,权力在那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到那时,我才切实无比虔诚地感谢自己生来喜爱写作;到那时,我才真正感激每个时代和地域的所有英勇而大度的先人,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如今这毋庸置疑的手中之笔的自由驰骋。

  英语是一门多么尊贵的语言啊!我们的母语丰富多彩,灵活且不失深邃,如果不能从中实实在在体验到喜悦,想写出一页文字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英语作家不能用英语,简单的英语,写出自己必须要说的话,或许你是因时因事--那东西可能不值一提。不去更深更广地研究英语,太可惜了!我不想攻击传统教育体制。一个对文学稍有一点点品味的人,绝不会漠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魅力。但是我要说,在我看来,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令人非常担忧。我们的体制一心扑到大量宝藏上,而这些宝藏只为极少数的权威和才俊所推崇,学生却勉强为之,不知所云,我认为这样的体制不好,甚至可以说不合理。对绝大多数到公立学校来就读的孩子而言,我们的传统教育从头到尾都是在教那些没有用处、毫无意义、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要是有人告诉我说,课堂是英语学习的最好准备,我的回答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学生完成了学业,然而这个预备阶段依然不完善,结果并没有带来我们承诺的任何好处。

  有些人不是大学者却与古代的作家们在很大程度上相知相惜,是否可以说他们也真正掌握了英语呢?从院校毕业的年轻的绅士们中,有几个能够信手拈来一句拉丁诗句用上一用呢?这足以让沉睡墓中的古罗马人为之动容。又有多么可怜的几个人能写出几个优美的句子,或者一个半个的朴实无华、无误易懂的英文段落呢? 尽管我必须听取其他人的说法,但我现在依然由衷地羡慕古希腊人。我很乐意看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至少在一点上以古希腊语为榜样加以效仿。古希腊人是怎样把他们的语言变成以优雅简洁著称于世的语言表达典范的呢?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面前的语言上了吗?他们锲而不舍地钻研以前朝代的语言起源演变了吗? 根本没有。他们就是研究了当时的希腊语,研究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热爱她,珍惜她,修饰她,扩展她。那就是古希腊语典范长存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我们的母语已经在现代世界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毫无疑问,我们至少可以向古希腊人学习这个经验,在教育的几年中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多留意一门语言的学习,可能这门语言在未来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玩的艺术

 

孩子有两项基本品质是要教育者培养的,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读书。读书是很好的学习,同时又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不论孩子现在喜欢什么,都要设法把这一兴趣引向更高的“追求”。追求的实现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探索,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是最大的快乐,这是人的本性。探索的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读书”。通过读书可以向任何领域“渗透”。 就像是一滴滴的地下水,不论道路多么的曲折,都能顺着树的小小的根须,走向主根,走向树干,走出地面,直到树顶见到阳光。

  从爱好向专业方向引导,查漏补缺,向更宽的领域渗透,培养读书的习惯,学会研究的方法,最终将他引向正规的学习途径。

  把兴趣引向读专业书,请教专业人士。

  既然是玩,就要玩出健康向上的情趣来

  郑州一家长在听完我的讲座后,谈起孩子目前的情况时,说道:

  “我儿子小学四年级了,非常聪明,家长教育起来挺难。比如,他做错了事情后,我一着急就爱批评他,他马上说:‘别喊,你不是听了赏识教育报告了吗,专家说要翘起你的大拇指,你做到了吗?’我好言好语他根本不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平时做事情不认真、不主动。每次只是到考试的前一段时间才急来抱佛脚,考试的成绩还不错,但不是特别优秀。我让他把精力多往学习放一些,就是不听,尽是搞闲篇。比如电脑。他整天催我买,我不答应,怕他玩游戏上了瘾更不学习了。尽管如此,他在学校还是电脑专家呢。学校上电脑课时,别的孩子有了处理不了的问题都来问他。他告诉别的孩子说我们家没有电脑,别的孩子都不相信。

  既然是玩,就要玩出些名堂来

  不管培养孩子的什么兴趣,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流程与方法。我个人把学习方法,或者称之为”治学研究方法“,做了个抽象的概况如下:

  学习(治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1. 向专业问路--向专业人士、专业书籍求教,多问、多记笔记。

  2. 记录思考轨迹--写日记、读书笔记。

  3. 为想法的实施找资料与方法。

  4. 向外界公布成果。

  5. 再回到第一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周而复始地循环。

  既然是玩,

  就要玩成个”人才“

  人人都喜欢玩,说起”玩“,津津乐道。玩是人的天性,玩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玩中长大的。玩,使孩子体验快乐,玩伴随孩子健康长大,孩子在不断地玩中得到充实,在玩中受到启发。玩会拨动孩子酷爱学习求知的那根兴奋的神经,让孩子在全情投入的玩中不断地创新。可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却不这么认为,有的认为,玩只是小孩子的游戏,孩子高兴就好,玩什么无所谓;有的认为,玩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因而极力反对。那么,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到底该不该让我们的孩子玩呢?

