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专用锅炉:历史谜语故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4:55
  

11.斗物谜东方朔取胜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有关东方朔同郭舍人斗谜的一则故事。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的太中大夫,酷爱读书,博闻善辩,精通诗文,并擅长谜语,受宠于汉武帝。有位郭舍人也很得武帝的宠信。武帝很喜欢猜谜逗乐,所以经常让东方朔和郭舍人猜谜比胜负。东方朔总是取胜,郭舍人心中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捞回面子。于是私下请几位制谜高手一同制了一个谜语,伺机难倒东方朔。有一天,两人一同在武帝面前议事。事毕,武帝令二人出谜比赛。郭舍人一看机会来了,对武帝说:“我已有一谜,可否让我先说?”武帝准许了。郭舍人就把他事先精心准备的谜语道出:“客从东方,讴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 。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被创。”说完,便得意洋洋地看着东方朔。东方朔略一思索,便猜中谜底,但他不直接说出,而是用谜语作答:“长啄细身,昼匿夜行;饮朱砂酒,拍见阎王。”郭舍人一听,知道东方朔已破自己的谜语,他们两人所咏之物同是蚊子。郭舍人因自己认真准备了的谜语被东方朔瞬间即破,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对手,从此甘拜下风。

 

12.绝妙好词 

东汉时 ,浙江上虞有一个女子叫曹娥 ,她的父亲是个乐手。在5 月5 日划舟祭江神的仪式中,曹娥的父亲不幸落水淹死。当时她才14岁,为了寻找父亲的尸首,她沿江哭号17昼夜,最后也投江而死。县令度尚,为了表彰这位孝女,就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并在江边立庙、竖碑。在请名家撰写的碑文还没有交稿时,却有一位不满20岁的侍酒童子献出了自己写好的碑文。大家看了赞不绝口,就把这篇碑文刻到了碑上。东汉的大文学家蔡邕闻听这篇碑文写得好,路过上虞时,便赶去观赏,赶到碑前,天已黑了,他只好摸着读完碑文,读完后便在碑的背面写了8个字:

黄绢 幼妇 外孙 齑臼。

一时没有人能解这8 个字的意思。传说,三国时候,曹操在一次出巡时得知了蔡邕题的这八个字的事,便问随从人员,谁能解得开?只有主簿杨修开口说他已解开了。曹操叫杨修先不要说出来,让他自己再想想看。他们骑马又走了30 里路的功夫,曹操才说他也猜出来了。便让杨修先说说看,杨修说:“黄绢 ,是有色的丝,是个“绝”字;幼妇,即少女,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好,女子为“好”;齑臼,是接受捣辛辣之物的,受辛为“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称赞这篇碑文为“绝妙好辞”。曹操听了大笑说:“正和我猜的一样。可是我的才思终不及你好,我是又走了30 里后才猜出来的呢!”

原来的碑被毁了 ,到宋代重建此碑时 ,由蔡卞书写了碑文,把这8 个字写在了碑的正面碑文之末,这8个字的字谜便成为曹娥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传为千古绝唱。

 

13.薛综智释蜀吴 

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导谒者仆射薛综,博学多识,机警善辩,喜欢文字游戏。有一次西蜀派使者张奉访问东吴,张奉为人轻狂好胜,在孙权接待他的宴会上,想显示一下才能,竟然在孙权面前拿东吴尚书阚泽的姓名加以嘲弄。阚泽性憨厚,又毫无准备,一时答不上来,连孙权也感到很尴尬。张奉见此情形,就更加得意张狂。薛综在座见到张奉的举止,十分不满,但这是国宴使者,又不能太失礼,他便压着三分火气,走上前来向张奉敬酒说:

蜀者,何也?有犬为,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

张奉一听立刻脸红了,一时回答不上,就说 :“那就不应当把你吴国也说一说吗?”薛综却应声而答道:

