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花:小麦浇水新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1:34
小麦浇水新观点 小麦专家提醒灵活掌握是关键 s

2008/05/28    武威市科技局


8年前,滑县牛屯镇王庄村农民王国岚根据自己10多年种植小麦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只要底墒足、管理得当,只浇一次水即可。近日,王国岚再次致信本报,指出了当前农民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九大误区。王国岚的观点能否站得住脚?小麦到底需浇几次水?有关专家对小麦浇水又是怎样认识的?本报记者分别对王国岚、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绍中、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晨阳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专家组副组长、省政府农业顾问刘应祥进行了采访,现将他们的看法与王国岚管理小麦的方法一同刊发出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只要管理得当 小麦只浇一次水   王国岚在种植小麦过程中,连续做了10多年的试验,他发现在底墒足的基础上,只要管理得当,小麦全生育期只需在清明节后7天即小麦拔节孕穗期浇一次水,便可亩产450公斤左右,且小麦品质还会提高。王国岚管理小麦的方法如下:   一、玉米成熟后,玉米秸秆随收随铡,并用水浇透。将铡过的湿玉米秸秆和人畜粪堆积发酵,然后将其施到麦田。每亩施2~3立方米,此外,每亩再施50公斤磷肥、50公斤氨肥,一个小“胎里富”就形成了。如果不施农家肥,可每亩施50公斤磷肥、15公斤尿素,也可每亩施10公斤磷酸二铵、13公斤尿素。切记这个“胎里富”必须加以保护,这样麦田便可坚持到清明节不浇水。   二、不趁墒抢种小麦,不提前播种,年前小麦就不会旺长。冬性小麦在寒露后7天(10月15日左右)播种,春性小麦在霜降后5天(10月底)播种。在小雪后播种的晚播小麦,春季分蘖照样正常,照样能高产。缺墒地块犁地前补好墒,即可构成一个连贯性的湿土层。   三、小麦的播种量每亩不超过10公斤,若播种量大,小麦的分蘖特性不能发挥,易死棵。   四、不进行冬灌,不浇返青水、拔节水。这三水有三害:一是使土壤板结;二是破坏“胎里富”;三是浪费追肥。在清明节过后浇一次水即可。立夏后10天,若麦田有明显旱象,可再浇一次水,既可使小麦灌好浆,又可为在麦垄上点播下茬作物做准备。一季小麦,除20天的潮湿期外,麦田内以保持长期干燥为好。结合清明节后浇水,每亩追施4公斤尿素,让小麦得到充足的肥水,可使小麦快速发育,形成大穗、饱子、小叶的喜人株形。春墒好的年份可只在小麦抽穗后浇一次水,并追施3~4公斤尿素,抽穗后就固定了小麦的株形,解除了倒伏的后顾之忧。   五、晚播小麦决不能用追肥、浇水的方法催苗,越催越弱,要用“春暖”来发挥弱苗的分蘖特性。晚播小麦苗稀,只有等待为上,“胎里富”的供应能促使弱苗发挥它的分蘖特性。不管壮苗、弱苗,麦田都必须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王国岚认为,“胎里富”是小麦高产的基础。有了“胎里富”,小麦从出土到分蘖就不用追施化肥,主要靠种子母体及“胎里富”供应。   小麦从返青、拔节到孕穗等过程中,春旱强迫小麦幼苗先长根,慢慢再长茎和叶。清明节前小麦看上去秆低、叶小,是因为春旱控制着小麦的株形,从而使小麦攒足了一股长大穗、攻饱子的力量。清明节前麦田内的干旱不会影响小麦后期的生长。清明节过后到了高温季节,可对小麦轻补肥水,充足的水分可分解土壤中固有的氮肥,此时追施的4公斤尿素全部发挥作用,可使小麦长得穗大秆粗。   再者,还要严防麦蚜的发生,当每个麦穗上有20余头麦蚜时要开始喷药,可掺些防治棉铃虫的农药。喷药不要过早,若喷药过早,麦穗不老化,麦蚜有可能再次发生。在喷过防治麦蚜的农药后5天,要喷施叶面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叶面宝的混合液,连喷2次。   但是,王国岚的管理方法一直不被大多数农民接受。王国岚认为,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九大误区:   一、无谓的浪费小麦出苗后1个月,种子母体还没有完全沤烂,就进行冬灌。一开春,地表未干,又浇第二水、第三水,到小麦收割前能浇六七次水,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浪费大量的电力和人力。   二、底肥搭配不合理,无效追肥 很多农民底肥只施磷酸二铵,有的只施复合肥,氮肥达不到标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进行多次追肥,导致小麦生长过于旺盛,一有风雨,便大面积倒伏,造成小麦子粒不饱满,品质下降。   