 

二、孩子毅力的培养

 

所谓”毅力“,只不过是坚持的别称,是指一个人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情的能力。一个人想做成大事,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前提。成功的难度不在于如何做一件事情,而在于你还能再重复做这件事情多久。坚持是一项能力,做到坚持同样需要方法。

  孩子必须从小学会做到”坚持“的方法。

  激情退却之后剩下的叫做坚持,它使成功成为了可能

  在第二期的家长”体验式训练营“开始上课前,我让各位参加者看看自己身边,每个组的8个人还剩下几个。我是要让人们通过训练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成功,怎么样能够做到成功。当大家看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成功需要的第一个条件是耐心,然后才是方法。

  很多人知道苏格拉底,他是西方的”文圣人“,弟子也有几千人。他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很像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苏氏有次在上课的时候问大家想不想健康与长寿。学生们100%都把手举了起来。他说其实长寿很简单,你只需要在每天早晨的时候,把你的双手朝前挥动300次,再朝后挥动300次就可以了。然后问谁能做到。所有的人都把手举了起来。一周以后,他又问,我上次说的长寿的方法有谁在做请举手。当时有七八成的举了手。他说:“很好,祝贺你们。”又过了几周以后,他又问:“上次我说的事情谁还在做?”当时举手的只剩了三四成。又过了几个月以后,他又问时,只有10%的人在做。一年过后的一天,他突然说:“我说的健康与长寿的运动,大家还记得吗?”很多人都已经忘了。然后他问:“谁还在做,请举手!”在座的那么多人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的名字叫柏拉图。所以柏拉图最后成了苏格拉底的众多弟子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个。今天他是我们听到的很多学科,比如哲学、伦理学、物理学、法学等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些想法了。大家第一次来这儿的时候,都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变得更好。现在我们再问自己一下“你真的想吗?你真的愿意做吗?”再过一星期以后,再在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在一星期内能获得成功吗?一周能做到什么?再想想,当我们自己一本正经地批评孩子做事三天热血,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时,在教导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绝不能虎头蛇尾时,我们自己做事又是怎样的呢?当我们自己知道了该怎样帮助孩子时,我们只做了一周或两周后,就没了声息。这么重要的事情,一两周就掉队了,还谈什么教育?连一棵小草都养不活。倘若人的生命只有一两周,你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了,但是人的生命不是这么短,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2岁算是3 754周。其实,孩子真正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养成好习惯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18岁以前这18年。扣除过去的几年,还剩下个十年八年,也就是500周左右。这500周中,你只需要坚持十分之一就够了。孩子的好习惯一旦启动,你就可以抽出身来了。

  普通的人不成功,是因为不努力;努力的人不成功,是因为没方法;成功的人不卓越,是因为耐不住寂寞。坚持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习惯

  不在乎你每天做多好,只看你能做多少天。你只要天数做够了,其他也就慢慢做好了。

  漂亮的“成长日志”会吸引你把其余的空白填满。刚开始“成长日志”是空的。我们把它叫做习惯的真空。当人天天去接触一个空的习惯的时候,时间久了,你就会被这个习惯牢牢的吸进去,最后,连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比如“刷牙”习惯的养成。

  刷牙是个好习惯,并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有这个好习惯。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小时候看到大人刷牙觉得好玩,就也想刷牙。这时往往当妈妈把牙具放到他或她的面前后,拿起挤有牙膏的牙刷往嘴里一放时,觉得有辣味,就不想刷了。不管怎么样,家长都会劝说他们坚持下去。当然要免不了每天的监督。几年之后早成了习惯。现在让他或她停止刷牙三天,他们本人的感受是痛苦,因为已经成了习惯。

  什么叫做习惯?某种行为高度熟练,以至于有意识地控制不再起作用,这就是习惯。只要你一天天去做,到最后他想不做都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