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这两首解释蜀吴二字的言词,大长了东吴的志气,而煞了张奉的威风,使在座的东吴文武官员无不大笑称快。

 

14.三次梦见狗 

魏时周宣善于占卜别人的梦。有个人梦见一只小狗,便去向周宣请教。周宣说 :“你一定能得到一顿美餐。”之后,果然有人请他吃了一顿好饭。过了几天,他又去找周宣,说他又梦见一只小狗,周宣说:“你应该防备跌倒。”不久他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他感到奇怪,便又去找周宣说:“我昨夜又梦见小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谨慎,防止家里着火。”不久,家里真的失了火。他更奇怪了,便去问周宣:“我梦见小狗,你三次给我占卜得不一样 ,却都应验了,这是什么缘故?”周宣说:“小狗是一种祭祀之物,所以第一次做梦是应当得到吃的;祭祀结束了,要防止被车轮辗轧,所以你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摔伤之后,你必定在家里劈柴做饭,所以就要防备失火。”那人说:“我第一次做梦是真的,后两次都是我编造的,怎么也应验呢?”周宣说:“吉凶懊丧羞辱,产生于意念之中,你意念上有活动,就和做梦一样。我占梦,也是根据人的意念活动分析出来的,所以都能应验。”

 

15.温峤猜谜成佳婿 

温峤是晋代的才子,二十三岁那年进京赶考,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来到一个前不归村后不归店的人家投宿。这家只有母女二人,女儿穿的粗布衣裙,却长得十分美丽。老妈妈问过温峤的来意后,便命女儿收拾出一个房间让客人安歇。温峤进了这个房间,见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倒也清雅,他掌灯细看,发现在一个条幅上用秀丽的字体写的竟是一条字谜:

一间大厦空又空,里面倒吊齐桓公。

温峤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猜出来,不由得自叹:在家人都叫我才子,可来到这深山脚下,却连这字谜都猜不出,真是天外有天啊!不觉又顺口吟道:

天无涯学亦无涯,书到用时方恨少。

他在反复吟咏着想下联的时候,那位姑娘给他送茶来了,她听了温峤念着这句上联,便在转身走出去时假装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细无度精亦无度,事非经过不知难。

温峤一听,这不正是对着他吟的那句上联说的吗?不禁对这位女子更加倾慕起来。

第二天早上,温峤要算帐向母女告别,老妈妈不但不收他的钱,反而为他置备了一桌可口的家常饭来招待他。饭后,又拿出女儿写好的那副对联下句,下面署名“玉香”,递给温峤说:“公子愿意写出上联吗?”温峤喜出望外地拜说:“晚生恭心奉命。”便在玉香早已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他昨晚吟的上联。老妈妈把这一副对联挂起来,便说:“我看你们是天生的一对,公子如果愿意,我就收你做我的女婿了。”温峤心里又高兴又不好意思,便说:“妈妈,我还没有猜出那个字谜呢!”玉香一听,便含羞地说:“那是一个'原’字。”温峤又问:“为什么要单出这个字谜呢?”

玉香说 :“'原’为人伦之本,万福之源,齐桓公名小白,齐桓公的名字倒过来写,便是'原’字的下边了。”

 

16.说梦惹来杀身祸 

灯谜会上,有一则谜语是:

小臣以言梦自祸。

打《易经》二句。许多人答不上来,因为一是读《易经》的人很少;二是对这个谜面的意思也不大了解,后来有一个老人打出谜底是: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众人请他解释,他便先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候,晋景公病危,他的一个小内侍叫江忠,梦见自己背着景公升天而去。第二天他就把这个梦说给大家听了。接着晋景公就死了。晋国的大臣们因江忠曾在梦中背着景公升天,便把江忠杀了殉葬,以让他的灵魂背着晋景公的灵魂升天。这就是这个谜面的出处。他最初做梦升天,而后又被杀殉葬于地下,所以猜“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最贴切的。这是《易经》明夷卦上六的两句话。

 

