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礼海纹身:苏教版《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成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0:29:55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成语 搜集:江苏省淮海中学  无涯轩主 

《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高祖本纪》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

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69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四维张则六亲固。

69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屈原列传》

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项羽本纪》

P81: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P8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胡曾的《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P8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P8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83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89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滑稽列传》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刺客列传》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诸儒坑尽一身余, 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 桥边犹有未烧书。(经下邳 明? 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 。(元 胡天游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赵世家》

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生’

太史公自序中只有一句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但其史记中其他本纪列传中还有很多名句,比如: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太史公自序》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报任安书》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鲁周公世家》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本纪》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成语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