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天使徐若瑄国语版:亲子关系(一)过度溺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31:20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长,要分四次刊登。
假如看到一半你就有不同的意见,请暂且忍耐一下,等到看完全文以后,了解我完整的思想,再说出你的想法。
亲子关系是一个我想了很久的话题。
拖到今天才动手,是始终怀疑自己的观点未必正确。
如果不正确,如何有资格谈这个话题?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我还是这么怀疑自己。
可是,再不动手,可能永远不必动手。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很复杂,没有绝对对错的话题。就好像领导统御,那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没有「一以贯之」的绝对法则。
因而本文所言,可能你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哪一天遇到某些事,让我经历了新体验,连我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说出来,一方面算是自我检讨,一方面对读者可能有所帮助——没人受害,何乐不为?
我们这一代出了什么问题?
想过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吗?
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和父母(也就是我们)处不好。
好或不好,是一种比较。
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管儿女有多么叛逆……,甚至当了流氓混太保,也没人敢和父母顶嘴。
那年头敢和父母顶嘴的儿女是少之又少,至于与父母动手相向,我更是从来没有听过。
想当年父母是如何管教儿女?
甩耳光、打屁股是家常便饭;顽劣一点,再碰上凶悍一点的父亲,吊起来打都有可能。
记忆最深的一次,二哥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不知犯了什么错,父亲气得拿竹棍打他。父亲力气很大,竹棍被打断了几次;打到后来竹棍太短,父亲扔了继续用手打。
纵然打得如此之凶,二哥从头到尾也只是蹲着,动也不敢一动。
想到这件几乎是四十年前的往事,即使到了今天,我心里仍有一丝难过的感觉。
这就是那年代最典型的管教方式。
这种管教方式中国人美其名曰: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请问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有几个没被父母亲打过?
当年我们身为儿女,被父母打大了。如今我们「晋升」为父母,请问:有几个敢用这种方式管教儿女?
儿女还小,力气不大的时候或许还可以。等到了高中或大学,试试看,动手打儿女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儿女只是转身就跑,那还是好的,算孝顺了。
如今大部分的儿女敢和父母顶嘴、对骂,甚至和父母对打。
或许你的儿女很孝顺,从不如此。
那就要恭喜你了。
可是,我现在讨论的是现今社会大部分的现象。
记得小儿子在读国三的时候,有一天带了五、六个同学来家里玩,一直玩到晚上,还要留下用餐。
我和老婆准备好了饭菜、摆好了碗筷,叫他们下来吃饭。
其中一位同学大概肚子饿,听到我喊「下来吃饭」就出现在一楼。先到客厅开了电视,选了自己想看的频道。接着走到旁边的饭厅,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在主位,拿起碗筷一个人就吃了起来。
这一幕看得我暗暗摇头!
再看他吃饭的姿势——把椅子略向后拉,为的是能翘起二郎腿、侧着身子歪着头,边吃边看远在客厅的电视。
我实在看不下去,走到客厅关了电视。
没想到,他居然大喊一声说:「别关,我要看电视。」
若不是那一天是小儿子第一次带同学回家,我铁定轰他出门。
后来等所有同学都走了,我很严肃地告诉小儿子,那位同学犯了什么错,并要求他永远不要再带那位同学来家里玩。
现在孩子的言行,看得越多感触就越深。
很显然,我们这一代在管教儿女方面出现了问题。
出现了哪一些问题呢?
过度溺爱
毫无疑问,相信大家也会同意,现今儿女管教的第一大问题是父母过度溺爱。
说「父母」好像也不太对,严格地说,应该是长辈过度溺爱。
为什么会过度溺爱?
比较起来,我们这一代远比我们父母那一代生得少。
好比说我的朋友,大部分拥有四、五、六个兄弟姊妹。而这种「增产报国」的情操,在我们的下一代几乎完全看不到。
由于「少子化」,那稀有的几个自然赢得长辈较多的关注;再加上物质环境的大幅改善,他们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
讲到这,我难免想起自己的童年,从头到尾唯一拥有的玩具,是父亲亲手做的一把木剑。
至于我儿子呢?
不要说是一般玩具,即使是丢弃的电动玩具,也需要用大纸箱来装。
由于长辈过度的溺爱、予取予求的物质环境,让这一代大部分的年轻人养成好逸恶劳、唯我独尊的个性。
尤其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子,这问题特别严重。
几年前我到杭州旅游,中餐在一家高档海鲜火锅店用餐,邻桌坐了七个客人,看他们的互动,关系应该是外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以及独子。
那个独子大约七、八岁,长得白白胖胖的,用餐的全程都在耍脾气。
旁边的六个大人没有一个例外,个个用尽了心机讨他的欢心。
可是,这个小霸王动不动就发个脾气。
由于这浑小子的声音太大、动作太霸道,难免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不时瞪他一眼,同时心想:如果这是我的儿子,铁定一巴掌打得他跪在地上!