17.凶梦吉解 

后晋时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遭到篡国的杨干真的忌恨。他得悉杨要逮捕他 ,便逃跑了。路上捡到一个核桃,打开一看,见里面有“青昔”二字,他想:“青”是十二月,“昔”是廿一日,我应该在这一天起兵讨伐杨干真。于是借助于东方37 部的兵力 ,来到河边,在准备渡河的前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人把他的头砍下来,又梦见玉瓶的瓶耳打破了,镜子也碎了,认为很不吉利。心里有些恐惧,不敢渡河,军师董伽罗对他说:“这三个梦都是吉祥之兆啊,您是大夫 ,'夫’字去了头,是'天’字,预兆您要当天子了。玉瓶少了耳朵,是个'王’字。镜子里有人影,好像总有个人和你相对峙,镜子破了,对立的人影也没了,表示您的敌手不在了,您可以取胜。”段思平听了这番解释,胆子壮了起来,立即决定渡河进军,不就把杨干真打败而自立,改国号为大理,改元文德,成为大理国的开国之君。

 

18.凡鸟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年少时就很有才华,后来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为人旷达,任性,喜欢老庄哲学。和他同时代的吕安,也是个孤傲清高之士,这两人都是十分相投的朋友。每当想念的时候,虽然远隔千里,也要即刻动身前去探访。有一次,吕安去看望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知道嵇喜这个人不像他弟弟,为人庸俗,所以看不起他,便不肯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个“”字就走了。嵇喜看见这个“”字,认为是很吉祥的字,很高兴,便一直保留在门上。人们都怀疑,既是那么吉祥的字,为什么吕安却不肯进门呢?后来人们才明白,吕安是写了一个谜语,“”字是“凡鸟”二字组成的,是说嵇喜不过是一只庸俗的凡鸟罢了。

 

19.酒宴上的谜语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猜谜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娱乐。当时的文人相聚,经常以猜谜为游戏,连皇帝也经常和群臣一起猜谜取乐。

有一次,孝文帝设宴招待群臣,大家都向文帝进酒,文帝越喝越高兴。过了一会儿,文帝醉眼朦胧地对群臣说:“朕这里有一谜,谁先猜出,有赏。”接着,文帝口占一谜:“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文帝的谜语一说出 ,群臣都认真地思索起来。不大一会儿,接连几个人说出几个谜底,文帝都摇头否定了。这时,彭城的王勰站起来说:“是不是个'习()’字?”

文帝高兴地点点头,命手下人给了王勰一份厚赏。过后,王勰给大家解释说:“三三横,两两纵,正好是个'羽’字。金钟是酒杯,酒杯也叫'大白’。'羽’加'白’即为谜底'’字呀!”大家这才明白过来。

 

20.枯槐复活

一天,侯白同越国公杨素骑马出去游玩。杨素忽见路旁有棵槐树死了,便在树前停下,对侯白说:“侯学士学识过人,能叫这棵树活吗?”侯白想了想说:“完全可以。”并随即下了马,吩咐手下人找来槐树子,再将槐树子放在枯死的槐树上,回头对杨素说:“这样 ,槐树定能活 。”杨素一时没想明白,问道:“为什么能活?”侯白回答说:“我这是一则谜 :'槐树子放在死去的槐树上,槐树定活。猜《论语》一句。’只要你猜出谜底,就知道原因了。”杨素想了很长时间,才转身对侯白说:“莫不是'子在,回何敢死’?”侯白说 :“不错。”杨素不由得感叹说 :“不愧是制谜高手,的确高人一筹。”原来,侯白所制之谜中,“回 ”是指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子”是指“孔子”。本意是 :“孔子活着,我颜回怎么敢死呢?”在这里,侯白用了曲解本意的别解法,“回”是“槐”的谐音,“子”作“槐树子”解。别解法对后世灯谜影响很大;而“子在,回何敢死”这一谜语也就流传在历代谜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