三、秸秆不经浸水发酵就施到地里不经发酵的秸秆施到地里,会与麦苗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小麦生长。   四、不因时播种 目前提前播种小麦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播期早,年前小麦分蘖过多,群体过大,消耗了大量肥力和水分,超量分蘖,导致后期不但不抽穗,还引发早衰。   五、播量不适 大部分农民的小麦播种量每亩都在12.5~20公斤,密度过大,束缚了小麦分蘖特性的发挥,导致旺长,不能正常越冬,从而发生冻害,造成减产。适宜的播种量应为每亩9~10公斤。晚播小麦不易加大播种量,要加大氮、磷、钾肥的用量。   六、春季追肥效果不佳 小麦越冬后是恢复阶段,增温是关键。早播小麦根据底肥的多少,凭气温能调节成穗的棵数;促进晚播小麦分蘖也靠温度。而春季追肥要浇水,会造成土壤透气性差,乃至板结;会使地温下降,底肥过早分解,正常的吸收被破坏,肥料下沉流失。   七、早浇水 早浇水有六大危害:一是破坏“胎里富”对小麦各个阶段用肥的正常供应;二是造成土壤板结;三是造成田间透光条件差,导致白粉病、锈病等小麦病害的发生;四是造成茎秆过高,容易倒伏;五是造成根系不发达;六是造成小麦生长参差不齐。   八、大水漫灌 大水漫灌后即使补肥也会脱肥,土壤中的多种营养元素得不到保护,更不能被正常利用。最佳补水期是小麦抽穗后。如果旱情不严重就不要补水。   九、冒雨撒施化肥 冒雨撒施化肥,由于雨水大小不均,不但会出现积肥现象,同时化肥浮在地表易蒸发,肥效大打折扣。肥料应在苗期一次性深施。   如何走出以上误区,在不减产、不降低小麦品质的前提下,做到既节约水资源,又降低种植成本,这就要有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应浇几次水看天看地看麦苗   王国岚的观点能否站得住脚,8年来一直关注于此的省农科院小麦中心研究员王绍中通过试验验证了王国岚的观点,并给予了充分肯定。王绍中研究员对王国岚的观点如此评价:“只在清明节过后即小麦拔节孕穗期浇一次水,配合施少量氮肥,与浇三五次水的小麦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王绍中指出,推广王国岚的管理方法不能太教条,要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状况、天气条件等因素灵活掌握。首先是底墒要足,再就是土壤。王国岚的管理方法适应平原潮土区(沙壤土至中壤土),可在濮阳、新乡、安阳、开封、商丘、周口等地大力推广。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专家组副组长、省政府农业顾问刘应祥说,小麦浇水要以缺水不缺水为标准,不能以浇几次水为标准。浇不浇水要看天看地看麦苗,看天即看降雨情况,看地即看土壤墒情,看麦苗即看麦苗需不需要水。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晨阳认为,只浇一次水的观点有点偏激。但他反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多浇水、乱浇水的现象。再者,他认为浇水应该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不同年份降水的不同确定浇水次数。   王国岚提出的不进行冬灌,不浇返青水、拔节水,王晨阳认为这有点绝对。他认为是否进行冬灌,要看实际情况,如果麦田确实很干旱,麦苗很瘦弱,就应进行冬灌,这对缓解冻害、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地温会起到很大作用。拔节水也应根据麦田实际情况,若麦田墒情适宜,可以不浇,若麦田缺水,就应浇水,这对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这时候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小麦产量。另外,在拔节期浇水(3月上旬)对增加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王晨阳还特别谈到灌浆水的重要性。他强调,浇灌浆水要把握好时间,应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初期进行,同时追施少量氮肥,这对小麦灌好浆、提高千粒重有很重要的作用。灌浆水一定不能浇得过晚,如果在小麦灌浆后期浇水,小麦上部沉,浇水后遇风会发生倒伏。再者,灌浆水浇得过晚,会延长小麦灌浆期,造成小麦晚熟,受干热风之害后枯死,致使小麦子粒不饱满,降低小麦品质。 来源:甘肃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