去他的,吃什么海鲜火锅,我让他吃屎!
看到他,以及他身旁六个唯唯诺诺的大人,我忽然明白林清岳的养成环境。
知道林清岳是谁吗?
他就是贪图父母财产,砍杀父母一百零九刀致死的逆子。
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中国留日学生,返国时在上海浦东机场见到母亲,一开口便抱怨为什么延误最近的生活费?
他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三、四十万元(人民币,本段皆同),其中包括每月房租一万两千元,每学期学杂费八万元,这全靠母亲一个人七千元的薪水支应。由于负担太大,母亲不得不向亲友借贷。五年的时间,能借的都借完了,没办法,只好请儿子以后自己打工赚钱缴学费。
听到要自力更生,这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当场大怒,从托运的行李箱中拿出水果刀,在大庭广众之下朝母亲腹部刺杀九刀,伤势严重到连胃、肝都刺破了。
若非几位外国人见义勇为,当场夺下凶刀,还不知这位逆子何时才会收手!
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
对儿女「予取予求」的溺爱,是「最最最」错误的管教方式。
在溺爱中成长的儿女,不单和父母的相处会有问题,等到他们日后当了父母,和自己的儿女相处也会出现问题。
甚至他们的人际关系,全都会出现问题。
而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习惯唯我独尊的思想!
再讲白了,就是太自私,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立场;而且更认为他身旁所有的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去思考所有问题。
林清岳和中国留日学生的案例,错在谁?
没有小孩天生自私,全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出了问题。也因此,看到类似的案例,先别骂小孩,因为罪魁祸首是父母。
由于罪魁祸首是父母,说他们「罪有应得」不也有几分道理?
你是这种父母吗?
先别回答「不是」,不妨看看以下五个问题:
一、你有几个儿女?如果只有一个,你是第一高危险族群。如果有两个以上,但只有一个儿子,而家人又重男轻女,也要小心啊!
二、对于儿女提出的要求,特别是物质方面的要求,好比说小时候想要什么玩具,长大以后想要什么手机,你不太考虑他是不是有需求的必要,而是单方面地看你自己的经济能力——只要能满足他,就尽可能做到。
三、凡事不太问「谁该做」,也不太想「这是谁的事」,总之,你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是担心他遗漏了什么,所有事情都会主动帮他打点准备。例如考试以前帮忙复习、帮忙准备要用的文具证件,或是他的房间太乱,你会帮忙收拾整理。
四、目睹孩子犯错,你觉得应该纠正,却不想破坏当时的气氛而忍着没讲。甚至会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的错误找理由,像是「他还小嘛」、「他心情不好啦」、「他不是故意的」……,管他什么理由,自己就在心里原谅了他。
五、当孩子的欲望无法满足,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反应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例如小的时候是越哭越大声、越闹越别扭,大了以后渐渐转变成赌气、顶嘴、对骂、拍桌子、砸东西,最后是出手打人。
前述五个问题之中,二、三、四具备模糊的空间,有的时候不容易认定。现在请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一、五。
这两个都是立竿见影的问题——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假如你符合问题一的条件,请静下心来,客观地回想孩子从出生到今天,当他的要求被拒绝,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
假如有这种现象,不要怀疑,你是失败的父母,管教方式有问题。
或许你想反问:父母关心儿女乃天经地义的事,照你这么说,我们要如何做才是好呢?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回答你。
我的大儿子活泼外向,热中音乐也会弹吉他,有一次为了看某歌星的演唱会,特别赶到台北,在寒冬中排了一整夜的队,就是为了买演唱会的门票。
几天之后,用餐时我和朋友谈到这事。
正巧,那场演唱会由朋友的公司举办,他客气地表示:「下次要演唱会的门票,跟我讲。即使不是我们公司主办,大部分演唱会也会送我几张贵宾票。反正都要送人,给你几张没关系。」
贵宾票都是特别好的位置,很诱惑人啊!
剎那间我有点心动,继而一想,却婉谢道:「就是要让他排一夜的队,他才懂得珍惜,也会了解凡事都要付出。」
明白吗?
他的事就是他的事,他的人生要他自己走过才算数!
彻夜排队有什么不好?
有一天当他老了,回忆起来,不会觉得有趣吗?
孩子的事不必多管,不过,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可不管。
不见得是罚他、骂他,或是疾言厉色地纠正他,即使是柔声说一句:「你这样是不对的」,也要及时说出来。
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以避免他日后犯下更大的错误。
(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