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爪木有毒吗:向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9:30

向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致敬

(2010-07-11 18:15:39)转载 标签:

卫生部

健康

教育

专家

万承奎

分类: 食品政治及其他知识



英雄莫问出处(1):

向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致敬

  “万承奎教授不是医生出身,自己没有专业。在从事健康教育前,是学院的政工干部。所以在从事健康科普道路上,万教授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他自费订阅了25份杂志报纸,先后在7所大学上了14个培训班,学习了50门课程,内容涉及到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演讲学、哲学、家政学、美学等等,整理了有关健康的资料有几十个笔记本,为的就是充实自己的健康知识,能传授给大家更多的知识。”健康时报记者韩林涛报道说。

  正因为万承奎教授没有医学和营养学的刻板训练,他能够看到医生和营养学家看不到的东西——健康的决定因素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并且提出“健康五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睡得快、走得快)和“病从脑入”(情绪管理)的概念。万教授在70多岁时依然满头黑发,拥有30多岁的心脏和血管。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科普演讲1600多场,听众上千万人。1990年他出版了健康教育专集《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五把钥匙》,先后印刷7次,发行20万册。由于他的卓越贡献,2002年卫生部特聘万承奎教授为全国首席教育专家。

  无论你的专业、文凭和资质是什么,有多高,只有你自己身心健康,才有资格告诉别人如果管理健康。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向万承奎教授致敬,祝他健康长寿!

 

 

  请欣赏健康时报记者韩林涛的详细报道:

 

  在健康教育界,素有“北有洪昭光,南有梁浩材,东有杨秉辉,西有万承奎”一说。这4位全国健康教育专家中,只有万承奎不是医生,70岁的他从53岁开始自 费上了7所大学的14个培训班,学习了50多门课程,订阅了25份报刊,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科普演讲1600多场,听众上千万人。

    70岁的万承奎教授,每次遇到有人问他多大时,他总是回答说:“35岁!”幽默的回答,表现的是万承奎对生活的自信,而这自信的来源,是万教授心 态的平和加上长期的运动和锻炼,而运动和锻炼的结果是70岁的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以及心脏等各个脏器的功能检查结果都和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没有两样。

    看外表,万教授满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双眼炯炯有神,而和万教授握手,感受到的更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热情而坚定。而等仔细听过万教授对健康教育的认 识和他走过的17年的科普道路后,感受更多的是万教授把健康教育看作是生命自我管理的科学,而他自己更是一个学习、掌握、实践这“管命的学问”的人。

    万承奎简介

    1933年6月生,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健康科普教育工作。因为在健康教育科普工作中的卓越贡献,1991年7月他被中组部评为“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被全国爱委会、卫生部授予“八五时期全国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得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颁发的“世界自然医学功勋奖”,同年,被卫生部聘为全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1990年他出版了健康教育专集《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五把钥匙》,先后印刷7次,发行20万册。

    1、为了学会“管命”———53岁开始的事业

    之所以把健康教育问题看作是管命的学问,是因为万教授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去运用健康知识来保健自己,不懂得用保健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身为院校政工干部的万承奎发现身边很多中青年专家因病去世,感到很难过,而且在得知1986年中国科学院专家平均死亡年龄 是52.8岁,比全国平均年龄小10岁的消息时,万承奎感觉到中老年专家的身体保健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结果,万承奎认为不 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保健。于是,已经53岁的万承奎开始注意健康科普教育,并到陕西师范大学进修教育学、心理学,开始了自己的健康教育事 业。

    在健康科普教育界,素有“南有梁浩材,北有洪昭光,东有杨秉辉,西有万承奎”一说。和其他3位不同的是,万承奎教授不是医生出身,自己没有专业。 在从事健康教育前,是学院的政工干部。所以在从事健康科普道路上,万教授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他自费订阅了25份杂志报纸,先后在7所大学上了14个 培训班,学习了50门课程,内容涉及到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演讲学、哲学、家政学、美学等等,整理了有关健康的资料有几十个笔记本,为的就是充 实自己的健康知识,能传授给大家更多的知识。

    在全国各地的讲课过程中,万教授先后召开过500多次健康调查会,个案分析1000余人,问卷调查3000余份,他发现有三种类型的健康意识,一 种是自我保健意识很强,懂得健康知识,会健康的生活,有自我保健能力,因此不仅可以享尽天年,甚至可以大器晚成。一种人是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的寿 命长短是命里注定的,自己无能为力,所以对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还有一种人活得稀里糊涂,死得也稀里糊涂。万承奎发现如何提高大家的 保健意识要比教会大家怎么吃喝更有意义,尤其教会大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健康保健更是事半功倍。

    2、教人学会“管命”———防止“病从脑入”

    万教授的“生命自我管理科学”的创立,来自于他对人体健康保健的整体认识。他认为人的身体健康就像一个小宇宙,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但现在有很多 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人们买个衣服、买个汽车都很爱惜,但对自己的身体很多人却很不爱惜。

    所以想要获取健康长寿,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的意念要强,还要不断地学习健康的知识,过上健康的生活,掌握自我保健的能力才行。万 教授的健康教育讲座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怎么吃喝和怎么防病上,而是一直注重的是整体的健康保健,尤其心理保健更是万教授关注的焦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医 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一直在深化和发展,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过时,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成为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很多人对怎么吃已经有所了解,但怎么心理保健还不是很了解。万教授认为:以前我们是防止病从口入,而现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防止病从脑入,很多人看 起来是因为疾病去世,可没有人去了解为什么生病,其实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遇事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是导致疾病缠身的直接原因,所以防止病从脑入是“管命的学问”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观点,我们要学会如何不当情绪的俘虏,如何当情绪的主人。

    在万教授的讲座中,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稳定的个性、自知之明等等有关人生态度的调养都是讲解的重点。而关 于家庭和谐、夫妻帮助、子女教育等内容也必不可少,虽说是健康教育,更多的则是做人的教育。

    3、自己很会“管命”———一生都在锻炼的人

    万教授从小喜欢运动,喜欢游泳、足球,上学时一直是学校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的主力。身高170厘米的他曾经跳高跳过167厘米,获得了陕西省 大专院校跳高第二名。踢足球时,在一场比赛中,万承奎拼抢过度,20分钟内两只膝盖上的半月板先后被踢坏,就这样没有了半月板的万教授还一直踢球踢到40 岁。

    万教授一直强调自己一生都在锻炼,不像有的人在学校里各项体育运动都不错,可一上班就放弃了,说工作如何如何忙。而他不是,不同场合有不同锻炼方 式,在家时总是一天游泳一天打网球,出差时也总是因地制宜地锻炼,比如从来不坐电梯,哪怕住在十几层也是步行走楼梯。

    万承奎教授随身带的包中,除了讲演需要的一些资料外,还有一个跟了他多年的握力器,哪怕出国他也带着,只要有空闲,他都会拿出来两手交替着练一会 儿(见本版图片)。在他的感觉中,锻炼是不需要刻意抽出时间来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你有锻炼的意识。就说这个握力器,和别人说话时你可以练,看 电视时可以练,走路时也可以练,关键是十指连心,十指通脑啊,不光是锻炼身体啊,它锻炼全身锻炼大脑啊。

    1980年,已经47岁的万教授作为领队,领着学校9名平时在一起锻炼的伙伴踏上征程———骑自行车从西安到北京!不说此行的距离有多远,路途有 多艰难,单说这队伍人员的年龄和身份就已经是全国之最了。伙伴中,最大的68岁,最小的46岁,都是医学院的专家教授,这10名专家全都自己掏钱买了自行 车,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途经河南、山东、天津最后到达北京。一路上除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到一个城市,他们都要到当地医院进行义诊,给患者看病,还 要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就这样一路讲座看病跋涉了13天终于来到北京天安门。

    如果没有平时扎实的锻炼基础,是不可能完成这么一个壮举的。万教授说,每次出差回家,把衣服一换就下了网球场,别人一出差回来就是说怎么累怎么 累,非要睡觉才算休息,而我是用运动来消除疲劳,这叫积极休息。做报告是大脑左半球劳动,而打网球则是右半球劳动,我要让大脑交替使用。你说我这样成天积 极运动,身体哪能衰老呢?所以我很自信,每次有人问我多大了,我都愿意告诉他说,35岁!

    有一年万教授去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给哨所的官兵讲座,当地军区专门派了2名医生陪同负责万教授的健康,可最后的结果是连续讲了3个小时的万 教授一切正常,倒是陪同的医生因为高原反应而倒下。

    教授健康格言

    五个快

    健康已从一个单纯的生理指标上升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处事能力等多方面统一的概念。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十大标准:如精力充沛、睡眠好、眼 睛明亮、肌肉皮肤弹性好、体重标准、适应能力强、处事乐观等。

    万教授把“健康”的生理标准归纳为“五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睡得快、走得快。

    吃得快:不偏食、不挑食,吃啥都香;便得快:每天大便1-2次,小便5-6次;睡得快:表明神经系统运行良好;说得快:一个人如果能在两三分钟内 将一件复杂事情说清楚,就表明其思维敏捷;走得快:表明其肌肉、骨骼能力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